- 2021-11-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四章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第46、47页的内容 学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乘法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 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觉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1.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自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按五步自学法完成,查、画、记、练、思。找出新旧知,标注质疑问题,举例、小结等。 1. 查询有关乘号的来源。 教学策略 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专项训练:3分 课前热身:师生一起唱《数蛤蟆》,从歌曲中找数学信息,一只蛤蟆四条腿,两只蛤蟆多少腿?……100只蛤蟆呢?3分 捕捉数学信息回答:一只蛤蟆四条腿,两只蛤蟆几条腿,100只?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生活情境中捕捉有关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环节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检测自学:5分 1. 通过昨天的自主学习,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吗?(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出示课件主题图和) 2. 师小结. 要求在训练单上独立完成第一题,列完算式的找同伴交流,和④,②和③号,交流算式表示什么 ?(时间3′) 通过检测自学,了解孩子们是否从各种渠道知道乘法的意义,对生活经验要有一定的奠基。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生成问题、交流讨论:5分 课件出示第3幅主题图,并出示问题1.“2×7”里“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7”表示什么?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吗?(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 小组聚首讨论交流。 要求分工明确,学科长分配任务,有记录的,有补充的,有质疑的,有小结的。 让学生在交流中动脑、动手、从不同中发现,能小组解决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生成全班问题再次讨论。共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充实的基础只有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展讲质疑10分 1. 点名小组展讲。 2. 难度补充:(1)如果再加一排,还会列式吗?(2)像9+9+9+7能列乘法算式吗? 3. 颁奖(认真自学的、大声发言的、积极发言的等) 点名展讲汇报。 1.质疑:(1)加法算式中没有7,乘法算式中的7时怎么来的? (2)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2.学科长检查书面自学情况,看谁在重点除插上了小红旗奖励1分。 再次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质疑补充,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体现高校课堂的理念。 达标检测 综合检测:15分 1. 回想开课前100只蛤蟆多少条腿,用乘法怎么表示? 2.分层训练闯关一:填空。闯关二:判断题。闯关三:看图列式。 教师小结:2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15 3×5=15 5×3=15 表示5个3 6+6+6+6=24 4×6=24 6×4=24 表示4个6 2+2+2+2+2+2+2=14 2×7=14 7×2=14 表示7个2 “7”表示相同加数。“2”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