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10)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基础平面图形后的第一课时,“角”不同于正方 形、三角形等封闭图形,它是一个开放图形,既有角张开的大小,又有边的长短, 在比较大小时,对于比较角“张开的大小”还是“边的长短”不好把握,本课通 过 ppt 演示使学生感受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难点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学生在学前可能会将“角”与包含角的图 形的样子等同;在学习中学生还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影响,只用眼睛看,认为角 的两边张开同样大的时候,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通过延长角的边比较,才能 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找角——认角——做角——画角”的过程获得直接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知识迁移,初见“角” 师:这里有 4 根同样长的吸管,你们能用 4 根吸管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正方形) 师:现在拿走 1 根吸管,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这个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设计意图】借助吸管这一常见事物,通过学生动手摆正方形、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知识 间的联系,区别“角”与“包含角的图形”的不同,让学生初见“角”而不陌生,引发学生认识角的 兴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观察实践,感知“角” 1、找角。 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2、认角。 我们选老爷爷手中的剪力、墙上钟表的时针和分针、老师手里的三角尺为例,同学们观察并思考, 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呢? 结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3、做角。 (1)小组合作,同桌利用老师给出的三种材料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同桌选其中一种材料,做两个你们喜欢的角。 ②同桌互相比一比,你们做的角同样大吗?怎么比较的?有什么发现吗? (2)通过实践探究,学生需要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 1:通过学生动手做角,得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张 开的大的角就大,张开的小的角就小。 结论 2:通过不同边长的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的动画演示,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 有关系,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画角。 对照自己做的角,学生独立画出一个角。 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找角——认角——做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并能从 实物角抽象出数学角,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其次通过学生做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 做角方法的多样性,从而突破本课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最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 感知,在有了对角的较深刻的认知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技能,完成了知识由表象—抽象的思 维过程。在观察实践中,感知“角”,渗透几何直观、比较、联系等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巩固提升,辨识“角”。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设计意图】通过辩识角,比较第一个和第三个角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全课知识,同时为“欣赏 角”做铺垫。 小结 四、知识梳理,欣赏“角”。 我们在课本上认识了角,课件展示角存在于生活中、自然界中、汉字中,感受“角“之美。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角的基础上,把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感受数学之美,进行情感渗透。 五、课堂延伸,应用“角” 1、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角,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2、用所学角的知识,设计一副你喜欢的图案做成漂亮的书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设计和漂亮设计,培养学生知识整理习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