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本课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 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 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 9 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 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 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 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 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 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 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 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 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 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 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 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 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 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 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 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 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 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 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 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 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 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 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 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 问句,分别对应 3、4 自然段和 5、6 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 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 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 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 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 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 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 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 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 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 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 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 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 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 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 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 3―6 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 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 4 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 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 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 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 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 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 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 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 6 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 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 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 辫 衰 辨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展开全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