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2分)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励焚烧秸杆节约能源 ‎ 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 ‎ C.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 ‎3.(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试剂 ‎ C.配制溶液 D.蒸发溶液 ‎4.(2分)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目增多 ‎ B.分子变大 ‎ C.分子间间隙变大 ‎ 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5.(2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2H2 C.H2 D.2H2O2‎ ‎6.(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羊毛衫 B.塑料盆 ‎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7.(2分)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变黑 ‎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2分)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9.(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燃料 ‎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 ‎ D.生石灰能吸水,常做食品干燥剂 ‎10.(2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B.甲可能是单质 ‎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B.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中,所用红磷必须过量 ‎12.(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区分硬水和软水 ‎ B.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 C.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13.(2分)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氨酸化学式中x=7 ‎ B.丙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C.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 D.丙氨酸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2:1‎ ‎14.(2分)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 B.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15.(2分)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钡 ‎ 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 C.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氯化钠 ‎ 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对实验无影响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中考期间,某学校食堂为学生早餐定做的食谱: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补充   (填字母序号)。‎ A.水煮豆腐B.红烧牛肉C.清炒白菜D.煎鸡蛋 ‎(2)即将毕业的我们,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通常是取样品用   的方法鉴别。‎ ‎(3)小马家种植了杨梅树,杨梅树的施肥很讲究,已挂果的杨梅树只需施加有机肥和硫酸钾,硫酸钾属于 ‎   (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17.(12分)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18.(8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a的溶解度   c的溶解度;(填“>”、“=”、“<”)‎ ‎(2)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是   ;‎ ‎(3)保持t2℃不变,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你采取的方法是 ‎   。‎ ‎(4)现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19.(12分)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是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广泛。‎ ‎①稀土元素与铝、钛等金属熔合,形成特种合金,其性能会有较大提高,强度更好,抗腐蚀性能更强。坦克、飞机、核潜艇等的制造都用到了特种合金。‎ ‎②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氧化铈(CeO2)是稀土氧化物中用途极的一种材料,因为具有较为独特的萤石晶体结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性能。主要用于玻璃、原子能、电子管等工业。‎ ‎③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出口控制等措施,保护我国现有的稀土资源。‎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Ⅰ)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可用来制造核潜艇。请写出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任写一点)   。‎ ‎(Ⅱ)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稀土的开采与环境问题无关 B.稀土在材料工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万能的 C.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稀土不可再生,珍贵,保护稀土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Ⅲ)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溶于水。‎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   ;‎ ‎(2)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七、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0.(12分)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   →   →D。‎ ‎21.(12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   ‎ 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 pH=13‎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 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一种氧化物。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NaAlO2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   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 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填字母序号)。‎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小红把酚酞改用   (填药品)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2.(6分)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品牌补钙药剂主要含酸酸钙,为了测定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盐酸(补钙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该补钙剂刚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 ‎(2)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3)求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分)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励焚烧秸杆节约能源 ‎ 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 ‎ C.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 ‎【分析】A、焚烧秸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会污染水体;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并能充分利用资源。‎ ‎【解答】解:A、焚烧秸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错;‎ 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会污染水体,故B错;‎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错;‎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并能充分利用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试剂 ‎ C.配制溶液 D.蒸发溶液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目增多 ‎ B.分子变大 ‎ C.分子间间隙变大 ‎ 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错误。‎ C、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D、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2H2 C.H2 D.2H2O2‎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2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羊毛衫 B.塑料盆 ‎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羊毛衫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2分)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变黑 ‎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2分)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钛酸亚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燃料 ‎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 ‎ D.生石灰能吸水,常做食品干燥剂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故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来净水,故正确;‎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B.甲可能是单质 ‎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7%﹣14%=3%,故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40%=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6%﹣25%=11%,丙是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甲是反应物,可能为单质,故正确;‎ C.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6%﹣25%):(48%﹣40%)=11:8,故错误;‎ D.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B.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中,所用红磷必须过量 ‎【分析】A、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中,所用红磷必须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带电的粒子、纯净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区分硬水和软水 ‎ B.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 C.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干燥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湿润的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不能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可分别向空气、呼出气体中滴加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2分)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氨酸化学式中x=7 ‎ B.丙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C.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 D.丙氨酸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2:1‎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x+14+16×2=89,x=7,故正确;‎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错误;‎ D.丙氨酸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16:7,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 B.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B、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5.(2分)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钡 ‎ 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 C.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氯化钠 ‎ 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对实验无影响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 实验二: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题中的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 A、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氯化钡,故A错误;‎ 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故B正确;‎ C、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故C错误;‎ 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引入的氢氧根离子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造成干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中考期间,某学校食堂为学生早餐定做的食谱: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补充 C (填字母序号)。‎ A.水煮豆腐B.红烧牛肉C.清炒白菜D.煎鸡蛋 ‎(2)即将毕业的我们,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盖锅盖 ;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通常是取样品用 灼烧闻气味 的方法鉴别。‎ ‎(3)小马家种植了杨梅树,杨梅树的施肥很讲究,已挂果的杨梅树只需施加有机肥和硫酸钾,硫酸钾属于 ‎ 钾肥 (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均衡膳食的原则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馒头、米饭富含糖类物质,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富含蛋白质,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物质清炒白菜,故填:C;‎ ‎(2)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会产生烧纸的气味,所以可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故填:盖锅盖;灼烧闻气味;‎ ‎(3)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填:钾肥。‎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7.(12分)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 78.96 。‎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 Na>Mg>Al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6H2C2H4+4H2O ,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分析回答;‎ ‎(2)根据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分析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答】解:(1)硒元素名称中带有“石”‎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2)Na、Mg、Al三种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所以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Na>Mg>Al。‎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6H2C2H4+4H2O,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故答为:(1)非金属;78.96;(2)三、Na>Mg>Al;(3)2CO2+6H2C2H4+4H2O,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8.(8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a的溶解度 = c的溶解度;(填“>”、“=”、“<”)‎ ‎(2)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是 1:2 ;‎ ‎(3)保持t2℃不变,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你采取的方法是 ‎ 加溶质b或恒温蒸发水分 。‎ ‎(4)现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b>a>c 。‎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t1℃,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3)保持t2℃不变,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方法是:加溶质b或恒温蒸发水分;‎ ‎(4)现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解答】解:(1)t1℃,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 ‎(2)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25g:50g=1:2;故答案为:1:2;‎ ‎(3)保持t2℃不变,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方法是:加溶质b或恒温蒸发水分;故答案为:加溶质b或恒温蒸发水分;‎ ‎(4)现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12分)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是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广泛。‎ ‎①稀土元素与铝、钛等金属熔合,形成特种合金,其性能会有较大提高,强度更好,抗腐蚀性能更强。坦克、飞机、核潜艇等的制造都用到了特种合金。‎ ‎②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氧化铈(CeO2)是稀土氧化物中用途极的一种材料,因为具有较为独特的萤石晶体结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性能。主要用于玻璃、原子能、电子管等工业。‎ ‎③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出口控制等措施,保护我国现有的稀土资源。‎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Ⅰ)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可用来制造核潜艇。请写出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任写一点) 耐腐蚀、硬度大等 。‎ ‎(Ⅱ)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填序号)‎ A.稀土的开采与环境问题无关 B.稀土在材料工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万能的 C.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稀土不可再生,珍贵,保护稀土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Ⅲ)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溶于水。‎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 ‎(2)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使氧化铁充分反应 ;‎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Fe3+ (填离子符号),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2(SO4)3+6NaOH=2Ce(OH)3↓+3Na2SO4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Ⅰ)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可用来制造核潜艇。由于潜艇需要的材质是耐腐蚀、硬度大等,所以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有 耐腐蚀、硬度大等。‎ ‎(Ⅱ)‎ A.稀土的开采涉及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所以与环境问题有关而非无关。错误;‎ B.稀土在材料工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是万能的。错误;‎ C.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错误;‎ D.稀土不可再生,珍贵,保护稀土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确;‎ 故选:D。‎ ‎(Ⅲ)(1)第①步操作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是 过滤;‎ ‎(2)由于根据给出的滤渣B含有二氧化铈,所以二氧化铈和硫酸不反应,所以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使氧化铁充分反应;‎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Fe3+,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而生成物Ce(OH)3是沉淀,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2(SO4)3+6NaOH=2Ce(OH)3↓+3Na2SO4。‎ 故答案为:‎ Ⅰ、耐腐蚀、硬度大;‎ Ⅱ、D;‎ Ⅲ、‎ ‎(1)过滤;‎ ‎(2)使氧化铁等充分反应;‎ ‎(3)Fe3+;‎ ‎(4)Ce2(SO4)3+6NaOH=2Ce(OH)3↓+3Na2SO4。‎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七、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0.(12分)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 H → F →D。‎ ‎【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B;2KMnO4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H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F装置除去水蒸气,这是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因此装置连接:A→H→F→D。‎ 故填:H;F。‎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12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 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 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 pH=13‎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 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一种氧化物。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NaAlO2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 氢氧化钠 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Al2O3+2NaOH+=2NaAlO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 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BC (填字母序号)。‎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小红把酚酞改用 硫酸铜溶液 (填药品)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 ‎【分析】实验一:根据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根据pH=13进行分析;‎ ‎【交流反思】根据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实验二:根据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进行分析;‎ 实验三:根据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根据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是因为她看到的现象是: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因为溶液的pH=13,溶液呈碱性,是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反思】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二:根据“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可知,ABC是正确的;‎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并不能说明废液中一定有有氢氧化钠剩余;小红把酚酞改用硫酸铜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 实验一: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二:ABC;‎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硫酸铜溶液。‎ ‎【点评】本题综合利用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酸碱性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2.(6分)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品牌补钙药剂主要含酸酸钙,为了测定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盐酸(补钙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该补钙剂刚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4.4 。‎ ‎(2)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50% 。‎ ‎(3)求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答案可知,补钙剂刚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4.4g;‎ ‎(2)设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4.4g x=10g,y=7.3g 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100%=50%‎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故答案为:(1)4.4(2)50%(3)7.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6/27 16:16:06;用户:初中校园号;邮箱:wjwl@xyh.com;学号:2442428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