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2020记叙文分类集锦 生活感悟 二、(2020预测)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有田还得种香蕉 林清玄 ‎ ‎ ‎①父亲在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②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这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别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③由于是农夫,从小父亲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也常教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他常教我多写些对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 ‎④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⑤有一回,我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他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我说:“你种了40多年的香蕉。当然要继续种呀。”‎ ‎⑥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 ‎⑦我自以为在写作上十分用功,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问的。‎ ‎⑧父亲有五个孩子,这里面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少,原因是我离家最早,工作最远,每年回家的次数非常有限。近几年结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更难得回家两趟,有时颇为自己不能孝养父亲感到无限愧疚。父亲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说:“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⑨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做人,要做第一等人。”然后觉得自己太严肃了,就说:“如果要做流氓,也要做大尾(当地话,原意是大条、大只,引申为有权有势)的流氓呀。”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父亲”对“我”的影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分)‎ ‎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概括文中“父亲”对“我”的影响,从文中不难看出,父亲对“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种田的道理,引导“我”如何从事写作和如何做人两个方面。‎ ‎【答案】文章主要从父亲在做事(用种庄稼的道理引导“我”用心写作)(1分 20‎ ‎)和做人(教育“我”做一等人)两个方面写父亲对“我”的影响。(1分)‎ 1. ‎“有田还得种香蕉”有什么含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 【解析】这篇文章的题目表面上是说种田的事,但其实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认真阅读文章,可知题目中所谓的“田”一语双关,一是指农田,二是指作者的写作事业,所谓“还得种香蕉”是说“要坚持写作不放弃”,题目表现了父亲的睿智,也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感恩和敬佩之情。‎ ‎【答案】题目是引用文中父亲说的话,“父亲”用这句话告诫儿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并且暗示儿子要做适合自己做的事,不可以胡思乱想。题目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认可以及他对父亲的感恩和敬佩之情。(答出题目的含义得2分,答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得2分。)‎ 2. 本文第④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解析】文中第③段写了父亲用种田的道理针对“我”的写作说的几句话,在第④段对这些话加以概括,认为“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接下来作者在第⑤⑥段又举例子,表明父亲的话“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所以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的是过渡作用。‎ ‎【答案】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1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1分)‎ 3.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案】父亲是个农民,但他积极乐观:“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淳朴善良:“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别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教子有方:用种田的道理教育儿子怎样做人做事。(本题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必须先答出父亲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否则不得分。)‎ 4.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 【答案】画线句子以种田的道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父亲教导的“我”应该多写“对人有益的文章,少写批评的文章”的道理。文中的父亲言如其人,说话朴实,风趣,生动形象。(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得2分,总结出父亲语言的特点得1分。)‎ 5. 读了这篇文章,你内心最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什么?(3分)‎ ‎【答案】示例:您好,您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人。您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做人做事朴实厚道,尽管您只是个农夫,但您对生活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您的话虽然朴实但却总能震撼人的心灵。(围绕中心作答,观点明确得1分,言之有理得2分。)‎ 五、(2020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7分)‎ 南瓜之味 徐玲芬 ‎ ①周末,一早接到母亲电话,说:“地里南瓜好采来吃了。”照例这是母亲想女儿的由头,照例也是女儿看父母的借口。‎ ‎ ②于是,兴冲冲赶去乡下,与父亲一起到地里采瓜。‎ ‎  ③热汗淋漓之后,南瓜便采了一大堆。父亲把瓜一个一个放到我们车里,说拿到城里吃。我要他们自己留点吃,母亲说:“我们要吃随时采,你们多拿点去,你最爱吃南瓜了。”‎ 20‎ ‎  ④爱吃南瓜,多半是小时候在乡下没啥好吃的,有南瓜吃便也挺开心。“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十几分钟之后,南瓜就熟了,烧熟了的南瓜黄澄澄,盛在蓝边碗里,坐在弄堂通风处吃,蜜一样透心甜,清凉爽口。这样一种乐悠悠的情境,总是历历在目。‎ ‎  ⑤阳光像火一簇簇泼到地上,叶子打起卷儿,小黄狗吐着红红的舌头,躲到墙脚根喘着粗气,连精神头儿十足的蝉儿,也像被太阳晒干了声音。不过,坐在弄堂口,吃了南瓜,心里凉津津的,酷暑也不那么酷了。‎ ‎  ⑥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城里吃到父亲种的南瓜,偶尔也会有种怀旧情绪。吃南瓜的时候,我也常想起奶奶,奶奶死去二十多年了。‎ ‎  ⑦那时候,我家小屋后年年会种几株品种特别好的南瓜,瓜藤爬上屋顶,南瓜就长在屋顶的瓦楞上,我们称之为“上屋南瓜”。奶奶有点偏心,总是把她认为最好吃的几个藏在屋角里,弟弟要吃也不肯,说是要留给我回家时烧来吃。我知道,奶奶最疼我。判断南瓜是否好吃,奶奶一切一看便知。如一刀切下去不爽脆,便知是好南瓜,再看肉质如是火红火红,南瓜籽又粒粒饱满,这样的南瓜便是上乘,烧来吃不用放糖,照样甜津津。如此佳品,一大堆南瓜里,也就那么几个,实在稀罕。挑选好瓜,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然后放在屋角阴凉的地方,等我回家时吃。‎ ‎  ⑧奶奶去世时,也是大热天,第一批南瓜已经起势,她照例挑了几个好南瓜藏在屋角,等待她的宝贝孙女回家。可是,那天晚上,奶奶睡着之后,就再也没醒来。奶奶走之后,父亲照样年年种南瓜,我们也年年夏天吃南瓜,但我心里,已经没了那种吃上屋南瓜的甜蜜味道,吃南瓜似也变得平淡多了。‎ ‎  ⑨有时我和母亲吃到特别好的南瓜,母亲会顺口说:“这个倒同以前奶奶留给你吃的上屋南瓜一个样。”我不禁心里叫一声“奶奶”!‎ ‎  ⑩南瓜之味,浸润了浓浓的泥土芳香,有生活的本真。我今天喜欢吃南瓜,有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 ‎⑪今年是父亲自己种的最后一季南瓜。村庄即将拆迁,不久之后,我家的老屋、田地,连同那一地的瓜果蔬菜,也都将随之消失,从今往后,也就只剩回忆了。‎ ‎⑫今天我又烧南瓜吃,然后用一个精致的小碗盛了,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的味道,命之“南瓜小甜品”。如果,用当时奶奶挑的“上屋南瓜”做“南瓜小甜品”,更堪称极品吧。‎ ‎(《嘉兴日报》2015年6月24日,有删改)‎ 1. 我从家乡的南瓜中品尝到了哪些“美好的味道”?联系全文,请分条简要概述。(3分)‎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准题意,“哪些”说明至少两点以上,“味道”一词加引号,说明有特殊含意,有实指,也有虚指,实指即南瓜本身的味道,虚指包括对童年的怀念、对亲情的感受和怀念、对生活本身的体验等。其次要整体感知,抓住关键段落和语句加以提炼概述,如“你们多拿点去,你最爱吃南瓜了”“小时候在乡下没啥好吃的,有南瓜吃便也挺开心”“偶尔也会有种怀旧情绪”“等待她的宝贝孙女回家”。‎ ‎ 【答案】①南瓜的透心甜蜜,清凉爽口;②童年的悠悠欢乐;③亲情的甜蜜慈爱;④生活的幸福满足;⑤本真生活的甜美。‎ ‎2. 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 (1)“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 ‎ (2)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1)题根据“嚓嚓嚓”“嘶嘶嘶”可知用了拟声词,(2)题根据“两眼放光”“笑眯眯”“摩挲”可看出使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其次理解描写了什么生活事件或人物的什么行为或心理特点,(1)题真实地再现了切煮南瓜的场景,(2‎ 20‎ ‎)题表现了奶奶对好瓜的喜爱;三要结合具体语境,紧扣描写对象特点,深入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作者的写作意图。(1)题写出了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 ‎(2)题写出了“我”对奶奶的怀念。‎ ‎ 【答案】运用拟声词描写切煮南瓜的生活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开心和难忘,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 【答案】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奶奶心里对好瓜的喜爱,对“我”的偏爱,也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怀念。‎ 3. 文中第⑤段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3分)‎ ‎ 【解析】从“阳光像火”“叶子打起卷儿”“小黄狗……喘着粗气”“蝉儿……被太阳晒干了声音”可以看出天气的炎热,后一句“心里凉津津的,酷暑也不那么酷了”从侧面反映出南瓜的清凉可口,两者之间形成对比,衬托出“我”对南瓜的喜爱。‎ ‎ 【答案】火热的天气和南瓜的清凉形成对比,体现了南瓜的清凉可口,衬托出“我”对南瓜的喜爱。[来源: ZXXK]‎ 4. 南瓜并不是稀奇的佳肴,文章结尾却写作者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之味,为什么?请联系全文,说说理由。(3分)‎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审准题意,“不是稀奇的佳肴”与“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形成鲜明对比,要从对比中去整体感知全文,思考南瓜寄托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其次整体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自己接到母亲电话,回乡下摘南瓜,回忆童年吃南瓜,奶奶对自己的偏爱,奶奶的去世,村庄拆迁,与之有关的事物及生活情景的消失,自己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之味等。最后从这些内容中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 【答案】①对南瓜的喜爱;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亲情的珍惜;④对本真生活的追求;⑤对家乡的南瓜即将从生活中消失的遗憾。‎ 5. 文章第⑩段写道:“我今天喜欢吃南瓜,有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 【答案】南瓜朴实无华,生活本来就是朴实平淡的,说明作者要返璞归真,追求朴实平淡的生活美。作者这种生活态度是可取的,今天,人们过于追求物质享乐,追求高档消费,失去了生活的本质,这是值得警惕和注意的。(作者的生活态度2分,对现实的批判2分。)‎ 人性光辉 八、(2020预测)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有一种善能穿透心灵 ‎①朋友托我办一件急事,往回返的时候已是深夜。我直接找了一个私车,和两个陌生的小伙儿一起拼车返程。两个小伙儿很年轻,上车便玩手机。因为我忙了一天一夜没合眼,已经极度疲惫,便靠着座背睡着了。‎ ‎②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司机叫醒了我,问我家住哪,已进市区了……‎ ‎③我正准备下车,却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手机。我知道,这个手机肯定是刚才那两个小伙儿的,看他们像是学生,买个手机也不易,我便问司机刚才两个小伙儿啥时候下车的。司机对我说:“十分钟前吧,郊区那个镇上下的。”我拿起手机,调出电话簿,拨通了一个标着“妹妹”的电话号码。那边接通了,一个小姑娘直接喊哥,我急忙说清了原委,小姑娘听后说那肯定是她哥的。她哥说今天要从省城赶回家,可现在还没到家。我想着也没什么急事,一觉醒来轻松不少,我便想把这个手机还给小伙儿——毕竟离得不远。于是,我让司机掉头,按照小姑娘说的地址去她家。‎ ‎④十分钟后,我们到了那里。正巧两个小伙儿正往家里走。‎ 20‎ ‎⑤司机停下车,我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可小伙儿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想快步离开,我不禁有些莫名其妙。我拉住其中一个小伙儿,把手机递给他,说,以后要小心,不要这样好忘事。小伙子这才安定下来,不好意思地接过手机,然后向我说谢谢。‎ ‎⑥我转身要走,小伙子叫住了我,让我等一下。他跑进院子里,一会儿又跑出来,摘了一袋子的茄子和青菜给我,说:“叔叔,没什么感谢的,庄稼院里的东西,您收下。”我再三推辞,小伙子直接把菜放进了后备箱,还要了我的电话号码,说过一阵儿秋梨熟了,再给我送点……‎ ‎⑦回来的路上,我和司机高兴地谈论着这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不一会儿,我到家了,准备付车费给司机。可不想,钱包不见了。那里面可装着一万元的工钱和朋友的几张发票,丢了可不得了。司机劝我别急,好好想想是不是没带回来?可我确信把包带回来了,上车睡觉时我还看了一下,然后把它抱在怀里,怎么突然间不见了呢?‎ ‎⑧就在这时,手机接到了一条陌生短信,上面写着:“叔叔,对不起,我们看你睡着了,就干了一件傻事……钱放在那包青菜里了,一分不少,您的真诚教育了我,我保证再不干这样的傻事。”我急忙下车打开后备箱,钱包真的在里面。‎ ‎⑨我望向夜空,心潮翻滚,不但没有一点愤恨,甚至有些感动。我知道,这份感动源于我的真诚,但我却从这份真诚中看懂了善的伟大。这一份伟大的善,散发人性的光辉,更能穿透一个人的心灵。‎ 1. 本文题目中的“一种善”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能“穿透心灵”?(4分)‎ ‎ 【答案】“一种善”指“我”将掉在车上的手机物归原主。正是因为“我”的这种真诚、这种善举感化了一起拼车的小伙儿,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迷途知返。所以说这种善能“穿透心灵”。‎ 2. 结尾第⑨段末尾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 【解析】结合全文来看,末尾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应为照应题目,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从内容上看,“这一份伟大的善,散发人性的光辉”一句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对善举的赞美,最后一句又点明了文章主旨。‎ ‎ 【答案】结构上:呼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点明主旨,抒发作者对真诚、善良的赞美。[来源:学。科。网Z。X。X。K]‎ ‎3.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小伙子这才安定下来,不好意思地接过手机,然后向我说谢谢。‎ ‎ 【解析】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好意思”有两种解释: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小伙子偷了“我”的钱包,而“我”却将他落在车上的手机送回。由此可知,此时“小伙子”内心是带着不安和自责的,一方面是“我”的热心和真诚,另一方面却是他的贪婪,内心一定是羞愧又难为情的。‎ ‎ 【答案】小伙儿偷了“我”的钱包,而“我”却把小伙儿落在车上的手机送回他们手中,小伙儿将自己的贪财同“我”的真诚和热心相比较,感到羞愧、自责和难为情。‎ 4. 第⑤段中“我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可小伙儿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想快步离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伙儿当时见到“我”之后的心理活动。(2分)‎ ‎ 【答案】示例:小伙儿会想:糟糕,他(“我”)现在追回来肯定是知道了我们偷他钱的事情,他是不是要把我们送到警察叔叔那边去,或者狠狠地批评、痛打我们,好害怕。‎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善”的理解。(3分)‎ ‎ 【答案】‎ 20‎ 示例:“善”是来自于内心的一种光辉力量,用自己诚挚的心去从善才能感化他人,善举不在大小,我们可以用平凡的善举点燃灯火,照亮人间,为社会增添正能量,让世人倍感温暖,也让自己温暖。‎ 十、(2020预测)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7分)‎ 背上的太阳 邓迎雪[来源:学.科.网Z.X.X.K]‎ ‎①书店的店员帮他把六十本教材辅导书细细地包装好,又忍不住劝他:“再等几天好么?最近雨水多,往山里不好走,等天气好了,我们下乡时顺便把书捎到学校。”‎ ‎②他摇摇头,坚定地说:“不能再等了,开学一星期了,孩子们还没有用上书,再等下去,太耽误学习了。”‎ ‎③“可今天预报有大雨。”店员说。‎ ‎⑤他得意地笑着说:“我准备的齐全。”说着,抖抖身旁的大背篓,里面装有雨衣、塑料布、油布。‎ ‎⑥他把书搬进背篓,背起来,跛着脚走出书店大门,店员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 ‎⑦沉甸甸的背篓压在身上,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让他本就不利索的左腿变得更加笨拙。‎ ‎⑧县城到学校有二十里山路,并不算遥远,对他却是挑战。但不论怎样,他也要趁周末把书背回来,星期一让学生用上。想到学生,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那所山村学校的校长,也是唯一的任课老师,他已在那里任教32年,从当初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星星白发的中年。如今,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9名考上了大学,这是他最开心的事。‎ ‎⑨他边走边想,终于走上了通往山村的盘山公路。‎ ‎⑩起风了,山路两边的树叶呼啦啦直响。他把背篓卸下来,看看天,已是乌云密布,好似随时都会泼下一场大雨。他赶快用塑料布把书又精心地包裹了几层,然后用油布搭上背篓,把毛巾垫在酸痛的肩膀上,顾不得歇息,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⑪走了大概有五六里,豆大的冰凉雨点砸下来了。他穿上雨衣,低着头,弓着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向前走。此时,群山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雾中,耳边只有雨声和水流的喧哗声,仿佛世界上只剩他一人了。雨越下越大,雨柱打在他脸上,睁不开眼睛,鞋子和裤腿也早已湿透了,雨水抽打着,山路滑腻难行,背篓也越来越沉。他在道边折了一根树枝当拐棍,踩着泥泞,一步一滑地走着。‎ ‎⑫又行几里,该抄近路上山了,没想到向上的青石板路已变成一条顺流而下的瀑布。‎ ‎⑬只能绕远路了。‎ ‎⑭虽然行走小心,他还是被石块绊了一下。眼看就要摔倒,幸好他眼疾手快,伸手牢牢抓住近旁的一棵树,闪了一个趔趄,半跪着坐在了地上。只觉膝盖一阵刺痛,他扶着树站起来,这才发现膝盖擦破了,殷红的血流了下来。幸好山道边随处可见一种能止血消痛的野草。他扯几片叶子,嚼碎覆在伤处,用干净毛巾缠好,顿觉轻松了不少。‎ ‎⑮天慢慢黑下来,雨还在下,只是势头小了许多。深夜中的大山如庞然大物,深不可测,他沮丧地想,今晚到不了家了。‎ ‎⑯他找到一处开阔地带,坐在树下,背倚大树,决定就在这里休息。想起怀里还揣有黄面饼子,忙拿出香甜地吃起来。吃完,他抱着背篓,勾着头,听风声雨声在耳边肆虐,昏昏沉沉进入梦乡。梦中,他给同学发放新书,大家都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翻看,发到最后一名同学时,却发现少了一本。他很着急,四下寻找,可无论怎样都找不到,心里一急,就醒了。‎ ‎⑰雨已停了,满天繁星,山风呼啸,寒冷刺骨。他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感觉身上稍微有了些热量,又坐下来打盹,迷迷糊糊睡去。‎ ‎⑱醒来,天已麻麻亮了。‎ ‎⑲收拾停当,他背起背篓急忙上路。‎ ‎⑳太阳出来的时候,他已走到学校边上了。初秋的天空碧蓝如洗,校舍一片安宁,金色的阳光在树叶上跳舞。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的光线,照在他背上暖融融的,好像他背的不是书,而是一轮温暖的太阳。‎ 20‎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咧开嘴笑了,他背的是孩子们求知的愿望,那愿望就像太阳一样温暖、美好、明亮。‎ 1. 本文叙述的故事是什么?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分析概括。(4分)[来源:Zxxk.Com]‎ ‎ 【解析】选文以售货员与一个人的对话设置情境,首先交代了即将下大雨的情况,劝说他等天气好了,帮“他”带到乡下,最后以他现在就要背回去的坚定回答结束对话,然后是对买书人身份的补充、迫切要背回这些书的原因的交代以及路途上的艰辛,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山村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尽快用上书,冒着大雨、不畏艰辛从书店背书,翻过山路,终于将书及时发给学生的感人故事,从故事中不难概括出“他”的个人情感。‎ ‎【答案】开学一周时,作为校长及唯一任课教师的“他”周末冒着大雨从二十里外的县城买书背回学校,让学生在开学时按时用上了书。表达了主人公“他”对学生求知的关心,及对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 2. 本文标题是“背上的太阳”,请说说“太阳”的含义。(3分)‎ ‎ 【解析】注意本文标题“背上的太阳”并不是自然界中的太阳,而是借助“太阳”这个明亮而温暖、给人带来希望的自然之物作比,把书本、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老师的爱心形象化,借助太阳带给人的感觉表现出来,由此进行概括回答。‎ ‎ 【答案】①书本,用太阳来比喻书本,形象生动,孩子没有书本,就好像没有太阳。②把孩子求知的愿望比作太阳,形象地表达出孩子的愿望像太阳一样温暖、美好、明亮。③老师的爱心,老师的爱就像太阳一样炽热,给孩子们温暖和希望。‎ 3. 文章反复暗示大雨即将来临,以及对暴雨有很多描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 【解析】“他”明知道要下大雨却依然冒雨背书,并竭尽全力保护好书,尤其在暴雨来临时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可见回乡之难。其实作者着力渲染这些艰难主要是为了反衬出文中“他”坚定执着的品质,雨越大,越能突出“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拳拳爱心。‎ ‎ 【答案】有力地烘托出“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拳拳爱心。‎ 4.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 ‎ ‎ 【解析】注意这段话主要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如“精心地包裹”“油布搭上背篓”“垫”“急匆匆地向前赶”等一连串动作刻画出“他”对课本的细心保护及返回的心切,从而表现出他对书本的爱惜和对学生的关爱。‎ ‎ 【答案】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他”对课本的细心保护及返回的迫切心情,表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5. ‎“他”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 【答案】“他”是一个爱岗敬业(任教32年)、关爱学生(冒着大雨抢时间赶路,就为了学生能尽快用上书)、责任心强(睡梦中依然关心着书)、教学水平高(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9名学生考上了大学)的教育工作者。‎ 见闻感触 十二、(2020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5分)‎ 清洁 ‎①第一次看见他的人,一定以为他只是在弯腰扫地、捡东西。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他本来就是这条街上的清洁工。‎ ‎②他拉着一辆四面围了木板的板车,里面装了半车垃圾——要不是这条街道窄小,装垃圾的大卡车进不来,这样接近原始的大板车早就被取缔了。‎ 20‎ ‎③因为驼背,他瘦弱不堪的上半身弯成了接近九十度。几乎和地面平行。就像一株成熟了的深褐色麦子,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就像一把我们小学上数学课时必须携带的三角尺,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三角尺的两条线,另一条线,则由他手中的笤帚构成。‎ ‎④每次出门,如果正好遇见他和他的板车的话,我就会把脚步放慢,随着他走。‎ ‎⑤板车用了很多年了,原先的木质纹理已无从辨别,并且发出一股含义复杂的味道。相比瘦小的身躯,那板车是太巨大了些。‎ ‎⑥他每天的流程是先在这街面上走一趟,把各家的袋装垃圾收一遍,然后回过头来再彻底打扫一遍街面。盛夏的日子他要在街上洒洒水。冬天扫雪、除冰更是十分艰难的活儿。‎ ‎⑦收垃圾的时候,他摇一把铜铃。我总觉得这是他自创的一项发明。因为以他低垂的身躯,很难像其他力气十足的人一样吆喝“倒垃圾啦——”,他只有借助铃声。这倒使这份疲累的职业增加了一点自得其乐的悠然。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小串音节简单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⑧要是没有他,有时,我很难想象这条街会变成什么样。‎ ‎⑨除了食物垃圾,还有手工皮鞋店裁剪下来的碎皮子。孩子们总是把破烂的风筝撕得粉碎,花纸撒得满街都是。最难扫的当然是瓜子壳——偏偏这条街上的女人又那么热爱瓜子,有事没事永远抓一把在手上,也从来没有想到要把瓜子壳吐到哪一个塑料袋里……‎ ‎⑩在这条街上做清洁工,实在是考验人的修养和韧性。因为很容易就想骂人,很容易就想逃工——一天不扫,其实也没有人发现吧。‎ ‎⑪但是他永远准时在早晨九点和下午四点出现。我从没有看他缺席过。‎ ‎⑫他的清扫是有职业感的。他一下一下按着笤帚,把垃圾与灰尘压在下面,省得呛人。而那些掉到水沟或陷进路面的碎屑,他也总是一下一下扯出来,绝不会像我在别的地方有次看见的那样——一个扫地人为了省事,竟把成堆的垃圾往下水道里扫。‎ ‎⑬深夜。道路真正像一条道路了。‎ ‎⑭我知道,这是他的“作品”。‎ ‎⑮除了劳动的辛苦与疲累之外,他也有他特别的成就与乐趣。‎ ‎⑯有一天,我看见他的身旁多了两个人。一个特别胖的女人,一个特别瘦的小女孩。‎ ‎⑰胖女人过不了一会儿就去拍打一下小女孩的头,然后迅速地缩回手,装出一副这一切与她无关的样子——她以这种轻轻的撩拨与轻微的疯癫,表示对小女孩的喜爱。小女孩八九岁吧,她不耐烦地甩着小脑袋,并回身顽皮地翻着小白眼,表示对胖女人的不满。‎ ‎⑱只见他训斥了胖女人一句什么,女人就住了手,乖乖地跟在后面走。他又轻轻地教育了小女孩几句,女孩便回身牵起胖女人的手。‎ ‎⑲我明白了,那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妻子是一个有点智障的女人,女儿和所有人家的女儿一样,被娇宠着。‎ ‎⑳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这一家三口头上——安静得像一幅初看有一点怪异、然而看久了便感觉和谐的画面。‎ 我搬到这条街上已经五年了。在我看来,这条路和这个城市所有的平民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拥塞,喧嚣,生存的欲望与居民们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 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 我总是会想起这个我内心一直隐秘地尊崇着的无名的人,想起他始终弯着的腰,想起他的巨型旧板车,缓慢地、沉重地,永远坚持地,在这街面上来来回回。道路一次次肮脏,又一次次被他洁净。‎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8日24版,有删改)‎ 1. 有人说,本文标题可以改为“遇见”,你同意吗?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2分)‎ 20‎ ‎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文章主要讲述了清洁工的故事,然后根据内容分析题干中“遇见”与标题“清洁”各自的优缺点,可以从主旨方面来说明理由,也可以从内容角度来说明理由,还可以选取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来说明理由。最后,表态写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因为这篇文章标题为“清洁”,表面上是指清洁工清洁街道,实际上又指他在清洁人的内心。用这个作标题,一语双关,意蕴悠长。‎ ‎ 示例二:同意。本文标题为“遇见”,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即这里的“遇见”指“我”的遇见,遇见这位特别的清洁工,遇见清洁工特别而又温暖的一家,遇见这条特别的街道,遇见街上的人间真情。‎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小串音节简单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 【解析】“灰暗”“逼仄”和“简单”“轻灵”刚好形成反差,因此恰好可以从此处作为突破口进行分析。‎ ‎ 【答案】用“灰暗”“逼仄”来形容街道,用“简单”“轻灵”来形容铃铛摇动的声音,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现了驼背清洁工摇铃铛时的美。‎ 3. 第⑨段详细写了街道里的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请简要分析这部分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 ‎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从文章的表达上去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是属于写法范畴。然后联系本文的主旨:歌颂劳动者,即可弄清这样写的原因。人们做得不够好,而小街一样清洁如新,可见清洁工的负责和勤奋。答题时一般要指出表现手法,再分析其作用。‎ ‎ 【答案】用人们的这些习惯和驼背清洁工的付出形成对比,突出了(衬托出)驼背清洁工的勤奋、修养和韧性。‎ ‎4.试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角度对第⑰段进行具体分析。(4分)‎ ‎ 【答案】示例:“胖女人过不了一会儿就去拍打一下小女孩的头,然后迅速地缩回手”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表达母亲对女孩的宠爱。“装出一副这一切与她无关的样子”“小女孩八九岁吧,她不耐烦地甩着小脑袋,并回身顽皮地翻着小白眼”运用了神态描写,前者突出表现了女孩母亲的“轻微疯癫”,后者表现了小女孩对母亲拍打她的不满。‎ ‎5.文章第段“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这条街有何“特别”?为什么“我”会觉得特别?(4分)‎ ‎ 【解析】注意要分析第一问街道的“特别”,需要通读选文,文中作者先说了“这条路和这个城市所有的平民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那真正不同的,就只有这条街多了一个驼背清洁工。所以,街道的特别即是这个驼背清洁工的特别之处,从文中找清洁工的“特别”加以理解即可。而后一问“为什么‘我’会觉得特别”有关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要领悟清楚作者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感情才能写出答案。在如此喧嚣的时候,却仍有一个如此坚守的清洁工,这给作者“上了生动一课”,因此他感觉特别。据此作答即可。‎ ‎ 【答案】街道特别“清洁”,因为有着驼背清洁工这样活得纯粹的人;本来这个街道拥塞,喧嚣,生存的欲望与居民们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和城市里的其他街道并没有不同,但因为有一个甘于奉献、责任感强、热爱家人的驼背清洁工的存在,作者的内心也似乎被清扫得洁净了,因此觉得“是特别的”。‎ 生命随想 十五、(2020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15分)‎ 鹰眼里的世界 20‎ 王族 ‎①其实,鹰眼里的世界与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②鹰在下雨天从不飞翔。鹰对雨的感觉和蚂蚁一样准,往往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鹰却已经知道要下雨了,为此它们会早早地归巢。‎ ‎③鹰并不惧怕雨水,但它们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从不让雨水把羽毛淋湿。如果遇上阴雨天,鹰往往要在巢中呆很多天,哪怕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④很多动物会在饿得实在无法忍受时,冒着大雨出去觅食。鹰内心对它们充满了不屑,它知道它们会被弄得很狼狈。果然,它们在山坡上滑倒了,轻的沾了一身泥,重的摔断了腿,还有的动物会因为饥饿难忍开始撕咬同类。鹰在巢中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它漠然地看着这一切。‎ ‎⑤当然,鹰最终会等来雨过天晴的好日子,它们从巢中振翅飞出,去寻找让自己果腹的猎物。在下雨天的大地上发生的屈辱、妥协、丧失、疯狂、疼痛和死亡,都和鹰没有关系,它们仍然保持着一种骄傲的姿势在飞翔。‎ ‎⑥鹰从来都不会接近人。它们很敏感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只要一闻到便马上断定人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会迅速飞走。鹰有时候会在离人不远的地方盘旋飞翔,人以为鹰在这时与人是有关系的,但其实不然,鹰在这时实际上正在确定远处的落脚点,它们往往都是先确定好落脚点后才飞翔的。‎ ‎⑦在新疆博尔塔那通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铁路上,一只鹰不知道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是何物,想飞近看个仔细,火车一声鸣笛,它受惊不慎撞到了火车上。火车的速度很快,它连撞带剐,掉在地上起不来了。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幕,跑过去想把鹰弄回家去,把它做成标本放在家里。鹰知道那个飞奔过来的人的意图,它用最后的力气挣扎着飞到火车轮下,顿时车轮下羽毛乱飞,血肉飞溅,它不见了踪影。‎ ‎⑧鹰很喜欢冬天,似乎寒冷与它的本性在无形之中有一种呼应。雪霁天寒,鹰便在天空中飞翔,风刮在它身上,它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被冻得发抖,而是无比兴奋地向着最高最冷的雪峰飞去。大雪覆盖了整座山峰,到处都是一片洁白。鹰落在一块岩石上,看着盖了一层积雪的树木、石头和悬崖。这些东西在夏天被很多鸟儿和动物看过,现在只有鹰在看着这些因为雪而变得宁静和洁净了很多的东西。鹰对独处的世界要求颇高,它喜欢看的东西一定是独特的,不被另外的眼睛所看到。‎ ‎⑨有时候,会有一只雪豹突然出现,鹰并不惧怕雪豹,但它却不喜欢被打扰,在雪豹还没有发现它时,就会迅速飞走。如果什么都不出现,鹰会一直站在岩石上看着积雪的山脉。太阳升到中天,雪峰变得更白,它变得更黑,像嵌在雪山上的一颗珍珠。‎ ‎⑩鹰见了很多动物的死亡,比如野猪,活着的时候什么都吃,是动物中最典型的暴饮暴食者,死了后,身子在一滩淤泥中腐烂,散发出扑鼻的臭味。有一种鸟儿活着的时候很节食,几乎什么都不吃,死了后皮包骨头的身子被风吹了几天,便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还有的动物死了后羽毛散于一地,被风吹得到处乱飞。鹰不会让自己死得没尊严,它会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当鹰感到自己不行了时,并不会躺在巢中等死,它们会把巢毁掉,然后在天空中做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飞翔。飞到一个很高的悬崖边时,鹰会毫不犹豫地一头撞向悬崖,让自己的尸体落向幽暗的崖底。崖底一般有水或石头,鹰的尸体落下去后落入水中或被摔碎,不论怎样,因为崖底没有风,鹰的羽毛不会飘上悬崖,因此便没有人会知道有鹰死在了崖底。‎ ‎⑪此外,鹰还会选择江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鹰会飞向自己曾经飞翔过的大江或大河,仔细寻找水深湍急的地方。最终,鹰看见一条大江中有一个水流急速奔涌,而且还翻卷着波涛的地方。鹰俯身迅速向下,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入了江水中。大江吞没了它,它的羽毛和尸身在一瞬间便踪迹全无。‎ ‎⑫这瞬间的赴死,没有犹豫,也没有任何等待,更没有任何磨难,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结束。只有江河水仍在汹涌,涛声仍然依旧。‎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鹰”的感情的词语是哪一个?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来源:Z#xx#k.Com]‎ ‎ 【解析】第(1‎ 20‎ ‎)问要寻找表达情感的词语,解答时要注意的是对“鹰”的情感。从全文来看,体现出对“鹰”的情感的词语只有一个:骄傲(它们仍然保持着一种骄傲的姿势在飞翔)。第(2)问从全文来看,所传达出的对“鹰”的情感是歌颂与赞美。‎ ‎ 【答案】骄傲;歌颂与赞美。‎ 1. 文中为什么要写“野猪”等一些鸟儿动物的死亡状况?(2分)‎ ‎ 【解析】文章写“野猪”等一些鸟儿动物的死亡状况,是为了和鹰极有尊严的死亡形式作对比,突出鹰的特点:有尊严、有个性,全文表达作者对鹰的歌颂与赞美。‎ ‎ 【答案】示例:写“野猪”等一些鸟儿动物死亡时令人惨不忍睹的状况,是为了和鹰极有尊严的死亡形式作对比,从而突出鹰的尊严与个性,表达作者对鹰的歌颂与赞美。‎ ‎3.选择恰当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4分)‎ ‎(1)它用最后的力气挣扎着飞到火车轮下,顿时车轮下羽毛乱飞,血肉飞溅。‎ ‎(2)太阳升到中天,雪峰变得更白,它变得更黑,像嵌在雪山上的一颗珍珠。‎ ‎ 【解析】第(1)题是一处细节描写,用词精妙是其最大的特点。“挣扎”一词,写出了鹰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成为他人手中标本的特性。第(2)题的句子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鹰”比作“嵌在雪山上的一颗珍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鹰的美好形象。‎ ‎ 【答案】“挣扎”一词写出了鹰宁愿死亡,也不愿成为人的猎物的品性。‎ ‎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积雪映衬下鹰的美好形象。(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作者笔下的鹰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5分)‎ ‎ 【解析】本文主要写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雨天从不飞翔,不会接近人,喜欢在冬天飞行,对独处的世界要求颇高,鹰不会让自己死得没尊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即可。‎ ‎ 【答案】珍惜羽毛,不喜欢雨天飞翔,即使挨饿也不例外;不会接近人,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成为人的猎物;喜欢在冬天飞行;喜欢独处,不喜欢被打扰;选择有尊严的方式走向死亡。‎ 5.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作简要的说明。(2分)‎ ‎ 【解析】本文的描写对象是鹰,作者通过对鹰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者是象征,或者是借物抒情。‎ ‎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物抒情);本文通过对鹰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鹰的独特品质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与思考。‎ 20‎ 记叙文阅读 ‎2020记叙文分类集锦 20‎ 生活感悟 二、(2020预测)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有田还得种香蕉 林清玄 ‎ ‎ ‎①父亲在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②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这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别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③由于是农夫,从小父亲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也常教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他常教我多写些对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 ‎④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⑤有一回,我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他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我说:“你种了40多年的香蕉。当然要继续种呀。”‎ ‎⑥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 ‎⑦我自以为在写作上十分用功,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问的。‎ ‎⑧父亲有五个孩子,这里面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少,原因是我离家最早,工作最远,每年回家的次数非常有限。近几年结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更难得回家两趟,有时颇为自己不能孝养父亲感到无限愧疚。父亲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说:“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⑨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做人,要做第一等人。”然后觉得自己太严肃了,就说:“如果要做流氓,也要做大尾(当地话,原意是大条、大只,引申为有权有势)的流氓呀。”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父亲”对“我”的影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分)‎ ‎ ‎ 2. ‎“有田还得种香蕉”有什么含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3. 本文第④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 1.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2.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3. 读了这篇文章,你内心最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什么?(3分)‎ 五、(2020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7分)‎ 南瓜之味 徐玲芬 ‎ ①周末,一早接到母亲电话,说:“地里南瓜好采来吃了。”照例这是母亲想女儿的由头,照例也是女儿看父母的借口。‎ ‎ ②于是,兴冲冲赶去乡下,与父亲一起到地里采瓜。‎ ‎  ③热汗淋漓之后,南瓜便采了一大堆。父亲把瓜一个一个放到我们车里,说拿到城里吃。我要他们自己留点吃,母亲说:“我们要吃随时采,你们多拿点去,你最爱吃南瓜了。”‎ ‎  ④爱吃南瓜,多半是小时候在乡下没啥好吃的,有南瓜吃便也挺开心。“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十几分钟之后,南瓜就熟了,烧熟了的南瓜黄澄澄,盛在蓝边碗里,坐在弄堂通风处吃,蜜一样透心甜,清凉爽口。这样一种乐悠悠的情境,总是历历在目。‎ ‎  ⑤阳光像火一簇簇泼到地上,叶子打起卷儿,小黄狗吐着红红的舌头,躲到墙脚根喘着粗气,连精神头儿十足的蝉儿,也像被太阳晒干了声音。不过,坐在弄堂口,吃了南瓜,心里凉津津的,酷暑也不那么酷了。‎ ‎  ⑥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城里吃到父亲种的南瓜,偶尔也会有种怀旧情绪。吃南瓜的时候,我也常想起奶奶,奶奶死去二十多年了。‎ ‎  ⑦那时候,我家小屋后年年会种几株品种特别好的南瓜,瓜藤爬上屋顶,南瓜就长在屋顶的瓦楞上,我们称之为“上屋南瓜”。奶奶有点偏心,总是把她认为最好吃的几个藏在屋角里,弟弟要吃也不肯,说是要留给我回家时烧来吃。我知道,奶奶最疼我。判断南瓜是否好吃,奶奶一切一看便知。如一刀切下去不爽脆,便知是好南瓜,再看肉质如是火红火红,南瓜籽又粒粒饱满,这样的南瓜便是上乘,烧来吃不用放糖,照样甜津津。如此佳品,一大堆南瓜里,也就那么几个,实在稀罕。挑选好瓜,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然后放在屋角阴凉的地方,等我回家时吃。‎ ‎  ⑧奶奶去世时,也是大热天,第一批南瓜已经起势,她照例挑了几个好南瓜藏在屋角,等待她的宝贝孙女回家。可是,那天晚上,奶奶睡着之后,就再也没醒来。奶奶走之后,父亲照样年年种南瓜,我们也年年夏天吃南瓜,但我心里,已经没了那种吃上屋南瓜的甜蜜味道,吃南瓜似也变得平淡多了。‎ ‎  ⑨有时我和母亲吃到特别好的南瓜,母亲会顺口说:“这个倒同以前奶奶留给你吃的上屋南瓜一个样。”我不禁心里叫一声“奶奶”!‎ ‎  ⑩南瓜之味,浸润了浓浓的泥土芳香,有生活的本真。我今天喜欢吃南瓜,有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 ‎⑪今年是父亲自己种的最后一季南瓜。村庄即将拆迁,不久之后,我家的老屋、田地,连同那一地的瓜果蔬菜,也都将随之消失,从今往后,也就只剩回忆了。‎ ‎⑫今天我又烧南瓜吃,然后用一个精致的小碗盛了,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的味道,命之“南瓜小甜品”。如果,用当时奶奶挑的“上屋南瓜”做“南瓜小甜品”,更堪称极品吧。‎ ‎(《嘉兴日报》2015年6月24日,有删改)‎ ‎1我从家乡的南瓜中品尝到了哪些“美好的味道”?联系全文,请分条简要概述。(3分)‎ ‎2. 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20‎ ‎ (1)“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 ‎ (2)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 ‎ ‎ ‎3文中第⑤段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3分)‎ ‎ ‎ ‎4.南瓜并不是稀奇的佳肴,文章结尾却写作者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之味,为什么?请联系全文,说说理由。(3分)‎ ‎5文章第⑩段写道:“我今天喜欢吃南瓜,有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人性光辉 八、(2020预测)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有一种善能穿透心灵 ‎①朋友托我办一件急事,往回返的时候已是深夜。我直接找了一个私车,和两个陌生的小伙儿一起拼车返程。两个小伙儿很年轻,上车便玩手机。因为我忙了一天一夜没合眼,已经极度疲惫,便靠着座背睡着了。‎ ‎②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司机叫醒了我,问我家住哪,已进市区了……‎ ‎③我正准备下车,却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手机。我知道,这个手机肯定是刚才那两个小伙儿的,看他们像是学生,买个手机也不易,我便问司机刚才两个小伙儿啥时候下车的。司机对我说:“十分钟前吧,郊区那个镇上下的。”我拿起手机,调出电话簿,拨通了一个标着“妹妹”的电话号码。那边接通了,一个小姑娘直接喊哥,我急忙说清了原委,小姑娘听后说那肯定是她哥的。她哥说今天要从省城赶回家,可现在还没到家。我想着也没什么急事,一觉醒来轻松不少,我便想把这个手机还给小伙儿——毕竟离得不远。于是,我让司机掉头,按照小姑娘说的地址去她家。‎ ‎④十分钟后,我们到了那里。正巧两个小伙儿正往家里走。‎ ‎⑤司机停下车,我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可小伙儿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想快步离开,我不禁有些莫名其妙。我拉住其中一个小伙儿,把手机递给他,说,以后要小心,不要这样好忘事。小伙子这才安定下来,不好意思地接过手机,然后向我说谢谢。‎ ‎⑥我转身要走,小伙子叫住了我,让我等一下。他跑进院子里,一会儿又跑出来,摘了一袋子的茄子和青菜给我,说:“叔叔,没什么感谢的,庄稼院里的东西,您收下。”我再三推辞,小伙子直接把菜放进了后备箱,还要了我的电话号码,说过一阵儿秋梨熟了,再给我送点……‎ ‎⑦回来的路上,我和司机高兴地谈论着这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不一会儿,我到家了,准备付车费给司机。可不想,钱包不见了。那里面可装着一万元的工钱和朋友的几张发票,丢了可不得了。司机劝我别急,好好想想是不是没带回来?可我确信把包带回来了,上车睡觉时我还看了一下,然后把它抱在怀里,怎么突然间不见了呢?‎ ‎⑧就在这时,手机接到了一条陌生短信,上面写着:“叔叔,对不起,我们看你睡着了,就干了一件傻事……钱放在那包青菜里了,一分不少,您的真诚教育了我,我保证再不干这样的傻事。”我急忙下车打开后备箱,钱包真的在里面。‎ 20‎ ‎⑨我望向夜空,心潮翻滚,不但没有一点愤恨,甚至有些感动。我知道,这份感动源于我的真诚,但我却从这份真诚中看懂了善的伟大。这一份伟大的善,散发人性的光辉,更能穿透一个人的心灵。‎ 1. 本文题目中的“一种善”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能“穿透心灵”?(4分)‎ 2. 结尾第⑨段末尾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网Z。X。X。K]‎ ‎3.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小伙子这才安定下来,不好意思地接过手机,然后向我说谢谢。‎ ‎ ‎ 4. 第⑤段中“我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可小伙儿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想快步离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伙儿当时见到“我”之后的心理活动。(2分)‎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善”的理解。(3分)‎ 十、(2020预测)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7分)‎ 背上的太阳 邓迎雪[来源:学.科.网Z.X.X.K]‎ ‎①书店的店员帮他把六十本教材辅导书细细地包装好,又忍不住劝他:“再等几天好么?最近雨水多,往山里不好走,等天气好了,我们下乡时顺便把书捎到学校。”‎ ‎②他摇摇头,坚定地说:“不能再等了,开学一星期了,孩子们还没有用上书,再等下去,太耽误学习了。”‎ ‎③“可今天预报有大雨。”店员说。‎ ‎⑤他得意地笑着说:“我准备的齐全。”说着,抖抖身旁的大背篓,里面装有雨衣、塑料布、油布。‎ ‎⑥他把书搬进背篓,背起来,跛着脚走出书店大门,店员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 ‎⑦沉甸甸的背篓压在身上,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让他本就不利索的左腿变得更加笨拙。‎ ‎⑧县城到学校有二十里山路,并不算遥远,对他却是挑战。但不论怎样,他也要趁周末把书背回来,星期一让学生用上。想到学生,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那所山村学校的校长,也是唯一的任课老师,他已在那里任教32年,从当初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星星白发的中年。如今,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9名考上了大学,这是他最开心的事。‎ ‎⑨他边走边想,终于走上了通往山村的盘山公路。‎ ‎⑩起风了,山路两边的树叶呼啦啦直响。他把背篓卸下来,看看天,已是乌云密布,好似随时都会泼下一场大雨。他赶快用塑料布把书又精心地包裹了几层,然后用油布搭上背篓,把毛巾垫在酸痛的肩膀上,顾不得歇息,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⑪走了大概有五六里,豆大的冰凉雨点砸下来了。他穿上雨衣,低着头,弓着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向前走。此时,群山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雾中,耳边只有雨声和水流的喧哗声,仿佛世界上只剩他一人了。雨越下越大,雨柱打在他脸上,睁不开眼睛,鞋子和裤腿也早已湿透了,雨水抽打着,山路滑腻难行,背篓也越来越沉。他在道边折了一根树枝当拐棍,踩着泥泞,一步一滑地走着。‎ 20‎ ‎⑫又行几里,该抄近路上山了,没想到向上的青石板路已变成一条顺流而下的瀑布。‎ ‎⑬只能绕远路了。‎ ‎⑭虽然行走小心,他还是被石块绊了一下。眼看就要摔倒,幸好他眼疾手快,伸手牢牢抓住近旁的一棵树,闪了一个趔趄,半跪着坐在了地上。只觉膝盖一阵刺痛,他扶着树站起来,这才发现膝盖擦破了,殷红的血流了下来。幸好山道边随处可见一种能止血消痛的野草。他扯几片叶子,嚼碎覆在伤处,用干净毛巾缠好,顿觉轻松了不少。‎ ‎⑮天慢慢黑下来,雨还在下,只是势头小了许多。深夜中的大山如庞然大物,深不可测,他沮丧地想,今晚到不了家了。‎ ‎⑯他找到一处开阔地带,坐在树下,背倚大树,决定就在这里休息。想起怀里还揣有黄面饼子,忙拿出香甜地吃起来。吃完,他抱着背篓,勾着头,听风声雨声在耳边肆虐,昏昏沉沉进入梦乡。梦中,他给同学发放新书,大家都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翻看,发到最后一名同学时,却发现少了一本。他很着急,四下寻找,可无论怎样都找不到,心里一急,就醒了。‎ ‎⑰雨已停了,满天繁星,山风呼啸,寒冷刺骨。他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感觉身上稍微有了些热量,又坐下来打盹,迷迷糊糊睡去。‎ ‎⑱醒来,天已麻麻亮了。‎ ‎⑲收拾停当,他背起背篓急忙上路。‎ ‎⑳太阳出来的时候,他已走到学校边上了。初秋的天空碧蓝如洗,校舍一片安宁,金色的阳光在树叶上跳舞。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的光线,照在他背上暖融融的,好像他背的不是书,而是一轮温暖的太阳。‎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咧开嘴笑了,他背的是孩子们求知的愿望,那愿望就像太阳一样温暖、美好、明亮。‎ 1. 本文叙述的故事是什么?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分析概括。(4分)[来源:Zxxk.Com]‎ 2. 本文标题是“背上的太阳”,请说说“太阳”的含义。(3分)‎ ‎ ‎ 3. 文章反复暗示大雨即将来临,以及对暴雨有很多描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 ‎ 4.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 ‎ ‎ ‎ 5. ‎“他”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 ‎ 见闻感触 十二、(2020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5分)‎ 清洁 ‎①第一次看见他的人,一定以为他只是在弯腰扫地、捡东西。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他本来就是这条街上的清洁工。‎ 20‎ ‎②他拉着一辆四面围了木板的板车,里面装了半车垃圾——要不是这条街道窄小,装垃圾的大卡车进不来,这样接近原始的大板车早就被取缔了。‎ ‎③因为驼背,他瘦弱不堪的上半身弯成了接近九十度。几乎和地面平行。就像一株成熟了的深褐色麦子,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就像一把我们小学上数学课时必须携带的三角尺,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三角尺的两条线,另一条线,则由他手中的笤帚构成。‎ ‎④每次出门,如果正好遇见他和他的板车的话,我就会把脚步放慢,随着他走。‎ ‎⑤板车用了很多年了,原先的木质纹理已无从辨别,并且发出一股含义复杂的味道。相比瘦小的身躯,那板车是太巨大了些。‎ ‎⑥他每天的流程是先在这街面上走一趟,把各家的袋装垃圾收一遍,然后回过头来再彻底打扫一遍街面。盛夏的日子他要在街上洒洒水。冬天扫雪、除冰更是十分艰难的活儿。‎ ‎⑦收垃圾的时候,他摇一把铜铃。我总觉得这是他自创的一项发明。因为以他低垂的身躯,很难像其他力气十足的人一样吆喝“倒垃圾啦——”,他只有借助铃声。这倒使这份疲累的职业增加了一点自得其乐的悠然。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小串音节简单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⑧要是没有他,有时,我很难想象这条街会变成什么样。‎ ‎⑨除了食物垃圾,还有手工皮鞋店裁剪下来的碎皮子。孩子们总是把破烂的风筝撕得粉碎,花纸撒得满街都是。最难扫的当然是瓜子壳——偏偏这条街上的女人又那么热爱瓜子,有事没事永远抓一把在手上,也从来没有想到要把瓜子壳吐到哪一个塑料袋里……‎ ‎⑩在这条街上做清洁工,实在是考验人的修养和韧性。因为很容易就想骂人,很容易就想逃工——一天不扫,其实也没有人发现吧。‎ ‎⑪但是他永远准时在早晨九点和下午四点出现。我从没有看他缺席过。‎ ‎⑫他的清扫是有职业感的。他一下一下按着笤帚,把垃圾与灰尘压在下面,省得呛人。而那些掉到水沟或陷进路面的碎屑,他也总是一下一下扯出来,绝不会像我在别的地方有次看见的那样——一个扫地人为了省事,竟把成堆的垃圾往下水道里扫。‎ ‎⑬深夜。道路真正像一条道路了。‎ ‎⑭我知道,这是他的“作品”。‎ ‎⑮除了劳动的辛苦与疲累之外,他也有他特别的成就与乐趣。‎ ‎⑯有一天,我看见他的身旁多了两个人。一个特别胖的女人,一个特别瘦的小女孩。‎ ‎⑰胖女人过不了一会儿就去拍打一下小女孩的头,然后迅速地缩回手,装出一副这一切与她无关的样子——她以这种轻轻的撩拨与轻微的疯癫,表示对小女孩的喜爱。小女孩八九岁吧,她不耐烦地甩着小脑袋,并回身顽皮地翻着小白眼,表示对胖女人的不满。‎ ‎⑱只见他训斥了胖女人一句什么,女人就住了手,乖乖地跟在后面走。他又轻轻地教育了小女孩几句,女孩便回身牵起胖女人的手。‎ ‎⑲我明白了,那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妻子是一个有点智障的女人,女儿和所有人家的女儿一样,被娇宠着。‎ ‎⑳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这一家三口头上——安静得像一幅初看有一点怪异、然而看久了便感觉和谐的画面。‎ 我搬到这条街上已经五年了。在我看来,这条路和这个城市所有的平民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拥塞,喧嚣,生存的欲望与居民们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 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 我总是会想起这个我内心一直隐秘地尊崇着的无名的人,想起他始终弯着的腰,想起他的巨型旧板车,缓慢地、沉重地,永远坚持地,在这街面上来来回回。道路一次次肮脏,又一次次被他洁净。‎ 20‎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8日24版,有删改)‎ ‎1有人说,本文标题可以改为“遇见”,你同意吗?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2分)‎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小串音节简单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 ‎ ‎3第⑨段详细写了街道里的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请简要分析这部分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 ‎4.试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角度对第⑰段进行具体分析。(4分)‎ ‎5.文章第段“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这条街有何“特别”?为什么“我”会觉得特别?(4分)‎ 生命随想 十五、(2020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15分)‎ 鹰眼里的世界 王族 ‎①其实,鹰眼里的世界与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②鹰在下雨天从不飞翔。鹰对雨的感觉和蚂蚁一样准,往往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鹰却已经知道要下雨了,为此它们会早早地归巢。‎ ‎③鹰并不惧怕雨水,但它们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从不让雨水把羽毛淋湿。如果遇上阴雨天,鹰往往要在巢中呆很多天,哪怕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④很多动物会在饿得实在无法忍受时,冒着大雨出去觅食。鹰内心对它们充满了不屑,它知道它们会被弄得很狼狈。果然,它们在山坡上滑倒了,轻的沾了一身泥,重的摔断了腿,还有的动物会因为饥饿难忍开始撕咬同类。鹰在巢中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它漠然地看着这一切。‎ ‎⑤当然,鹰最终会等来雨过天晴的好日子,它们从巢中振翅飞出,去寻找让自己果腹的猎物。在下雨天的大地上发生的屈辱、妥协、丧失、疯狂、疼痛和死亡,都和鹰没有关系,它们仍然保持着一种骄傲的姿势在飞翔。‎ ‎⑥鹰从来都不会接近人。它们很敏感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只要一闻到便马上断定人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会迅速飞走。鹰有时候会在离人不远的地方盘旋飞翔,人以为鹰在这时与人是有关系的,但其实不然,鹰在这时实际上正在确定远处的落脚点,它们往往都是先确定好落脚点后才飞翔的。‎ ‎⑦在新疆博尔塔那通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铁路上,一只鹰不知道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是何物,想飞近看个仔细,火车一声鸣笛,它受惊不慎撞到了火车上。火车的速度很快,它连撞带剐,掉在地上起不来了。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幕,跑过去想把鹰弄回家去,把它做成标本放在家里。鹰知道那个飞奔过来的人的意图,它用最后的力气挣扎着飞到火车轮下,顿时车轮下羽毛乱飞,血肉飞溅,它不见了踪影。‎ 20‎ ‎⑧鹰很喜欢冬天,似乎寒冷与它的本性在无形之中有一种呼应。雪霁天寒,鹰便在天空中飞翔,风刮在它身上,它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被冻得发抖,而是无比兴奋地向着最高最冷的雪峰飞去。大雪覆盖了整座山峰,到处都是一片洁白。鹰落在一块岩石上,看着盖了一层积雪的树木、石头和悬崖。这些东西在夏天被很多鸟儿和动物看过,现在只有鹰在看着这些因为雪而变得宁静和洁净了很多的东西。鹰对独处的世界要求颇高,它喜欢看的东西一定是独特的,不被另外的眼睛所看到。‎ ‎⑨有时候,会有一只雪豹突然出现,鹰并不惧怕雪豹,但它却不喜欢被打扰,在雪豹还没有发现它时,就会迅速飞走。如果什么都不出现,鹰会一直站在岩石上看着积雪的山脉。太阳升到中天,雪峰变得更白,它变得更黑,像嵌在雪山上的一颗珍珠。‎ ‎⑩鹰见了很多动物的死亡,比如野猪,活着的时候什么都吃,是动物中最典型的暴饮暴食者,死了后,身子在一滩淤泥中腐烂,散发出扑鼻的臭味。有一种鸟儿活着的时候很节食,几乎什么都不吃,死了后皮包骨头的身子被风吹了几天,便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还有的动物死了后羽毛散于一地,被风吹得到处乱飞。鹰不会让自己死得没尊严,它会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当鹰感到自己不行了时,并不会躺在巢中等死,它们会把巢毁掉,然后在天空中做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飞翔。飞到一个很高的悬崖边时,鹰会毫不犹豫地一头撞向悬崖,让自己的尸体落向幽暗的崖底。崖底一般有水或石头,鹰的尸体落下去后落入水中或被摔碎,不论怎样,因为崖底没有风,鹰的羽毛不会飘上悬崖,因此便没有人会知道有鹰死在了崖底。‎ ‎⑪此外,鹰还会选择江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鹰会飞向自己曾经飞翔过的大江或大河,仔细寻找水深湍急的地方。最终,鹰看见一条大江中有一个水流急速奔涌,而且还翻卷着波涛的地方。鹰俯身迅速向下,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入了江水中。大江吞没了它,它的羽毛和尸身在一瞬间便踪迹全无。‎ ‎⑫这瞬间的赴死,没有犹豫,也没有任何等待,更没有任何磨难,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结束。只有江河水仍在汹涌,涛声仍然依旧。‎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鹰”的感情的词语是哪一个?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来源:Z#xx#k.Com]‎ ‎ ‎ ‎2文中为什么要写“野猪”等一些鸟儿动物的死亡状况?(2分)‎ ‎ ‎ ‎3.选择恰当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4分)‎ ‎(1)它用最后的力气挣扎着飞到火车轮下,顿时车轮下羽毛乱飞,血肉飞溅。‎ ‎(2)太阳升到中天,雪峰变得更白,它变得更黑,像嵌在雪山上的一颗珍珠。‎ ‎4.作者笔下的鹰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5分)‎ ‎ ‎ ‎5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作简要的说明。(2分)‎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