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四) (第三、四、五、六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 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嗔怪(chēng) 逞能(chěng) 怨怅(chàng) 箪食壶浆 B.麈尾(zhǔ) 戗金(qiāng) 恁地(nèn) 顿开矛塞 C.桑梓(xīn) 侥幸(jiǎo) 撮弄(cuō) 面面厮觑 D.愧赧(nǎn) 作揖(yī) 岔气(chà) 不省人事 【解析】A项,“嗔”应读“chēn”;B项,“矛”应为“茅”;C项,“梓”应读“zǐ”。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________,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________:“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________辽阔的空间,还是________的时间,________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A.喜上眉梢 询问 无论是 幽远 都 B.喜上眉梢 搭讪 无论是 邈远 都 C.喜笑颜开 搭讪 即使是 幽远 也 D.喜笑颜开 询问 即使是 邈远 也 【解析】“喜上眉梢”意思是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喜笑颜开”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根据上文“怯生生”的描写,此处应用“喜上眉梢”。“搭讪”多指主动和陌生人交流。根据上文,“和……搭讪”更符合语法;“邈远” 意思是遥远,可用于形容时间或空间;“幽远”意思是深远、幽深,多用于空间、意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B.旅游者来到我们荷城贵港,无不领会到了这座千年古郡的文明、风情。 C.那些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 D.在2019年中国(贵港)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举办期间,到会的与会者考察了广西第二汽车生产基地。 10 【解析】A.缺少宾语,在末尾加“的状况”; B.搭配不当,将“领会”改为“领略”; D.语意重复,删去“到会的”。 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C ) A.鲁迅,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杂文集《坟》《热风》等。 B.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百万英镑》等。 C.“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而“岁寒三友”则指松、竹、梅。 D.《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解析】A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B项,《百万英镑》的作者是马克·吐温;D项,诗中以“鸟”喻指诗人自己。 二、议论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才能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不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10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D ) A.冰炭不同炉——指互相对立,不能两者同存。 B.喜新厌旧——指求新去旧。 C.上乘内功——指底蕴深厚,境界高妙。 D.韬晦蓄锐——指沉淀积蓄,显露出逼人的锐气。 【解析】“韬晦”意即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蓄锐”意为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6.下列对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C.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解析】举袁隆平的例子是举例论证,紧接着是道理论证。 7.下列对“耐得寂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耐得寂寞是要专心求一,沉淀底蕴,孕育思想,磨炼意志。 B.耐得寂寞是要受得清冷,心无所求,心灵宁静,默默耕耘。 10 C.耐得寂寞是要沉下心来,不断汲取,充实提升。 D.耐得寂寞是要坐得了冷板凳,即使环境、能力、机遇等受限也坚持不放弃。 【解析】第④段有“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一句,可见,并非是“心无所求”。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开篇提出主要观点“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B.古今名人并举,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C.文章前部分论证“甘于寂寞”,后部分论证“不甘寂寞”。 D.选文的论述结构为:提出问题(①)——分析问题(②③④⑤⑥)——解决问题(⑦)。 【解析】文章前部分论证“不甘寂寞”,后部分论证“耐得住寂寞”。 三、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10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D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哪里像”,“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词人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间接写出赏月时间之长。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解析】A项,“何似”意为“哪里比得上”;B项,词人写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实为衬托对人间生活的热爱;C项,“间接写出赏月时间之长”有误,应该是暗示了夜已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D.然则何时而乐耶 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解析】A.哪里/在其中;B.表顺承/表转折;C.都是“的”的意思;D.这样/……的样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及下船 及: 等到 (2)薄暮冥冥 薄: 迫近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0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3.乙文中的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2分) 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14.阅读丙文,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4分) 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4)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凭杯酒长精神 ”是诗人用乐观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 (6)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五、综合实践(16—17小题,共5分) 16.(1)说说下面的成语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2分) 叶公好龙: 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 杯弓蛇影: 讽刺了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 。 (2)将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请任选一项回答)(1分) A.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B.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17.谭嗣同的一副对联,只有14个字,却说出了做人与读书必知的道理。请你说说这副对联的含义。(2分) 上联:为人竖起脊梁铁 下联:把卷撑开眼海银 上联“为人竖起脊梁铁”,是说作为一个人,若想挺胸昂首行于世上,应该像铁一样坚硬刚直。下联“把卷撑开眼海银”,是说读书必须讲究方法,眼光要像银子一样明亮, 10 应具备敏锐的目光,从字里行间发现常人所未能发现的妙处,并有自己独立的见地。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 绿书包 尹小华 ①盼卿从上小学起,就梦想着有一个书包。 ②可他小学已经毕业,再开学就要到外村上初中了,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书包。而其他同学的书包则不止一个,红的黄的粉的经常调换着背。那时,对盼卿来说,拥有一个书包,比他身上的衣服和脚下的鞋子来说,还要奢侈得多。盼卿曾这样想:如果三天不吃饭能换来一个书包,他也心甘情愿。 ③盼卿想要的是一个绿书包,左肩右斜挎在肩上,看上去特别精神。 ④可夏天即将过去,绿书包仍然没有着落。 ⑤盼卿读小学的时候在本村,书又少,好凑合,上学时腋下夹着、怀里揣着都行。可上了初中就不同了,发的书多不说,还要到十里之遥的外村上学,没有书包显然不行。 ⑥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刚上学就有书包了,特别是村支书家的大牛,是最先有的绿书包,那上边还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红字,看上去特别精神。大牛背书包的举动也很夸张,他总是把书包挂在胸前,倒背着手,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其他同学的书包虽然不能和大牛的书包相比,可人家的爹妈都给买了。 ⑦盼卿生下来不久,父母离异,后又分别组成新的家庭。从此,他便与爷爷相依为命。 ⑧盼卿想过了,即使家里再穷,也要让爷爷买个书包,不能让外村的同学看笑话。 ⑨爷爷从小没上过学,当然不懂得盼卿要书包的迫切心情。看到爷爷起五更、睡半夜地劳作,管自己吃喝、供自己读书,盼卿又实在不忍心跟爷爷张口。 ⑩就要上初中了,盼卿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盼卿总在想,以前出来进去的,和乡亲们低头不见抬头见,但那时人家都拿自己当个孩子。可上了初中就不一样了,人家看自己的目光就会和以前有所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盼卿也说不清。反正初中生就该有个初中生的样子,连个书包都没有还像什么初中生呢! ⑪盼卿鼓足勇气就跟爷爷说了:“爷爷,我想要个绿书包!”这是盼卿第一次向爷爷要东西。爷爷说:“我也知道你该上初中了,很想给你买个书包,可一个书包就得几块钱,爷爷实在是掏不出。” ⑫盼卿满脸沮丧。 ⑬其实,盼卿不知道,就在几天前爷爷拉下老脸,曾到村长家为盼卿借过书包。爷爷了解到,村长家的儿子初中刚毕业就到县城上班了,以后要书包也没多大用处。村长的儿子有个绿书包,和大牛的书包一样,上面绣着大红字,背带长长的,无论怎样携带,都很神气。可爷爷去时,书包已经被村长家亲戚借走了。 10 ⑭盼卿很难过,把未能当上班干部的原因都归结到始终没有一个绿书包上。想想看,一个少年如果挎上绿书包,就会显得英武一些,老师、同学看了也顺眼。盼卿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不说,连个绿书包都没有,凭什么让他当班干部呢? ⑮爷爷看盼卿真生气了,便跟他商量:“要不你去刨花生,你刨回来的放在一边,爷爷不要你的,等积攒到一布袋,爷爷到集上卖了,再给你买书包。” ⑯盼卿不解地说:“咱家不是有些花生,卖了后买书包不就行了吗?” ⑰爷爷说:“咱家是有些花生,但不能卖,要换了油等过年吃。咱家还有些粮食,也不能卖;要不,到不了开春就得断顿儿了。” ⑱盼卿依了爷爷,当天下午,盼卿就挎着篮子,拿着小镐、铲子,到地里刨花生去了。盼卿知道,地里的花生已经刨了好几遍,想刨到也是很难的。要说,每年种的花生是不少,但都交了公粮,不给社员分。因为交一斤花生抵一斤半小麦、二斤玉米、三斤高粱,队里觉得这样合算。 ⑲花生地已经像过筛子似的过了几遍,地里真不会留下什么了。 ⑳盼卿就是这时候到地里刨花生的。 盼卿向地里望去,已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刨花生。他往远处走走,选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停下,看看到处都是细碎松软的土,可见满地都被人刨过了,盼卿只能把别人刨过的地方再刨一遍。结果连个花生皮也没刨着,盼卿怏怏地回家。 盼卿听说,村里有一个人特别让人佩服,据说他的眼睛能透视,别人刨不到花生,他总能刨到。盼卿信以为真,便去问爷爷。爷爷可不相信这种说法,爷爷说:“谁的眼睛也不能看地下三尺,关键要心定,不惜力。” 盼卿又挎着篮子,拿着小镐、铲子进了花生地,他这次似乎有了些经验:不能光刨别人刨过的土,应该用铲子把熟土层翻过去,在生土层里寻找花生。虽然只有少数花生才有可能钻得那么深,但没办法,盼卿必须这样做。他用镐将生土层一镐镐凿开,然后把粘在一起的湿土块一一捣碎,不敢放过任何一块,万一哪块破碎的泥土里藏着花生呢!盼卿以为,每块泥土里似乎都孕育着希望;然而一个希望破碎以后,又一个希望破碎了,盼卿一直没有放弃。 盼卿累了,汗水把他的头发都浸湿了,脸也有些发涨。盼卿把衣服脱了,又把鞋子脱下来,继续刨。 天渐渐黑下来了,鸟们鸣叫着入林,下地的人也都回家了,盼卿却不想回,因为他刨的花生还没盖住篮子底儿。看看村子的方向,不少人家已升起炊烟,再看看篮子里那几粒花生,盼卿就有些心酸:刨这点儿花生,连一顿饭也吃不起,照这样下去,到开学也刨不够一布袋,刨不够花生,就别想买绿书包,要个书包怎么这么难呢?花生啊花生,求求你行行好,我没有别的念想,就想买个书包,你就成全我吧! 不知花生们听到了没有,反正月牙都出来了,花生也没有出来多少。 这天晚上,村里那个特别会刨花生的人听说了盼卿的情况,就来找他。那人说:“ 1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咱们村里这些花生地里刨花生,神仙也没办法。你要不嫌累,赶明儿我领你到三十里以外的花生地里去刨,管保你刨得多。因为那些村子生活比咱们这里好,生产队把第一遍花生刨完后,第二遍就分给社员,社员们刨完,第三遍就可以自己刨了。” 从第二天起,盼卿便跟着这人到外村去刨花生了。还别说,用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操作手法,就是比在本村的花生地里刨得多。可就是路途太远,有两次,盼卿回到家连饭都没吃,躺倒就睡着了。盼卿正是觉多的年纪,累是累了些,但看到刨来的花生越来越多,绿书包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时候,盼卿在梦中都笑出了声。 这天晚上,盼卿刨花生回来,爷爷已经把他刨的花生装了满满一布袋。 盼卿有些奇怪,觉得自己没有刨这么多花生,顶多有布袋里的一半。按照以往的进度,还要刨十天左右才能装满。是不是爷爷觉得快开学了,书包还没有着落,怕自己着急,就把准备换油的花生添上了?那过年时爷爷还用什么换油呢?盼卿真后悔不该向爷爷要书包。 第二天逢集,爷爷一大早就起来了,对还躺在炕上的盼卿说:“这袋花生卖了以后,买个书包富富有余,还能再买两个作业本和一支圆珠笔,往后就别去刨花生了。”爷爷说完,就扛着那袋子花生出了门。 按说,刨的花生够买一个书包了,盼卿就不用再去刨了。可爷爷赶集走了以后,盼卿又挎着篮子,拿着小镐和铲子,走进了花生地…… 18.本文围绕“绿书包”,写了盼卿成长的历程。请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 段落 内容概括 ①—⑰ 盼卿一直想要一个书包,在爷爷的建议下决定去刨花生挣书包钱。 ⑱— ①盼卿满地里刨花生,可一天下来花生还没盖住篮子底儿。 — ②盼卿去外村刨花生,花生越来越多,爷爷把他刨的花生装了一布袋。 盼卿刨的花生终于可以换一个书包了,可他仍然去地里刨花生。 19.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 20.文中第段盼卿有些奇怪:“是不是爷爷觉得快开学了,书包还没有着落,怕自己着急,就把准备换油的花生添上了?”你认为爷爷会不会这么做?请结合文中爷爷的 10 形象和具体情节进行分析。(3分) 会。爷爷非常关爱盼卿,他也想给盼卿买一个新书包,早在盼卿开口要书包之前爷爷就“拉下老脸,曾到村长家借过书包”;而且爷爷给盼卿出了刨花生卖钱买书包的主意,看到盼卿去三十里以外的邻村刨花生,累得连饭都没吃就睡着了,一定特别心疼,所以我认为爷爷会这么做。 21.成长是一首悠长的歌,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还记得《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吗?还记得《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吗?还有《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他们和盼卿都是同龄人。请从学过的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位青少年的形象,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他们与盼卿在性格上的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3分) 闰土。闰土和盼卿都具有坚韧不拔、不怕吃苦的性格。盼卿刨花生不仅刨别人刨过的土,也不放弃生土层,后来去三十里外的地里刨花生,累得饭都没吃就睡着了,体现出他坚韧不拔、不怕吃苦的精神;闰土帮父亲来雇主家里干活,晚上在西瓜地里看夜,还要和猹搏斗,却也不怕苦不怕累,这一点和盼卿性格相似。 22.文章结尾处,爷爷去买书包了,盼卿本可以不去刨花生了,可他仍然走进了花生地。请你认真揣摩,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下盼卿的心理活动。(40字左右)(3分) 示例:我马上就要到外村上初中了,以后能帮爷爷干活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趁现在还没开学,我再去刨点花生,希望能减轻一下爷爷的负担,让他不要那么辛苦了。 七、作文(50分) 23.请以“那一份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