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题1 溶液的形成件 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下册 题1 溶液的形成件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 第 课时 ) 观察下图中的几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想到了什么? 有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想做发明家。有了这个念头,便兴致勃勃地跑到爱迪生的工作室,希望能够在爱迪生那里工作。爱迪生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来接待他。在爱迪生面前,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他想发明的万能溶液 —— 可以溶解一切事物的液体,他甚是得意。爱迪生听完后,哈哈一笑,说道:“这不可能。” 年轻人诧异地反问:“为什么?” 爱迪生回答:“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你的万能溶液呢?” 随后,年轻人哑口无言。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 《 老子 》 。意思是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 水溶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 ? 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 实验 9-1】 物质溶解于水 现象 结论 蔗糖消失在水中 蔗糖可以溶解于水中 在 20ml 水中加入一块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一、溶液的形成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 提问 】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蔗糖消失在水中的现象 ?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题: ( 1 )什么叫溶液、溶质和溶剂? ( 2 )哪一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讨论 结论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那么只能由水做溶剂吗? 二、溶质和溶剂 [ 实验 9—2] :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 实验记录 】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不溶解 ; 液体无色 水 高锰酸钾 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汽油 碘 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解 ; 液体无色 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 ,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 [ 实验 9--3] 药品:乙醇、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讨论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 体系 溶质 溶剂 气 + 液 气体 液体 固 + 液 固体 液体 液 + 液 无水 量少 量多 有水 非水物 水 1.(2015· 宜昌中考 )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 充分搅拌 , 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 食盐 B. 蔗糖 C. 酒精 D. 植物油 解析 : 食盐、蔗糖和酒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属于溶液。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 , 不属于溶液。 D 2.(2014· 南宁中考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 , 正确的是 (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 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解析 : 溶液可以有颜色 , 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 水是常用的溶剂 , 但是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 例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 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 但不是溶液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D 3.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溶液 溶质的化学式 (A)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稀硫酸溶液 (B) 医疗消毒用的过氧化氢溶液 ( 俗称双氧水 ) (C) 医疗消毒用的高锰酸钾溶液 ( 俗称紫药水 ) (D) 医疗用的 0.9% 的氯化钠注射液 ( 生理盐水 ) (E) 澄清的石灰水 (F)32 ℃ 的白酒 解析 : 掌握生活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 。 H 2 SO 4 H 2 O 2 C 2 H 5 OH Ca(OH) 2 NaCl KMnO 4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第 1 课时 一、溶液 1. 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特征:均一、稳定(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二、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 1.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2. 液一液互溶:量多为溶剂,量少为溶质。 3. 通常:水是溶剂。 (一)教材作业 【 必做题 】 教材第 32 页练习与应用的 2 、 3 题。 【 选做题 】 教材第 32 页练习与应用的 1 ( 1 )( 2 )( 3 ) 题。 (二)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