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贺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广西贺州市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相比往年,今年的中高考“姗姗来迟”,新冠(guàn)肺炎疫情肆虐,南方洪涝灾害泛 滥,考生的考试生活可谓一波三折,跌宕(dàn)起伏。 B.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坚韧(rèn)不拔的斗志和迈 着铿(jiān)锵步伐奔小康的决心。 C.黄与绿主宰(zhǎi)着,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 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D.中国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8 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diān)”,为珠峰“量身 高”。世界最高峰峰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白雪的映衬下熠(yì)熠生辉。 2.下列加点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治区重大课题调研坐谈会上,市长表示,贺州要坚持高起点谋篇部局,把全面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推动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 B.客家围屋静静矗立在一旁,以一种沉稳的姿态凝视着这座城市的人来人往,苍海桑田。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 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D.当前,我市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开展禁毒教育事在必行。 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爱国,是这场舆论战的制高点,一切遭受打压或忍辱负重或奋起抗争的企业,都会被视 为民族英雄。 B.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上,他的一番高谈阔论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与赞许。 C.技术创新对于老字号而言,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仅仅攥 着祖传的老秘方是不够的。 D.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 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B.各地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 C.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卫生意识、健康习惯,从文明就餐的点点滴滴做起。 D.据统计,近一半的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原因是由于溺水造成的,远超交通伤害和跌落意 外。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吴敬梓,字敬轩,号粒民,明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白 杨礼赞》《子夜》《林家铺子》等。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 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6.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 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破万卷”,因为外界的压力, 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豁然开朗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逆境中“读书破万卷”,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 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①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②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 ③梅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破万卷”,学会了英,法、德、 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④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石穿”的韧性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7-9 题。 身佩荷囊,衣袂飘香 王树金 ①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 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 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 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 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 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 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 洁净、清香。 ③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 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④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 有古人为了防止蠹(d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 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 品之一。 ⑤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 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 恶气、避邪秽等。 ⑥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 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 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 4 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 布帛香囊。4 件香囊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 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 1 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 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香料。 ⑧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 主的空心金属球。 ⑨1987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 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 547 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通 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⑩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 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6.有删改) (7.)下列与“香囊”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 B.古人佩戴香囊,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的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C.香囊的制作工艺从材质上看,有布帛制香囊,玉制香囊,还有金属制香囊等。 D.香囊的应用很广,可佩戴于身上或系于肘后,也可悬挂于帏帐中,甚至放到书箱中或厕 所里,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B.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祛恶气,避邪秽等文化含义,因此部分香草,香料具有驱虫防蚊的 功能。 C.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 4 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 D.除了布帛香囊外,玉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 (9)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 B.本文按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来说明香囊的发展过程,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 序。 C.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从文献记载来看”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文言文阅读,完成 10-14 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 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 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①贫吊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 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 过:错误 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行拂乱其所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置胆于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而越大破吴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 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 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9.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6)“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 的“情语”。 四、诗文默写(10 分) 17.按要求填空。 (1)潮平西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新奇的比喻,将残酷严寒的冬天写的奇丽壮美, 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两句诗是:“ , 。”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 ”表达了自已舍生取 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 (7)“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蕴含思乡之情的连续两句古诗 (词): “ , 。。(答案不唯一) 五、综合性学习(10 分) 18.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 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他只要 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地就能拉上包车, 然后省吃俭用一年两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 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作者是。 (2)文中的他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19.实践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我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每一位市民都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 (1)请你辨识下面的文字,并用正楷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 (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交管部门加强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对骑、乘摩 托车出行是否戴头盔,对汽车驾驶员和乘客是否系安全带,进行了全市设卡执勤大检查。 材料二 城市管理局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强城区环境治理,确保市容干净整 洁,市场规范有序。 材料三 某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美化环境”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齐心协力为村党群 服务中心生态园增植添绿,并铺设了 3 条健身步道。 ①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 ②学校也在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5 月底,我市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城区各路口开展劝导行 动。如果你是一名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正好看到一个闯红灯的行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 阻他(她)。 阅读下文,完成 20-24 各题。(共 15 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 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 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 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 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 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 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 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 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 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 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 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 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 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 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 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 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 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 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 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 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 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 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 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 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 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有删改) (20)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毛巾厂下岗→ →空闲捏制小泥人→ →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 文化传承人。 (21)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 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 ②“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 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22)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3)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士温润的光芒”的妙处。 (24)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 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写作(50 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作文题一:请以“那一抹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干 600 字,严禁抄袭。(2)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作文题二:请以“告别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内容可以是人、事、物, 也可以是一种习惯、一种思想、一段时光、一缕情怀……),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干 600 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广西贺州市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相比往年,今年的中高考“姗姗来迟”,新冠(guàn)肺炎疫情肆虐,南方洪涝灾害泛 滥,考生的考试生活可谓一波三折,跌宕(dàn)起伏。 B.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坚韧(rèn)不拔的斗志和迈 着铿(jiān)锵步伐奔小康的决心。 C.黄与绿主宰(zhǎi)着,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 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D.中国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8 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diān)”,为珠峰“量身 高”。世界最高峰峰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白雪的映衬下熠(yì)熠生辉。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 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 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A.有误,“冠”应读作“guān”,“宕”应读作“dàng”; B.有误,“铿”应读作“kēng”; C.有误,“宰”应读作“zǎi”; D.正确。 故选:D。 2.下列加点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治区重大课题调研坐谈会上,市长表示,贺州要坚持高起点谋篇部局,把全面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推动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 B.客家围屋静静矗立在一旁,以一种沉稳的姿态凝视着这座城市的人来人往,苍海桑田。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 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D.当前,我市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开展禁毒教育事在必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 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形近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 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坐谈会”中的“坐”应为“座”;“谋篇部局”中的“部”应为 “布”; B.有误,“苍海桑田”中的“苍”应为“沧”; C.正确; D.有误,“事在必行”中的“事”应为“势”。 故选:C。 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爱国,是这场舆论战的制高点,一切遭受打压或忍辱负重或奋起抗争的企业,都会被视 为民族英雄。 B.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上,他的一番高谈阔论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与赞许。 C.技术创新对于老字号而言,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仅仅攥 着祖传的老秘方是不够的。 D.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 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 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 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恰当; B.使用不当,“高谈阔论”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属于褒贬不当。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B.各地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 C.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卫生意识、健康习惯,从文明就餐的点点滴滴做起。 D.据统计,近一半的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原因是由于溺水造成的,远超交通伤害和跌落意 外。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 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 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存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等。成分残缺; C.有误,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卫生意识、健康理念,从文明就餐的点点滴滴做起。搭 配不当。 D.有误,“主要原因是……造成的”杂糅,删去“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故选:A。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吴敬梓,字敬轩,号粒民,明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白 杨礼赞》《子夜》《林家铺子》等。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 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 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莫泊桑是法国的作家; B.有误,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 C.有误,《白杨礼赞》是散文; D.正确。 故选:D。 6.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 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破万卷”,因为外界的压力, 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豁然开朗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逆境中“读书破万卷”,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 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①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②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 ③梅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破万卷”,学会了英,法、德、 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④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石穿”的韧性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 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 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按照逻 辑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②是首句,紧接介绍古代司马迁和国外①③,最后通加以总结 ④.所以顺序为②①③④,据此可知答案为 C。 故选:C。 【点评】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7-9 题。 身佩荷囊,衣袂飘香 王树金 ①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 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 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 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 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 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 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 洁净、清香。 ③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 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④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 有古人为了防止蠹(d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 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 品之一。 ⑤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 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 恶气、避邪秽等。 ⑥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 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 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 4 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 布帛香囊。4 件香囊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 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 1 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 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香料。 ⑧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 主的空心金属球。 ⑨1987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 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 547 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通 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⑩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 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6.有删改) (7.)下列与“香囊”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 B.古人佩戴香囊,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的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C.香囊的制作工艺从材质上看,有布帛制香囊,玉制香囊,还有金属制香囊等。 D.香囊的应用很广,可佩戴于身上或系于肘后,也可悬挂于帏帐中,甚至放到书箱中或厕 所里,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B.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祛恶气,避邪秽等文化含义,因此部分香草,香料具有驱虫防蚊的 功能。 C.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 4 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 D.除了布帛香囊外,玉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 (9)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 B.本文按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来说明香囊的发展过程,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 序。 C.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从文献记载来看”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采用的说 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根据“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可知, “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说法不准确。 故选:D。 (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正确。 B.有误,根据“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 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可知,此项表述因果颠倒。 C.有误,根据原文“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可知,“保存完整的汉 代布帛香囊”表述不准确。 D.有误,根据原文“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可知,“玉制香囊在 唐代较为常见”与原文不符。 故选:A。 (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方法,没有 分类别。 故选:D。 答案: (7)D (8)A (9)D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 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 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 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 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 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文言文阅读,完成 10-14 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 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 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①贫吊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 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 过:错误 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行拂乱其所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置胆于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而越大破吴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 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 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 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 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 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 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 灭。这样,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 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 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 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 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 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范蠡和大夫 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 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 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解答】(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过:犯错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 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之:的/之:代词; B.其:他的/其:加强语气; C.于:在/于:在; D.而:表承接关系/而:表修饰关系。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BCD.正确。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 ①重点词:所以,用来。动,使……坚韧。忍,使……坚韧。曾,同“增”,增加。句意: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才能。 ②重点词:伐,攻打。师,军队。遂,于是,就。句意: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 (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人才的道理。【乙】文写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 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所以,【甲】文中六位历史 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 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在谈看法时,可以联系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去阐述。 答案: (10)B (11)C (12)A (13)①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 才能。 ②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 (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如 果遇到困难挫折,也应当把它当成磨炼自己才能的机会,积极面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6)“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 的“情语”。 【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 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 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 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 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解答】(15)本题考查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此 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 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注意抓住意象“夕阳”“断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描绘。 (16)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 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 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 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时才能 回家。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 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 凄苦愁楚之情。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 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答案: (15)夕阳渐渐落下,游子骑着瘦马浪迹天涯,归家无期,心中无比痛苦。 (16)景语有: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下的乌鸦;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 的茅屋;荒凉的古道,萧索的秋风,消瘦憔悴的马,夕阳。情语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 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 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炼字”也是诗歌赏析的内容,学会分析词语运用的妙处。 四、诗文默写(10 分) 17.按要求填空。 (1)潮平西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新奇的比喻,将残酷严寒的冬天写的奇丽壮美, 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两句诗是:“ , 。”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 ”表达了自已舍生取 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 (7)“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蕴含思乡之情的连续两句古诗 (词): “ , 。。(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 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2)云生结海楼(注意“结”的书写) (3)温故而知新 (4)天接云涛连晓雾(注意“晓”的书写)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照”的书写) (7)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五、综合性学习(10 分) 18.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 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他只要 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地就能拉上包车, 然后省吃俭用一年两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 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作者是。 (2)文中的他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描写了 20 世纪 20 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 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 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 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语段中的他是祥子, 选自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掌握的名著知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 面来分析他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原因即可。个人方面,围绕着他“懦弱的性格和保守的思想” 来阐述;社会方面,围绕着“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来阐述;都要言之 有理即可。 答案: (1)骆驼祥子;老舍。 (2)懦弱的性格和保守的思想,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 剥削和压迫,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点评】解答此类题时,需要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或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 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19.实践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我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每一位市民都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 (1)请你辨识下面的文字,并用正楷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 (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交管部门加强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对骑、乘摩 托车出行是否戴头盔,对汽车驾驶员和乘客是否系安全带,进行了全市设卡执勤大检查。 材料二 城市管理局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强城区环境治理,确保市容干净整 洁,市场规范有序。 材料三 某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美化环境”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齐心协力为村党群 服务中心生态园增植添绿,并铺设了 3 条健身步道。 ①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 ②学校也在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5 月底,我市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城区各路口开展劝导行 动。如果你是一名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正好看到一个闯红灯的行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 阻他(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写字的时候注意不能写错字,也不能漏字, 同时要规范的写入田字格内。 (2)①本题考查材料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是介绍交管部门参与“创城” 活动。材料二是介绍城市管理局也在参与“创城”,材料三是介绍村镇也在参与“创城”综 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全市各单位都在参与“创城”活动。 ②本题考查学生参与“创城”活动一些做法。根据“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活动的主题内容,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范围我们可以做到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比如:主动打扫卫生、美化 校园、团结同学等等。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劝说的能力。劝说闯红灯的人应该从闯红灯的危害谈起,让对方 真正明白闯红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劝说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要委婉,态度要真诚,这 样劝说才会有效果。 【解答】答案: (1)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 (2)①全市各单位都在参与“创城”活动。 ②主动打扫卫生、美化校园、团结同学等等。 (3)示例:您好!闯红灯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的,请您稍等片刻,绿灯亮了再走,好 吗? 【点评】综合读写内容多样,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学会知识的整合,这样才能综合 运用,游刃有余。 阅读下文,完成 20-24 各题。(共 15 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 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 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 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 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 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 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 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 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 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 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 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 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 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 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 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 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 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 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 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 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 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 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 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 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 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有删改) (20)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毛巾厂下岗→ →空闲捏制小泥人→ →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 文化传承人。 (21)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 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 ②“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 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22)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3)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士温润的光芒”的妙处。 (24)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 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文章以泥土为线索,写主人公下岗卖油饼,遇到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赏 识而专心捏泥人。通过主人公的努力,让普通的泥土变成了泥人,陶人。最终成为非遗文化 传承人。 【解答】(20)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结合关 键句子回答。从“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可看出第二 个情节是:开油饼店。从“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可看出第四个情节是:专心捏泥人。 (21)此题考查的是赏析句子。 ①脸发烫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表层原因是脸因热气熏蒸而发烫;深层原因是他的话说到 自己心坎上,自己捏泥人的手艺得到行家认可,脸因激动而发烫。 ②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 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主人公随心所 欲捏泥人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主人公心满意足的欢畅心情。 (22)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品质。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从“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 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 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 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可看 出她有理想,心灵手巧。从“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 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可看出她心灵手巧。从“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 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可看出她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2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可以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概括正篇文章内容,其 次揭示文章的主旨还有 就是提示文章的线索并且紧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 意。所以答案是①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主人公灵巧的双手不仅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力,也 让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②点明中心,揭示了深藏于泥土的无尽力量。③生动形象, 富有吸引力。 (24)本文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围绕作者抒发的情感,结合 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本文作者通过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成功离不开勤奋,作为学生, 要学有所成,必须勤奋努力。只有在积极进取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点评】完成此题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 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 有效。 七、写作(50 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作文题一:请以“那一抹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干 600 字,严禁抄袭。(2)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暖阳”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冬天 里温暖的太阳。一种是其比喻义,某人给“我”带来了温暖,就像是冬天里温暖的太阳一样。 前者写作难度低,不易得高分。后者写作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写好了容易得高分。本文应以 写人记事为主,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表现自己对某人的感激之情。“一抹”表示面积 不大,很渺小,不起眼的。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文章可以写人记事,围绕某人给自己的帮 助,给自己带来的温暖感觉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 【解答】那一抹暖阳 时光不停地流转,从我们的身旁跑过,从我们的头上飞去。匆匆的岁月中,我们会遗忘 和忽略那些我们自以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事实上,很多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温暖而美好的 阳光。 每天,我们匆匆地起床洗漱。匆匆地吃饭、上学,匆匆地回家,最后再匆匆地休息。周 而复始,让我们的心灵渐渐麻木,觉得生活是一部冗长的电影,如果抽一些时间从容观看, 你会发现自己忽略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当我们清晨醒来的时候,请看看厨房,白发的母亲正在准备早餐,原来我们忽略了一个 身影。当我们出门的时候,请止步倾听,脸色微黄的母亲正亲切地嘱咐,出门要小心,原来 我们忽略了一句叮咛。虽然仅仅是一个身影、一句叮咛,我们忽略的却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 怀。 当我们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闷闷不乐的时候,不要趴在桌上暗自哭泣,请抬起头,一 个笑容正在为我们绽放。当我们因为道路的坎坷而跌倒的时 候,不要一蹶不振,请站起来, 拍拍尘土,一双友谊之手正要把我们扶起。虽然仅仅是一个笑容、一双援手,我们忽略的却 是朋友最温暖的鼓励。 当我们骑车不小心撞到了路人的时候,请仔细聆听,他善意的一声“没关系,下次注 意”,让我们感激万分。当我们心太急闯了红灯的时候,交通协管员一个负责的手势,总是 让我们避免很多危险。虽然仅仅是一个话语、一个手势,我们忽略的却是他人最真切的帮助。 如果生活中,悲伤、抱怨、甚至愤怒,这些理解为是寒冷的冬天的话,请你千万不要忽 略那些让我们欢乐、让我们坚强、让我们感动的温暖而美好的事情。这些就是那穿透阵阵寒 风的阳光,给我们光热和力量的暖阳。匆匆的时光中,多一份留意,多一份从容,我们将会 重拾那些被遗忘和忽略的温暖而美好的事情,继续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点评】这篇作文,开篇即点题,首尾照应。全文都离不开“那一抹暖阳”,文章的语言很 大气,很有力量,不拘泥于细节,不纠缠于枝叶,给人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之感。句式整齐, 化散为整,充满激情的表达,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作文题二:请以“告别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内容可以是人、事、物, 也可以是一种习惯、一种思想、一段时光、一缕情怀……),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干 600 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从本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告别”,也就是说,要 写一篇关于告别的文章,关键是写告别的心理、告别时的场景。告别的可以是一种美好的事 物,也可以是一种不好的习惯:陋习、坏习惯等;可以是你的告别,也可以是别人的告别; 可以是人与人的告别,也可以是人与物的告别,以上思路都可以写作。写告别时,一定要写 到告别的所思所想,所以,一定要写到心理描写。这是一篇来抒发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 是记叙文、记叙散文。 【解答】告别那些美好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告别,告别春天的烂漫,夏天的激 情,秋日的淡雅,冬天的严寒……岁月就是一首告别进行曲。 --题记 纵观历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告别是悲壮的;“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告别是凄婉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告别是豪迈 的;“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告别是难舍的。 放眼今朝,毕业的告别就像两条互相交错的线,激烈碰撞出火花后又分道扬镳了;童年 的告别是惆怅的,就像风筝的线,“啪”的一声断了……难道告别就应证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吗? 我摇摇头,不相信告别就是一种痛。看!楚霸王虞姬,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 绝唱,我们看到了血气方刚的霸主的柔情与蜜意;徐志摩离开英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 别痛桥》;邓亚萍告别乒坛,读了研究生,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告别带来了什么?告别是 因为什么?带来了新的开始,带来了新的道路。 我要告别那无忧无虑的时代,去迎接生活有挑战;我要告别那懒惰的习性,去成为生活 的主人;我要告别那懦羞的心理,去创造新的生活;我要告别自卑、胆小,要告别骄傲、浮 躁,我要告别的有太多太多。 告别,是因为美丽的花朵已经凋谢;告别,是因为翠绿的枝叶已经枯黄;告别,是因为 剩下的果实已无多。明天,我将是枝上的骨朵,闪耀着独特的色泽…… 在茫茫的人生大道上,我随着时间潮流掀开一个又一个的日历,告别也随之增多。也许, 我们在告别的同时,也应想想接下来的事情。 告别,一首美丽的歌谣,就像鲜花的芳香在你的鼻边醉人在萦绕,就如华丽的彩蝶在你 的身旁曼妙地起舞…… 【点评】本文最大的优点是:精巧构思,优美语言。小作者是一个擅长文字表达的考生,用 灵动和富于想象的灵动的语言把一篇文章呈现出来,以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富于个性 地表现出自己对“告别”的参悟。“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文作者引用了许多古代名人的事例 入文,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文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如诗如画,可见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 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