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沁园春·雪》ppt课件(43页)
1 沁园春·雪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意境。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 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学习目标 名人故事会 新课导入 文天祥 班超 诸葛亮 范仲淹 邓稼先 先天下之忧而忧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投笔从戎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 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走近作者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等。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 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 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 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 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写作背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 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 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 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 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 极大的轰动。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mǎng tā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字词积累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 映的壮丽景色。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在内。 整体感知 注意: 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 基调,读出感情。 朗 诵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再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细读感悟 品读上阙 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 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安静, “飘”字显得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1.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 2.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3.有何作用? 有登高远眺之意,带有作者的想象成分。显 示了作者的形象,身影高大、意兴豪迈。 对雪景的描写,由“望”字领起。其宾语从 “长城内外”到“试比高”。诗人的想象自西向 东,从南至北,展现了如此广阔的地域,显示了 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可以想出诗 人那种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可以领略到祖国山 河的壮美。 品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化 静 为 动 视觉因素 远望山势绵延起伏—动感 作者振奋精神, 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精神因素 时代因素 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须”字,作者借助 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 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 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三句的意境。 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 体写、想象写的方法。 词的开首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 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 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 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上 阕: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 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 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 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 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 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上阕的第三层是想象写。诗人发挥了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 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白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 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再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 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象写景 (实写) (以动写静) (虚写) 热 爱 祖 国 大 好 河 山 (写景、抒情) 小结: 品读下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渡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 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 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雄才大略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作者用哪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说说 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有区别,“稍逊”“略输” 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 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 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 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 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 河山的历史作用。 下阙议论评说古代帝王的作用: “风流人物”的内涵: 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 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 更伟大的人。 这是作者的自信和自 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 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 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 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还得算是 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 “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第一层: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美好,难怪古今 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 而奋斗。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引入下 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阕分为三层。 下 阕: 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 作了总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功赫赫, 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的 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 的伟大气魄。 第三层为论今。作者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 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这一层与上阕的第 三层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创造历史,迎来美好 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议 论 、 抒 情 )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 颂 无 产 阶 级 英 雄 小结: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 寓情于景 热爱祖国山河 作者对祖国的深情 充满自信的情怀 下片议论 寓情于议 评说历代英雄人物 1.词的上阕在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 序和哪些写法? 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 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 写法探究 2.上阕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 好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 法,化静为动。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 有机的整体。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艺术特色: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 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 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 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伟大的抱负。 课堂小结 1.《心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____。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 词牌名 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随堂练习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