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数学数学 数学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四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数学数学 数学试卷

北京四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数学数学 数学试卷 一、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2 和 3,则斜边长是( ). A. 4 B.5 C. 5 D. 13 【答案】D 【解析】设斜边长为 c ,两条直角边 2a  , 3b  , 则在直角三角形中, 2 2 2a b c  ,∴ 2 2 13c a b   . 2.直线 2 23y x   不过以下哪个象限(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C 【解析】 2 23y x   , 2 03k    , y 随 x 增大而减小, 2 0b   ,在 y 轴正半轴,画图知不经过第三象限. 3.如图,公路 AC ,BC 互相垂直,公路 AB 的中点 M 与点 C 被湖隔开,若测得 AM 的长为1.2km ,则 M ,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0.5km B. 0.6km C. 0.9km D.1.2km 【答案】D 【解析】∵ AM BM 且 90ACB   , ∴ 1.2CM AM MB   . 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四个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两条对角线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答案】D 【解析】两条对角线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5.某市 6 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21, 21 B. 21 , 21.5 C. 21 , 22 D. 22, 22 【答案】C 【解析】根据统计图知,众数为 21,表示数据最多的. 中位数 22 ,中间两数相加除 2 . 6.点 ( 2, )A a 与点 (2, )B b 都在一次函数 3 1y x   的图象上,则( ). A. a b B. a b C. a b 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由函数 3 1y x   , 3 0k    , y 随 x 增大而减小, ∵ 2 2  ,∴ a b . 7.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5 ,一条对角线长为 6 ,则菱形面积为( ). A. 30 B. 20 C. 24 D. 48 【答案】C 【解析】∵菱形 ABCD , ∴ AC BD 于O , ∵ 6AC  , 5BC  , ∴ 3AO OC  , 在 Rt BOC△ 中, 2 2 4BO BC OC   , ∴ 8BD  , ∴ 1 8 6 242ABCDS    菱形 .【注意有数字】 8.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BAD 的平分线 AE 交CD 于 E , 5AB  , 3BC  ,则 EC 的长是( ). A.1 B.1.5 C. 2 D. 3 【答案】C 【解析】∵平行四边形 ABCD , ∴ DC AB∥ , AD BC . ∵ AE 平分 DAB , ∴ DAE BAE   , ∵ DC AB‖ , ∴ DEA EAB   , ∴ DAE DEA   , ∴ 3AD DE  , ∵ 5DC AB  , ∴ 2EC CD DE   . 9.如图,大拇指与小拇指尽量张开时,两指尖的距离称为指距.根据最近人体构造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人的指距 d 和身高 h 成某种关系.下表是测得的指距与身高的一组数据: 根据上表解决下面这个实际 问题:姚明的身高是 226 厘米, 可预测他的指距约为( ). A. 25.3厘米 B. 26.3 厘米 C. 27.3 厘米 D. 28.3厘米 【答案】C 【解析】根据数据得指距每增加1cm ,身高增高 9cm . 所以 (226 160) 9 7.3 ≤ ≈ , 7.3 20 27.3cm  . 10.李阿姨每天早晨从家慢跑到小区公园,锻炼一阵后,再慢跑回家.表示李阿姨离开家的距离 y (单 位:米)与时间 t (单位: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下图所示,则李阿姨跑步的路线可能是(用 P 点表示李阿姨家的位置)( ). 指距 (cm)d 20 21 22 23 身高 (cm)h 160 169 178 187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函数图象知该分段函数分布三部分,第二段函数中 y 不变, 即第二段上李阿姨离家距离不变,选 D . 二、填空(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D , 4cmAC  , 120AOD   ,则 BC 的长为__________ cm . 【答案】 2 3 【解析】∵矩形 ABCD , ∴ AC BD , ∴ AO BO OC OD   , ∵ 120AOD   , ∴ 60AOB  , ∴ AOB△ 为等边三角形, 又∵ 4AC  , ∴ 2AO BO AB   ,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2 2 2 3BC AC AB   . 12.直线 2 3y x  与 y 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 (0, 3) 【解析】令 0x  ,得 3y   ,所以与 y 轴交点 (0, 3) . 13.写出一个过点 (1, 1) 的一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 【答案】 y x  【解析】答案不唯一. 14.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ABE△ 和 CDF△ 为直角三角形, 90AEB CFD     , 5AE CF  , 12BE DF  ,则 EF 的长是___________. 【答案】 7 2 【解析】∵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90BAD ABC BCD ADC         , AB BC CD AD   , ∴ 90BAE DAG     , 在 ABE△ 和 CDF△ 中, AB CD AE CF BE DF      , ∴ ABE△ ≌ (SSS)CDF△ , ∴ ABE CDF   , ∵ 90AEB CFD     , ∴ 90ABE BAE     , ∴ ABE DAG CDF     , 同理: ABE DAG CDF BCH       , ∴ 90DAG ADG CDF ADG         , 即 90DGA   , 同理: 90CHB   , 在 ABE△ 和 ADG△ 中, 90 ABE DAG AEB DGA AB DA           , ∴ ABE△ ≌ (AAS)ADG△ , ∴ AE DG , BE AG , 同理: 5AE DG CF BH    , 12BE AG DF CH    , ∴ 12 5 7EG GF FH EF      , ∵ 180 90 90GEH       , ∴四边形 EGFH 是正方形, ∴ 2 7 2EF EG  . 1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6,0)A , (2, 2)B  , (0,4)C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点 D 坐 标是__________. 【答案】 (4,6) , (8, 6) , ( 4,2) 【解析】如图有三种情况: ①平行四边形 ABCD , 因为从 B 到 A 是向右移 4 个单位, 向上移 2 个单位,所以 C 到 D ,也向右移 4 个单位, 向上移 2 个单位得到 (4,6) . ②平行四边形 2CBD A , 因为从 C 到 B 向右移 2 个单位,向下移 6 个单位, 所以从 A 到 2D 向右移 2 个单位,向下移 6 个单位得到 (8, 6) . ③平行四边形 3CD BA, 因为从 A 到 B 向左移 4 个单位,向下移 2 个单位, 所以从 C 到 3D 向左移 4 个单位,向下移 2 个单位,得到 ( 4,2) . 16.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已知:直线l 及其外一点 A . 求作:l 的平行线,使它经过点 A . 小云的作法如下: (1)在直线 l 上任取一点 B ,以点 B 为圆心, AB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 l 于点 C . ( 2 )分别以 A , C 为圆心,以 AB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D . (3)作直线 AD . 所以直线 AD 即为所求. 老师说:“小云的作法正确.” 请回答:小云的作图依据是__________. 【答案】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对边互相平行 【解析】由菱形性质得出 A , B , C ,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解答(共 52 分) 17.已知:如图, E 、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边 BC 、 AD 上的点,且 1 2   . 求证: AE CF . 【答案】见解析 【解析】∵平行四边形 ABCD ,∴ AB CD , B D   , 在 ABE△ 和 CDF△ 中, 1 2 B D AB CD         , ∴ ABE△ ≌ (AAS)CDF△ . 18.已知点 (6,6)A 在直线 1 : 3l y kx  上, (1)直线 1l 解析式为__________. ( 2 )画出该一次函数的图象. ( 3)将直线 1l 向上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 2l , 2l 与 x 轴的交点 C 的坐标为__________. ( 4 )直线 2l 与直线OA相交于点 B , B 点坐标为__________. ( 5 )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 ( 6 )由图象可知不等式 3kx x  的解集为__________. 【答案】(1) 3 32y x  ;( 2 )见解析;(3) 4 ,03     ;( 4 ) ( 4, 4)  ;( 5 ) 20 3 ;( 6 ) 6x  【解析】解:(1)把 (6,6)A 代入 3y kx  中, 得 6 3 6k   , 3 2k  , 所以 1l 解析式为 3 32y x  ( 2 )如图. ( 3) 2 3: 3 52l y x   , 3 22 x  , 令 0y  , 3 2 02 x   , 解得 4 3x   , 所以 2l 与 x 轴交点坐标 4 ,03     . ( 4 )设直线 OA解析式 ( 0)y kx k  , 把 (6,6)A 代入 y kx 中, 6 6k  , 1k  , 所以直线 :OA y x , 则 3 22y x y x      , 解得: 4 4 x y      , ∴ B 点坐标 ( 4, 4)  . ( 5 ) ABC ACO BCOS S S △ △ △ , 1 1 4 6 42 2 3ACO AS CO y      △ , 1 1 4 842 2 3 3BCO BS CO y      △ , 8 204 3 3ABCS   △ . ( 6 ) 由图知 6x  . 19.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和 BD 交于点 O ,分别过点C 、 D 作CE BD‖ , DE AC‖ , CE 和 DE 交于点 E . (1)求证:四边形 ODEC 是矩形. ( 2 )当 60ADB  , 2 3AD  时,求 EA 的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证明:∵OC DE‖ , OD CE‖ , ∴四边形 ODEC 是平行四边形, ∵菱形 ABCD , ∴ AC BD , ∴ 90COD   , ∴四边形 ODEC 是矩形. ( 2 )∵菱形 ABCD , ∴ AC BD , ∴ AB BC CD AD   , ∵ 60ADB  , ∴ 60ADB CDB     , ∵矩形 ODEC , ∴ OD CE‖ , ∴ 60DCE ODC     , 又∵ 90CED   , ∴ 30CDE   , ∴ 1 32CE CD  , 在 Rt CDE△ 中, 2 2 3DE CD CE   , ∵ 3DE OC  , ∴ 6AC  , ∴ Rt AEC△ 中, 2 2 39AE AC CE   . 20.如图1所示,某乘客乘高速列车从甲地经过乙地到丙地,列车匀速行驶,图 2 为列车离乙地路程 y (千米)与行驶时间 x (小时)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填空:甲、丙两地距离__________千米. ( 2 )求高速列车离乙地的路程 y 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050 千米;( 2 )见解析 【解析】解:(1)根据函数图形得,甲、丙两地距离为: 900 150 1050  (千米). ( 2 )①设高速列车离乙地的路程 y 与行驶时间 x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 0)y kx b k   , 把 (0,900) , (3,0) 代入得, 900 3 0 b k b     , 解得: 300 900 k b     , ∴ 300 900(0 3)y x x   ≤ ≤ . ②当 3 3.5x ≤ 时,设 1 1y k x b  , 把 (3,0) , (3.5,150) 代入得, 3 0 3.5 150 k b k b      , 解得: 1 1 300 900 k b     , ∴ 300 900y x  , ∴ 300 900(0 3) 300 900(3 3.5) x xy x x      ≤ ≤ ≤ . 21.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顶点 A 与 CD 边上的点 M 重合,折痕交 AD 于 E ,交 BC 于 F ,连 接 EF 、 EM ,边 AB 折叠后与 BC 边交于点 G ,连接 MG 、 AG . (1)依题意补全图形. ( 2 )猜想 MAG 的度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1 ). ( 3)比较在(1)中所作出的线段 EF 与 AM 的大小关系为 EF __________ AM . 证明过程如下: 【答案】(1)见解析;( 2 ) 45;( 3)  【解析】解:(1) ( 2 ) 45MAG   , ( 3) EF AM , 证:过 F 作 FH AB‖ 交 AD 于 H , ∵正方形 ABCD , ∴ 90D DAB     , ∴ DA AB , ∵ FH AB‖ , ∴ 90EHF   , FH AB , ∵ A 与 M 关于 EF 对称, ∴ AM EF 于 O , ∴ 90EOA   , ∵ 90EAO AEF    , 90EAO OAB     . ∴ AEO OAB   , ∵ DC AB‖ , ∴ DMA MAB   , ∴ DMA AEO   , 在 ADM△ 与 FHE△ 中, 90 AD FH D FHE DMA HEF          , ∴ ADM△ ≌ (AAS)FHE△ , ∴ AM EF . 22.如图,在矩形 OABC 中,已知 A ,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4,0)A 、 (0,2)C , D 为OA的中点,设点 P 是 AOC 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O 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 P 运动到何处, PC 总与 PD 相等. ( 2 )当点 P 运动到与点 B 的距离最小时,求 P 的坐标. (3)己知 (1, 1)E  ,当点 P 运动到何处时, PDE△ 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和 PDE△ 的周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 (4,0)A , (0,2)C , D 为OA的中点, ∴ D 点坐标为 (2,0) , ∴ OC OD , 又∵点 P 是 AOC 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 ∴ 45COP DOP    , ∴ POC△ ≌ POD△ , ∴ PC PD , 即无论点 P 运动到何处, PC PD , ( 2 )过 B 作 BP 垂直 AOC 的平分线于 P 点, 过 P 点作 PN x 轴于 N ,交 BC 于 M 点, OP 交 BC 于 H 点, ∵ OP 平分 AOC , ∴ 45COP NOP     , ∴ PHM△ 、 COH△ 和 P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PH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PM 垂直平分 BH , ∴ 2CH CO  , ∴ 4 2 2BH    , ∴ 1 12PM BH  , ∴ 1 2 3ON PN    , ∴ P 点坐标 (3,3) . ( 3)解:连 CE 交 AOC 的平分线于 P 点, 连 PD 、 CD 、 ED ,如图, ∵ OC OD , OP 平分直角 AOC . ∴ OP 垂直平分 CD , ∴ PC PD , ∴ PD PE PC PE CE    , 此时, PDE△ 周长最小, 设直线 CE 的解析式为 ( 0)y kx b k   , 把 (0,2)C , (1, 1)E  代入, 2 1 b k b      解得 3 2 k b     , ∴直线 CE 的解析式为 3 2y x   , 而 P 点的横纵坐标相等,设 ( , )P a a . 把 P 点坐标代入 3 2y x   得 1 2a  , ∴ 1 1,2 2P     , ∵ 10CE  , 2DE  , ∴ PDE△ 周长为 2 10 . 23.已知:如图,在 ABC△ 中, 2B C   , AD BC 于点 D , M 为 BC 中点,求证: 2AB DM .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取 AC 的中点 N ,连接 MN , DN . ∵ M 为 BC 的中点, ∴ MN 为 ABC△ 的中位线, ∴ MN AB‖ ,且 1 2MN AB , ∴ B NMC   ,又 2B C   , ∴ 2NMC C   , ∵ NMC 为 DMN△ 的外角, ∴ 2NMC MDN MND C       , 又 DN 为 Rt ADC△ 斜边上中线, ∴ 1 2DN NC AN AC   , ∴ MDN C   , ∴ MND C MDN     , ∴ DM MN , ∴ 1 2DM AB . 四、附加(共 20 分) 1.平行四边形 ABCD 中点 M 、 N 分别是 AD 边和 BC 边的中点,将 MNCD 沿 MN 翻折,点 C 落在点 C, 点 D 落在点 D处. (1)依题意补全图形. ( 2 )若 70B  ,则 BNC  __________. ( 3)当平行四边形 ABCD 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点 C 刚好与点 A 重合__________. ① 2BC AB ② 60B   ③ AC BD ④ AC BA 【答案】(1)见解析( 2 ) 40 ( 3)④ 【解析】(1)如图 ( 2 ) 40BNC   , ∵平行四边形 ABCD , ∴ 70B D     , ∵ M 、 N 为 AD , BC 中点, ∴ MN AB‖ , ∴ 110MNB  , ∴ 70MNC   , ∵ C 与C 关于 MN 对称, ∴ 70MNC  , ∴ 180 140 40BNC       . ( 3)④ 当 C 与 A 重合, 则 m AC 于 O , ∵ M , N 是 AD , BC 中点, ∴ MN AB∥ , ∴ 90BAC NOC     , ∴ AC BA . 2.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 M 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 N 地,设乙行驶 的时间为 (h)t ,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km)y , y 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图1的 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 ,甲出发 0.5 小时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 (1)分别求出线段 BC , CD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 2 )当 20 30y  时,求 t 的取值范围. ( 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 S甲 、 S乙 与时间t 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 2 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 画出它们的图象.【注意有文字】 ( 4 )丙骑摩托车与乙同时出发,从 N 地沿同一条公路匀速前往 M 地,若丙经过 4 h3 与乙相遇,问丙 出发后多少时间与甲相遇.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直线 BC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kt b  , 把 (1.5,0) , 7 100,3 3      代入得 1.5 0 7 100 3 3 k b k b     , 得 40 60 k b     ,∴直线 BC 解析式为 40 60y t  . 设直线 CD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m n  . 把 7 100,3 3      , (4,0) 代入得 7 100 3 3 4 0 m n m n       , 解得 20 80 m n     , ∴直线 CD 函数解析式为: 20 80y t   , ( 2 )设甲的速度为 km / ha ,乙的速度为 km / hb , 0.5 1.5 7 7 10013 3 3 a b a b          , 计算得 60 20 a b    , ∴甲的速度为 60km / h ,乙的速度为 20km / h , ∴ OA函数解析式为 20 (0 1)y t t ≤ ≤ , 所以 A 的纵坐标为 20, 20 30y  时, 20 40 60 30t   ,将 93 4t  . 20 20 80 30t    ,得 5 32 t  , ( 3)由题意得: 760 60 1 3S t t     甲 ≤ ≤ ,【注意有文字】 20 (0 4)S t t乙 ≤ ≤ ,【注意有文字】 ( 4 )当 4 3t  时, 80 3S △ , 丙距 M 地的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函数表达式为: 40 80(0 2)S t t  丙 ≤ ≤ . 40 80 7 60 60 5 t S tt S        丙 甲 , 所以丙出发 7 h5 与甲相遇. 3.在 Rt ABC△ 中, 90ACB   , AC BC ,CD 为 AB 边上的中线.在 Rt AEF△ 中, 90AEF   , AE EF , AF AC .连接 BF , M , N 分别为线段 AF , BF 的中点,连接 MN . (1)如图1,点 F 在 ABC△ 内,求证: CD MN . ( 2 )如图 2 ,点 F 在 ABC△ 外,依题意补全图 2 ,连接 CN , EN ,判断 CN 与 EN 的数量关系 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 Rt ABC△ 中, CD 是 AB 边上的中线, ∴ 1 2CD AB , ∵ M 、 N 分别为线段 AF , BF 的中点, ∴ 1 2MN AB , ∴ MN CD . ( 2 )如图. 连接 EM , DN , ∵ Rt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EM AF 且 1 2EM AF , 同理 CD AB 且 1 2CD AB , 又∵ M , N 是 AF , FB 中点, ∴ MN AB‖ 且 1 2MN AB , DN AF‖ 且 1 2DN AF , ∴ EM DN ,CD MN , 又∵ DN AF‖ , MN AB‖ , ∴ FMN FAB   , NDA FAB   , ∴ FMN NDA   , ∵ 90CDB EMF     , ∴ EMN CDN   , ∴ EMN△ ≌ (SAS)NDC△ , ∴ EN CN , ∴ ENM DCN   , ∵ CDN△ 中, 180CND NDB DCN CDB         , ∵ 90CDB   , ∴ 90CND NDB DCN      , ∵ MN AB‖ , AF DN‖ , ∴四边形 ADNM 是平行四边形, ∴ MAD MND   , ∴ MND BDN   , ∴ 90CND DNM MNE       , ∴ CN EN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