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资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0《岳阳楼记 》 第2课时 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 第2课时 10.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01 学情回顾02 精读课文03 课堂小结04 跟踪检测05 积累拓展06 课后作业07 1.学习本文记叙、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重点) 2.深入理解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吃苦在前、享 乐在后的思想品德。(重点) 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这篇课文,解决 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结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篇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回顾 本文作者_______,他是_____(朝代) _____家、_______家、_____家。 北宋范仲淹 政治 文学 回顾练习 学情回顾 军事 品味第二部分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连”“接”替换 好不好? 不好。“衔”和“吞”,用拟人手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 极具生命感,写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活灵活现地表 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如果 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 止的,效果没有“衔”和“吞”好。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异” 又指的是什么内容? 这里由单纯写景转到了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览物之情”。作者写 景是第二段,但同一景色因人而异,因心境而异,下段开始详述。因 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异”指自然景物 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心境。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第3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第4段呢?这么做有何作用? 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物而悲。 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反对因个人荣辱或 悲或喜的观点。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读2-4段,说说“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是什么。他们为 什么会有不同的心境? (1)览物之情有两种:一是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指 责的悲伤;二是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偕忘的喜悦。本来就已经 饱经人生忧患的“迁客骚人”触目伤怀,引发“感极而悲”之情。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2)产生不同的心境的原因:他们是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 (3)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之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 引出下文,突出全文主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三部分 作者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认为“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第5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 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 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发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既然“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个人进退、外物好坏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唯 一能够影响他们悲喜感情的是民生疾苦、国家兴亡。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抱负。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范仲淹两岁丧父,生活贫苦,却少有大志,刻苦读书。常自诵曰:“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 仁爱思想。孟子曾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 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 时弊,积极进取。范仲淹在其从政生涯中,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本文的写景、议论、抒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 明的层次感,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 庭景物后,以“然则”转折,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 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从抒情转为整段的议论,议论中 又含有抒情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作者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 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 为”展开议论话题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 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议论、抒情自然融合起来,既有对 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警醒深刻的议论,又有 悲伤惆怅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登楼后产 生的不同情感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借以劝勉滕子京。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岳 阳 楼 记 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暗 明 悲 喜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 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然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 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3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4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 对比。 跟踪检测 C 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纯由木料构成,具有结构的精巧美; 楼与湖是一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美; 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具有高度的思想美; 名人登楼留下众多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美。 跟踪检测 万 家 忧 乐 到 心 头 四 面 河 山 归 眼 底 积累拓展 北 通 巫 峡 万 重 山 南 极 潇 湘 千 里 月 积累拓展 你知道岳阳楼上有哪些“唐贤今人诗赋“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江为 积累拓展 清道光年间进士窦垿所撰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 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积累拓展 答案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 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 容代写一段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 课后作业 答案示例:不同意这一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寄托 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教导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树立有” 国“才有”家“的概念。因此,我们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关心国事, 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忧,尽己之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这也是每 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 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课后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