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原创: 部编版语文资源 部编版语文资源 今天 ‎  阅读丨作文丨教学丨考试丨教育 ‎   需Word版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领取  ‎ ‎【特推】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舞台、或多或少的观众;总有人对你恶意中伤,纵使还没有人注目你,但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则一定可以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肯定。请不必埋怨那些对你不满、轻视于你的人,也不必苦心钻营怎样才能赢取别人好感。好好在你的舞台上表演,相信那些洒落的汗水,会为你赢得所有的骄傲!‎ ‎ ‎ ‎(一)说明文阅读答题指导 ‎ ‎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二、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C.说明方法的作用:‎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五、说明文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六、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 ‎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 ‎ ‎ ‎ ‎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 ‎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 ‎ ‎3.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 ‎ ‎4.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 ‎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 ‎ ‎6.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 ‎7.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 ‎ ‎8.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 ‎ ‎9.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 ‎ ‎10.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 ‎ ‎11.题型:对阅读内容进行归纳。‎ 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 ‎ ‎ ‎12.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 ‎ ‎13.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 ‎ ‎14.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 ‎ ‎15.题型:开头文段或中间文段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  ‎ ‎(二)说明文阅读中考真题训练 ‎ ‎ 一、(2019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20分)‎ 中国瓷器 ‎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A】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B】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C】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 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 (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全文,概括“中国瓷器”具有哪些特点?(3分)‎ ‎ ‎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3. (说明顺序)根据文意,将第⑤段中【A】【B】【C】三个句子重新排序,并说明理由。(4分)‎ ‎ ‎ ‎4. 第⑥自然段说到:“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从全文看“无限的韵味”包含哪些内容?(3分)‎ ‎ ‎ ‎5. (说明文语言)第④段中加点词“据推测”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 ‎ ‎6.(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1.(3分)制作技术独特(独创);将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解析】通读全文,根据第④段“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第⑤段“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第⑥段“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等内容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4分)作比较,列数字;突出说明了中国瓷器烧制时温度高,使说明具体、准确,有说服力。‎ ‎3.(4分)BCA;按照时间顺序,也体现出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的结合越来越完美。‎ ‎【解析】这三个句子中有明显的表时间顺序的词语“宋代以后”“早期”“盛唐以来”,因此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4.(3分)瓷精,图美,词句优雅的瓷器给人带来艺术上的美感和享受,让人回味无穷;对承载丰厚文化积淀的瓷器的赞美。‎ ‎【解析】根据第⑥段的首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最后一句“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可知,“无限的韵味”指的是瓷器因瓷精和图美而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的瓷器的赞美之情。‎ ‎5.(3分)不能删去。“据推测”表明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达到1200℃只是推测,删去后这一论断就成为事实,与实际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6.(3分)举例子。列举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花卉瓷盅的例子,具体说明中国瓷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 ‎ 二、(2019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20分)‎ 怪风揭秘 邓万祥 ‎①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②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③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 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狂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间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⑧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选自《生命与灾害》)‎ ‎1.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 ‎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3. (说明对象特征)通读第④段,请简要概括“布拉风”有哪些特点?(4分)‎ ‎ ‎ ‎4. (说明顺序)请阐述第⑤段说明“台风”的行文思路。(4分)‎ ‎ ‎ ‎5. (说明文语言)“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一句中“轻而易举”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 ‎ ‎6. (说明文语言)“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一句中的“有些”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3分)‎ ‎ ‎ 二、1.(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对“鬼风”的说明;内容上,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效果上,引用俗语形象生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4分)作诠释。对“焚风”的形成原因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4分)风力巨大,破坏力强;温度低,无比寒冷。‎ ‎4.(4分)首先点明“台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特点,接着科学地解释了台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指出台风对农业、交通以及海上作业等的危害性,最后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 ‎5.(3分)“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6.(3分)不能删去。“有些”是限制词,限制了范围,是“有一部分”的意思,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 ‎ 三、(2019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21分)‎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 ‎《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 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3分)‎ ‎ ‎ ‎2. (信息提取概括)根据第③④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4分)‎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1)‎ ‎(2)‎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3.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4.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 ‎ ‎(2)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 ‎ ‎5. (句段作用)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 ‎ ‎6. (拓展表达)生活中,许多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忽视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4分)‎ ‎ ‎ 三、1.(3分)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或:按照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食俗,同一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 ‎2.(4分)(1)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 ‎(2)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解析】从第③段“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可以得到(1)空应为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从第④段“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取‘团团圆圆’之意”,可以得出(2)空内容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3.(3分)举例子、作比较。通过列举和对比北方人和南方人春节的食俗,说明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春节虽然食俗有所差异,但都寄托着美好寓意。‎ ‎4.(4分)(1)“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2)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5.(3分)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6.(4分)示例: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大多都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情杯,对其合理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发扬。西方节日的兴起是文化交流的结果,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武断否定。‎ ‎ ‎ 四、(2019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17分)‎ 酸奶的秘密,你知道吗?‎ ‎①面对种类繁多概念热闹的乳制品货架,你有没有感觉困惑?为什么有些酸奶产品不用冷藏?为什么有些酸奶总是号称加了有益菌?想补钙该喝哪一种?想延缓血糖上升该喝哪一种?想控制热量避免长胖该喝哪一种?这里,真相来了!‎ ‎②真相1:常温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根本没有活乳酸菌。那些装在方盒或六角形利乐包装中,能够在室温下存放好几个月的酸奶产品,实际上属于“灭菌”‎ 酸奶。简单说,生产者先将牛奶发酵变成了酸奶。但是,他们又把酸奶进行高温加热,把所有的乳酸菌都杀光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进了利乐包装,趁热封装。所以即便在室温下放几个月,这些酸奶既不会变酸,也不会腐败。当然,这类产品还保持了酸奶的味道,酸味浓,甜味也浓,口味很吸引人。同时,它们不用冷藏,携带方便。但无法指望它们帮你补充乳酸菌,不过,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还留在里面,钙和蛋白质也没变少。‎ ‎③真相2:多数冷藏酸奶有活乳酸菌,但进不到你的肠道里。绝大多数酸奶产品中含有活乳酸菌,也就是制作酸奶时必须添加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菌)和“嗜热链球菌”(S菌)。但它们不属于能进入肠道定植的品种,只能在穿过胃肠道并光荣牺牲的过程中,帮助人体起到一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健康作用。当然,即便这些菌被胃酸杀死,它们的菌体碎片仍然能产生一些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发酵产生的乳酸本身也有利于吸收矿物质和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喝普通酸奶还是比不喝有利于肠道健康。有少数酸奶产品中添加了嗜酸乳杆菌(“A菌”)或双歧杆菌(“B菌”)。这两类菌保健作用的确更强,而且能进入到人体大肠并存活下来,不过在通过胃肠道的时候,绝大多数乳酸菌都牺牲了,在上亿甚至几十亿的菌中,只有极少数幸运的菌能被亿万同伴掩护,最终到达大肠当中,并栖息繁衍下去。由于大部分酸奶并没有标明到底有多少活的A菌和B菌,有多少幸运菌真的进入身体,就不必期待过高了,只要相信有比没有好就行了。‎ ‎④真相3:酸奶产品没有标注钙含量,不等于其中没有钙或钙含量低。有人只听说牛奶中有钙,看到酸奶没有标钙含量,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钙含量高的酸奶产品了。牛奶中的钙是和酪蛋白胶体一起存在的,也就是说,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乳钙就越多。由于我国营养标签法规只要求标注能量(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几项,并未强制要求标注钙含量这个项目,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标。购买者只需要认真看一下蛋白质含量就好了,挑出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产品,然后算算性价比,就可以决定买哪个了。‎ ‎⑤真相4: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含的添加糖就越多。酸奶的原料是牛奶,而牛奶中含有4%~5%的天然乳糖成分。乳糖甜度很低,而且其中一部分在酸奶发酵中变成了乳酸,所以发酵之后的酸奶,如果不加点糖来调和,就会酸得很难下咽。因此,至少要加6%~7%的糖,才能让酸奶口感较好。要觉得比较甜,就要加8%~10%的糖。乳糖和添加的糖都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两项加起来,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10%~15%之间(100克产品中含糖10~15克)‎ ‎。人们都知道酸奶有健康好处,但糖除了增加热量、升高血糖之外并没多大好处。所以,选择酸奶的时候,可以细看标签,在保证蛋白质含量够高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一些的品种。一般来说,儿童型产品和果味型产品,糖的含量都会偏高一些,建议少购买。‎ ‎⑥真相5:口感像酸奶的并不一定是酸奶。市面上有各种新式的产品,口味酸酸甜甜的,都和酸奶差不多,比如布丁、布林、慕斯、韩式酸奶等,让人眼花缭乱。建议消费者好好看看包装上的“产品类别”这个项目。布丁也好,布林也好,慕斯也好,都是含奶的甜点,不属于酸奶类型。它们的特点是蛋白质低于普通酸奶,而脂肪比普通酸奶高得多,甚至可达6%~8%(普通酸奶不超过3%),糖分也相当足。在营养价值方面,都比正常的酸奶低得多。偶尔吃吃满足口感可以,若天天用它们替代酸奶来喝,就相当不明智了。不仅损失钱还损失营养。至于号称是外国类型的酸奶,不妨看一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比较一下它们的蛋白质含量。有些产品蛋白质含量可高达6%,而有些只有2.5%,完全不比传统产品强。还要再看看碳水化合物含量,正常应当是11%~12%,有些产品会高达15%左右,这一看就明白,无非是用更甜的口味吸引嗜甜的消费者而已。还是购买那些蛋白质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产品最健康。‎ ‎(选自《生命时报》)‎ ‎1. (标题的作用)本文以“酸奶的秘密,你知道吗?”为标题有何作用?(4分)‎ ‎ ‎ ‎2. (句段作用)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 ‎ ‎3. (信息提取概括)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购买哪种酸奶才是最健康的选择?(2分)‎ ‎ ‎ ‎4. (下定义)请给“灭菌酸奶”下一个定义。(2分)‎ ‎ ‎ ‎5. (拓展表达)前几年“老酸奶”的问题备受关注,为了让人们喝上健康的酸奶,请你给出几条购买酸奶的建议。(3分)‎ ‎ ‎ ‎6. (拓展表达)根据你的生活常识并结合选文内容,选择一个方面谈谈酸奶比牛奶好在哪里?(3分)‎ ‎ ‎ 答案:1.(4分)从内容上看,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酸奶,揭示了说明内容是酸奶的秘密;从表达效果上看,标题运用疑问句的形式,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内容上总领全文,引出说明对象是酸奶,说明内容是关于酸奶的几个真相。同时,连续运用几个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2分)含有活乳酸菌、蛋白质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糖分和脂肪低的冷藏酸奶。‎ ‎【解析】在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第③段指出含有活乳酸菌的冷藏酸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调节免疫功能;第④段指出酸奶中蛋白质含量高,乳钙就越多;第⑤段指出酸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含的添加糖就越多,因此要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第⑥段指出一些新式产品虽然口感与酸奶类似,但脂肪含量高,不建议选择。‎ ‎4.(2分)“灭菌酸奶”是指生产者先将牛奶发酵成酸奶,然后进行高温加热,杀死所有乳酸菌,在无菌条件下趁热包装制成的酸奶。‎ ‎5.(3分)示例:①根据自己的需求,确认购买酸奶产品的种类。②购买时注意生产日期。③购买时重点查看营养成分表。④不盲目选择新式产品。‎ ‎6.(3分)示例一:酸奶中的大部分乳糖在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都被水解了,因而相对于牛奶而言,不容易引起乳糖不耐受,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示例二:乳酸菌仍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益生菌功效,有助于帮助消化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示例三:酸奶和牛奶都富有营养价值,但酸奶的口感和味道比牛奶更胜一筹。‎ ‎  ‎ 五、(2019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锔瓷技艺 ‎①锔瓷,是指陶瓷器修补技术。‎ ‎②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光亮圆润、坚固耐磨,因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但瓷器易碎,且无法通过粘合或捆绑复原。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同时瓷器可制成工艺品,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大器沉雄。这些作品往往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于是,锔瓷技术便应运而生。‎ ‎③锔瓷需要金刚钻,因为瓷器的硬度非常高,其它金属钻头都无法钻孔打眼,所以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说法。‎ ‎④锔瓷讲究精工细作,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因为壶壁较薄,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工匠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则事倍功半;用力稍过,壶壁钻透,则前功尽弃。再如形似订书钉的“锔钉”,两只脚打入钉眼时角度要好,否则难看不说,天长日久就走形了。‎ ‎⑤在将碎瓷修补完好的基础上,如何使这些再生之器看得上眼,就要讲点艺术了。因为单纯的修补只是匠活,而修复却不觉丑陋,再生而没有缺憾,就接近艺术了。乾隆年间兴起的“锔活秀”,要求锔匠们在修补瓷器时,重视对器具的装饰,能将镶嵌、锻打等工艺融入锔补拼接中,于是对瓷器进行镶边、雕花、包口、刻字等修饰工艺便产生了。‎ ‎⑥“锔以合道”是这项技艺的顶峰,碎瓷的每一条裂纹,每一道缝隙都有它的走势和趋向,工匠的匠心在于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此时的作品雅性自然;破碎的纹络或直或斜,亦直亦曲,状如枝蔓,形似闪电,自然而生,看似有为却若无为,从而达到“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化境。‎ ‎⑦锔瓷技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它至少跨越了千年历程。锔瓷是一门成人之美的手艺,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修复一份破损的感情,但社会在前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日渐式微,昔日穿街走巷的锔瓷工匠,已经淡出人们视野。‎ ‎                                                    (选自《科普话报》有改动)‎ ‎1.从第②段可概括出锔瓷之技应运而生的原因是(共4分)‎ ‎(1)                                 ‎ ‎(2)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瓷器是一种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器具。‎ B、除钻石外其它金属也能用作金刚钻钻头。‎ C、举修补紫砂壶的例子说明锔瓷是一门艺术。‎ D、《清明上河图》可证锔瓷技艺起源于宋代。‎ ‎3.第⑥段画线部分乃匠心所在,其含义是                   。(3分)‎ ‎4.锔瓷之技有三个境界,可概括为:(共6分)‎ ‎(1)                                ‎ ‎(2)看得上眼,讲点艺术。‎ ‎(3)                               ‎ ‎5.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七十二行当之说,很多行当与锔瓷技艺一样渐渐消失,例如爆米花、捏泥人、纳鞋底、弹棉花等,请选择一种,简要说说你对这一技艺的了解。(3分)‎ ‎                                    ‎ ‎                                     ‎ ‎1.(1)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2)工艺品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共4分)‎ ‎2. A ‎3.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 ‎4.(1)精工细作,修补完好。(3)锔以合道,达到化境。‎ ‎5. 能答出该技艺的本质属性或操作中的特征性过程(步骤),都给3分。‎ ‎  例1、爆米花是一种膨化食品的加工工艺。取适量的玉米(或大米、小米)放入爆米花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爆米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就可爆出爆米花来。‎ ‎  例2、捏泥人是以泥巴为材料,通过手工制作工艺品并施上色彩的技艺。制作时,泥人在手中捏、挤、拉、伸,手中的压子(一种柳叶形的工具)随时配合勾、抹、挑、搓。‎ ‎  例3、弹棉花是一种使棉花蓬松(或恢复棉花弹性)的传统手艺。弹花时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花弹松。‎ ‎  例4、纳鞋底是一种在鞋底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的古老手艺。纳鞋底时,将鞋底固定在夹板上,一手拿针推,一手拿穿好线绳的针,来回穿梭。‎ ‎ ‎ 六、(2019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水  痘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2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3水痘好发于温带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干燥、寒冷的月份中,水痘疫情的发生率会达到全年的高峰。有学者曾对水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多数报道提出男性和女性对水痘病毒的易感性无差别; 中小学生则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具有群体社会性特点,一旦出现水痘传染源,容易造成蔓延传播。‎ ‎4水痘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预防的总效果为44%~100% ,其中预防中等与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86%~100%,预防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100%。‎ ‎5但是,水痘突破病例也并不少见。水痘突破病例,是指在接种过水痘疫苗 42天之后患水痘的病例。有学者对2011学年长宁区小学生水痘病例进行统计,1828名学生中共有138例病例,其中幼儿期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6.68%,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2.00%。‎ ‎6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为原发性免疫失败,即疫苗没有刺激受种者产生对水痘病毒的体液免疫。原发性免疫失败者不断累积造成了突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二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推迟了发病年龄,但还不足以在学校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同时水痘突破病例仍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突破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皮疹少且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推荐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即1岁儿童接种第1剂,4~6岁时加强接种1剂,但我国对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和接种效果还在深入研究中。‎ ‎7除了接种水痘疫苗这一保护措施外,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还需综合运用包括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等在内的其他常规传染病控制措施。‎ ‎1.下列不属于水痘传播途径与方式的一项是(     )(3分)‎ A.经空气飞沫传播 B.经不洁食品传播 C.经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传播 D.经接触患者黏膜分泌物传播 ‎2. 第③段说明了水痘疫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分布情况(6分)‎ ‎3.下面句子应该放在原文中的位置是(     )(填选项),理由是什么?(5分)‎ 统计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有一定免疫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 A.第2段后     B.第③段后     C.第4段后    D.第⑤段后 ‎4.根据本文内容,目前我国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     )(3分)‎ A. 注射1剂水痘疫苗。‎ B. 注射2剂水痘疫苗。‎ C. 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D. 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  ‎ ‎1.(3分)B ‎2.(6分)地域、季节、人群 ‎3.(7分)D(2分) 参考答案:此句是对水痘疫苗的作用的评价(1分),是在第⑤段案例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2分),引出第6段对接种水痘疫苗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的原因分析(2分)。(评价方案:对此句理解1分,对此句与第5段内容的关系分析2分,与第6段内容的关系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3分)A 七、(2019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    (1)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    (2)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    (3)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    (4)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5)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生活的质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能够真正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历史。‎ ‎(6)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特斯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7)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8)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9)吃,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2分)‎ A、在肥皂盒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 B、“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 C、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 ‎ D、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2.请简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                                 ‎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 B、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 C、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 D、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4.(1)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6分)‎ ‎①                              ;‎ ‎②                              ;‎ ‎③                              。‎ ‎(2)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 ‎①                               ;  ‎ ‎②                              。‎ ‎1.(2分)D ‎ ‎2.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强调了味觉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忆,比起语言、视觉、听觉,带给人的情感冲击更强烈。(4分)‎ ‎3. D ‎ ‎4. (1)① 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 ② 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③味道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2)① 这三个因素的介绍是回应了第一段中的几个问题,因此,他们的排列顺序和第一段问题的内容相照应;② 排列顺序是按照读者对影响口味因素理解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