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 诫子书 课件
16 诫子书 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重点)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重点、难点) 3.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难点) 诸葛亮,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 事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 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 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 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 ,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 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 作者名片 字词学习 夫( ) 淡泊( ) 淫慢( ) 遂( ) 穷庐( ) 险躁( ) fú ● ◆生难字 dàn bó yín suì lú zào ● ● ● ● ● ●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诫子书 夫 君子 之 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 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的人。 操守、品德。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连词,表目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无法成就学业。 增长才干。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险躁则不能 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 而消失,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疾行,指迅速逝去。 岁月。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最后就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破房子,(到那时, )又怎么来得及呢? 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 积累双音节词语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极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祝的陋室。 将复何求:,又怎么来的及。。 • 积累四字美词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 励精治性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 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 一名君子。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 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 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 础上的美德。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 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 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 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 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 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深入探究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 志、学、才。作者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 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 开始。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 夫君子之行(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 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年与时驰( )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多义 去 以 意与日去(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静以修身( ) 歌以咏志( ) 可以为师矣( ) 消失 离开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介词,用 介词,凭借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结构梳理 治学 惜时 修身 诫子书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艺术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 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 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 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 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 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 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 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 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 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 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 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 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 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 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 他手不离扇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