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6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卷 语文专题11 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解析版)
备战 2017 中考系列:语文 2 年中考 1 年模拟 ☞解读考点[来源:Zxxk.Com]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 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 张的常用文体。特点(1)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 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 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 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 点或主张。(3)用充分的 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知识并能结合具体问题 加以运用。 ☞2 年中考 【2016 年题组】 一、【2016 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8 分) 家庭教育要从“温良”做起 佚名 ①当前,很多家庭把孩子升入重点学校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这种短视的家庭教育,直接造成家庭矛 盾,导致一些孩子烦闷厌学,乃至悲观厌世。 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想,“温良”教育不失为一剂良方。 ③“温,谓颜色和也。”家长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温和,如文火煲汤,火太猛则水干涸,火不足 则汤失味。“温”的反面是“躁”。当下社会,浮躁而喧嚣,为官强调立竿见影的政绩,经商追求一夜暴富 的快感,网红则一裸成名,孩子要一考成才。 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急不得的是教育,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反季节蔬菜 不安全,催生的食物有危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在最重要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为何不能施 之以阳光雨露,静待花儿绽放? ⑤“良”,是善良、美好,是存在于内心用来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良”是道德品质的核心。 ⑥落马官员中,不少“老虎”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周永康大儿子凭官倒牟利,郭伯雄曾叹气说自己儿 子郭正纲以后是个大麻烦,令计划更是滥用职权包庇制造车祸的儿子。如果家庭教育缺失了“良”,必将自 食其果。 ⑦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进一所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我 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⑧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温和、善良的人,父母必须身先躬行,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 心中撒播“温良”的种子。 ⑨教孩子学会“温良”,将会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是和美家庭的开始,也是和谐社会的保障。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请简要写出全文的论述思路。(3 分)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在最重要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为何不能施之以阳光雨露,静待花儿 绽放”的含意。(2 分) 3.中华传统美德,除了“温”“良”之外还有许多。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哪种传统美德对你产生了深刻 影响。(3 分) 【答案】 1.先由家庭教育的现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家庭教育要从“温良”做起;然后从“温”和“良”两方面 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指出教孩子学会“温良”的意义。 2.家长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温和,教育孩子需要和风细雨,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3.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 试题。解答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根据“哪种传 统美”的提问,简述具体的事例,说明一种什么“美德”对自己产生了积极影响。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二、【2016 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共 10 分)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张兴德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 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 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 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 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 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衰 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 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 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 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 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 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 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 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 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 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 接上一段一样。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 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 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 20 世纪 60 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 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 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选自 2015 年 12 月 5 日《光明日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2.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 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 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来源:学§科§网】 3.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 分) 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答案】 1.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 2.写出了当下一些人对待经典的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是对随心所欲地曲解、歪曲经典行为的批判,提醒 人们改编经典要谨慎。 3.然后论述了经典作品的“历史局限性”具有价值(或“阐述了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 征和产物”);最后举例(摆事实或运用例子),论证了观点。 4.不能。这里“运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强调了“我 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观点,同时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 著,如果删除了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解析】 1.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 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 概括其观点。本题要根据第四段中“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 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一句来概括。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内容。根据作者的论证思路从其运用的论证方法和效果上来分析删去此 段对作者论证观点的影响。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的观点,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这些意思和作用都没有了,论证的效果也就减弱 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三、【2016 年中考刘宁营口卷】阅读下文。18 分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 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 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 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 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 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 有同理心。 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网络 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 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 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 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 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 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 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 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 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爱一个人,我们不 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 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 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 验、宽容 的激励。 发生 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心底对其不齿。 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 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 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 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与争辩。 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 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 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 乏的必需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文章第 1 段有什么作用?4 分 3.文中第 4 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4.第 2 段和第 3 段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4 分 5.文中第 4 段提到“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请举出你曾经”看不 惯“的事,说说读过本文之后,再面对这类事情,你会如何看待、处理?4 分 【答案】 1.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2.列举陈忠实、杨绛先生辞世引发微博、微信“刷屏”,有人讥讽世人装文化人这种现象,1 分,作为事实 论据,从反面证明论点,1 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思考),1 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3.比喻论证,1 分,把宽容比作“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宽容”不仅是一种修养 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或宽容这种美德的珍贵)这一观点,1 分,更好地证明了本 文的中心论点,1 分。 4.不能颠倒,1 分。第 2 段论述的是宽容的含义,1 分;第 3 段论述的是不宽容的危害并列举生活中种种 不宽容的表现,1 分。第 2 段与第 3 段之间是递进关系,颠倒则破坏了论述的严密性,1 分 5.示例:曾经我看不惯有的同学什么事情都要争一争,无论是上课举手发言还是平时班级活动,甚至课余 闲聊,都非要显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会得多,高人一等似的,2 分。看了此文后,我懂得了以尊重感和同 理心为前提去看问题,这种事事争先的同学,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表达和锻炼机会,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也为班级争了光,这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2 分。(答案包括列举事例和谈看法或做法两部分,各占 2 分, 谈看法时,要能够结合文中的观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 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 粒”一句比喻的特点还是明显的,它所要说明的问题即是其后一句:“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 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阅读便句。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段内容,分析作者围绕“宽容”这个问题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论说的,即先从正面 说,再从反面说,两段内容有“递进”关系,从论证的严密性来说明不能颠倒的理由。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试题分析:本题的答点是“你会如何看待、处理‘不看惯’的事”。对这个问题不能直白的回答,要根 据本文的中心话题“宽容”来分析,对原则性的问题不能“宽容”,而对可以理解的人或事可以“宽容”, 从这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地分析解答。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四、【2016 年中考新疆卷】阅读下文(共 20 分)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①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吗?回答的比率相差甚远,从挪威的 65%到巴西的 5%左右。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 克指出的:“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 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②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当 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③多年前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 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带上给在前方某镇子打工的哥哥 1000 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当时我朋友的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从此爱上西藏。 ④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 “B.OOKA.NEW”二手书店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实书店。27 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 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后果是,书友们一般多塞钱支持他。书店办得越 来越好。 ⑤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6000 亿元。我国每年 签订约 40 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 50%。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 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两年,红木古典家具市场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被 遵化的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 万货款,其实是赖账,朋友是在醉的时候跟我说,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 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⑥这就是信的代价。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 ⑦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轻盈。世界最幸福国家挪 威,年度人均 GD.P 高达 5.3 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 为各国之最。 ⑧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纽约市的一个流浪 汉 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 HA.rris 女士乞讨。HA.rris 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 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了我, 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⑨1984 年的一天,一个 66 岁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 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⑩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无论经商还是待人接物? 1.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 分)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选择一种论证方法,结合本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3.结合选文,说说第 9 段划线句在表达上的作用(4 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 分) “老人倒地扶不扶”和“困窘者街头求助帮不帮”等问题,社会上对此争论激烈。 肯定方认为,应该“扶”“助”。据有关机构调查,老人倒地讹诈的现 象极少,“不扶”“不助”违背文 明社会“扶弱济困”的公德,“不扶”已造成的许多不良后果,也拷问着社会的良知。 否定方也有“不扶”“不助”的道理。 请结合选文说说你怎样对待这类事情? 【答案】 1.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 2.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引用)论证。示例:第⑤段与第③④段进行 了正反对比论证,第⑤段结合我国现实,陈述信任(用)缺失给国家经济建设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从反 面突出论证中心论点,是论证更加严密,更具有说服力。 这里形象描述一个老者当街认真“跳舞”引起众人狂笑的情景。一定程度上说明作为年迈老板践行诺言的 不易,反衬出他对待员工的诚恳态度。这一典型事例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并将其深化--“要彼此互信,得 从自己守信开始”。 4.参考答案一:首先应该相信他人是真的遇到了困难,伸出手帮人一把,传递了爱心,美化了社会风气。 即使有以行乞为业者,自己并不损失多少,一样收获助人为乐。参考答案二:我对行乞者不会不加区别给 予救助,否则助长有些以乞讨敛财者不劳而获的心理;对倒地老人,扶不扶先辨别真假,无法判断的,我 不会扶,以免被不必要的麻烦纠缠,但我会打相关的电话报告情况。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 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 内容判断。③④⑤都是举例论证,同时③④与⑤之间又是对比论证,第②段是道理(引用)论证。然后选 择一种论证方式,分析其作用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五、【2016 年中考湖北随州卷】(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生意气正当时 君 然 ①“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 尘,莫忘曾经 是书生。”近日,这副对联在微博和微信上热传,不少网友为其中的书生情怀所感动。 ②这副对联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时间久远、他只能依稀记得对联创作时间 是 2003 年左右。在陈正宏看来,这副对联是“急就章”,严格来说,从平仄、对仗的角度来看都不工整,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首“打油联”。而如今,这副“打油联”因何在网上不胫而红? ③陈正宏认为这副对联之所以走红,是因为人们对其中“书生意气”有所共鸣。“书生”这个词,或者 说“书生意气”,有些人觉得已经过时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一个社会需要发展,个人需要发展,书生本 色还是需要的。现在社会上有些情况会发生,可能还是跟“书生意气”缺乏有关。 ④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是不少人选择在世俗生活中抛弃精神追求的强大理由。“百无一用是书生”, 仿佛做学问就意味着穷酸,执着就意味着迂腐。于是,学术圈乱象丛生,抄袭论文、伪造研究成果、重权 位代替重学术……种种学术腐败令人痛心。 ⑤学术界的种种失范尚且只是管中窥豹,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不仅读书治学如此,人生周遭大小琐 事的权重也被置于功利的有色眼镜之下。在不少人那里,考量任何事物的标准都是能带来多大利益,能不 能成就功名,能不能制造人生的捷径……殊不知,在这样的人生逻辑下,只要能获取功名,只要能巧取利 益,便使尽各种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社会道德底线一再受到冲击。 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副“打油联”的走红,恰恰折射出当下人们的生活对“书生意气”所代表的单 纯和底线的透支。于是有人怅惋:“曾经怀抱理想的人,那些真正经历了艰难而仍然存着一点痴念的人,才 会真正被触动吧。” ⑦但我们的社会真的已至如此悲凉吗? 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打油联”的走红,也意味着人们对“书生意气”的渴望。 “书生”这个词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有着超越字面的意蕴,它代表着正直、理想主义,代表着在世俗生活中 不忘仰望星空的胸襟与诗意,也代表着在倒退的道德底线面前拒绝流俗的勇气。这种理想主义、诗意与勇 气不仅适用于学术界,更适用于任何时代的现世人生,它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⑨有所共鸣,就当有所渴求:有所渴求,就当有所坚守。“家总是要成,钱总是要挣”,但红尘之中的 那一点不可抛却的道德高度和精神追求正是这个社会内在的气蕴所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选自 2016 年 1 月 6 日《人民日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结合选文解释“书生意气”,并补写名句。 ①书生意气: ②补写名句: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作者认为“这副对联”之所以走红,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 4.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书生意气无论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个人发展,都是有作用的。 B.在世俗生活中,“百无一用是书生”。 C.在当下社会转型期,不少人考量事物的标准是名利至上。 D.“家总是要成,钱总是要挣”,但道德高度和理想追求不可抛却。 【答案】 1.我们要有(坚守)书生意气或时代需要(呼唤)书生意气.如答“书生意气正当时”不给分. 2.①书生意气是一种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诗意与勇气。②挥斥方遒 3.人们对“书生意气”有所共鸣(人们对“书生意气”缺失的担忧)人们对“书生意气”有所渴望. 4.B 【解析】 1.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 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 概括其观点。本题结合文章题目、首尾段以及文章内容,特别是“有所共鸣,就当有所渴求:有所渴求, 就当有所坚守”,概括论点为:我们要坚守书生意气。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议论文中作者的看法的理解和把握,根据第四段“曾几何时,‘读书无 用论’是不少人选择在世俗生活中抛弃精神追求的强大理由。‘百无一用是书生’,仿佛做学问就意味着穷 酸,执着就意味着迂腐。于是,学术圈乱象丛生,抄袭论文、伪造研究成果、重权位代替重学术…种种学 术腐败令人痛心”,可知这是作者批判的,所以“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属于作者的观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六、【2016 年中考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卷】议论文阅读(10 分)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 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 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 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 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 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 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 飞入寻 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 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 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 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 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 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 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 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 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 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 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 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 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 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 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 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 精彩的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5 月 30 日第 4 版,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何作用?(3 分) 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 分)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⑥段中的“绊脚的石头”喻指什么。(2 分) 【答案】 1.文化要(讲究)创新和创造。(2 分) 2.①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②作为事例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 分;每个要点 1 分) 3.此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本段的论点(文化最讲求创新、创造),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 论证证明论点(用郑板桥开创“板桥体”的例子进行正面论证,再引用俗语进行反面论证),最后得出本段 结论(文化需要创新、创造或文化需要推陈出新。(3 分;每个层次 1 分,意近即可) 4.示例:①“绊脚的石头”喻指创新路上来自主、客观的困难、障碍(如思想保守、思维僵化、人才匮乏、 资金短缺等)。②喻指一味固守、一成不变、东拼西凑、毫无创见,奉行“拿来主义”、照搬别国模式等思 想或行为。(2 分;可自行概括作答,也可摘录文中的词句作答,但是示例中的核心词语不得缺失)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议论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主话题引发议论、充当论据、激发阅读兴趣等方 面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 据所示文段总—分—总的结构来分析根据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结合全文内容,联系作者的观点,从“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 路的枯枝”句中的“路”一字即可分析理解“绊脚的石头”所指“困难”“障碍”“陈旧的观念”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七、【2016 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一文。 ①英雄,是一个国家辉煌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但近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 定英雄,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一些别有用心者大肆诋毁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家喻户晓的革 命英雄,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认知,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应当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英雄被 糟蹋,历史被抹黑,就会自毁根基乃至失去未来。我们必须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 ②纪念英雄是人类的良知,也是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美国拥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者显然离不开美 国精神,而美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自身历史的尊重和对本国英雄的崇敬。法国也有厚重的英雄历 史、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国人对英雄的纪念和缅怀都不会褪色。相反,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英雄,历史虚无主义就会趁虚而入,就会陷入国家向何处去的困惑。在这方面, 苏联以及东欧一些国家有着深刻的教训。戈尔巴乔夫时期,受“新思维”影响和西方敌对实力蛊惑,苏联 历史观发生了动摇。苏联解体后,处于历史变动时期的俄罗斯由于对某些重要历史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历 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度盛行,否定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与作用,否定苏军在战胜纳粹德国、解放 欧洲中付出的巨大牺牲。于是,苏联女英雄卓娅被描绘成一个精神病人,舍生堵枪眼的马特洛索夫被描绘 成一个少年犯。否定本民族英雄、否定这段历史直接后果就是认为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人类文明 大道,而放弃社会主义才是回归人类文明的正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对否定我们国家 和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予以回击,高扬崇尚英雄的优良传统 ③铭记历史,坚决回击歪曲历史、亵渎英雄的错误思潮。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1949 年 9 月 30 日,毛泽东同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写道:“三年以后,......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 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铭记历史,就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铭记那些在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 我们要认清歪曲历史言行背后的真正图谋,有根有据、有理有力地揭穿那些污蔑英雄的不实之词,防止网 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造谣惑众、歪曲历史。 ④以法律法规捍卫英雄,坚决追究损毁英雄形象者的法律责任。以法律法规捍卫英雄,包括精神和物 质两个层面。在精神层面,应从法律上设立有关缅怀英雄的重大纪念日,建立或修缮纪念碑和纪念馆。2014 年,我国将 9 月 30 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使纪念烈士成为法律规定的倡导全民纪念英烈的国家仪式,就是 这方面的有力举措。在物质层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规,提高对英烈的奖励和抚恤标准。此外, 要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惩处那些造谣惑众的“网络推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英雄形象。 ⑤着力培训敬重英雄、捍卫英雄的社会文化生态。要形成人人崇敬英雄的良好社会文化生态,也要使 这种社会文化生态更符合公众的价值标准,使英雄形象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比如,应 客观理性地评价英雄。英雄首先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也有平凡的一面。不能因为其生活中平凡的一面就 否定其英雄壮举,也不能因为其是英雄就不能有平凡的一面。 1.下面句中加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一些别有用心者大肆诋毁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 2.试分析第②的论述思路。【来源:Z,xx,k.Com】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全文结构可以这样划分:①/②③④/⑤ B.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上,一批抗战老兵组成方阵,接受检阅。这一事例也 可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这是对歪曲历史、亵渎英雄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 i 额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D.文章第⑤段认为要 客观理性地评价英雄,要营造崇敬英雄、捍卫英雄的社会文化生态,要努力维护 英雄的完美形象,不允许对英雄的不足说三道四。 4.生活中除了有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外,还有哪些对待英雄的不正确做法?请列举一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不能去掉。“大肆”一词用在这里表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英雄已到无所顾忌的程度,如去掉就不能 体现这种严重程度。 2.先提出“纪念英雄是人类的良知,也是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的观点,接着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 论证这一观点,然后得出“必须对否定我们国家和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予以回击,高扬崇尚英雄的良知传 统”的结论。 3.B 4.示例: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出现了神化英雄的现象,其中有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如手撕鬼子、 手榴弹炸飞机等,被称为“抗日神剧”。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把英雄表现得特别神勇, 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绘成唾手可 得,恐怕现在人们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所提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对待英雄的不正确做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 针对问题来表达意见。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八、【2016 年中考湖南郴州卷】【议论文阅读】(6 分) 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84 岁的屠呦呦身着紫色长套裙出席领奖。那一刻,她是最美的人。多年间, 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这样一种把“冷 板凳”坐热的大美,令人感佩。 ②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在许多人眼里,坐冷板凳不舒服、不是滋味,与名利无缘、 跟热闹无份,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可是,正因 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才能翻开生命的新篇、打开事业的新局。翻译家田德望历经 18 年翻译世界文学名 著《神曲》,所付出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原文仅 7 万字的《地狱篇》,他标注了 16 万字的注释,《炼狱篇》 的注释更是多达 34 万字。没有这一番沉寂和呕心沥血,怎有如此成就? ③然而,又有多少人甘愿坐冷板凳,遑论把冷板凳坐热?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渴望“一 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 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 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 跳来 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不愿、不屑坐,不甘、不敢坐,不会、不善 坐冷板凳的人,或为名所困,或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 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 难逃平庸的结局。 ④不去追名逐利是一种本事。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 看得透、想得通?袁隆不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 源自他满腔对 粮食安全的忧虑和对平民百姓的情怀。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 “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执着于内心的信仰和信念,咬定大目标、 大方向、 大追求和大原则不放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 ⑤把冷板凳坐热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一以贯之、一干到底。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 岁高龄时依 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 8 到 10 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守与勤 奋,才有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经典之作。善于把冷活做实、 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来敲门。 (选自《人民曰报》2016 年 1 月 21 曰,有硎改。) 1.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 2.本文从 和 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2 分) 3.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分) 【答案】 1.把“冷板凳”坐热。 2.甘愿坐“冷板凳” 把“冷板凳”坐热。 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例举王力一生笔耕不辍,几十年坚持研究和写作,最 终有了《汉语语音史》等经典名作,有力地论证了“把冷板凳坐热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 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这一观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 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 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所示文段中说到“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 笔耕不辍”,即是举例论证,其论证的问题即是本段首句的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九、【2016 年中考湖南娄底卷】 读点诗词养点气 诗词中不仅传递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 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 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 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 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 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我在工作之余,利用车上、夜间,坚持 读诗词汲取先人的诗学精华, 同时坚持写诗词,一旦有感有悟,即在手机、纸片、笔记本上随时记下。因为工作与时间的关系,诗词短 小精巧,既可总结实践,又能抒发情怀。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也悟得点滴体会,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诗词 的深刻意蕴和万千气象。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 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 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 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 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 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 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 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 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 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 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 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 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 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 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2.选文第二段运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 2.3.4.5 段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 【答案】 1.1.读诗词养点浩气。2.读诗词养点骨气。3.读诗词养点地气 4.读诗词养点清气 2.举例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用举例论证,和引证法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 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 3.每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的延伸就是骨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的发 展规律,由表及理,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换。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十、【2016 年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11 分)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 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 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 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 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 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 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然 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 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 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 信: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来源:学|科|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 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 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 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 一片“蓝天”。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 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 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 年 5 月 14 日,有删改) 1.净化网络“雾霾”,我们需要保持怎样的理性?(2 分) 2.网络“雾霾”指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4 分) 3.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 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 5 月 16 日电(记者罗宇凡)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 2015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 能量精品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据了解,这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全网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传播和 弘扬正能量。本次活动共 计 610 余家单位及 1000 余名网友推荐了正能量榜样 1300 余个,正能量作品和专 题活动 6000 余项,所有入围作品厚重多元、亮点纷呈、喜闻乐见,包含了全网 2015 年发挥网上正面引导 作用的优秀榜样和作品。“五个一百”刷爆朋友圈,红遍网络空间,网民参与投票数高达 1.2 亿人次,点 击量突破 10 亿次。 问题:请你说一说这种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能够起到哪些作用。(3 分) 【答案】 1.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2.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 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 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 3.举例论证,论证了“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或从现在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 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4.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传播和弘扬正能量,让优秀榜样和作品发挥网上正面引导作用,可以促进网络“雾霾” (网络不文明用语)的净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 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所示文段举例论证的方法是明 显的,所论证的问题即“因此”后面结论的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抓住“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的作用”这个答点,理解“正能量”一词的含义,朋“倡导广大 网民自觉传播和弘扬正能量”,“发挥网上正面引导作用的优秀榜样”,“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 展。”这些方面来谈。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2015 年题组】 一、(2015 中考广东茂名卷)(10 分) 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 ①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 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 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 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 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 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 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 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 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 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 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 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⑤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 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 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 们的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选自《人民日报》,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 分)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句中加点词“嵌”字形象而深刻 地表明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C.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 D.文章结尾,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答案】 1.3 分 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回答“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也可)。 2.4 分 事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建设优秀 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评 分意见:答对一个空格 2 分,二个 4 分。) 3.3 分 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 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 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 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 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 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引 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 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 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2015 中考广东梅州卷) 不完满才是人生(10 分)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 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 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 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 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 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 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 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 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 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 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 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 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 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 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 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 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 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 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 的安定团结。 1.第③至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 分)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完满的人生”?(4 分) 3.“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对 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答案】 1.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皇帝、大臣、百姓、知识分子等人生不完满的整合,具体有力地论证 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中心论点。 2.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 得相对完满。 3.A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 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结合文中观点和事实,从积极地角度,彰显正能量的角度 回答此问题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文 中没有此意“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有“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故选 A。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2015 中考广西玉林防城港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论 言 谈 【英】培根 有些人的讲话,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仿佛语言形式比思想实质还有价值。 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某种陈词滥调,而其意态却盛气凌人。这种人一经识破,就难免成为笑柄。 真正精于谈话艺术者,是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同时又是那种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方向者。这种人 可算作社交谈话中的指挥师。单调无聊的谈话会令人生厌,因此,善于言谈者心善幽默。但这种幽默,并 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别人的令人同情的苦恼,等等,决 不应用作话题加以取笑。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刻薄,便不足以显示自己聪明,其实这种习性应该 加以根绝。 谈话中善于提问,必能多有受益。而所提问题,如果又恰是被问者的特长,那就比直接恭维他还有利。 这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教益,也能使被请教者感到愉快。但提问应当掌握好分寸,以免使询问变成盘问,使 被问者难堪。作为客厅中的主人,应当使在座的每个人都分享发表意见的机会,以免有人产生被冷落之感。 遇到有人独占谈局,主人就应当设法将话题转移。还要记住,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因为如 果你对于你有所了解的话题不动声色,那么下次遇到你所不懂得的话题,你保持沉默,人们也不会以为你 无知。 关于自己个人的话题应尽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我有个朋友,他总用这样的话讽刺一个自吹 自擂的人,说:“此公真聪明,因为他居然对自己无所不知。”人只有在这样一种形式下宣扬自己,才可 以不招致反感。这就是以赞扬他人优点的形式来衬托自己的优点。谈话的范围应当广泛,好像一片原野, 每个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而不要成为一条单行道,只能容纳自己一个人。 谈话时切不可出口伤人。我有两位贵族朋友,其中一位豪爽好客,就是喜欢骂人。于是另一位便经常 这样许多询问那些参加过他家宴会的人,“请说实话,这次席上难道没有人挨骂吗?”等客人谈完,这位 贵族就微笑着说:“我早猜到他那嘴,能使一切好菜改变味道。”关于谈话的艺术还应当了解:温和的语 言其力量胜过雄辩。不善答问者是笨拙的,但没有原则的诡辩却是轻浮的。讲话绕弯子太多令人厌烦,但 过于直截了当又会显得唐突。能掌握此分寸的人,才算精通了谈话的艺术。 (选自《培根随笔》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含标点 10 个字以内)(3 分) 2.作者认为与人交谈应注意避免哪些错误?请写出 5 点。(每点含标点限 5-20 字以内)范围内(5 分) 3.请你写一个生活中的事例作出文中划线句子表达的观点的论据。(含标点 10 个字以内)(3 分) 【答案】 1.与人交谈要讲究艺术。 2.(1)说的是陈词滥调,意态却盛气凌人,(2)拿宗教、政治、伟人及别人的苦恼加以取笑。(说话刻 薄)(3)询问交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4)自吹自擂(5)出口伤人(6)讲话太绕弯子(7)讲话太直 接(8)独占谈局(9)无原则的诡辩 3.示例 1: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一个朋友饭局中拿毛泽东及其政治开玩笑(2 分)视频流出后引发广 泛争议而被停职(1 分)。示例 2:新加坡一名 16 岁少年因在网上发布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的虚假 消息(2 分)而被捕并被判入狱 1 年。(1 分)示例 3:法国《查理周刊》因刊载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 德的漫画,(2 分)2015 年 1 月遭极难分子袭击,12 名包括主编在内的工作人员遇难(1 分)示例 4:掌别 人的残疾来取笑(2 分)会招来众怒和抨击(1 分)。(说出完整的事件 2 分,说出后果 1 分)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提供论据。首先要了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别人的令人同情的苦恼, 等等,决不应用作话题加以取笑”一句所表达的观点即前句所表达的“这种幽默,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 都可以拿来打趣”,然后按照要求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四、(2015 年中考湖南长沙卷)议论文阅读(共 8 分) 谈沉潜 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道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悄悄浮起。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 艺术。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他没 有选择借助家族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 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 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 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芬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院的杂 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 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汲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柳生练的是剑,修的 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 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 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 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 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 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企鹅如此,人亦如此, 。 (原文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2.从下列四个论据中选择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只填序号)(2 分) ①诸葛亮在天下大乱之时,隐居隆中卧龙岗,熟读史书,研究天下大事,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时机已 到之时,才欣然出山,辅佐汉室,留下千古美名。 ②曾国藩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时,屡受排挤,还险些丢了性命,但他以朝廷利益为重,没有因为自己 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大局。 ③勾践沦为亡国奴后,没有了尊严,失去了自由,但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率三千越 兵以吞吴。 ④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最终等到了施展自己抱 负的时候。 3.根据文意,在文章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4 分) ① ② 【答案】 1.成大器需要沉潜。 2.甲处(1)乙处(3) 3.(1)沉潜需要有一种智慧的选择;(2)只有顶住压力,积蓄能量,才能破水而出,成就梦想。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特别是空格所在段落需要认真读懂,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 最合适的句子。第一处属于总起性的句子,通过观察第三、四段,我们可以得知这里应该填入“沉潜需要 有一种”的句式,再看后面的论据谢安和诸葛亮都是在一定时候选择沉潜,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出来任职, 并且整段反复出现关键词“选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分论点与选择有关,最后给出答案。第二处属 于总结性的句子,因此我们应该看前面的论据所表达的观点,再进行总结提炼,前面所写的勾践卧薪尝胆, 企鹅拼力沉潜,都属于在压力中让自己沉潜下来,积蓄能量,最后再爆发出来,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总 结出来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润色,再仿照上一段结尾的句型给出答案。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五、(2015 年中考江苏常州卷)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2 分)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 黄启哲 ①昨天,一张国内女明星的合照在媒体刷屏,“谁最美”“谁最时尚”被热议。这张照片出自一年一度 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虽然是慈善舞会,却堪称时尚界奥斯卡,此次更是打出主题“中 国:镜花水月”,要求所有嘉宾都要穿着中国风情的礼服入场。这似乎也让更多“中国面孔”有了露脸的 机会,除了超模刘雯和演员章子怡是慈善舞会的常客,巩俐、周迅、刘嘉玲、赵薇、李冰冰、范冰冰等中 国明星均首次参加。一时间,红毯成为女明星“争奇斗艳”的竞技场。 ②红毯秀活动不仅能够赢得品牌厂商的赞助,也能为明星增加曝光率,成功制造话题,学会用世界通行 的市场套路抢眼球,媒体应该为红毯秀上的中国明星和背后团队点个赞。通过红毯秀进入国际视野,赢得 在影视大片和世界媒体露脸的机会,是中国影视娱乐和时尚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 ③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作为演员,这些“中国面孔”在大片中的 表现平淡无奇,在红毯秀上却趾高气扬。有评论认为,“中国面孔”在大片中不过只是一个符号式的存在。 他们有的只在探路中国市场的“特供版”里惊鸿一瞥,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其他地区的版本里;有的不过 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像;哪怕成了“主角”,有不少 也没有存在感,因为这些角色从思维方式到言谈举止,都模糊了其文化底色。究其原因,这些大片很少有 角色是为“中国面孔”量身打造,而结合文化背景与人物个性,为故事主线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更是罕见。 还有一些“中国面孔”甚至没有作品,只是在各大电影节上“蹭红毯”,霸占红毯时间,甚至被质疑是否 受到邀请。 ④撕掉被贴上的标签,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底气和话语权,靠光鲜亮丽的造型,或 赞助商的努力 助推还远远不够,其身后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支撑。华丽的娱乐盛宴过后, 还是要回到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范畴,让“中国面孔”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 核心内容。 ⑤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 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以及广阔的视野和 文化“底气”。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才能让红毯上的中国明星更有“存在感”。 (选自《文汇报》2015 年 5 月 6 日)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是一篇时事评论,标题即论点,第①段以中国众多明星参加“红毯秀”活动的新闻引出论题。 B.第③段首句“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承上启下,文章进入主体论 述。 C.画线句运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部分中国明星擅长作秀,而艺术建树方面却很平常。 D.本文论证严谨,既肯定了红毯秀的明星效应,又指出一些中国明星因没有成为大片主角而缺乏存在 感。【来源:Zxxk.Com】 2.联系上下文,对加点词做简要分析。(4 分) (1)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像。 (2)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 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 3.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请说出理由。(3 分) 今年 5 月 25 日,第 68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台湾的侯孝贤凭借《聂隐娘》捧回最佳导演 奖,《聂隐娘》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武侠电影,一首古韵悠然的唐诗,以彻底的反叙事格局和极度写意的 影像手法,表现神秘雅致的东方文化”,一定程度地为“武侠”这个丧失了活力的类型找到一个可以试探 的方向。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的底气和话语权。(3 分) 【答案】 1.D 2.(1)“佐料”原指“烹调用的配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国演员只是在大片出现 展示了存在成为点缀,没有成为主角;(2)“野心”贬词褒用。“野心”具体指“中国元素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 的核心内容”。 3.能够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表现神秘雅致东方文化的《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有力的 证明了“中国元素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4.①让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②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③靠光鲜亮丽 的造型或赞助商的势力助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其观点即“中国元素在海外要拥有更多底气和话语权”,再然后梳理选 文的观点,从论据证明论点这一角度,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阅读最后两段文字,抓住其中关键语句,如“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才是 真正的支撑。”“回到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范畴”,让“中国面孔”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 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更应有参与市场 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 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等分析概括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来源:学#科#网 Z#X#X#K] 六、(2015 年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完成 10—13 题。(13 分)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吴智勇 (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 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 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 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 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 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 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 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 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 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 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 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 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 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 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 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 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 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 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 年 3 月份上刊) 1.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2 分) 2.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 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 分) 3.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 分) 4.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3 分) 【答案】 1.道理论证 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2.示例:《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 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其高尚品格 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不阅读”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民族所带来的危害,增强了 文章论证的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4.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题相呼应。内容上: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强调阅读给人生带来的影响,从 而使论证更加严密。发出号召,归结出中心论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 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阐述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七、(2015 年中考江苏无锡卷)(5 分)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 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 名著吗? 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 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 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④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 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 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 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 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 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 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 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1.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分) 2.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3 分) 【答案】 1.摆事实,论证分论点“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2.①遭逢遗憾的人是崇高者。②对遭逢遗憾的人扼腕长叹,展示出的是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③人人皆有 遗憾,人生必有遗憾。④追求理想就无愧于人生。⑤追求理想,人生会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⑥ 遗憾能给人希望促人奋斗。⑦不必拒绝遗憾!等等。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结合该题分值,最少写出三条感悟。围绕“遗憾”,结合 文段内容阐述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八、(2015 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共 10 分) 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 张颐武 ①我们周围,有太多劳多的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酒 后驾车,离死不远”“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冷冰冰的标语口号,不 仅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反而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国人看了皱眉,让外国人看了, 还会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②有人认为,这种标语口号的出现并不奇怪,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标语出现也是我们现代化过 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人们很多积习难以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 度。相当一部分人的素质没有达到适应现代社会的水平。随着城市管理的细微化,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 的不文明行为出现了,这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提醒“标语”,来督促大家做一个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市民, 所以这种提醒是必要的。 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应该只是板着面孔告诉人们不应该做 什么,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在语气和修辞上,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放眼西方,充满人 文关怀的口号不胜枚举。如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某 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加拿大一家福利 机构的募捐宣传语:“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 ④如何把催人向上的“标语”设计得更美观、更合理,是标语口号的制定者需要思考的。任何人都会 对冰冷、强硬的要求产生抵触。像“严禁酒后驾车”就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 “禁止浪费水资源”就没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更发人深省。像最近随处可见的讲文明、 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其中用到了泥人张和杨柳 青年画的元素,不仅美观、大方,装饰了城市,而且宣传 了我们的价值观,弘扬了民族文化。 ⑤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叫《提醒幸福》的散文。她说,“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 骗上当……提醒宠辱不惊……先哲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在我们文明程度日益发 达的今天,我们的口号标语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呢?换一种思 维方式,口号标语也可以深入人心。 (选自 2015 年 1 月 17 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冷冰冰”的标语口号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分) 3.第③段写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募捐宣传语有何用意?(2 分) 4.第④段为什么说“严禁酒后驾车” 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人人心?(4 分) 【答案】 1.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或“我们的口号标语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 意思时即可) 2.文明的提升过程,中,部分人积习难改,需要督促;(1 分,意思对即可) 自古以来的传统沿袭:从不 提醒幸福。(1 分,意思对即可) 3.运用举例论证,(1 分论证了“标语口号应庐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并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 (1 分,如答“论证了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不得分) 4.“严禁酒后驾车”是一种强硬的命令,给人冷冰冰的感觉.(1 分,意思时即可)而“一杯醉驾酒,多 少离别愁”从形式看.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既美观醒目,叉朗朗上口(或“容易记忆”);(2 分,应涉 及“观”与“读”或“记忆”两个点,每点 1 分)从内容看,含蓄委婉提醒醉酒驾车,后果严重.让人容 易接受。(1 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运用文章观点解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章的观点“标语口号应提醒 幸福”,从语气和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九、(2015 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8 分)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有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 10 页左右的“精 华”,提供给那些想诿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这个公司一 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 “精华”摘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让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 约了时间。 ②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 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 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 ”。如果抽去了 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 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 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考验 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 力和感情容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个节奏加 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 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 滋养心灵成了书藉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 一个写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 唤整个春天。(《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1.写出上文的中心论点。(2 分) 2.根据语境,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话。(2 分) 3.阅读第⑤段,你是如何理解“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 春天”这句话的?试从论证方法角度加以分析。(4 分) 【答案】 1.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1 分)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1 分) 解析: 2.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2 分) 3.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 分)“玫瑰胶囊”比喻压缩阅读,即以阅读作品的摘要精华为手段的占有 性的阅读,(1 分)“盛开的红玫瑰”指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从容阅读,(1 分)攻瑰胶囊对人体的作用, 不能和盛开的红玫瑰相提并论,也就意味着以阅读作品的摘要精华为手段的占有性的阅读,与付出时间和 精力的从容阅读,是不能同日而语的。(1 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 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本题可从文章的标题入手,理解“玫 瑰”和“胶囊”的比喻义,再联系作者对待“玫瑰”和“胶囊”的态度与主张解答。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十、(2015 年中考辽宁葫芦岛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25-29 题。(15 分)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 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 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 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 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 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 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 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 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 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 21 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 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 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 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 获了成功的果实。【来源:学科网 ZXXK】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 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 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 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 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 分) 4.选文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5.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 )(3 分)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答案】 1.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3 分。 2.举例论证,1 分,举了姚明和刘翔扎实训练才取得辉煌成就的事例,1 分,具体有力 地论证了踏实行事的重要意义,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1 分。计 3 分。 3.选文第⑤-⑦段是从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有淡泊的情怀,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三方面 进行论述的,1 分,与选文第④段(1 分)和选文第⑧段中的 论述顺序一致(或照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1 分。计 3 分。 4.选文第⑨段从反面(1 分)论述了不踏实行事的弊端,1 分,使论证更充分、有力,使论点更突出、鲜 明,1 分。计 3 分。 5.D.3 分。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根据前后一致性,议论文的结构才能严谨,完整。这是不 能调换的原因。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示例的分析,本段内容是从反面示例,证明了危害性,从而是论点更有说 服力。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白每一个选项的意思。A 项:是关于工具的要求。B 项:是关于修生养性的 C 项: 是关于恒心和毅力的。D 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是关于根基的。与本文论点一致。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考点归纳 归纳 1:把握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有的议论文 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就是中心论点统率各分论点,各 分论点证明阐释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 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 要明确,不能是模棱两可、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作为论点的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 句。论点应正确、鲜明。 归纳 2:分析论据。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 问题。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 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据证明。论据应典型、确凿。 归纳 3:把握段(句)在文中作用。 归纳 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以及作者对此 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摆事实。 作用: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们承认的理论以及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 点的方法,又称讲道理。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更使人信服。 (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 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突出强调。 (5)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 或交代其出处;二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 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等。 归纳 5: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 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此 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 确性。 ☞易错易混 1.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由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2.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指出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而论点是 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 3.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 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4.分清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 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确立自己 的见解和主张。驳论的方法可以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解题技能 一、把握论点 1.位置法: (1)题目即中心论点; (2)在开头,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3)在中间,需仔细阅读全文,才可发现文章论点; (4)在结尾,即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 之”、“因此”“归根结底”等具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 2.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表明态度的句子, 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从全文看,它必须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3.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4.论据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 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二、分析论据 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 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2.概括论据内容时,要做到准确。 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 素:人物(对象)+事情。 3.论据的作用。答题要点有两方面: (1)事实论据 作用:“什么”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这一论点。 (2)道理论据 作用:什么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这一论点。 4.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 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 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 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补写事实论据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三、把握段(句)在文中作用 1.开头的作用: A.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b.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 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c.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d.由某 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e.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 文的批驳树立靶子。f.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 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中间段落的作用: 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是承上,逗号后就是启下) 3.结尾的作用: A.深化中心论点,提出什么的结论。b.强调什么的中心论点。c.发出什么的号召或希望人们什么。 d.补充论证了什么(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e.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f.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情形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什么(概括事例)证明了什么(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 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样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比作什么,证明了什么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 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什么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 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 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 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五、议论文的语言 1.解答“明确文中某个词语的指代内容”这类题目时,要分两种情况考虑: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 概括;二是在原文中找出其指代的内容,如果是代词的话,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 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看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2.解答“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 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 境。 3.解答“重点词句赏析”类试题时,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严谨、概括性强)。 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1)“某某”词好在哪里?能不能删掉?(几乎、常常、更、最、将要等) 答题格式: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什么(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议论文语言 的特点);删掉“某某”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显得太绝对化了(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不符合 实际的变化)。 (2)简要分析加点词(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表达作用)。 如:(2010 年安徽)9 题: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 分)(原文见 135 页“聚焦安徽中 考”第二题) 答案可归纳为:运用比喻,通俗形象地证明接受科学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 答题格式:(“某某”词(句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什么(论点)。 备注: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性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它们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要 反复琢磨。还要留意关联词语,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修饰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在具体文章分析 中: A.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简洁。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 则会喧宾夺主。 典例:【2016 年中考湖北黄石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0 分)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刘毅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 ,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 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 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 已经彻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 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 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 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 少。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 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不可或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 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 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 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 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 处罚不到位。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 20 万 到 100 万韩元(1 元人民币约合 170 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 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 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 了些什么。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 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 人面前。(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请分点概括。(3 分) 3.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3 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 (2 分) 【答案】 1.中心论点: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标题)或: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 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意思对亦可。) 2.①加强环保宣传;②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③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④减少 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①举例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 法规并严格执行。②对比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 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4.示例:应该是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奉行绿色低碳的国民,而不应该是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破坏生态 文明者。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 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 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文中提到“韩国、日本”是举例 论证,作者将中国处置不文明行为与韩国、日本比较,这对比论证。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了解文中作者对“绿色国民”表达的含义,第二要仿照“绿色 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这种对比的表达方式来写句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 表达运用 E。[来源:Zxxk.Com] ☞1 年模拟 一、【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 分) 别人的意见不过是个参考 徐慧丽 ①苹果的心是什么形状的?当你竖着切苹果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苹果心里的奥妙——充满梦想和力量 的五角星。把苹果拦腰切开,切口处是一个漂亮的五角形。一个人的思维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习惯所禁锢, 钻进牛角尖里,再怎么动脑筋也没有新的创意。这个时候,如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获得更宽广的视 野。 ②没有胆识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通常是唯命是从,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不 知道如何做决定,而事实上,他们是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这样一来,他们 在心理上就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即所有的对错都不是自己直接导致的。他们没有在对的决定中享受成就感 的渴望,也不敢去面对做错了之后的后果。 ③或者,胆识的缺失也会造成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在这些人看来,没有人 比自己更了解情况、更有决断力和值得相信。看起来这些人果断而坚决,其实在这个表象的背后,潜意识 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才会让他们无法相信别人的建议。 ④真正的胆识过人,是 、 、 和 的结合。 ⑤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决断力,所以愿意听取更多的建议。对于他们来说,无论这些建议 是否最终能够帮助自己做正确的决定,但是至少能打开禁锢于一个人头脑中的思维死角,并且他们非常有 信心能在众多意见中梳理出自己想要的创意和资源。自信心是胆识的前提条件。 ⑥一个满怀包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比自己不足或者比自己优秀。对于他们来说,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给出什么样的建议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又再次启发了自己的思考和热情。并且这 种交流本身,也是积累人脉和获得信息的通道。包容心是胆识的潜在体现。 ⑦一个拥有感恩心的人,以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对他们来说,当有人给出意见的时候,就是希望 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达成目标,而不是其他任何不轨的企图,他们可以完全地相信这些人。怀有这种信念 的人,对成功的渴望与坚持都有更强大的支撑力。因此,当真的需要去做决断的时候,很多人出于这种个 人魅力的影响,通常会对他给予尽可能的支持。感恩心是胆识的最佳伙伴。 ⑧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随便一个点子就能让他迸发出充满创意的火花。他们最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也最能够在看似平凡无奇的建议中采集新的元素。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胆识有时候 就体现在尝试新事物,或者给原本平庸的事物一个新的解读。创造力是胆识的亲密战友。 ⑨然而,无论收集到多少建议,我们每次只能尝试一条道路。所以再多的可能性也只是参考,最终, 我们必须放弃其他所有的可能,做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是风险,每一个决定也都可能带来巨大成 功。不过你需要了解的是,再怎么缜密的分析,也不能保证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最好的。所谓的趋近完美, 就是在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之后做了相对负责的决定,来将其做到最好。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 年第 6 期,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2 分) 2.文章前三段列举了一些不能正确对待他人意见的情形,其原因各是怎样的?(3 分) 3.通读全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胆识过人者的四种特质。(每点 3 个字)(4 分) 4.请为文章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1.(2 分)胆识过人的人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并做出决定。 2.(3 分)思维被禁锢;没有胆识,不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3.1(4 分)自信心、包容心、感恩心和创造力 4.(5 分)示例:楚汉之争中,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置范增等人的建议于不顾,终落得乌江自刎。项羽 的失败就在于刚愎自用,自傲自负,或许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自认为“世上豪杰唯我一人”,别人都是草芥, 是他的独断专行造成了悲剧。(事例 2 分,分析 3 分)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根据事例“苹果的心是什么形状的?当你竖着切苹果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苹果心里的奥妙— —充满梦想和力量的五角星。把苹果拦腰切开,切 口处是一个漂亮的五角形”说明思想被禁锢;根据“没 有胆识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通常是唯命是从,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不知道如何 做决定,”说明他们是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胆识的缺失也会造成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 独断专行。”说明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第④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是 5678 段的总写段,因此可从 5678 段中找到胆识过人者的四种 特质。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所举道理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这样才具有说 服力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义务教育小片区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4 分) 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 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 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 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 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 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 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 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 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 吧!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3 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2 分)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 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播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 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 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分)论证方式:立论。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3 分) 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归纳强调论点。 3.(2 分)示例: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 4.(3 分) 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先把文章整体感知一遍,然后分成几个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为提出论点部分,第二至四段为 论证部分,最后一段是总结归纳。符合议论文是基本的论证结构。然后把各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 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试题分析:最关键的词语就是“自立”,但要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把“自立”展开,回答出如何做到“自 立”。 根据三段“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 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的关键语句,我们可知,富二代不能 有依赖心理,要有吃苦的精神。 根据四段中的“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 国打下基础”语句,可知,富二代应该自立,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 根据这些语句分析之后,用切题的语句作出回答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三、【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 目。(18 分) 成功的秘诀 (1)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 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 功的第一秘诀。 (2)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 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 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 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 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 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 功之 巅的翅膀。[来源:学科网] (3)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 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 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 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 30 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 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 x 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 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 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 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 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 己的梦想。 (4)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 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 80 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 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 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5)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浪漫瑰.丽 ( ) 锲.而不舍( ) 2.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2 分) 3.选文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 分) 4.请为选文第(2)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 分) 5.简要分析选文第(3)段的论证思路。(4 分)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3 分) 【答案】 1.guī qiè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举例论证。(1 分)举项羽、李白、李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 力地论证了“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 念”的观点,(1 分)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4.所补充的论据能够证明论点,语句通顺,内容表达准确即可。(3 分) 示例:坚信中国人也能在世界田径赛场上扬眉吐气的王军霞,坚定信念,驰骋赛场,不仅打破了世界 记录,还获得了世界田径最高荣誉——欧文斯奖。 5.首先提出“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这一分论点,(1 分)然后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2 分)最后收束本段,强化这一分论点。(1 分) 6.围绕中心论点,联系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与作用分析答题方法: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 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 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 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然后通读第二自然段,可看出本段列举了东晋谢安沉着镇定破敌和毛泽东用静 气化解危机的事例,论证“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四、【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9 分)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 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 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 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 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 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 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 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 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 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 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 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 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 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 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 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 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 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 面对人生。 (《人民日报 》2016 年 5 月 16 日第 5 版) 1.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第②、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3 分) 2.第③段中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 【答案】 1.读书可以让心智成熟,提高修养。读书可以远离庸俗无聊,使心灵澄澈。(各 1.5 分) 2.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 分)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去除衣 服上的湿气”(1 分),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逾越平和”这一观点。(1 分) 3.首先提出了“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这一中 心论点,然后列举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在于读 书能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每一层次 1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段意,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归纳概括段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读全文,了解段落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2.寻找中心句。在语段中能反映全段内容的句子叫中心句。 它常常出现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对全段起着概括的作用,可以直接用这个中心句作段意。3.抓重点词语。 在有些段落中,往往有一些关键性词语,抓住这些词语,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作为段意。4.寻找过渡 句。段落中的过渡句,有时也可以作为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论证主要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列举确 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 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 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 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6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 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 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本段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 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去除衣服上的湿气”,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的好处是能将 深刻或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论证出来,生动又形象。 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五、【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 分)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1)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离开酒店时,他 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他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 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2)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 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3)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 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得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 斜 45 度角插进垃圾桶,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被弄脏。 (4)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 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5)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我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 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地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 多么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我们在丢弃它时却可以显示出个人教养。 (6)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尊心的人,都会努力接近自己跟文明 的距离。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 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地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7)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 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 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8)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不小心把水洒 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9)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 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有无教养的地方。 (10)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微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 没有“好处”,还依然坚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得多,也可持续得多。 ⑾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是 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⑿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关于教养的简单道理。【来源:学§科§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3 分)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4 分) 4.“慎独”指什么?请你为第(8)段补充一个自己身边的事实论据。(3 分) 5.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教养”是什么。(3 分) 【答案】 1.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2.列举余世维离开酒店整理房间的事例引出本文论点,并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的观点,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先列举了酒店、麦当劳和飞机上的三件事例,论证观点,接着分别从“看得见的教养”、“看不见的教养” 和“‘慎独’的教养”三个角度来论证,最后总结并强调了中心观点。 4.慎独就是谨慎独处。事例:当你在街上吃完零食,要扔垃圾时,不管离垃圾箱有多远,不管有没有人看 得见,都坚持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里,这就是你自己要坚持的。这为清洁工,其他的路人都制造了方便和舒 服。 5.教养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教养也是个人的修养,为人处事遵循的 心中的原则。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解题时先要通读全文,抓住本段论点,利用“首先——(然后) ——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表达出来。本题中,先列举了三个事例,接着从哪些方面来论证的,最后 总结并强调了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补写论据要注意:真实可信,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简 洁流畅。本题中,从“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有无教养的地方”可明确“慎独” 的含义;再根据文中的例子补充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从“它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和“不因为自 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关于教养的简单道理”即可归纳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六、【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盟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8—22 题。(20 分) 书非自律不能读 宿正伯 ①有一个现象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我们常常在年初制定了宏伟的读书计划,到了年尾,却发现根本 没看几本,有些书甚至连塑封都还没来得及拆开。结果,在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之时,在徒 叹“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之际,只能以时光不允、精力不济作为心理安慰。然而,根由真 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够吗?细细想来,恐怕还是我们内心的自律不够。 ②现代社会具有工作节奏快、身心压力大、信息来源广、知识获取渠道多、休闲方式丰富、时间碎片 化等特点。这种种因素不仅挤压了读书的时间,分散了读书的精力,也动摇了一些人读书的信念。因此, 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读书,就需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来抗衡。所谓自律,就是不仅要有可行的读书计划, 而且应当严格执行,纵使有所变通,也要通过时间碎片的拼接,及时给既定计划打上“补丁”。 ③不久前,读到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话:“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仔 细玩味,颇有道理。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我睡觉前想看看书,一看时间已经不早,为了保证睡眠质量 和次日的工作精力,决定还是早点休息。可躺在床上,却习惯性地浏览起微信来。与朋友几番对话下来, 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资治通鉴》,并简要记 录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 800 余篇读书体会。两相比较可知,真正的差距并不是时间多寡,而 在自律程度。 ④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工作太忙”,表面来看,是现实无可奈何的理由;深层次看,则是 心灵自我放纵的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愿意读书,总能找到时光的缝隙, 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挤、去找。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 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与其抱怨时间 太碎、工作太累、诱惑太多,不如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泛着墨香的书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⑤自律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其他方面的自律,也不能保证读书的自律。比如,你想在工作间隙读 书,必须保证不耽误工作,其前提便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此,读起书来,才能做到心无挂碍,否 则,难免顾此失彼。多个方面的自律,才能保证整体的自律。事实上,一个在时间安排方面自律的人,往 往在方方面面都是自律的。 ⑥前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今天或可说,书非自律不能读也。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 当你心有所律时,繁华不能摇曳你,潮流也不能裹挟你,真做到如此,又何愁自己的灵魂得不到书籍的滋 养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分) 2.具体说说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读书应“自律”,这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依次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以其中一种为例,分析其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在浮躁的社会里坚持读书?请举例谈谈。(不得抄录文章原句)(4 分) 【答案】[来源:学科网] 1.书非自律不能读。 2.列举常见的读书现象,(1 分)引出论题——自律;(1 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1 分)同时作 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书非自律不能读”。(1 分) 3.要有可行的读书计划,而且应当严格执行,纵使有所变通,也要通过时间碎片的拼接,及时给既定计划 打上“补丁”。(2 分)自律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其他方面的自律,也不能保证读书的自律。(2 分) 4.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列举“我”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资治通鉴》,并简要记 录心得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律在读书中的作用,进一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答对其中两种得 1 分,举例 1 分,作用 2 分) 5.读书时必须要有自律的精神;读书要有计划并严格执行;学会利用和管理时间;保持内心的宁静,戒除 浮躁之气。比如:读经典,就要有计划,不受他人干扰,挤时间一点一点去读、去领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中的观点,注意提示 性语言的暗示,根据分析做出回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七、【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永葆年青的心》,完成 15~17 题。(10 分) ①一个人的活力,并不是体现在朝气年青的外貌上,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事物热 情追求的心。 ②许多人,虽然年龄衰老,容颜尽褪,但他们热情依旧,活力不减。《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虽 已年过六十,却仍有一颗童真的心。热情向上,对未知竭力探求。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她已扬名四海,但 她并没有安于名家的荣誉。如今,她跟随志愿队前往南美支教,她说:“人的一生就要活得优雅而热情,去 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年龄是可以忽视的。”她在贫困的非洲为孩子们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黑柳彻子 的年华虽随时而逝,但她那颗对未知好奇,对新事物感动,对心声追求的童真心却一如既往,不曾改变。 ③对这样的女子,不需看她的容颜,而那种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气质便足以令人折服。 ④屠呦呦若没有一颗对未知热情追寻的年青的心,又怎能在古稀之年研制出造福人类的青蒿素?李佩 先生如果没有一颗热情的年青之心,又怎能在花甲之年迎来数学生涯的新起点? ⑤若不是保持着一颗年青的心,他们又如何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 ⑥然而,当今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他们虽然朝气蓬勃,年轻貌美,但心已经苍老失去活力。他们过分 执着地追求七彩霓虹,却在荆棘斑驳了道路,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之后,逐渐放弃了对未知的好奇, 对新事物的热情追求,开始安于平淡,安于碌碌无为的朝九晚五。如此,他们一生将在平淡与平庸中度过。 他们失去活力、热情的心,终使他们趋于平凡。 ⑦永葆年青之心,永葆对新事物的感动和热情,我们才能色衰而心不老,年华逝去而活力依旧。 (选自《作文与考试》2016 年 7 月合刊,有改动) 1.第②段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联系上下文,为第④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 分) 3.请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答案】 1.举例论证(1 分) 列举黑柳彻子年过六十前往非洲支教的事例(1 分),有力地论证了永葆年青,就是 要有一颗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事物热情追求的心。(1 分) 2.略。注意点:(1)老有作为的人物 1 分,事迹 1 分,句式 1 分 示例:郎平若不是保持一颗年青活力之 心,又如何在身体困难的情况下指导女排一次又一次创造辉煌? 3.作者首先提出要永葆年青之心,就要有一颗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事物热情追求的心这个观点;接着列 举黑柳彻子、屠呦呦、李佩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将当今的年轻人与她们形成对比,指出年轻人反而 不够热情,没有活力;最后归纳总结,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 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 进行表述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八、【江苏省靖江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一文,完成 后面题目。(10分) ①近日,几条社会新闻划出 U 型转弯:女司机被逼停遭暴打,行车记录仪却显示,两车早有并线、别 车的几度斗气交锋;导游对没有消费的游客破口大骂,却有人指出这本来就是只要一元钱的旅游消费团; 武侯祠石碑遭人刻字,网友人肉出的电话,却让同名者无辜“躺枪”、不堪其扰。 ②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舆论环境,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观,对错的边界不会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断 不会出错:不管有理没理,打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不管多么难,做好服务都是导游的本分, 骂人有悖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而从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到故宫的大水缸,“到此一游”的方块字确 实是文明的污点。有了这样的共识、守住这样的底线,文明才算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③不过,现实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文明判断题。暴打司机的视频足以激发很多人的义愤,但看了双方 此前你争我抢的斗气,不少人也转变看法表示无法同情女司机。骂人的导游确实让人全无好感,但“一元 团”的背景,也让人感叹游客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刻字激发文明耻感,但人肉搜索、电话骚扰却也走到了 另一个不文明的极端。新闻本身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看到结尾就匆忙下结论、做断语,难免会失 之偏颇,进而产生道德迷失。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艺术领域曾出现“道德焦虑派”,以影像探讨人可能面临的道德悖论。上面 这几起事件,就颇有道德悖论的意味,却也足以激发更多关于文明的思考。从支持一方,到诘问双方;从 看到结果,到关注原因;从草率行动,到反思后果……这样的递进一层,或许也正是文明更进一步的开始。 ⑤部分舆论的反转带来这样的启示:我们在追寻社会文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 ⑥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有人曾提出“踢猫效应”: 父亲被老板批评,回家骂孩子;孩子心里窝火,去踹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司机避让时撞伤了路过的老 板。放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如果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打破“坏情绪传导闭环”, 让事情向着不同方向演变了。 ⑦而对于更多围观议论的人,或许也可以多看一面、深想一点。不管你是开车还是走路,是游客还是 导游,不用急着站队,更不用忙着挥舞“道德棒”、当起“键盘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中华文化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也正是从自我审视开始的。有了同理心,才能更深刻地 体会他人的处境、分析事件的背景、思考道德的要求,也才能在现实语境中理解一种生活化的德行、一种 可感可触的文明。 ⑧“惟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让人越沉思而越敬畏”,这是康德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其 中所谓“沉思”,绝不仅仅是重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与反省。惟有如此,才能让道德成为责任、文 明成为习惯,才能让我们处身其中的社会真正走向和谐。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如 从文章中找一句话作为中心论点,应该是哪一句?(4 分) ▲ 2.第⑥段中谈及的“踢猫效应”的故事,有哪些作用?(3 分) ▲ 3.下面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用来作为本文的理论论据?为什么?(3 分) A.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清·李惺 B.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 【答案】 1.可以,(1 分)因为标题是一个肯定的表述完整的陈述句句式,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文明”(论题) 的见解主张,全文的内容(论据)都是围绕这句话来论述的。(2 分,答到两点即给分)我们在追寻社会文 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1 分) 2.①增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②作为论据,论证本段论点:“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 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1 分)③进一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要换位思考,文明需 要更多省视的目光。(1 分) 3.A 句更合适,因为 A 句告诉人们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总是责备别人,这与本文所阐述的人要 会审视自省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用来作论据。B 句说的是人要谦虚和正直,与本文观点没有太大的关 联。(3 分)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九、【安徽省当涂县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题。 (15 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 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 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 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 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昨天 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 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 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 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 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 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 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 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 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 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 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 的奖赏。 ⑥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 分) 2.请为第③段文字“活到老,学到老”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 分)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4.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 的事。(5 分) 【答案】 1.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终有所成。示例二:年过半百的法布尔在荒石园中,潜心研 究,沥尽半生心血,写成巨着。示例三:师旷问学,晋平公认为自己 70 岁了,再学已经迟了。师旷以秉烛 夜游为喻让晋平公豁然开朗。 3.比喻论证(1 分),用庄稼蹲苗为喻,生动形象且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2 分), 证明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种经历挫折、积蓄力量、充实自我(“胜利的潜伏”“内部精神的拔节”)的过程(1 分)。 4.示例一:我和同学们从网上知道山区很多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就在校园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并把募 捐的东西寄给了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同时也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 福。示例二:父亲出差了,母亲生病住院,我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后来父亲回来时,母亲已经在我 的照顾下恢复了健康。通过这个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也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幸福。(所写事例包含两部 分:成长标志+幸福感觉,成长标志 2 分,幸福感觉 2 分,共 4 分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 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这段文字用“蹲苗”来喻“成长”,属于比喻论证,再利用 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解答: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 易懂。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出能体现成长 特点的事例,据此解答,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9 分)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1)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 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 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 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 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 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3)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 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 1 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 3 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 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 4 个小 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 4 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 4 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 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 便问福楼拜:“那 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 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 列。 (4)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 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 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 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5)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 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 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 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 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 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6)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 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 分) 2.选文第(1)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3.选文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 分) 【答案】 1.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2.举李国修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1 分)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 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 分) 3.举例论证(1 分)(举了莫泊桑在福楼拜教育下,专注于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事例)具体 有力地(1 分)论证了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这一分论点。(1 分)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 心论点。(1 分)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第一段的作用。文章开头的作用: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 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 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 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④比 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