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综合性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综合性学习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综合性学习 特点:视角独特 题型新颖 紧接时代脉搏 方式:单独板块设立 分值:6--8分。 命题思路:注重考查学 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注重独特的体验和理解、 创新能力, 中考亮点-----“综合性学习 语言创作类:编拟广告、宣传语 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活动参与类:活动策划 活动建议 材料整理类:语段压缩 材料整合与探究 图表转述类:表格分析 图画理解 综合性学习试题类型: 定义 所谓材料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 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 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 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 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 在的关系。 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一般 由一则或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或 漫画组成。 边走边看 请阅读下面一道材料探究题 思考: 你得到了怎样的探究结果? 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 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 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 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 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 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 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解题三步走: 提炼分论点 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 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 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寻找共同点: 环境(关爱)与成才(生存)的关系。 组织语言 表述结论 艰苦的环境与磨难,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或“残忍”的爱比溺爱更有价值 过份关爱,使子 女冷漠、懒惰 逆境造就人才 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 你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渐入佳境 (1)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 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 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2)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 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 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 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 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良好的习惯,多一点追求,会有更多的 收益。(关心并做好份外事,益人又益己) 难道竟这样简单? 再走走看! 请阅读关于成吉思汗 的三则材料,说说你 从中有何发现? 一、黑格尔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他们出现在文 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 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的入侵:蒙古人征服俄罗 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没有给予 我们什么。  二、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 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 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 (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 掠夺,破坏人类文明。 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 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由此,我们知道: 既要善于发现几则不同话 题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共性) 也要善于发现几则相同话题 材料之间的不同点(个性) 回眸一看 你记住这些解题策略了吗? 答题前思考: 答题时:因果关系: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结果 平等关系: 先共性(相同点),再个性(不同点)。 写答案: 透过 现象 看本 质 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语言简洁、精练、流畅 前面加上序号(条理清晰)。 综合性学习之 概括语段内容 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出15字)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对这一条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 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 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 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可见,商业 用字的不规范的现象非常严重。 主要内容:商业用字的不规范现象非常严重。 抓标志,提中心句 ①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余所高校 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 文。②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 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③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 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提取主要信息: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例2:提取下面语段中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 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字) 京剧也曾被称作京调, 其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清乾隆55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 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 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 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和这些剧种逐渐融合, 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 调”。清代末期民国初年,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 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徽剧吸收汉调、秦腔、昆曲,逐渐融合,最后演 变成京剧。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第二步:析语段,明话题; 第三步:抓标志,提中心; 第四步: 提关键,并同类。 材料整理类答题技巧 图文转述 给漫画、曲线、方位图、表格配以文 字说明,主要为说明内容、分析道理 点明寓意、发表看法、抒写感受等 • 漫画文字转换题 • 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 和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夸张、 比拟、象征、借代等手法构成幽默、诙 谐的画面,以取得警醒、讽刺或歌颂的 效果。 • 漫画的构成:提示语、画面(主体)、 标题 例2:针对社会热点,某校九年级一 班的同学举行了一次“关注食品安 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 极参与,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 题。 (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幅 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 社会现状?从漫画来看,造成这种 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思路: 1、读懂画意,描述内容。(画面上出 现的人、物、文字均要描述出来,而且 要带修饰语,增加生动性)。 2、领悟隐含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 触类旁通,切忌就事论事。(将材料放 大化,牛肉膏等属于食品范畴,两位监 管者代表的管理部门,再联系题目“滞 后”。社会现状及原因一目了然) 答案:(1)漫画的题目是“滞后”,画 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 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 迅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 喘吁吁. (2)社会现状:食品安全频频出 现问题。 原因: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滞 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答题技巧 • 如何进行漫画描述或说明: • 把握细节 • 注意顺序 • 客观描述 如何把握漫画寓意 • 把握特征,分清主次 • 观察细节,想象情节 • 联系实际,推导因果 • (3)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 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 上,有同学出示了下面这幅题为“目不斜 视”的 • 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 有什么感想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①争做文明人,不能只有漂亮的语言,还要有 实际的行动;②争做文明人,需要我们从自己 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③争做文明 人,我们既要做说的巨人,更要做行动的巨人。 • [解析] 回答时要看清画面的内容:画面上画了 一位老人乘车时站着,周围人不给他让座,还 拿着标有“文明乘车”字样的报纸在看,然后 针对画面内容谈出自己的感想。 • 【评说现象】请仔细观察 • 右边名为 “自卫”的漫画, • 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 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 • 讽刺意义。(2分) •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 讽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 【评说现象】画面内容:某人正在一处旅游景 点的石狮上书写“到此一……”,还没写完,石 狮奋起自卫,恼怒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并气愤 地说:“我叫你写!”(画面描述完整,语言简 洁即可)  • 讽刺意义:讽刺一些人在旅游中到处乱写乱画, 破坏风景文物的不文明行为。(语言简洁,大意 相同即可) [答案]示例:漫画中有七个树桩,中间一棵小树 ,一人手拿绳子坐在中间的一个树桩上发呆,他望着 眼前这棵高不盈尺的小树一筹莫展,原本用绳子拴到 树上自尽的想法落空了。画下有一行字“他有足够的 理由活下去”。漫画构图清晰,构思自出机杼,从人 要自尽而不得的角度,反映树木被野蛮砍伐、生态遭 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令人发指而又发人深思。 [解析]介绍画面内容,就暗示我们用说明的方式进 行描述。我们可以按照一个说明顺序,运用适当的说明 方法把画面内容说清楚。然后探求漫画含义,并用上一 个恰当的成语。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 示例:漫画中一位父亲带着孩子买书,趁工作人员疏忽将 一本书《孩子偷东西怎么办?》未付钱就带走。漫画中父亲的 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 ,要言行一致。否则,孩子就会学坏,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漫画文字转换答题步骤 • 第一:审读画面,观察画面构成的要素。 • 审读画面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 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 步感知阶段。 • 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 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 入感知阶段。 • 第三: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 图文转换题 • 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 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 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 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 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含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 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 的句子。 •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 准确分析信息和准确提炼概括的能力有较高 的要求。 图表题: 三、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一、仔细观察图表,弄清栏目、数据 二、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变化、差距 [答案]示例: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强, 视力较好,但营养状况较差。 [解析]解答本题,一看调查内容,学会分类统计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问题,读懂数字后的含义;二 是要学会扣题筛选重要信息,善于总结归纳,得出简 洁扼要的结论。 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 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8.学校组织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八年级(1)班的调查 统计数据如下表。 (1)请分析调查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上表中反映出的情 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表中反映出的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八年级(1) 班班主任决定请学校德高望重的李老师在班上做相关的专题指 导。假如你是该班班长,来到李老师办公室,你会如何对李老 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1)班的大多数同学阅读过名著,但阅读的习惯( 方法)有待改进。 示例:李老师,我是八年级(1)班的班长,受班主任委托, 请您到我们班就名著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的问题进行专题 指导,您看什么时间合适?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 解题思路: • 第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 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 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 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 第二: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 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 第三:根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 答题技巧: • 1.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 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 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 主谓句陈述。 • 2.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 论。 • 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 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题 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 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 注意事项: •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 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 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 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 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 •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 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 • 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 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 (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 •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