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生物复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本章在前面学习动物主要类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 义,以便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 存和繁衍。 动物一般都能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哺乳动物的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各 种动作,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 各种各样的运动。根据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获得途径等可将动物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有的营群体 生活的动物还表现出社会行为。这些都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 繁衍。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 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4)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 的意义。 难点: (1)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2)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 活动。(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本章学法点津 1.观察动物关节和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同时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 作用及相互关系。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认识运动与动物觅食、避敌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行为的 关系,理解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应运用比较法首先判断这种行为是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通 过分析教材资料,联系生活实例,学会区分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与其他同学进 行交流,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3.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时,应注意群体是否形成一定的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或形成等级,然后结合 具体事例分析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4.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理解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 影响,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通过完成探究“蚂蚁的通讯”,理解信息交流对动物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动物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正在赛场上努力拼搏……看,猎豹在快速地 奔跑;雄鹰在天空展翅疾飞;袋鼠轻轻一跃就跨越了高高的障碍;就连小小的蚂蚁也在茫茫碌碌地进 行“队列”比赛(如图)……为什么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呢?动物是怎样完成运动的呢? 学习目标导航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相关知识链接 1.蚯蚓、鲫鱼、家鸽、家兔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蠕动、游泳、飞行、跳跃。 2.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的舒缩和刚毛的协助完成的,鲫鱼的运动是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 的协调作用完成的。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 42 页) (1)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昆虫——翅和足,鱼——鳍,鸟——翼和足,哺乳动物——四肢。 (2)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依靠肌肉的舒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如有 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是没有肌肉的,但是也能运动。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 跳跃等。动物运动的完成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知识点一 运动系统的组成 1.教材第 42 页“观察与思考”全解 (1)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如图),可以看出家兔的骨骼主要由颅骨、脊柱、肋骨、四肢骨组成。四 肢是家兔的运动器官,前肢骨主要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组成,后肢骨主要由股骨、 腓骨、胫骨、跗骨、跖骨、趾骨组成。人体的上肢和下肢的骨骼与家兔的前肢和后肢的骨骼组成相同。 (2)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可以看出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 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具有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 擦和缓冲震动;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 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3)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除去皮肤,可以看出每一块肌肉都由中间的肌腹和 两端乳白色的肌腱组成,肌肉依靠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可以看到在 肌肉的牵拉下骨的位置发生变化,产生运动。除去肌肉,可以发现鸡翅的骨与骨之间以关节的方式连 接在一起。 讨论 (见教材第 43 页) ①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肌肉附着在骨上。肌肉牵动骨绕关 节活动产生运动。 ②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③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 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 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劝,运动强度应适当,以及戴护腕、 护膝等。 2.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说明 骨连结 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关节只是骨连结的一种形式,骨连结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①不活动的骨连结:如颅骨之间的连接。 ②半活动的骨连结:如脊椎骨之间的连接。 ③活动的骨连结:也叫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3.关节(重点、难点) 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构成(如图)。 (1)关节面 关节面是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关节窝。可以说,关节 头和关节窝的存在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运动时骨与骨 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拓展 脱臼 运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容易使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脱臼后,运动受到 限制,并伴有疼痛感。 (2)关节囊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囊 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的里面和外面还有许多韧带,使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3)关节腔 关节腔是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密闭空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 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活动灵活自如。 点拨 关节的牢固性是由包在关节头、关节窝外的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决定的。关节的灵活性是由关 节面上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决定的。因此,关节既连接牢固又运动灵活。 例 1(2014•山东滨州)关节是指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所示为关节的结构模 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使关节灵活 B.[4]使关节牢固 C.[3]和[5]共同围成[2] D.[2]内的滑液由[1]分泌 【答案】D 【解析】从关节的结构模式图中可以看出,1 是关节囊,2 是关节腔,3 是关节头,4 是关节软骨,5 是关节窝,6 是关节面。关节的结构中,[2]关节腔是由[1]关节囊、[3]关节头和[5]关节窝共同围成的密 闭空腔。[1]关节囊使关节连接非常牢固,[4]关节软骨和[1]关节囊内壁向[2]关节腔内分泌的滑液使关节 运动灵活。 故选择 D 选项。 4.骨骼肌(重点、难点) 人体内的骨骼肌有 600 多块,约占体重的 40%。 (1)结构:每一块骨骼肌都由两部分组成,即肌腱和肌腹。肌腱是一种结缔组织,位于肌肉两端,呈 乳白色,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外面包 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如图所示。 (2)生理特性: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是神经传来的兴 奋。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身体的相应部位就会瘫痪,并且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 注意 ①一块骨骼肌借助其两端的乳白色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当骨骼肌收缩 时,牵拉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如果一块骨骼肌只附着在一块骨上,它收缩时一定不会产生 运动,这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 ②一块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的,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因此,骨骼肌属于 器官。 例 2 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往往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C.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D.骨骼肌的活动受神经支配 【答案】A 【解析】骨骼肌由位于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人体内骨骼肌接 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故选择 A 选项。 知识点二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的形成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因此,每一个 动作都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配合协作完成的。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 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运动中肌肉的协作关系(以屈肘和伸肘为例)(重点、难点) 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需要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 因此,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 动物分类 屈肘 伸肘 肌肉活动情况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图示 注意 在做屈肘、伸肘动作时,并不是仅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就能完成的,而是由以肱 二头肌、肱三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共同完成的。 在动物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形成主要依靠杠杆原理,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提供 动力。 规律总结 不同情况下,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活动状况总结如下表。 项目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提重物 收缩 收缩 手臂自然下垂 舒张 舒张 屈前臂 收缩 舒张 伸前臂 舒张 收缩 举杠铃 收缩 收缩 例 3(2015•山东临沂)小梅和同学到蒙山做植物种类的调查时,她的手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立刻缩回。 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答案】B 【解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臂自然 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举起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小梅 的手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立刻缩回,是完成屈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择 B 选项。 3.运动需要其它系统的协调配合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如图所示。运动所需的 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方法技巧 躯体运动的形成需要一个支配、三个要素、多个协作。 ①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 ②三个要素:杠杆(骨)、支点(关节)和动力(骨骼肌)。 ③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在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 4.动物运动的意义 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使躯体能够完成各 种动作,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 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例 4(2015•山东威海)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运动有利于动物躲避敌害 C.运动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D.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答案】C 【解析】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改变 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运动与物种进 化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择 C 选项。 5.动物的运动方式(重点) 动物区别于植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动物一般能自由运动。动物的种类不同,其运动方式和运动 能力也千差万别,如下表所示。 运动 方式 概述 举例 固着 有些动物很少移动身体,它 们依靠一些特殊的结 构固着在物体上 水螅主要固着在水草等物体上;海葵主要固着在海底岩石上 爬行 有些动物依靠身体的运动器 官,在地面或某些物 体表面爬行 蜗牛依靠肉质足缓慢地爬行;河蚌依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上爬行; 爬行动物的四肢一般短小,不能支撑身体,腹部贴地爬行等 蠕动 一些动物没有特殊的运动器 官,靠身体肌肉进行缓慢地 运动 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只能依靠刚毛和肌肉的协调配合缓慢 地蠕动 跳跃 一些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 蝗虫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对足,后足粗壮,肌肉发达,能 因而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 够跳跃;青蛙的前肢短小,用于支持身体,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兔的后肢比前肢粗大,适于跳跃 飞行 一些动物具有翅或者与翅类 似的皮膜,可以在空中飞行 昆虫的胸部一般具有两对翅,胸肌发达,善于飞行;鸟类的前 肢变成了翼,翼上着生较大的正羽,在身体其他结构的配合下可 以在空中飞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有一层连接前肢、后肢和身 体的皮膜,适于飞行 游泳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般为游泳 鱼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在鳍的协调作用下游泳;乌贼依 靠身体内的“漏斗”喷水,反冲游泳;青蛙、野鸭等动物的趾间 有蹼,可以划水游泳 行走 一些动物依靠四肢(或后肢) 交替运动而行走,行走加快 就成为奔跑 鸵鸟依靠后肢行走、奔跑;大多数哺乳动物依靠四肢行走、奔跑 例 5 毛泽东在《沁同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 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答案】D 【解析】“鹰击长空”描写的是鹰在天空中飞行,“鱼翔浅底”描写的是鱼在水中游泳。这里描写了动物运 动方式中的飞行和游泳。 故选择 D 选项。 6.教材第 45 页“试一试”全解(供参考) (1)材料用具:长方形硬纸板两块,松紧带若干,工字钉,螺丝刀,小刀,钉子等。 (2)制作方法:①用螺丝刀在两块长方形的硬纸板的两端(靠近一端边缘的中间位置)各钻一个小孔。 ②用工字钉将两块硬纸板连在一起,注意不要太紧,以能自由活动为宜。 ③在两块硬纸板的另一端(与钻孔的一端相对)分别用两根松紧带连起来,一根松紧带连在 两块硬纸板的上端,另一根连在两块硬纸板的下端,如图所示。 (3)演示:用手拉紧下面的松紧带时,两块硬纸板就会绕着工字钉发生旋转,表示在肌肉(松紧带) 的牵拉下,骨(硬纸板)绕关节(工字钉)产生了运动。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例 1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 C.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运动都是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的 【答案】D 【解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可能单独由运动系统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还需要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选择 D 选项。 点拨 题型二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例 2(2015•湖南湘潭)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连接在同一块骨上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B 【解析】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A 项 正确;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B 项错误; 人体完成任何一项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以及多组肌群的 协调作用,C 项正确; 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 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 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 项正确。 故选择 B 选项。 例 3 如图为人体肩关节和肘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组成一个关节的骨的数目至少为__________。 (2)当手提重物时,除了③和⑥外,关节的__________和韧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正常情况下,当手指指尖无意中触碰到高温物体后,肌肉③和⑥的活动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 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中。 【答案】(1)两块 (2)关节囊 (3)舒张、收缩 脊髓 【解析】关节是骨连结的一种形式,至少有两块骨才能形成关节。当手提重物时,[③]肱三头肌和[⑥] 肱二头肌都收缩,同时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当手指指尖无意中触碰 到高温物体后,会发生“缩手反射”,这时肘部弯曲,[⑥]肱二头肌收缩,[③]肱三头肌舒张。缩手反射 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知识能力提升 重要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1.误认为骨骼肌附着在一块骨上 骨骼肌在运动中产生动力,牵拉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因此骨骼肌必须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 上,这样骨骼肌收缩时才能引起运动。 例(2015•湖南郴州)同学们绘制的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结构模式图(图如)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之间的关系。人体完成任何一项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 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以及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当骨 骼肌收缩时,会牵拉其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因此,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不能连在同一块骨上, 而是跨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不同的骨上。 故选择 B 选项。 2.误认为运动仅由运动系统完成 动物的运动离不开运动系统,但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 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综合提升训练 1.(2015•广东)运动员在完成投篮动作时,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各自的作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 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故选择 C 选项。 2.(2015•湖南益阳)“引体向上”是一项体育运动。下列关于人体完成该项动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C.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A 【解析】“引体向上”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相互协作完成的,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如屈 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 项错误,B 项正确; 该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 项正确; 人体完成任何一项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以及多组肌群的 协调作用,D 项正确。 故选择 A 选项。 3.(2015•山东莱芜)某同学在学习完运动系统的组成后,决定利用圆规和弹力布制作骨骼肌牵动骨运 动的模型。在他设计的四种模型(如图)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 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 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 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由此可知,D 项正确。 故选择 D 选项。 4.(2015•四川宜宾)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如人体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 人体的部分运动器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关节由图乙中的⑥⑦⑨构成 B.⑨内的滑液和⑩能使关节灵活 C.每块完整的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D.产生图丙的动作时,图甲中③舒张,⑪收缩 【答案】A 【解析】图甲中,③是肱二头肌,⑪是肱三头肌,④是肱骨,⑤是肘关节;图乙中,⑥是关节头,⑦ 是关节窝,⑧是关节囊,⑨是关节腔,⑩是关节软臂;图丙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关节是由[⑥] 关节头、[⑦]关节窝、 [⑧]关节囊,[⑨]关节腔组成的,A 项错误; [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⑩]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B 项正确;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例如,人的脑、心脏、 肺、肝脏等都是器官,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但往往以某种组织为主,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 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的, 并且具有收缩的功能,因此 C 项正确; 当完成屈肘动作时,在神经传来的兴奋的刺激下,[③]肱二头肌收缩,[⑪]肱三头肌舒张,牵拉所附着 的骨绕肘关节活动,D 项正确。 故选择 A 选项。 5.如图是与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①鱼类可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与[ ]__________的协调 作用游泳;②昆虫大多依靠翅飞行,依靠足爬行,有的还能跳跃;③鸟的前肢进化成了[ ]__________, 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跳跃或攀援等;④人类主要依靠__________、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 完成各种精细而灵活的动作。 (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如:①多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能为运动提供动力; 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__________、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③多 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节和支点,如蝗虫的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 ]__________。 (3)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存环境相适应。如大多数鱼的鳍、鸟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 有利于划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 (4)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重要意义。对于各种动物来说,运动都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因而也 就增大了其__________、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的机会。 【答案】(1)3 鳍 5 翼骨 (2)肌肉 外骨骼 8 关节 (3)表面积 (4)获取食物 【解析】 教材练习解析 1.(1)× 解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 解析:运动不仅仅是由运动系统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2.② 3.C 解析:人体运动的产生首先是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受到兴奋刺激的骨骼肌收缩,牵引 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4.不是。如果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5.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对乌鸦喝水的故事非常熟悉:口渴的乌鸦发现一个瓶子里有水,它将嘴巴伸进瓶口, 结果瓶口太细,喝不到水。乌鸦看到地上有许多石子,就用嘴叼起石子,投进水瓶里,使水位不断升 高,最后升到了瓶口,聪明的乌鸦终于喝到了水(如图)。乌鸦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吗?如果不是, 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习目标导航 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相关知识链接 1.婴儿的吮吸反射是婴儿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而马戏团的“山羊走钢丝”则是在后天生活过程 中,经过驯兽员的长期训练,逐渐形成的复杂的反射活动。 2.“孔雀开屏”是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吸引雌孔雀的一种行为;“蜻蜓点水”是雌蜻蜓在水中进行产卵的行 为。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 47 页) 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 点,逐渐学会的。 知识点一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的概述 (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举例: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不仅指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泳、飞行以及其他方式的运动,还包 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相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 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例 1 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他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 A.老虎取食 B.孔雀开屏 C.猫头鹰的“脸盘”像猫脸 D.蛇冬眠 【答案】C 【解析】动物的行为是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 各种各样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猫头 鹰的“脸盘”像猫脸,是动物的形态特征,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故选择 C 选项。 2.动物行为的类型(重点)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将动物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表现形式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 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如下表所示。 行 为 类 型 概念 举例 备注 取 食 行 为 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 猫捉老鼠、山羊吃草。有许多动 物还有贮食行为,如美洲豹猎捕 羚羊,并且把吃剩的羚羊高挂在 树上,直到吃完为止 所有的动物都有取食行为 防 御 行 为 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 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 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 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 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从墨囊中喷 出“墨汁”将海水染黑而趁机逃脱; 金龟子遇到敌害时会假死;羚羊 拼命奔跑摆脱猎豹的追捕等 — 攻 击 行 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 由于争夺食物、配偶, 抢占领域、巢区而发生 的相互攻击或争斗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争斗; 雄狮驱逐进入自己领域的其他雄 狮等 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而 且攻击的双方很少受到身体的伤 害 繁 殖 行 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鸟类通过呜叫、舞姿、展示羽毛 等方式吸引异性前来交配,以及 鸟类的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一般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 有繁殖的空 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子代 的哺育等 迁 徙 行 为 动物周期性地较长距离 往返于不同栖息地的行 为 大雁的迁飞、鱼类的洄游等 — 领 域 行 为 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 和现象 “一山不容二虎” 动物一般在特定的领域内繁殖、取 食等,动物为了更好地在领域内生 存,排除其他生物的干扰,而出现 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 社 会 行 为 一 些 营 群 体 生 活 的 动 物,群体中不同成员 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 体生活的行为 蚂蚁、蜜蜂、狒狒等的群体行为 — 例 2(2015•成都)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取食行为 【答案】A 【解析】按表现形式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防御行为(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 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假死、释放臭气、保护色、 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等一系 列行为)、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领域、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或战斗)、取食行为(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食物的行为)等。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 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择 A 选项。 (2)按行为获得的途径不同,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行为 类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举例 婴儿吮吸、蜘蛛结网、小鸟育雏等 蚯蚓走迷宫、黑猩猩钓白蚁、小狗做算术等 特点 动物生来就有,有固定的行为模式,由遗 传物质决定,不需要学习就可获得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学习或生活 经验获得。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意义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是保证个体生存和 种族繁衍的基础 使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关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例 3(2015•山东济宁)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蚂蚁搬家 B.鹦鹉学舌 C.惊弓之鸟 D.老马识途 【答案】A 【解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 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蚂蚁搬家”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 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 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择 A 选项。 3.教材第 48 页“资料分析”全解 (1)蚯蚓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通过训练,蚯蚓能够学会走简单的“T”形迷宫。进行实验时,在迷 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 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这样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直接爬向潮湿的 暗室。 (2)雌袋鼠的腹部有一个育儿袋。袋鼠虽然是胎生动物,但是无胎盘,幼兽在发育很不完全的情况下 产出。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不能独立生活。小袋鼠出生时掉在母 袋鼠的尾巴根部,依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袋鼠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本能,是天生就 有的。 (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 己的雏鸟一样。这说明鸟类育雏是一种本能,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4)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打开了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一段时间后,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 偷喝牛奶。这显然是这只大山雀在偷喝牛奶时,被其他的大山雀细心地观察过,然后它们也学会了偷 喝牛奶。这种行为是大山雀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 (5)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在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其他食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取食涂有十 字花科植物汁液的滤纸,而不去取食其他植物的叶片,说明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 先天形成的。 (6)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的 学习能力比幼年黑猩猩和大山雀的都强,它已经会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 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这一事例说明,动物越高等, 它们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讨论 (见教材第 49 页) ①资料 2、3、5 是先天性行为,资料 1、4、6 是学习行为。 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例如,初生的小袋鼠发育很 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 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 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 习行为是一种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 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种动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 为,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 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行为的。 ④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走简单迷宫的蚯蚓 要经过大约 200 次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小鼠的学习速 度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 差别,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例 4(2014•广东韶关)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会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养 杜鹃的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可作如下解释( ) ①是一种本能行为 ②是一种学习行为 ③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小鸟替杜鹃孵卵并喂养杜鹃的雏鸟,是小鸟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 物质决定的。 故选择 C 选项。 4.动物行为的意义和特点(重点、难点) (1)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 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特点: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学习行为越简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弱。 规律总结 先天性行力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项目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 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遗传因素决定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意义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 要,适应生活环境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 5(2015•山东青岛)如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能够填在阴影部分的 一项是(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适应环境 D.与遗传因素无关 【答案】C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 的一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后代,有利于动 物适应生活环境。 故选择 C 选项。 知识点二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实地观察所研究的动物表现出的行为,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 反复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于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 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利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 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利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时,要注意每次只能对影响动物行为的单 一因素进行研究,确定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综合法 动物行为学家通常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的,这就是平常说的综合法。 例 6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鸟繁殖期的活动 C.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D.用声波干扰在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答案】D 【解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综合法)。用摄像机拍 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用望远镜观察鸟繁殖期的活动;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 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都是利用现代化手段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属于观察法。用声波干扰在水中 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是通过改变海豚的环境刺激来研究海豚的行为,属于实验法。 故选择 D 选项。 2.教材第 50 页“探究”全解(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难点) (1)探究背景:小鼠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它们通常白天躲在黑暗处睡觉, 夜晚才出来活动,因此,利用小鼠进行探究实验时,要把握好做实验的时间。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 200 次尝试, 遭受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同一种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 习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学习能力比蚯蚓强,“尝试与错误”的次 数要少些。但是,也不排除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的可能性。 (2)提出问题:将食物放在“迷宫”的一端,将小鼠放在“迷宫”的另一端,小鼠能走出“迷宫”获取食物 吗? (3)作出假设:小鼠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经过“尝试与错误”,小鼠能走出“迷宫”获取食物。 (4)制订计划(设计思路供参考) ①选择实验的对象:选择生长状况、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鼠。 ②设计“迷宫”:“迷宫”不要太复杂,太复杂会使小鼠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与错误”也无法获取食物; 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会使小鼠很快就能找到食物。 ③选择合适的食物:选择的食物应是小鼠喜欢吃的。 ④选择合适的场所和实验时间:选择安静的实验场所,尽量减少环境对小鼠的影响;由于小鼠喜 欢白天躲在黑暗处睡觉,夜晚才出来活动。实验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 ⑤每次小鼠走出“迷宫”获取食物后,再把小鼠放回到“迷宫”的起点。做好记录,记录小鼠每次走 出“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和“尝试”的次数。 (5)实施计划:按照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 宫”,吃到食物,并做好记录。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小鼠通过多次“尝试与错误”,走出“迷宫”获得食 物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小鼠可以直接走出“迷宫”,吃到食物。 (7)注意事项:①“迷宫”的隔板应离些,避免小鼠从隔板上方越过,或者在隔板上方盖一块玻璃板, 这样既能阻止小鼠翻越隔板又便于观察小鼠的行为。 ②“迷宫”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折返。 ③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讨论 (见教材第 51 页) ①如果用不同的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 因素的影响。 ②用 3 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因为有些小 鼠天性会偏向一边转弯(向左或向右),设计迷宫时必须注意,正确的路线既要有向左转弯,又要有向 右转弯,等等。 ③提示:家养小动物的学习行为,如小狗经训练后能按主人的指令行动,小猫经训练后能做一些 高难度动作等。这些复杂的学习行为能使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④提示:这项探究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的启 发: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但要正确地 面对困难,不怕失败,只要我们积极进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例 7 如图和下表分别是“小鼠走迷宫”实验的迷宫路线图和实验结果,起点为 A,终点为 B。实验 过程中,将小鼠分别编号并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记录 小鼠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以下所描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组别 号别 每次所需时间/秒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实验组 1 号鼠 69 43 12 25 17 2 号鼠 87 49 58 26 41 3 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 号鼠 92 32 38 13 19 5 号鼠 60 41 37 36 33 6 号鼠 63 19 13 30 12 A.实验说明小鼠没有学习能力,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不能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 B.实验说明小鼠没有学习能力,在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 C.实验说明小鼠有学习能力,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不能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 D.实验说明小鼠有学习能力,在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 【答案】C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小鼠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有越来越短的趋势,说明小鼠有学习能 力。实验组 1 号鼠、2 号鼠、3 号鼠和对照组 4 号鼠、5 号鼠、6 号鼠所用时间相近,说明在正确路口 做标志,不能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选择 C 选项。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例 1 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时,一个甜薯不慎掉进水池中。一只小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出 这个甜薯。一段时间后,饲养员发现当他给猴子喂甜薯时,猴子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下 列关于猴子的这种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这种行为是猴子生来就有的 C.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D.这种行为能使猴子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答案】B 【解析】猴子的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能使猴子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 重要作用。 故选择 B 选项。 题型二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例 2(2015•山东滨州)下列对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答案】C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获得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 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 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其学习能 力最强;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因此,C 项中的说法错 误。 故选择 C 选项。 规律总结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形成某种学习行为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例 3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 组的同学对菜青虫的行为产 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在十字花科植物(如小白菜)的叶片上出现,而不吃空心菜等非十字花科 植物的叶片,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 制订计划: (1)菜青虫的来源:①去白菜地里捕捉已经长大的菜青虫;②去白菜地里寻找即将孵化的受精卵,等 待将要孵出的菜青虫。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片?__________。 (3)选择菜青虫的数量为 __________(填“1 条”或“10 条”),理由是__________。 (4)如果你得出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作出假设: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制订计划:(1)② 若选择白菜地里已经长大的菜青虫,则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菜青虫可能 因为已经吃过的植物叶片或者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在选择叶片时出现偏差,导致实验失败 (2)不同科植物的叶片 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3) 10 条 减小用 1 条菜青虫进行实验所产生的误差 (4)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解析】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设计中,关键在于对菜青虫的选择和对菜青虫食物的选择, 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和后天的学习行为对菜青虫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现象更为明显,对菜 青虫应该从受精卵开始隔离饲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选择十字花科植物的叶 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作为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选择的菜青虫的数量要多一些,这样可以 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1.误认为学习行为和遗传物质没有关系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主要是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但应注意学习行为的形成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遗传物质决定了动物的学 习能力,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就越 复杂。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例 1 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小鸟喂鱼属于学习行为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答案】A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 项正确;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 项错误; 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小鸟喂鱼属 于先天性行为,C 项错误; 攻击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动物为 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 逃跑、假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 属于防御行为,D 项错误。 故选择 A 选项。 2.误认为不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但是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 不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但是对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来说,由于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有差别,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也是有 差别的,即使是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学习能力也不完全相同。 例 2 下列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动物界中最复杂多样的 B.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在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D 【解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般情况下,动物越 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人是最高等的动物,因此人 的学习行为是动物界中最复杂多样的。由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遗传物质有差别,因此,在学习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故选择 D 选项。 综合提升训练 1.(教材内容全解例 1 变式)(2015•山东威海)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老马识途 C.蜜蜂采蜜 D.小鸡长大 【答案】D 【解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根据行为的表现形 式可分为繁殖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 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 动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调控,并不是在外界刺激下才发生的,因此“小鸡长大”并不是动物行为。 故选择 D 选项。 2.(2015•山东莱芜)鸟类的生殖过程常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鸟类行为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金鸡报晓 B.雷鸟换羽 C.鹰击长空 D.丹顶鹤跳舞 【答案】D 【解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来 看,可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节律行为是指生物 随着地球、太阳、月球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金鸡报晓、 鸟类换羽。丹顶鹤跳舞是丹顶鹤在求偶,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择 D 选项。 3.(2015•山东菏泽)“孔雀开屏”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动物生来就有的 ②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③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 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 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 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择 D 选项。 4.(2015•黑龙江龙东)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大雁南飞 C.飞蛾扑火 D.鹦鹉学舌 【答案】D 【解析】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 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 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蜘蛛结网、大雁南飞、飞蛾扑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 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择 D 选项。 5.(典型例题剖析例 2 变式)(2015•广东珠海)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 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与错误”次数分别是 165 次、32 次、5 次。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答案】A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与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 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学习能 力越弱,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 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 故选择 A 选项。 6.请根据以下资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地争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其它颜色 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 4 种模型分别投入 到 4 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处于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 1 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 型的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鱼缸编号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 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 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 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 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 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2)1 号和 2 号、3 号和 4 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3)若以鱼体外形作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__________。 (4)如果去掉 2 号和 3 号鱼缸,只考虑 1 号和 4 号鱼缸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 明理由:__________。 (5)雄性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__________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 【答案】(1)1 号和 2 号 (2)腹部的颜色 红色是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1 号和 3 号、2 号和 4 号 (4)1 号和 4 号模型中包含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的要求 (5)遗传 先天性 【解析】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雄性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 定的行力,是先天性行为。 教材练习解析 1.(1)× (2)×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后,如果长时间不接受引起这种行为的刺激,形成的学习行为 会逐渐消退。 (3)√ 2.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 的基本需要。 3.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能力就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可 举出自己观察到的动物衍为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堂上交流。)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一个喧闹拥挤的社会里,过着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活, 如蜜蜂、蚂蚁(如图)等,它们协同作战、共同捕猎,“团结就是力量”在它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然而,这一生活方式也会使这些动物在食物资源、空间资源乃至配偶资源上进行激烈的斗争,甚至引 起血腥的争斗。它们如何趋利避害,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壮大?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一套行为准则呢? 学习目标导航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进行“蚂蚁的通讯”的探究活动。 相关知识链接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蚂蚁、蜜蜂、狼、狒狒等都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生活。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 54 页) 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 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是不利的,对群体乃至物种却是有利的。 知识点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概述 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形成一个 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常见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蚂蚁、蜜蜂、猴、狒狒、象和鹿等。 2.白蚁群体 (1)白蚁概述 白蚁属于昆虫,会形成一个成熟的社会群体,每一个群体中个体数量在 1 万~4 万只,有些大的群 体可超过 4 万只。白蚁筑巢于土内或朽木内,繁殖力很强,有的种类的蚁后每天产卵 400~500 个,多 的每天可产 8 万多个。在生态系统中,白蚁对加速地表物质循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人造堤坝等建 筑物内营巢生活的白蚁,因其挖掘活动可对建筑物造成危害,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白蚁的组织及分工 白蚁营群体生活,有着较为复杂的组织及分工。白蚁的群体中一般具有蚁后(雌蚁)、蚁王(雄蚁)、 工蚁和兵蚁(如图)。蚁后是蚁巢内专职的“产卵机器”,它的腹部通常膨胀得很大,与身体的其他部位 很不相称,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产下的卵并加以照顾;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 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则专司蚁巢 的保卫。它们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例 1 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蚁后的职能是( ) A.繁殖 B.保卫 C.领导 D.筑巢 【答案】A 【解析】白蚁群体中一般具有蚁后、蚁王、兵蚁及工蚁。蚁后腹部通常膨胀得很大,是蚁巢内专职的“产 卵机器”。 故选择 A 选项。 3.狒狒群体 (1)狒狒概述 狒狒属于灵长目、猴科,群居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半沙漠地带树木稀少的石山上。 狒狒主要在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寻找食物,善于游泳,能发出很大的声音,白天活动, 夜晚栖息于大树枝上或岩洞中。结群生活,每群十几只至百余只,也有 200~300 只的大群体,群体由 凶猛、年轻健壮且体型较大的雄狒狒率领,有专门眺望者负责警告敌害的来临。退却时,前面是雌性 和幼体,雄性在后面保护,发出威吓的吼叫声,甚至反击,因其力大且勇猛,能给来犯者造成威胁。 (2)狒狒群体在中的等级 在狒狒群体中存在明显的等级,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 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 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4.社会行为的特征(重点)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 2(2014•黑龙江绥化)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故选择 D 选项。 知识点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动物间交流信息的方式(重点) 群体中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为了维持群体的活动,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主要途径 举例 动作 蜜蜂用“舞蹈语言”告诉其他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声音 黑长尾猴发现不同的敌害时,发出不同的叫声,其 他黑长尾猴听到不同的叫声采取不同的逃避方式 气味 蚂蚁在经过的路线上留下气味,告诉同伴行动的方向 例 3(2015•山东青岛)“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属于动 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壁虎断尾 B.章鱼喷出墨汁 C.蜜蜂跳“8”字舞 D.枯叶蝶模仿枯叶的形态 【答案】C 【解析】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他工蜂蜜 源的方向和距离,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壁虎断尾、章鱼喷出“墨汁”都是为了防御敌害,枯叶蝶 模仿枯叶的形态是一种拟态,使之不容易被敌害发现,都属于防御行为,都不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择 C 选项。 2.教材第 56 页“探究”全解(蚂蚁的通讯)(难点) (1)通讯的概念 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 现象叫作通讯。 (2)探究过程 背景: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 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进行通讯的 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制订计划:①准备做实验用的蚂蚁。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图),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 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 B 岛上,食物放在 C 岛上,A 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一段 时间后再将连接 B、C 岛之间的“桥”和 A、B 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④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实施计划:修改完善小组制订的探究计划,根据修改完善过的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观 察记录。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将饥饿的蚂蚁放在 B 岛上,食物放在 C 岛上,蚂蚁 会沿着连接 B、C 岛之间的“桥”到达 C 岛,从而获得食物;如果将连接 B、C 岛之间的“桥”和 A、B 岛 的对换,发现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由 B 岛爬向没有食物的 A 岛。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 味的物质后,蚂蚁的爬行就失去了具体的目标,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爬。从蚂蚁通过“桥” 获得食物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表达与交流:将本小组的结论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有趣现象说给同学 听。 (3)注意事项 ①实验用的蚂蚁应该从同一蚁穴内捕获。在一个可以饲养蚂蚁的容器内放入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然后将容器放在蚁穴的旁边,对蚂蚁进行诱捕。 ②捕获的蚂蚁应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饲养蚂蚁时,要给蚂蚁提供适宜的条件,如一定的空 间、充足的食物、通风等;在饲养蚂蚁的过程中,不能让蚂蚁到处乱跑,不要让蚂蚁咬到皮肤等,最 好给蚂蚁提供较甜的食物,如糕点、面包屑等。 ③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对那些在实验中落水的蚂蚁,可用小棍帮助其上岛。 ④实验用的小木条应当粗细和长短相同、没有特殊气味。在实验过程中,移动小木条时,不能用 手直接移动,可用镊子夹住小木条移动。 ⑤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自然界中。 讨论 (见教材第 58 页) ①提示: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其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 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②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 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例 4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当蚂蚁通过架设在“岛”上的“桥”发现食物后,将不同“岛”上的“桥”对换, 蚂蚁将( ) A.继续爬向有食物的“岛” B.向没有食物的“岛”爬行 C.停止前进,等着再将“桥”换过来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蚂蚁在经过的“桥”上留有气味,当将不同“岛”之间的“桥”对换后,蚂 蚁会依然按照留有气味的“桥”爬行,爬向没有食物的“岛”。 故选择 B 选项。 例 5(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我们发现蚂蚁的通讯是靠( ) A.气味 B.表情 C.舞蹈 D.声音 【答案】A 【解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 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可以把动作、声音、气味 叫作动物的“语言’。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他工蚁寻找食物的路线,可 见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分泌物的)气味。 故选择 A 选项。 3.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的作用及用途(难点) (1)性外激素 雌性蝶蛾类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有 特殊的气味,可通过空气传播。昆虫的触角上有嗅觉感受器,雄虫依靠它能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 的气味,并会飞过去与雌虫交配。 (2)性外激素的应用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如果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 剂,就会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也能达到控制害 虫数量的目的。 旁栏思考题 (见教材第 58 页) 社会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如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之 间通过特殊的“舞蹈”可辨别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4.信息交流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如果没有信息交流,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 孤立的个体取食和防御敌害都非常困难,不同动物的交配也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动物种群的发 展。因此,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 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三 教材第 58 页“技能训练”全解(作出设计,设计实验)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是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推理和假设的。例如,蛾类昆虫有明显的趋光性,蚊 子也有。是不是昆虫都有趋光性呢?怎样才能证明?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用于进行实验的昆虫要有 黑暗和光照两种环境可以选择。此外,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要足够多,还应具有代表性。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社会行为 例 1 下列描述中,哪项与社会行为无关?( ) A.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 B.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群体的不同成员之间有信息交流 D.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答案】D 【解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高等动物 还形成等级。群体成员之间随时交流信息,分工合作,依靠群体的力量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 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故选择 D 选项。 题型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例 2(2015•广州)下列不属于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呜叫 【答案】C 【解析】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黑长尾 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A 项错误; 工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 项正确; 蟑螂昼伏夜出属于节律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 项错误; 鸟类鸣叫是进行信息交流,D 项正确。 故选择 C 选项。 知识能力提升 重要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误认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并不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因为社会行为不仅需要群体生活,而且在群体内部要 有分工合作,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蜜蜂的群体都具有社会行为。 而有些动物的群体就不具有社会行为,如发生蝗灾时的蝗虫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没有分工合作, 大家“各自为政”。 例 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聚集在灯光下的飞虫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草食动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聚集在灯光下的飞虫,是由于趋光性而聚集,彼此之间没有 内部联系和分工合作,还可能属于多个物种,不同种动物间不存在社会行为。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蝙蝠的种类可能不止一种,而且也没有体现出蝙蝠群体内各成员间的关系,所以不属于社会行为。草 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很多,不止一个物种,不属于社会行为。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明确了蜂王和工蜂的分工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分工合作,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择 C 选项。 综合提升训练 1.(2015•福建泉州)下列成群飞行的昆虫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蚊子 B.苍蝇 C.蜜蜂 D.蜻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 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蚊子、苍蝇、蜻蜓群体中都没有明确的分 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具有社会行为,A、B、D:三项不正确;蜜蜂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合作,因此具有社会行为,C 项正确。 故选择 C 选项。 2.(2014•山东潍坊)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 C.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D.一只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答案】D 【解析】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只要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或者形成一定的等级次序,就 会表现出社会行为。散养的鸡,交配的家鸽、洄游的鱼都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表现出的行为不属 于社会行为。而一只旱獭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是旱獭个体间分工不同,它们又彼此合作,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择 D 选项。 3.(教材内容全解例 3 变式)(2015•湖南娄底)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 物通讯?( )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B.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跑 D.母鸡发现老鹰“咯咯”叫,召唤小鸡 【答案】C 【解析】动物通讯是指一个动物群体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 行为反应的现象。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蜜蜂发现蜜源后 跳圆形舞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A 项正确; 昆虫靠分泌性外激素与异性交流,B 项正确; 小动物与老虎是不同种生物,它们之间信息传递不属于通讯,C 项错误; 母鸡发现老鹰“咯咯”叫,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 项正确。 故选择 C 选项。 4.(2015•山东德州)马蜂受到袭击时,马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 其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答案】B 【解析】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致命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 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形成一个社会,具有的一系列的行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 的行为;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节律行为是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球的周期性 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马蜂遭到袭击时,马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 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来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故选择 B 选项。 5.请分析下列动物各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 (1)将一只母猪的小猪由其他母猪喂养,要先在小猪的身上涂抹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__________。 (2)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__________。 (3)蜜蜂用舞蹈的方式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__________。 【答案】(1)气味 (2)声音 (3)动作 【解析】动物群体的个体之间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 作用。 教材练习解析 1,(1)√ 解析: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吸引异性昆虫前来交尾,从 而对其捕杀。 (2)× 解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不一定都形成等级,具有“首领”。一般在高等的哺乳动物 群体中才形成严格的等级。具有等级的动物群体,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 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而不是根据动物的年龄排出等级次序。 2.马、羊、鸡、狮等动物的群体中都有最占优势者。 3.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 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但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 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 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 4.除课文中介绍的动物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猕猴、黑猩猩等。通讯行为在生物界是 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在生殖期间也会进行信息交流,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5.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不要求答案统一。 提示:相似点: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有信息交流;等 等。 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群体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受道德约束,由法律来规范;成员之 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等。 本章大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本章重点归纳 重点一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基础,动物的运动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来完成的。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 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其中,骨和关节组成骨骼。 动作的产生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首先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 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分别起到杠杆、支点、动力的作 用。任何动作都不是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需要多组肌肉共同协作完成。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完 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但是动物的运动都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 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重点二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 主要类 型 概述 行为获得 的途径 先天性 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 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行为的表 现形式 取食行 为 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攻击行 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或战斗。这 种行为的主要特点是争斗的双方很少受到身体的伤害 防御行 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 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 繁殖行 为 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栖动物的识别、占领繁殖空间、求偶、 交配、孵卵、育幼等行为 迁徙行 为 动物周期性地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息地的行为 领域行 为 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 社会行 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而具 有的一系列行为 非社会 行为 群体间没有明确分工,或单独行动,或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中考考点对接 中考考点解读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本章的三节内容之间联系密切,是进行综合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 考的重要考点。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与其 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作用。动物的运 动和行为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本章的主要考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3)屈肘和伸肘动作中肱二头 肌、肱三头肌的状态;(4)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5)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6) 社会行为及其特征;(7)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中考典题剖析 热考点 1 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例 1(2015•云南•1.5 分)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肌肉和关节组成 B.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C.每块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根骨上 D.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C 【解析】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肌肉和关节组成,A 项正确; 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B 项正确; 每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C 项错误;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 项正确。 故选择 C 选项。 例 2(2015•山东滨州•2 分)春晚中的杂技节目《抖杠》观众叹为观止,杂技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 是( ) A.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产生的 B.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 D.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的 【答案】C 【解析】人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 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 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 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 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故选择 C 选项。 热考点 2 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 例 3(2014•山东聊城•2 分)动物间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 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雌性美国白蛾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答案】A 【解析】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不是警犬之间在传递信息。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位 置,是通过动作传递信息;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雌性美国白 蛾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 故选择 A 选项。 点拨 动物的信息交流一般发生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 热考点 3 动物的行为 例 4(2015•山东泰安•2 分)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答案】A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 的舞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 项正确; 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 乳头吮吸乳汁,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C、D 三项错误。 故选择 A 选项。 中考能力提升 1.(2015•山东泰安)如图为人的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肘时,1 肱二头肌舒张,2 肱三头肌收缩 B.3 是骨骼肌的肌腱,4 是骨骼肌的肌腹 C.1 和 2 相互配合,牵动骨完成屈肘或伸肘动作 D.听到口令做屈肘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 【答案】C 【解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 统的配合下完成的。图中 2 表示肱二头肌,1 表示肱三头肌,3 表示肌腹,4 表示肌腱。同一块骨骼肌 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了运动。屈肘时,1 肱三 头肌舒张,2 肱二头肌收缩,A 项错误; 4 是骨骼肌的肌腱,3 是骨骼肌的肌腹,B 项错误; 1 和 2 相互配合,牵动骨完成屈肘或伸肘动作,C 项正确;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 了运动,听到口令做屈肘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D 项 错误。 故选择 C 选项。 2.(2015•山东东营)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行为,不会丧失,A 项正确;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能遗传 给后代,B 项错误;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C 项正确; 动物通讯,就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反应的现象。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可以把动作、声音、气味等叫作动物“语 言”,D 项正确。 故选择 B 选项。 3.(2015•湖南张家界)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做巢、蚯蚓走 T 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D.鸟类迁徙、黑猩猩钓取白蚁、蝉的鸣叫 【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蚂蚁做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蚯蚓走 T 形迷宫和大山雀偷饮牛奶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 项错误; 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 天性行为,B 项正确; 蜜蜂采蜜、鱼类洄游属于先天性行为,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学习行为,C 项错误; 鸟类迁徙、蝉的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学习行为,D 项错误。 故选择 B 选项。 4.(2015•湖北黄冈)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都属于鱼类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C.蜘蛛结网和鹦鹉学舌从获得途径上看都是学习行为 D.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答案】D 【解析】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不一定属于鱼类,如虾属于节肢动物,A 项错误; 骨骼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 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 项错误; 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C 项错误; 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时可利用气味,D 项正确。 故选择 D 选项。 5.(2015•湖南益阳)在探究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 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据此回答问题。 (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__________能力 比蚯蚓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2)实验结论:__________。 (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__________。 【答案】(1)学习 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逃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用多只小白鼠做实验;重复实验(任选一项回答即可) (4)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 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 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 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它“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获取食物,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 为。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要用多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进 行重复实验。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 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