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 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科目: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 单位: ‎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第一框由“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目组成,从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本课教育价值:‎ 自我成长:懂得投身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努力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等,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增强规则意识。‎ 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感受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认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身份,悦纳所处的社会环境,养成亲社会行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2、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 8‎ 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代中学生享受着更多的发展福利,有着更多的发展可能,也面临着更多的成长挑战。正因为如此,中学生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感受学生的社会生活,并对于学生的现有经验进行再扩充,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延伸中感受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承担着很多不同的角色,我要扮演好我的角色。‎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重点:‎ 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难点: ‎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8‎ 晒晒老师的暑期生活: ‎ 我的暑期生活分享: ‎ 第一张图片:朋友圈截图:游玄武湖,感受南京美好的景色和优美的风景。‎ 第二张图片:带领学生参观金陵船厂,学习严谨的匠人精神。‎ 第三张图片:观看影片《厉害了我的国》,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张图片:南京大学参观,体验南大民主的学风,传统的韵味。‎ 第五张照片:关注时事新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提问:这是我的暑假生活,你感觉怎么样?‎ 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去融入社会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与社会》.‎ 学生回答问题 运用教师自己的暑期生活为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教师暑期的生活,初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下面分享自己的暑期生活作铺垫。‎ 说说你的暑假生活,看看谁的暑期生活最丰富?‎ 教师: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 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有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学生回答问题 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于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并且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从而萌生出走进社会生活的愿望。‎ 8‎ 小组探究活动:‎ 探问一:我们能否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呢?‎ 教师:有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呢?如果你觉得有,请举例说明。‎ 探问二:《成长的足迹》的秘密 教师:我们能否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呢?在《成长的足迹》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答案。‎ 呈现《成长的足迹》使用说明第三点:初中生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少于20天,义工服务不少于10小时。‎ ‎②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中公民素养及其观表现 教师: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对于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融入社会生活。‎ 各小组探讨并举例子。‎ 各小组寻找《成长的足迹》中的秘密,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运用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懂得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运用成长的足迹,学生身边的素材和经验,再次感悟我们要融入社会生活。‎ 8‎ ‎1.展示图片 ‎ 2.启发思考。‎ ‎(1)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他人介绍自己:‎ ‎①向一个没有见过面的表叔介绍你自己。‎ ‎②向你妈妈的老同学介绍自己。‎ ‎③向你的小区保安王大叔介绍自己。‎ 教师: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要了解三大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于这三种关系,我们会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参与响身份不同的他人介绍自己的活动 通过一组图片和问题的思考,再通过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认识到三大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 ‎。‎ 8‎ 二、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教师:展示老师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1.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2.启发思考。‎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2)说说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师: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绘制社会关系图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理解和感受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更加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8‎ 教师: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 素材呈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我们在社会中如何更好的生活,我们在第二框继续学习。‎ 学生诵读古文素材,感受家国情怀。‎ 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当下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富有家国情怀。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贡献。‎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 该教学设计基于课本,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经验,又在已有经验上进行拔高,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延伸中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 ‎ 九.教学反思 8‎ 本堂课在教学思想上力求让学生通过清楚的事例及实践的引导认识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集图、音、文字等于一身的优势,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抽象的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更多的将课堂交给学生。利用问答,小组探究、多感官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适时的的点拨与总结将知识升华。‎ 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也相信我们的教学收获将不仅仅是知识,会更多的助力孩子的生活。‎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