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生物入侵者》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生物入侵者》

‎ ‎ 学 科 语文 课 题 ‎ 《生物入侵者》 ‎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 过程 方法 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激励学生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 ‎ 待到秋来九月八, ‎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2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这就是严重破坏植被生长,给农业带来巨大危害的北美洲“移民”加拿大一枝黄花,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 ‎ 明确: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 ‎2:本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 明确: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 读诗歌 竞猜花名 自读课文 解决生字词。‎ 思考问题并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后面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做铺垫。‎ 使学生明确说明对象并准确理解说明对象。掌握“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中心,梳理行文思路。‎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 ‎3:以上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这样的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三、局部揣摩,研读说明方法 ‎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 明确:1、 列数字: ‎ ‎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 ‎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 ‎2、 举例子: ‎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 打比方: ‎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一些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 (多媒体显示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的小事”?  ‎ ‎    明确: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 研读课文,找出说明方法,分析回答。‎ 小组讨论 交流 回答 掌握逻辑顺序,并理解使用这种顺序的作用。‎ 巩固说明方法的判断,并能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其作用。‎ 强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 强调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化特点。‎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深入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和生态学知识。‎ ‎   ‎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 明确: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 ‎    明确: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人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4、面对“生物入侵”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态度,他们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 答:一种依据是生态平衡的原则;另一种则是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太漫长,人类社会会损失惨重。  ‎ 五、拓展与延伸 ‎ ‎1、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及介绍,丰富学生视野。‎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入侵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 ‎  ‎ 看图片 了解文字资料 开阔学生视野,对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形势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2 、针对“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 示例:①加大宣传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②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六:课堂小结:‎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 思考 回答 了解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现状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科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现状,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 业 设 计 1、 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 2、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 3、 板 书 设 计 ‎( 1 )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逻 ‎              (2-4)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辑   ‎ ‎《生物入侵者》 ( 5 )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顺    ‎ ‎            (6-7)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序 ‎ ‎( 8 )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调查 ‎ ‎ ‎ 相 关 链 接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屏障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们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它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 ‎ ‎ 2003年初,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走进北京海洋馆,参观经过处理的食人鲳。不久前食人鲳曾是人们争相参观的热宠,它们撕扯活鱼的景象不知让多少人心惊胆战,号称“水中狼族“。但此刻,它们却只有一动不动地躺在冰柜中,睁着无望的双眼。关于食人鲳的报道随着它们的沉寂渐渐低落。然而,制造轰动的始作俑者虽已沉寂,关于外来入侵种的思考却不会随之停止。人们为什么对它们如此敬畏,甚至都不容它们生活在小小的水族箱内,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生性残暴吗? ‎ ‎ “因为在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鱼”,海洋馆的负责人介绍道,“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 ‎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报道,但总觉得微甘菊、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麦穗鱼这些略显柔弱的名字如何能与“入侵“联系起来呢?食人鲳尖牙利齿倒也罢了,太湖银鱼长不盈指,又如何能“造成生态系统毁灭性打击“呢?外来入侵物种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小龙虾就是入侵物种 ‎ ‎ “外来种实际上已经来到我们生活之中,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吴岷博士是我国贝类研究的专家,谈起贝类入侵种如数家珍。“比如说,北京人非常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现在小龙虾已经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胁到堤坝设施。“吴岷博士还指出,曾经活跃在人们餐桌上的福寿螺、白玉蜗牛在初期都是作为高蛋白食物引入并在我国大力推广的,然而由于市场原因,被大量遗弃或逃逸,现在已经侵入到农田和自然系统,成为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 ‎ ‎ 原来外来入侵种已经到了我们的嘴巴前面。接下来的采访越来越令人心惊。除农业、林业、渔业中已被作为病虫害治理的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国许多繁华都市的小区、路旁、沟边、荒地、园圃、操场、草坪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为入侵杂草的天堂。婆婆纳、苘麻、蔓陀罗、反枝苋,甚至还包括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三裂叶豚草都随处可见。 ‎ ‎ 国家环保总局的杨朝飞先生向我们提供了部分数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 ‎ 关于外来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也有初步的统计报告。列举数字是枯燥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仔细阅读以下统计报告:保守的估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 相 关 链 接 ‎ “生物入侵是世界难题”。据统计,美国、印度、南非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每年分别高达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解焱博士认为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计,还不足以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比如外来生物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由于改变环境景观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 ‎ 生物入侵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 ‎ ‎ “‘外来'这个概念不仅是以国界定义的”,国家环保局生物安全办公室的专家柏承寿提醒我。人们曾经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也成了外来种,它们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吗?原因在于,“四大家鱼”在我国很多地区是当地的土著物种,但是如果它们被引入云南、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的水域中,就成了外来种,因为这些地区属于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太湖银鱼的例子也是一样。 ‎ ‎ 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鱼类。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xia〕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引进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zhen〕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 ‎ 肆虐上海崇明岛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从美国引进,由于缺少天敌,互米花草目前已成为整个崇明海滩的绝对霸主,导致鱼类、贝类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致命创伤,而生物链断裂又直接影响了以小鱼为食的岛上鸟类的生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崇明岛的生物链就将严重断裂。“互花米草目前又在福建沿海等地大量蔓延,沿海滩涂大片红树林的死亡就是互花米草造成的恶果。 ‎ ‎ 明朝末年,仙人掌被引入我国,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仙人掌战胜了当地的原生植物成为优势群落,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恐怕我们永远都见不到了。 ‎ ‎ 其实,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 ‎ 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 入侵物种还能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 ‎ 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为入侵疾病。人类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垦,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袭击刚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前面提到的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受花粉过敏症的侵扰。我国国内虽然还没有大量的报道,但在国外的许多华人到美国后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目前豚草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 ‎ 所有这些,不论是疯牛病、口 蹄疫、鼠疫病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恶性传染病,还是在美国声名狼藉的红蚂蚁,肆虐我国东北、华北的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森林害虫,以及堵塞上海河道、覆盖滇池水面的水葫芦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祸。它们的危害之大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致有人称它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癌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