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饮酒(其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词义解释。‎ ‎(1)结,庐,。‎ ‎(2)尔:‎ ‎(3)日夕:‎ ‎(4)相与:‎ ‎(5)辨:‎ ‎(6)心远:‎ ‎(7)山气:‎ ‎(8)真意:‎ ‎(9)言:‎ ‎4.理解诗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探究案 ‎1.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2. 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3. “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 ‎5.飞鸟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蕴涵着一种怎样的文化精神? ‎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延伸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参考答案 一、‎ ‎3.‎ ‎(1)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尔:如此、这样。‎ ‎(3)日夕:傍晚 (4)相与:相伴 ‎(5)辨:辨识。‎ ‎(6)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7)山气:指山景。 (8)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9)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4.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二、‎ ‎1.在人聚居的地方,我建造了简陋的房子,却没有车马的喧闹。你问我为何能做到这样?我说心灵清远,地方自然就偏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庐山呈现于眼帘(或: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此时,夕阳西落,山气氤氲,景色真美,天空一群飞鸟结伴而归。这其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要辨识清楚,却又忘记了表达它的语言。‎ ‎2.“在人境”“无车马喧”显示了诗人放弃了仕宦之途的喧嚣,选择了回归日常生活。“心远”一词又暗示了诗人别有怀抱。心寄何处?从学过的《五柳先生传》看,即在日常生活中饮酒、读书、赋诗。‎ ‎3.“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所为与所见。陶渊明爱菊,“采菊”为食菊。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屈原的《离骚》中就写道,“餐秋菊之落英”。“南山”即庐山,灵秀之山,历来为高士栖居之地。投射了诗人回归自然,会心南山、飞鸟,物我两忘,涵养了一颗自由、清洁、高迈的心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采菊”句达“无我之境”,而我却以为“飞鸟”句意境深远不在前者之下。庄周梦蝶,醒来不知我为蝴蝶,还是蝴蝶为我。“飞鸟”句意境恰如是,诗人偶看南山,飞鸟结伴而归南山,不知诗人为飞鸟,还是飞鸟为诗人。“飞鸟”‎ ‎,是指向精神家园的一个自由美好意象。‎ ‎4.“此中”指的是细节刻画“飞鸟相与还”;“真意”指的是诗人从飞鸟结伴而归领悟了如何安顿人生的真义,即人应该像鸟儿回归山林那样,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建设像《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质朴本真的美好世界。‎ ‎5.鸟儿倦飞而回归属于它们的山林,这是一种本真的生活方式;人不能飞翔,但人的思想精神却可以像鸟儿般自由翱翔,人依其本真也应回归自己的田园。 ‎ 至此,诗歌归结为一个“归家”的主题,在归家路上,诗人表现出了一种不屈抗争、执著坚守的精神。这就是诗歌精神。而最终,这种精神,在《桃花源记》中具体化为对美轮美奂的桃源世界的守望,在《咏荆轲》《读〈山海经〉》里具体化为侠客的长剑出鞘、精卫的衔木填海。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