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突破讲练 巧用中点解决问题试题 (新版)青岛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突破讲练 巧用中点解决问题试题 (新版)青岛版

1 巧用中点解决问题 一、中位线定理 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 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两边中点,求证 DE 平行且等于 。利用全 等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 强调理解: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接一顶点和它的对 边中点的线段,而三角形中位线是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首尾相接时,小三角形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四分之一,这 四个三角形都互相全等。 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在 Rt△ABC 中,∠A CB=90°,D 是 AB 的中点,求证 。利用矩形性质 进行证 明。 总结: (1)当图形中有一个中点的时候考虑倍长中线,当图形中有两个中点的时候考虑连接 后用中位线; (2)计算中经常使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特别要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 1 如图,M 是△ABC 的边 BC 的中点,AN 平分∠BAC,且 BN⊥AN,垂足为 N,且 AB =6,BC=10,MN=1.5,则△ABC 的周长是(  ) A. 28 B. 32 C. 18 D. 25 2 BC 2 ABCD = 2 解析:延长线段 BN 交 AC 于 E,从而构造出全等三角形,(△ABN≌△AEN),进而证明 MN 是中位线,从而求出 CE 的长。 答案:延长线段 BN 交 AC 于 E。∵AN 平分∠BAC, ∴∠BAN=∠EAN,AN=AN,∠ANB=∠ANE=90°, ∴△ABN≌△AEN,∴AB=AE=6,BN=EN, 又∵M 是△ABC 的边 BC 的中点,∴CE=2MN=2×1.5=3, ∴△ABC 的周长是 AB+BC+AC=6+10+6+3=25,故选 D。 例题 2 如图,以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四边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再以所得四边形四边 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依次作下去,图中所作的第三个四边形的周长为 ;所 作的第 n 个四边形的周长为 。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第二个,第三个四边形的周 长,从而发现规律,即可求出第 n 个四边形的周长。 答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第二个四边形的边长为 = ,周长 为 2 ,第三个四边形的周长为 4× =2,第 n 个四边形的周长为 4·( )n−1, 故答案为 2,4·( )n−1。 利用中点判断三角形形状 示例 如图,在线段 AE 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 和△CDE(∠ACE<120°),点 P、 点 M 分别是线段 BE、AD 的中点,则△CPM 是(  ) 22 )2 1()2 1( + 2 1 2 22( )2 2 2 2 2 3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非等腰三角形 解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AC=BC,CD=CE,∠ACB=∠ECD=60°,则∠BCE =∠ACD,从而根据 SAS 证明△BCE≌△ACD,得∠CBE=∠CAD,BE=AD;再由点 P、点 M 分 别是线段 BE、AD 的中点,得 BP=AM,根据 SAS 证明△BCP ≌△ACM,得 PC=MC,∠ BCP= ∠ACM,则∠PCM=∠ACB=60°,从而证明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ECD=60°。 ∴∠BCE=∠ACD。∴△BCE≌△ACD。∴∠CBE=∠CAD,BE=AD。又点 P、点 M 分别是线段 BE、AD 的中点,∴BP=AM。∴△BCP≌△ACM。∴PC=MC,∠BCP=∠ACM。∴∠PCM=∠ACB= 60°。∴△CPM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 C。 转化三角形构造中位线 示例 已知两个共顶点的等腰 Rt△ABC,Rt△CEF,∠ABC=∠CEF=90°,连接 AF,M 是 AF 的中点,连接 MB、ME。 (1)如图 1,当 CB 与 CE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MB∥CF; (2)如图 1,若 CB=a,CE=2a,求 BM,ME 的长; (3)如图 2,当∠BCE=45°时,求证:BM=ME。 解析:(1)如答图 1 所示,延长 AB 交 CF 于点 D,证明 BM 为△ADF 的中位线即可; (2)如答图 2 所示,作辅助线,推出 BM、ME 是两条中位线; (3)如答图 3 所示,作辅助线,推出 BM、ME 是两条中位线:BM= DF,ME= AG; 然后证明△ACG≌△DCF,得到 AG=DF,从而证明 BM=ME。 答案:(1)证明:如答图 1,延长 AB 交 CF 于点 D,则易知△ABC 与△DBC 均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AB=BC=BD,∴点 B 为线段 AD 的中点,又∵点 M 为线段 AF 的中点,∴BM 为 △ADF 的中位线,∴BM∥CF。 2 1 2 1 4 (2)解:如答图 2 所示,延长 AB 交 CF 于点 D,则易知△DBC 与△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 形,∴AB=BC=BD=a,AC=DC= a,∴点 B 为 AD 中点,又∵点 M 为 AF 中点,∴BM= DF。 分别延长 FE 与 CA 交于点 G,则易知△CEF 与△CE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EF=GE=2a,CG=CF=2 a,∴点 E 为 FG 中点, 又∵点 M 为 AF 中点,∴ME= AG。∵CG=CF=2 a,CA=CD= a,∴AG=DF= a, ∴BM=ME= × a= a。 (3)证明:如答图 3,延长 AB 交 CE 于点 D,连接 DF,则易知△ABC 与△DBC 均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 2 2 1 2 2 1 2 2 2 2 1 2 2 2 5 ∴AB=BC=DB,AC=DC,∴点 B 为 AD 中点,又∵点 M 为 AF 中点,∴BM= DF。延长 FE 与 CB 交于点 G,连接 AG,则易知△CEF 与△CE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EF=EG,CF= CG , ∴ 点 E 为 FG 中 点 , 又 ∵ 点 M 为 AF 中 点 , ∴ME = AG 。 在 △ACG 与 △DCF 中 , ,∴△ACG≌△DCF(SAS),∴AG=DF,∴ME=BM。 (答题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 直角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 2+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1,则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A. 1 B. C. D. 2. 如图,∠MON=90°,矩形 ABCD 的顶点 A、B 分别在边 OM,ON 上,当 B 在边 ON 上运动 时,A 随之在边 OM 上运动,矩形 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 AB=2,BC=1,运动过程中, 点 D 到点 O 的最大距离为(  ) A. +1 B. C. D. *3. 如图,BE、CF 分别是△ABC 的高,M 为 BC 的中点,EF=5,BC=8,则△EFM 的周长是 (  ) 2 1 2 1 45 AC DC ACG DCF CG CF  ∠ ∠ °  = = = = 6 2 1 4 1 4 3 2 5 5 145 2 5 6 A. 21 B. 18 C. 13 D. 15 **4. 如图,E、F、G、H 分别是 BD、BC、AC、AD 的中点,且 AB=CD。下列结论: ①EG⊥FH,②四边形 EFGH 是矩形,③HF 平分∠EHG,④EG= (BC-AD),⑤四边形 EFGH 是菱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5. 在正方形 ABCD 中,P 为 AB 的中点,BE⊥PD 的延长线于点 E,连接 AE、BE、FA⊥AE 交 DP 于点 F,连接 BF,FC。下列结论:①△ABE≌△ADF;②FB=AB;③CF⊥DP;④FC=EF,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6.如图,△ABC 的周长为 26,点 D,E 都在边 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 AE ,垂足为 Q,∠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 AD,垂足为 P,若 BC=10,则 PQ 的长为     。 *7. 如图,将菱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A 恰好落在菱形的对称中心 O 处,折痕为 EF,若 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cm,∠A=120°,则 EF=        cm。 2 1 7 *8. 如图,在△ABC 中,AB=AC,M,N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D,E 为 BC 上的点,连接 DN,EM。若 AB=13cm,BC=10cm,DE=5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9. 命题:如图,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为 AB、AD 上的点,AF=BE,CE、BF 交于点 H,BF 交 AC 于点 M,O 为 AC 的中点,OB 交 CE 于点 N,连接 OH。下列结论中:①BF⊥CE;②OM =ON;③OH= CN;④ OH+BH=CH。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 三、解答题 *10. 如图,直线 a、b 相交于点 A,C、E 分别是直线 b、a 上两点且 BC⊥a,DE⊥b,点 M、 N 分别是 CE、BD 的中点。 求证:(1)DM=BM;(2)MN⊥BD。 *11. 已知:在△ABC 中,∠ABC=90°,点 E 在直线 AB 上,ED 与直线 AC 垂直,垂足为 D,且点 M 为 EC 中点,连接 BM,D M。 2 1 2 8 (1)如图 1,若点 E 在线段 AB 上,探究线段 BM 与 DM 及∠BMD 与∠BCD 所满足的数量 关系,并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如图 2,若点 E 在 BA 延长线上,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 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若点 E 在 AB 延长线上,请你根据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 BM 与 DM 及∠BMD 与∠BCD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12. 已知:在△ABC 中,BC>AC,动点 D 绕△ABC 的顶点 A 逆时针旋转,且 AD=BC,连 接 DC。过 AB、DC 的中点 E、F 作直线,直线 EF 与直线 AD、BC 分别相交于点 M、N。 (1)如图 1,当点 D 旋转到 BC 的延长线上时,点 N 恰好与点 F 重合,取 AC 的中点 H, 连接 HE、H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论∠AMF=∠BNE(不需证 明); (2)当点 D 旋转到图 2 或图 3 中的位置时,∠AMF 与∠BNE 有何数量关系?请分别写出 猜想,并任选一种情况证明。 9 1.B 解析:∵CD 是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上的中线,∴AB=2CD=2,∵直角三角形 ABC 的 周长是 2+ ,∴AC+BC= ,两边平方得:AC2+2AC•BC+BC2=6,由勾股定理得:AC2 +BC2=AB2=4,∴2AC•BC=2,AC·BC=1,∴S△ABC= AC·BC= ×1= 。故选 B。 2. A 解析:如图,取 AB 的中点 E ,连接 OE、DE、OD,∵OD<OE+DE,∴当 O、D、E 三 点共线时,点 D 到点 O 的距离最大,此时,∵AB=2,BC=1,∴OE=AE= AB=1,DE= = = ,∴OD 的最大值为: +1。 3. C 解析:∵BE、CF 分别是△ABC 的高,M 为 BC 的中点,∴在 Rt△BCE 中,EM= BC= 4,在 Rt△BCF 中,FM= BC=4,∴△EFM 的周长=EM+FM+EF=4+4+5=13。故选 C。 4. C 解析:∵E、F、G、H 分别是 BD、BC、AC、AD 的 中点,∴EF= CD,FG= AB,GH = CD,HE= AB,∵AB=CD, ∴EF=FG=GH=HE,∴四边形 EFGH 是菱形,∴①EG⊥FH, 正确;②四边形 EFGH 是矩形,错误;③HF 平分∠EHG,正确;④当 AD∥BC,如图所示:E, G 分别为 BD,AC 中点,∴连接 CD,延长 EG 到 CD 上一点 N,∴EN= BC,GN= AD,∴EG= (BC-AD),只有 AD∥BC 时才可以成立,而本结论中 AD 与 BC 很显然不平行,故本结论 错误;⑤四边形 EFGH 是菱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共 3 个正确。故选 C。 5. D 解析:∵正方形 ABCD,BE⊥ED,EA⊥FA,∴AB=AD=CD=BC,∠BAD=∠EAF=∠90° =∠BEF,∵∠APD=∠EPB,∴∠EAB=∠DAF,∠EBA=∠ADP,∵AB=AD,∴△ABE≌△ADF, 6 6 2 1 2 1 2 1 2 1 2 2AD AE+ 2 21 1+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10 ∴①正确;∵AE=AF,BE=DF,∴∠AEF=∠AFE=45°,取 EF 的中点 M,连接 AM, ∴AM⊥EF,AM=EM=FM,∴BE∥AM,∵AP=BP,∴AM=BE=ME,∴∠EMB=∠EBM=45°,∴∠AMB =90°+45°=135°=∠FMB,∵BM=FM,AM=FM,∴△ABM≌△FBM,∴AB=FB,∴②正确;∴ ∠BAM=∠BFM,∵∠BEF=90°,AM⊥EF,∴∠BAM+∠APM=90°,∠EBF+∠EFB=90°, ∴∠APF=∠EBF,∵AB∥CD,∴∠APD=∠FDC,∴∠EBF=∠FDC,∵BE=DF,BF=DC, ∴△BEF≌△DFC,∴FE=CF,∠FEB=∠CFD=90°,∴③正确,④正确;故选 D。 6.3 解析:∵BQ 平分∠ABC,BQ⊥AE,∴△BAE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 是等腰三角形, ∴点 Q 是 AE 中点,点 P 是 AD 中点(三线合一),∴PQ 是△ADE 的中位线,∵BE+CD=AB+ AC=26-BC=26-10=16,∴DE=BE+CD-BC=6,∴PQ= DE=3。 7. 解:连接 BD、AC,∵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C⊥BD,AC 平分∠BAD,∵∠BAD= 120°,∴∠BAC=60°,∴∠ABO=90°-60°=30°,∵∠AOB=90°,∴AO= AB= ×2 =1,由勾股定理得:BO=DO= ,∵A 沿 EF 折叠与 O 重合,∴EF⊥AC,EF 平分 AO, ∵AC⊥BD,∴EF∥BD,∴EF 为△ABD 的中位线,∴EF= BD= ×( + )= , 故答案为: 。 8. 30cm2 解析:连接 MN。∵M,N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MN 是△ABC 的中位线, ∴MN∥BC,且 MN= BC=5cm;过点 A 作 AF⊥BC 于 F。则 AF⊥MN,AF=12cm(勾股定理)。 ∵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的底长都是 5cm,且高的和为 12cm;∴S 阴影= ×5×12= 30cm2。 2 1 3 2 1 2 1 3 2 1 2 1 3 3 3 3 2 1 2 1 11 9. ①②④ 解析:∵AF=BE,AB=BC,∠BAD=∠ABC=90°,∴△ABF≌△BCE,∴∠BC E=∠ABF,∠BFA=∠CEB,∴∠BEC+∠B CE=∠BEH+∠ABF=90°, ∴∠BHE=90°,即 BF⊥EC,①正确;∵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BO⊥AC,BO=OC,由题意,正方形 ABCD 中,∠ABO =∠BCO,已证∠BCE=∠ABF,∴∠ECO=∠FBO,∴△OBM≌△OCN,∴OM=ON,即②正确; ③∵△OBM≌△OCN,∴BM=CN,只有当 H 为 BM 的中点时,OH 等于 CN 的一半,故③错误;④ 过 O 点作 OG 垂直于 OH,OG 交 CH 于点 G,在△OGC 与△OHB 中, ,故 △OGC≌△OHB , ∵OH⊥OG , ∴△OHG 是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 , ,所以结论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 10. 证明:(1)∵BC⊥a,DE⊥b,∴∠CBE=∠CDB=90°,∴△CBE,△CDE 为直角三角 形,∵点 M 是 CE 的中点,∴DM=BM= EC,∴DM=BM;(2)∵DM=BM,∴△MDB 为等腰三 角形,又∵N 为 BD 的中点, ∴MN 为 BD 边上的中线,∴MN⊥BD(三线合一)。 11. 解:(1)结论 :BM=DM,∠BMD=2∠BCD。 理由如下:∵BM、DM 分别是 Rt△EBC、Rt△DEC 的斜边上的中线,∴BM=DM= CE;又 ∵BM=MC,∴∠MCB=∠MBC,即∠BME=2∠BCM;同理可得∠DME=2∠DCM;∴∠BME+∠DME =2(∠BCM+∠DCM),即∠BMD=2∠BCD。(2)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即 BM=DM, ∠BMD=2∠BCD。 证明:∵点 M 是 Rt△BEC 的斜边 EC 的中点,∴BM= EC=MC,又∵点 M 是 Rt△DEC 的 斜边 EC 的中点,∴DM= EC=MC,∴BM=DM;∵BM=MC,DM=MC,∴∠CBM=∠BCM,∠DCM =∠CDM,∴∠BMD=∠EMB-∠EMD=2∠BCM-2∠DCM=2(∠BCM-∠DCM)=2∠BCD,即 ∠BMD=2∠BCD。(3)所画图形如图所示: 图 1 中有 BM=DM,∠BMD=2∠BCD;图 2 中∠BCD 不存在,有 BM=DM;图 3 中有 BM= DM,∠BMD=360°-2∠BCD。解法同(2)。 OCG OBH OC OB GOC HOB ∠ ∠  ∠ ∠ = = = 2HG OH∴ = 2CH HG CG H BH∴ = + = + 2 1 2 1 2 1 2 1 12 12. 解:图 1:∠AMF=∠BNE;图 2:∠AMF=∠BNE ;图 3:∠AMF+∠ENB=180°。 证明:如答图 2,取 AC 的中点 H,连接 HE、HF。∵F是 DC 的中点,H 是 AC 的中点,∴HF∥AD, HF= AD,∴∠AMF=∠HFE,同理,HE∥CB,HE= CB,∴∠BNE=∠HEF。∵AD=BC,∴HF =HE,∴∠HEF=∠HFE, ∴∠BNE=∠AMF。如答图 3:取 AC 的中点 H,连接 HE、HF。∵F 是 DC 的中点,H 是 AC 的中点,∴HF∥AD,HF= AD,∴∠AMF+∠HFE=180°,同理, HE∥CB,HE= CB,∴∠ENB=∠HEF。∵AD=BC,∴HF=HE,∴∠HEF=∠HFE,∴∠AMF+ ∠ENB=180°。 答图 2 答图 3 2 1 2 1 2 1 2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