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22__《孟子》三章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D.居天下之.广居 三里之.城 【解析】 A 项中“戒”的意思分别为“告诫”和“谨慎”;B 项中“于”的意 思分别为“从”和“在”;C 项中“拂”的意思分别为“违背”和“同‘弼’, 辅佐”;D 项中“之”的意思均为“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亲戚畔之 【解析】 A 项中“女”为通假字,同“汝”,你;B 项中“曾”为通假字,同 “增”,增加;D 项中“畔”为通假字,同“叛”,背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 D 项朗读节奏应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所阐释的重点都是“君民之道”。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 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__离开__ (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派,派遣__ (3)使者不说.__同“悦”,愉快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岁/亦无恙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苟无民,何以有君? 【答案】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7.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__以民为本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 【甲】文大量使用__排比__、__对偶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运用__问(或: 反问)_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参考译文】 【乙】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 没有灾害吗?百姓没有忧患吗?你们大王没有忧患吗?”使者有点不高兴,说: “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的状况,却先打听年成、百姓的 状况,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回答说:“话不 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 君?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在阐明作者对于“大丈夫”的认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富贵不能淫》) 【乙】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④!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 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⑥,其嗟也可去, 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辑屦:拖着鞋子。③贸贸然:昏昏沉沉的 样子。④嗟: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⑤谢:表示歉意。⑥微与:不必这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富贵不能淫.__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__ (2)以待饿者而食.之__给……吃__ (3)黔敖左奉.食__捧着__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答案】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昏昏沉沉地走来。 11.【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建议答 题字数:80 字左右) 【答案】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不矛盾。曾子认为嗟来之食不能 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 背“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参考译文】 【乙】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等待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捧 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 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 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三)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一样的——都阐述忧患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 道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 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 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徵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后作.__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__ (2)病虽.愈__即使__ (3)四夷俱服.__臣服,服从_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解析】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 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同时注意关键词“主语(病)”“连词(则)”的提示作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答案】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5.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徵“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建议答题 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 可喜。 【参考译文】 【乙】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 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 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表示)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 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持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 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徵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 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寡人愿安承教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兽而食人也!兽 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 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⑤之,如之何 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 易耨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 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 散。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 君的自称。承教,受教。②梃:木棍。③庖:厨房。④莩:同“殍”,饿死的人。 ⑤洒:同“洗”,洗雪。⑥耨(nòu):锄草。⑦溺:淹没。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寡人愿安.承教 尔安.敢轻吾射 B.民有饥色. 天山共色. C.叟之所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 【解析】 A 项中“安”的意思分别为“安心”和“怎么”;B 项中“色”的意 思分别为“脸色”和“颜色”;C 项中“知”的意思都为“知道”;D 项中 “王”的意思分别为“称王”和“大王”。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答案】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 大王对抗呢? 19.孟子分析了可以战胜秦、楚的内因和外因,请你简要概括。(建议答题字数: 115 字左右) 【答案】内因:国君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 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 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外因: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 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 【参考译文】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 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 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 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 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 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 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 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 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 敬重尊长,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 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 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 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 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23__愚公移山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万仞.(rèn) 魁.(kuí)父 叩.(kòu)石垦壤 B.荷.(hé)担 阻塞.(sè) 箕畚..(jī běn) C.始龀.(chǐ) 陇.(lǒng)断 孀.(shuāng)妻 D.穷匮.(guì) 雍.(yōng)南 一厝.(cuò)朔东 【解析】 B 项“荷担”中的“荷”读作 hè;C 项“始龀”中的“龀”读作 chèn; D 项“穷匮”中的“匮”读作 ku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河曲智叟.亡以应(老年男子) 寒暑易.节(容易) B.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无陇断.焉(隔绝) 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解析】 A 项中“寒暑易节”的“易”的意思是“更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 A.面.山而居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杂然相许. D.吾与汝毕力平险. 【解析】 A 项中“面”是“名词作动词,面向”;B 项中“箕畚”是“名词作 状语,用箕畚装土石”;D 项中“险”是“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一书。 B.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在古代,阳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阴”相对。 D.始龀,小孩子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解析】 在古代,阳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 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 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①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固不可彻.__通达,这里指改变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穷尽__ (3)鲁公治.园__修建__ (4)公犹夷不能决.__决断、决定__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答案】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非常值 得考虑啊。 8.【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__”,移山的目的 是“__指通豫南,达于汉阴__”。(用原文回答) 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建议答题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启示:做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 功,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即 可) 【参考译文】 【乙】 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假)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 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幼小的儿子女儿跌倒吗?”鲁公 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 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 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 非常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愚公和本文主人公都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二人具有相同的宝贵品质。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 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 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 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 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 惭色。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逮.人也__及,达到__ (2)蜀之鄙.有二僧__边境__ (3)越明年..__第二年__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吾/欲/之南海 D.子/何恃/而往 【解析】 C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吾/欲之/南海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答案】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穷和尚能完成去南海心愿的原因。你还能再举一个例子 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吗? 【答案】穷和尚虽然贫穷,但他不畏惧困难,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做,所以他最 终取得了成功。示例:水滴穿石,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参考译文】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 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 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 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 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 能力也超过别人;摒弃掉而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 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 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 “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和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 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 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 了惭愧的神情。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首句中“咬定”一词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运用拟人修辞,把岩竹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竹子刚毅顽强的性格 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崇敬赞美之情。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引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的诗句,请说说这两句所蕴含的哲理。(建议答题字数:2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立场坚定、不畏磨难,坚韧不拔。(意 思对即可) 24*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绛.(jiàng)侯 军士吏被.(bèi)甲 都.(dū)尉 B.棘.(jí)门 可得而犯邪.(yé) 驱.(qū)驰 C.按辔.(pèi) 曩.(náng)者 介胄.(zhòu) D.彀弓弩.(nǔ) 持兵揖.(jī) 嗟.(jiē)乎 【解析】 A 项中“被”为通假字,同“披”,故读作 pī;C 项中“曩”读作 nǎng; D 项中“揖”读作 y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解析】 A 项中“之”的意思分别为“到,往”和“音节助词,无实义”;B 项中“使”的意思都是“派遣”;C 项中“为”的意思分别为“担任”和 “被”;D 项中“军”的意思分别为“军队”和“驻扎”。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 A.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B.此真/将军矣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解析】 A 项正确的划分为:祝兹侯徐厉/为将军;B 项正确的划分为:此/真将 军矣;C 项正确的划分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官名(官职)的一项是( D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B.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C.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D.天子先驱..至 【解析】 D 项中“先驱”的意思是“先行引导的人员”。ABC 三项中加点的词 都为官名,“宗正”指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河内守”指河内郡的郡守,“将 军”指高级武官。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运用对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 征。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 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 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 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 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 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 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 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乙】 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初起,从入汉中,拜为将军。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号绛侯。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居十余月,乃谢请归相印。岁余,陈丞相平 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 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 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 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 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冒絮:头巾。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军.细柳(驻军) B.已而..之细柳军(后来) C.居.十余月(经过) D.天子既.应(已经) 【解析】 B 项“已而”的意思是“不久”。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称善者久之. 吏方验而出之. B.请以.军礼见 不以.此时反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吏方验而.出之 D.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乃.免相就国 【解析】 A 项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分别为“音节助词,无实义”和“代词, 他”;B 项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分别为“介词,用”和“介词,在”;C 项中 “而”的用法都是“表承接”;D 项中“乃”的用法和意义分别为“副词,才” 和“连词,于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答案】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 将军及其属下骑马迎送。 (2)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答案】他不在这时造反,如今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造反吗? 9.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__忠心 耿耿__;文帝在对待父子两人的态度中也有一个共同点是:__知错能改__。 【参考译文】 【乙】 周勃,是沛县人。高祖作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 被任命为将军。赐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文帝已经登上帝王 的位置,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过了十个多月,周勃就推辞请求归还相印。过了一 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起用周勃担任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 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很多人没有去,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 要替我率领列侯回封地。”于是免去(周勃的)丞相职位(让他)回到封地。(周勃回 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 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 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文帝朝见 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 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造反,如今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造反吗?”文帝 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道歉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文帝十一年周勃去世,谥 号为武侯。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描写对象都为周亚夫。 孝景三年,吴楚反①。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 剽轻②,难与争锋。愿以梁委③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④而 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⑤,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⑥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⑦。吴兵乏粮,饥, 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 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⑧,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吴兵既饿,乃引⑨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 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⑩吴王千金。月 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改动) 【注释】①吴楚反: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后称“七国之乱”。汉景 帝拜周亚夫为太尉,平定叛乱。②轻:轻捷。③委:放弃。④深壁:加高营垒。 ⑤便宜:有利,适宜。⑥弓高侯:名韩颓当。⑦食道:即粮道。⑧陬(zōu):角 落。⑨引:退。⑩购:悬赏捉拿。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许.之__同意__ (2)太尉既会.兵荥阳__会合__ (3)数.欲挑战__屡次__ (4)凡.相攻守三月__总共__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解析】 注意“宾语(之、粮道)”“谓语(绝)”等词的提示作用。也可根据句意 进行断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 【答案】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 王的人头。 13.平叛过程中,周亚夫采用的计谋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坚决执行这一计谋的?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简析。(建议答题字数:80 字左右) 【答案】示例:周亚夫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谋。吴国叛军进攻梁国,梁国形 势危急,请求援救,景帝派使者诏令周亚夫救梁,周亚夫坚决不出兵,而是派遣 轻骑兵去断绝叛军后方的粮道。最终三个月平定叛乱。 【解析】 根据文中的“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可知其计谋。根据第 二段中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可知他执行计谋的过程。 【参考译文】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攻打吴、楚叛 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与他们交战很难取胜。我希 望先放弃梁国,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景帝同意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 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加高营垒只守不出。 梁王每天都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王上书报 告景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营救梁国。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 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 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想引诱(汉军)出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夜里, 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 卧不起。过了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 们注意防备西北。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非常饥 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 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 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的人头。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 了吴王的头来报告。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七国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 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14.【活动探究】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我眼中的周亚夫”为主题的实践活 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下面文字,写出出自对联中的两个典故。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一书中指出,了解一个姓氏,首先是看他家祠堂里的 两样东西——匾额和对联。周姓宗祠里的一副四言对联——功高细柳 泽普爱 莲。 【答案】上联中的典故出自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文帝称其为“真 将军”。下联中的典故出自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有《爱莲说》。 (2)周姓宗祠里还有一副七字对联,请你结合《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补充上联。 上联:__示例:汉室军容推细柳__ 下联:宋朝理学尚濂溪 (3)在“我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组委会推选了周亚夫,请 你帮他写一段推荐语。(80 字左右) 【答案】示例:周亚夫是真正的将军。他治军严明,在他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 不上如山的军令;他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他手持兵器行 礼,尽显刚正不阿之骨气。 25 诗词五首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D )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解析】 A 项中的“搔”读作 sāo;B 项中的“重”在这里应读 zhòng;C 项中 的“朝”在这里应读 cháo。 2.名句默写。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 子是:__问君何能尔__?__心远地自偏__。 (2)《春望》一诗中把诗人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句子是:__烽 火连三月__,__家书抵万金__。 (3)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__。 (5)在《渔家傲》一词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 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句子是:__九万里风鹏正举__。__风休住__,__ 蓬舟吹取三山去__! 【解析】 答题时,结合提示写出相应诗句,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烽”“周郎”“蓬”等字词需要特别注意。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饮酒》(其五)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 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称。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解析】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其身世,情调感伤。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首诗都出自陶渊明写的《饮酒》组诗。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十六) [东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4.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庐屋,其写作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建议答题 字数:90 字左右) 【答案】不相同。《饮酒》(其五)中诗人借修建“人境”的庐屋来表现自己虽身 处闹市,内心却宁静悠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饮酒》(其 十六)中诗人借破旧的“敝庐”来表现自己虽饱受饥寒之苦,但仍固守节操,穷 困而不改其志的人生态度。 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建议答题字 数:35 字左右) 【答案】示例:时近黄昏,南山云雾缭绕,景色怡人,不远处,几只飞鸟结伴而 行,自由自在,飞返山林。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同一作者的作品的对比阅读,两首诗都与“安史之乱”有关。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东北部一带,安史之 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6.【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 “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连接词的妙处。(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 右) 【答案】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 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7.【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中都写 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建议答题字数:90 字左右) 【答案】【甲】诗中的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 一片衰朽景象,因内心无比悲痛而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泪是诗 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的消息后,因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 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同一题材,都属于边塞诗;表述内容相似,都与战争场面有关。 出塞作①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释】①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 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 自称,这里借称唐朝时期的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 指宝剑。⑤霍嫖姚:即汉代曾做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8.这首诗中的颈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颔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 些不同?请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170 字左右) 附: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写作手法不同:两首诗对战争的反映的侧重点不同,《出塞作》中的颈 联只是客观描述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战斗场景,一早一 晚,一守一攻,在客观叙述中完成了对战争的描写,表现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 善战;《雁门太守行》中的颔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 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成河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 和伤亡惨重,饱含着慷慨悲壮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同一表述对象——赤壁之战。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 项是( A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解析】 A 项借用了典故。昔人: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 仙。而其他三项都没有借用典故。 10.下面是李白同题材的作品《咏赤壁》,它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 请任选一个角度做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90 字左右) 咏赤壁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案】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地述说了 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 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与《渔家傲》同一作者。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 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建议答题字数:35 字 左右) 【答案】交代季节的特征,渲染凄婉的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 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12.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公认为写“愁” 的名句,请做简要赏析。(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运用形象的比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 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或:词人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地写出了愁思的浓重。) 13.【以读促写】“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 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为你读 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 缘。 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听到知名音乐人周杰伦读诗。你准备给主编写一封 邮件,请他向周杰伦发出邀请。 要求:①目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 规范运用语言;③130 字左右;④不得透露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示例:主编,您好。我是一个八年级在校生。“为你读诗” 是一个很 好的倡导诗意生活的平台,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我和很多同学都是周杰伦的 粉丝,想在平台上听到周杰伦的声音。他的很多首歌的歌词就是诗歌,如果让他 来朗读,一定会很有味道。相信周杰伦读诗会让更多的青年人走向诗歌。希望您 能满足我的愿望,邀请他来为大家读诗。 第六单元核心素养评估试卷 [见《全效提分卷》学生用书 P21] [分值:120 分 含书写分 3 分 时间:90 分钟] 一、积累(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千帆.(fán) 提携.(xié) 畎.(quǎn)亩 丈夫之冠.(guàn)也 B.拂.(bì)士 彀.(gòu)弓弩 始龀.(chèn) 惩山北之塞.(sè) C.无穷匮.(kuì)也 不胜簪.(zhān) 折戟.(jǐ) 一厝.(cuò)雍南 D.一厝朔.(shuò)东 曩.(rǎng)者霸上 棘.(jí)门 路长嗟.(jiē)日暮 【解析】 A 项中“千帆”中的“帆”读作 fān。C 项中“不胜簪”中的“簪”读 作 zān。D 项中“曩者霸上”中的“曩”读作 nǎ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3 分) A.得志,与民由.之(遵从) 独行其道.(方法) B.人恒过.(犯错误) 惩.山北之塞(苦于) C.惧其不已.也(停止)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 【解析】 A 项中“道”的意思是“道路”。 3.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3 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解析】 C 项划分应为: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古诗文名句填空。(6 分) (1)富贵不能淫,__贫贱不能移__,__威武不能屈__。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 能淫》) (2)在《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__感时花溅泪__, __恨别鸟惊心__。 (3)《雁门太守行》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 很旺盛的句子是:__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__。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 分) A.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 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 的象征。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 秋》。 D.古时 “泰山”喻指岳父,“伉俪” 是对夫妻的称呼,对老师称“夫 子”“师”“先生”。 【解析】 “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借指国家。 二、阅读(44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6.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7 分) (1)写推荐语。在 A、B 两组作品中,各选其中一本为七年级学弟学妹推荐名著。 (4 分) 作品 A.《长征》《飞向太空港》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推荐 示例:《昆虫记》:科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 A.我选________,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选________,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示例一:《长征》 理想在苦难中高扬 示例二:《飞向太空港》 中国航天人谱写的恢宏诗篇 B 示例一:《寂静的春天》 元凶难逃其咎 示例二:《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天上的星星会说话 (2)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 星”“ 红军”“ 红小鬼”……同学们对书中的“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 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3 分)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革命热情,不畏艰 难,不怕牺牲,奋力拼搏,在第五篇《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枪 林弹雨,赴汤蹈火飞夺泸定桥,还看到他们①__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上雪 山,过草地__。 乙:我理解为一种②__积极与乐观(或: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__的精神, 你看书中“红小鬼”③__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乡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 娆的诗。水滋养柳,柳装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 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 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 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 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 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乎垂,不垂则 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 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 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柳帽, 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柳,是 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 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 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 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 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而去,将生命 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 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 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 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 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 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 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 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 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 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7.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柳的__形态和声音__、柳的__妙 处__、柳的__生命力__。(3 分) 8.第④段画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 __有实用价值__和__表达情思__两个方面。(2 分)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 分) (1)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品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2 分,建议答题 字数:20 字左右) 【答案】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 (2)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建议答题字数:25 字左右) 【答案】“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意飘荡的姿态。 10.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①段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3 分,建议 答题字数:35 字左右) 【答案】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柳树是 人们的情感依附和人生寄托(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 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 痛苦的妙处 崔福星 ①人为追求幸福而生,但必须伴随痛苦而活。人躲不开痛苦,人的成长需要 痛苦。 ②人为何躲不开痛苦呢? ③我们素来有一极深误解,以为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者无痛苦。其实不然。 第一因为他们亦有欲望。欲望无止境。欲望不能实现就痛苦。条件再好者亦有比 上不足之问题,地位再高亦会有“中间感”。人是一级羡慕一级。故地位高者亦 不满足。温饱线以下物质决定幸福,温饱线以上精神决定幸福。穷人与富人均痛 苦,只不过痛苦原因有所不同。其实人的条件好到可以为所欲为时弊端亦很大。 “皇上不长寿”现象生动地诠释了此点。因为没有外在约束时,人会被自身弱点 所击败。第二因为痛苦是多样化的,有的痛苦穷人和富人都会遇到。如疾病、天 灾人祸、感情伤害等等。 ④人的成长为什么需要痛苦呢? ⑤痛苦能帮助人克服缺点。人均有诸多与生俱来的顽固性缺点和毛病,如自 私、馋懒、骄狂、虚荣、好色等等。正常情况下人战胜不了自我,只有在困难挑 战面前,由于巨大外在压力作用人才能克服自身缺点,并逐渐成熟起来。故古人 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控制不住嘴,但痛风能帮我们 控制住。痛风管住我们的嘴后,就不得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要命病。故有“小病 养人”之说,小病是大病的“保险丝”。 ⑥痛苦帮助人思考问题。“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 跌个跟头捡 个明白”等等,说的都是人吃了亏才得到了教训,才有了经验,才明白了道理, 才聪明起来。所以,痛苦是老师,它让我们思考问题,让我们了解事物,了解社 会规则,了解人性。让我们逐渐学会话咋说、事咋办、人咋处等等。这样人在反 复的实践锻炼中逐渐成熟。故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 ⑦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人生会遭遇各种痛苦,如贫穷、劳苦、羞辱、病痛、 挫折等等。人是摊上啥受啥。痛苦会以强制性方式让我们学会忍受和适应,从而 增强了韧性和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从而具有了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这是人立 世之根。有担当之硬汉必须在社会大风大浪和人生痛苦与磨难中炼成。总生活在 顺境中的人是温室花朵,一经暴风骤雨必被淘汰。 ⑧痛苦是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人具有很强的奴性,没有外在压力,在无 忧无虑、优裕生活环境中的人通常难以自觉奋斗。只有经过痛苦的刺激人才能立 志改变自己命运,以远离痛苦。所有理想、志向均孕育于痛苦之土壤,“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即是此意。“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痛苦对人是 不可或缺的,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痛苦是人生必修课。正因如此,才产 生了“挫折教育”这一概念。 ⑨在人一生中,任何人都存在痛苦,客观上人也需要痛苦之调教。痛苦有价 值,痛苦是资源。只要我们认知正确,只要在我们身心承受力许可范围内,痛苦 会帮助我们成功并快乐。但遭遇痛苦有早晚之别。窃以为早受痛苦早受益。因早 受痛苦早立志,尽早改变命运。因生命之有限,迟来痛苦可能立志嫌晚,墙头上 睡觉——翻不了身。所以理想人生是早痛苦早奋斗,苦而后甜。最是不幸甜而后 苦。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建议答题字数:15 字左右) 【答案】人躲不开痛苦,人的成长需要痛苦。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痛苦有价值,痛苦是资源”。(2 分, 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痛苦能帮助人克服缺点;痛苦帮助人思考问题;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 痛苦是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 13.“正常情况下.....人战胜不了自我,只有在困难挑战面前,由于巨大外在压力作 用人才能克服自身缺点,并逐渐成熟起来。”该句中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 么?(3 分,建议答题字数:90 字左右) 【答案】不能。因为加点部分表示对条件的限制,意思是并不是一切情况下,人 都战胜不了自我,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情况下,人都 无法战胜自我,太过绝对,与客观实际不符。加点部分体现了论述文语言的(准 确)严密性。 14.对于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甲认为前面已经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可以 删除,而乙则认为保留该句更好,双方僵持不下,请你帮乙陈述可以说服对方的 理由。(4 分,建议答题字数:120 字左右) 【答案】示例:这句话是说总生活在顺境中的人缺少痛苦与磨难的忍受和适应, 面对生活的挑战就会缺少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从而被淘汰,与前一个句子提到 的有担当之硬汉必须在社会大风大浪和人生痛苦与磨难中炼成形成对比,从而突 出强调了本段的分论点“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文言文阅读(10 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 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 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征.于色 __征验、表现__ (2)被.服以立 __同“披”,穿__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答案】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 18.【甲】【乙】两篇文章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 分,建议答题字数:110 字左右) 【答案】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 说明了这一点。②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 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 家。 【参考译文】 【乙】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 做官的数千人,施政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 数百人,穿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 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 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 重振国家。 (五)古诗阅读(4 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2 分,建议答题字数:15 字左右) 【答案】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20.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 分,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 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三、写作(55 分) 21.2019 年 6 月 8 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 实践”。八年级(2)班班委会拟定于 1 月 25 日下午 3 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杭州非 遗保护我行动”的主题摄影展览。想邀请本校学生处丁明主任参加这个展览活 动,请你以班委会名义给丁明主任写一则邀请函。(80 字左右)(5 分) 【答案】尊敬的丁明书记: 您好! 为了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我 班拟定于 1 月 25 日下午 3 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杭州非遗保护我行动”的主题摄 影展,特邀您参加,谢谢! ××班委会 2019 年 1 月 24 日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是什么,与我们终日相伴?是什么,为我们指引迷津?是什么,让我们如痴 如醉?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书!但今天的我们,却常常被包围在电视、电 子游戏和网络所构筑的声光世界中,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使我们浮躁而不能 沉静地思考,对千百年来人类积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无暇顾及。 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请你根据自己的看法,为长铁一中全 体在校学生拟一份关于热爱读书的倡议书。 要求:①信息全面、准确、有效;②语言得体;③符合倡议书格式要求;④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