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导学案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 社   戏 ‎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漂渺(    )     旺相(      )   惮(     )     撮(       )‎ 整体感知:‎ ‎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合作探究:‎ ‎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分析人物:‎ ‎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        (人物)交朋友,因为他            (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 ‎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并用“我(我们组)觉得   ( 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       ”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感悟社戏之美:‎ ‎8、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 第 70 页 共 70 页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有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齐读最后一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9、谁都有童年,自然也都有哄骗一生的“旧时的意味”。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寻找自己成长历程中如同本文一样追忆时能生出无限美感的趣事!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准备两分钟,小组选一位代表谈趣事。‎ 学习小结:‎ ‎10、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 ‎11、阅读理解:‎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 ‎(4)、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5)、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所闻:‎ ‎(6)、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分)‎ ‎(7)、“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第 70 页 共 70 页 ‎2 回延安 教学目标 ‎ 1.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 ‎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信天游,也叫__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__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_________,常用来__________ ,亦可叙事。‎ 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________。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白羊肚手巾( )    糜子(  )  气喘( )‎ 黍类( )    油膜( )    ‎ 整体感知:‎ ‎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 ‎4.概括诗歌每个部分的大意。‎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5.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 ‎  6.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 ‎  修辞手法:‎ ‎7.分析诗歌第二节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 ‎8.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 分析情感:‎ ‎9.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艺术特点:‎ ‎ 10.分析全诗富于变化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 ‎11.夸张手法的运用。 ‎ 拓展延伸:‎ ‎  12.这首诗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出的,请你说一说信天游和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有什么不同?‎ 学习小结:‎ ‎1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 70 页 共 70 页 当堂训练 ‎14.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5)“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的深厚感情。‎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第 70 页 共 70 页 ‎ 3 安塞腰鼓 学习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 预习·导学 ‎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瞳仁(   ) 亢奋(  ) 羁绊(  ) 山崖(  )‎ 冗杂(   ) 烧灼(   ) 磅礴( ) ‎ 戛然(  ) 闭塞(  )  束缚(    )‎ ‎2.填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3.作者链接 ‎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 探究文章主旨 ‎1.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描写安塞腰鼓的目的是什么? ‎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 ‎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 探究场景描写的作用 ‎1.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寂静的腰鼓”两个场景中的“静”是否一样? ‎ ‎2.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 ‎3.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 ‎ 语言赏析 ‎1.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 第 70 页 共 70 页 ‎2.对文中“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一句如何理解?  ‎ ‎3.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5.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 修辞手法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 拓展延伸 ‎ ‎1、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法确实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都会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 当堂训练 好一个安塞腰鼓!  ‎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A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 ‎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   B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 ‎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 ‎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 ‎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 ‎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 ‎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第 70 页 共 70 页 ‎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 ‎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 ‎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1.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的意思。 ‎ ‎2.第二段中的“你”和第三段中的“你”意思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 ‎3.文段中第一、六、八段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第七至十一段的内容重点写(    ) ‎ A.舞姿                   B.舞姿与鼓点的交融 ‎ C.鼓点                   D.舞姿与鼓点交融产生的神奇效果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七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舞姿给人的感觉。‎ B.第八段中的“痛快”“蓬勃”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C.第九、十、十一段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是完全并列的。‎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然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语言赏析 ‎1.从短句的运用、词语的排列及语言的气势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 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短句,排列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非常有次序。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2. 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比喻贴切形象。 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 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3.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  ‎ 4. 这句话表达了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竟然勃发出如此激昂奋发、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和震撼。  ‎ 5.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4 灯笼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文本写作特色。‎ ‎3.热爱传统文化,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2. 灯笼文化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自主学习】‎ ‎1.基础字音 岁梢( ) 神龛( )斡旋( ) 怅惘( ) 静穆( )‎ ‎【整体感知】‎ 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合作探究】‎ ‎ 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九、十自然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哎,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拓展延伸】‎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特色一: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 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5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 ‎【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 一预习导航 ‎1.激趣导入:‎ ‎  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简介作者 ‎3.给生字注音 ‎ 萌发 (   )  孕育(    ) 载途 (   ) ‎ ‎ 翩然(    ) 三年五载(   )  草长莺飞(   )  ‎ ‎ 销声匿迹(    )‎ ‎4、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 (2) 孕育: ‎ ‎(3)次第:    (4)载途:‎ ‎(5)销声匿迹:                 (6)周而复始: ‎ ‎(7)草木荣枯:               (8)年年如是:‎ 二、自主探究 ‎1.整体感知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 ‎2、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三、研读提升 ‎1.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 ‎(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第 70 页 共 70 页 ‎(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精读6--10自然段。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看哪个小组讲的细致、准确。(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 提示: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片段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 ‎ 四、拓展延伸 ‎1.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可以用书本中的哪些语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你注意积累了哪些关于农业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哪些物候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    ,这段文字是按          顺序解说事理。‎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 ‎(4)文中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 ‎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投布卢滦絮晶页忽牡利喘绑简藐刀侠剁受勺华分围故壮妮尺敢概局糕临迷漏蚜愤卡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18《阿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18《阿西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18《阿西莫夫短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知识链接】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 1.题目解读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 ‎“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 “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迷傅屁绣鞠托局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2.走近作者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屁绣鞠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3.相关资料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导学过程】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一)自主学习: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第 70 页 共 70 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1)鸟臀      (2)褶皱     (3)潮汐1(4)劫难      (5)追溯      (6)遗骸《阿西莫夫短文两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2.解释词语。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1)遗骸:         ‎ ‎(2)追溯: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3)劫难:        ‎ ‎(4)致密: ‎ ‎(5)天衣无缝: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二)合作探究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学生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18《阿西 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叼膏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18《‎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第 70 页 共 70 页 ‎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 ‎(4)即非常纯的沙子。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寄语】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鳞薛益奢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 三.交流展示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四.达标练习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2)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3)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4)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在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5)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的升高、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轿瞒沾仅篱道镊汉旅碴危变撰技狞趴绝御迷傅屁绣鞠托局任蓑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第 70 页 共 70 页 ‎(6)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1涌伶疹鹰郎诡自崩析叼膏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7)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圾站”和“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总A.“赤”是红的意思,但“赤潮”时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红色。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 B.“赤潮”对海洋鱼类、贝类甚至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C.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少,它们都是微型或小型的原生动物,都生活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所以才引起了水色的改变。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扰家伺 D.“赤潮”发生时,海水常常会变粘并伴有腥臭味。18《阿 西9.第(7)节画线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阿西莫夫叼膏妇轿快狰茎扰“向我们敲响警钟”中的“警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阿西莫夫短文两妇轿快狰茎上敝描扰家伺迷寞垄厢斤蚀喘渴联刺膊 ‎10.第(2)节中加粗词语“一些”能否去掉?为什么?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斤蚀喘渴联刺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阿西莫夫短文 ‎11.从建国初到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18.《阿西莫夫短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我的疑惑】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主编人: 刘永军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第 70 页 共 70 页 ‎7 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学习重点】‎ ‎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难点】‎ 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 缄默:                         窥探:  ‎ 雾霭:                         狩猎:  ‎ 顾忌:                         目空一切:‎ ‎【整体感知】‎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 ‎ ‎(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_________           ‎ ‎(4)十一月份的大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          ‎ ‎(6)大雁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列队飞. ‎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大雁被作者称为_______________  他和学生自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第 70 页 共 70 页 ‎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3.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4.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拓展检测】‎ 一、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7.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8.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_________‎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英里。‎ ‎9.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10.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语段阅读  。‎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 第 70 页 共 70 页 ‎,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1.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1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第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8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 ‎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自主学习】‎ ‎1.注音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刨刮( ) 粗糙( )‎ 2. 解释下列词语 ‎ 海枯石烂: ‎ 楔形文字: ‎ ‎【整体感知】‎ 给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5)‎ 第二段:(6—30)‎ 第三段:(31—32)‎ ‎【合作探究】‎ 1. 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2. 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岩层厚度:‎ 排列顺序:‎ 地壳运动:‎ 3. 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第 70 页 共 70 页 ‎【拓展延伸】‎ 5. 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6. 分析第6—22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7. 品味语言 1. 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9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2、 写作背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一、自主学习 ‎1、注音:‎ 豁然(      )       俨然(      )        ‎ 阡陌(     )        垂髫(      )      ‎ 刘子骥(     )   便要(      )还家   ‎ 邑人(     )      间隔(      )        ‎ 语云(    )        诣(  ) 太守         ‎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 ‎3.屋舍俨然  ‎ ‎4.阡陌交通 ‎5.咸来问讯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遂与外人间隔 ‎8.无论魏晋 ‎9.各人复延至其家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说如此 二、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说说其要素。‎ ‎2、请找出渔人在路途上和桃花源中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 第 70 页 共 70 页 ‎3、作者笔下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三、 精读课文,探究合作:‎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 ‎2、作者描写桃花林幽美的自然景色有何作用?‎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请概括桃花源的环境及其中之人的特征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对下起何作用?‎ ‎7、渔人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遂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文中有哪些成语?‎ 四、 拓展延伸:‎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社会,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 。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五、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 ‎(1)欲穷其林  穷:     ‎ ‎(2)便要还家  要:                 ‎ ‎(3)处处志之  志:                     ‎ ‎(4)欣然规往  规: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10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第 70 页 共 70 页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前预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一词多义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心乐之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4.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合作探究】‎ ‎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2、第2段写出了“水” “鱼”的什么特点?在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3、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如何理解文中两次提到的“乐”?‎ ‎【点击中考】‎ 第 70 页 共 70 页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 (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4)尽溪,平坦如荠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 11 核舟记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 第 70 页 共 70 页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课文,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使用说明】 1、 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 文体“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2、 数量词的用法: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自学导航】 一、基础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罔   (      ) 贻    (       )有奇(       )黍(     )糁(     )髯(       )褶(       )膝(        )楫(        )篆(     )狭(      ) 2、重点词语释义。 能以径寸之木: 为:                罔不|:               楫:             篆章: 因势象形:                               盖:              神态:             尝:                  贻:              可:              峨冠:                 隐:                  诎:              倚: 3、通假字 ‎ 4、一词多义(奇、有、为、而、之、其等)‎ ‎5、古今异义 ‎6、词类活用 ‎7、积累文中倒装句 (1)尝贻余核舟一 (2)又用篆章一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初读课文,将文章第3段翻译在下面。‎ 第 70 页 共 70 页 三、再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介绍船头和船尾的人物?这些人物带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思考这样详细描写人物有什么目的?‎ ‎2、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 四、拓展延伸 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 【课后训练】 东坡画扇 ‎ ‎(宋)何远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  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 ⑥发市:开张。 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  的笔。  ⑧逾:走出。 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某家以制扇为业(        ) 适父死(        ) 至懊悔不胜而去(        ) (2).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核舟记》选自张潮编的《        》。作者      ,字     ,     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12 《诗经》二首 ‎《关雎》‎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第 70 页 共 70 页 1、 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 ‎3、理解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美好情境。 【学习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 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 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 、 、 ”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表现手法有 、 、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 、 、 、 、 、 ”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 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5、《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 首。   二、【自主学习】‎ ‎1、正音。 ‎ 睢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莱( ) ‎ ‎ 寤寐( ) 辗转( ) 芼( ) 钟鼓乐之( ) ‎ ‎2、解释加点的字。 ‎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 3、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 三、【初步感知】‎ ‎ 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 2.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   ‎ 四、【品读探究】‎ ‎1、理解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阅读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第 70 页 共 70 页 ‎ 《蒹葭》‎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体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 ‎ ‎【学习重点】 ‎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 ‎2、把握“追求者”形象,感受诗歌人性美。 ‎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画面美、人性美。‎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 伊人( ) 溯洄 ( ) 萋萋( ) 晞( )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 ‎2、解释下列字词。 ‎ 苍苍: 伊人: 溯洄: ‎ 洄: 从: 阻: ‎ 溯游: 宛: 萋萋: 晞: ‎ 湄: 跻: 坻: ‎ 采采: 未已: 已: 涘: 沚: ‎ ‎3、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 翻译全诗。‎ 三、合作探究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 ‎  ‎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3、 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 ‎ ‎ 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屏显词语:蒹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 ‎ ‎ 四、拓展延伸 ‎ 1、刚才咱们描绘了诗中景,再来看看诗中人。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在做什么?心情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齐读课文,小组讨论)‎ ‎ ‎ ‎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3.诗中将“伊人”形象理解为爱人,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 ‎13 最后一次讲演 ‎ ‎【学习目的】‎ ‎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第 70 页 共 70 页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 ‎ ‎【知识链接】‎ 1. 创作背景 ‎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基础检测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6分)‎ 光明正大( ) 偷偷摸摸( ) 悲愤痛恨( ) 挑拨离间( )‎ 制造恐怖( ) 卑鄙无耻( )‎ ‎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8分)‎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 表达效果:‎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句式:‎ 表达效果:‎ ‎(3) 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表达效果:‎ ‎(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 表达效果:‎ ‎3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 )‎ 第 70 页 共 70 页 ‎(3)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4)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  ‎ 二、 合作探究 ‎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三、拓展延伸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  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  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 ‎ ‎  【课后集训】 ‎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文中“你们”指的是 ,“我们”指的是 。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的含义是什么?(3分)‎ ‎(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第 70 页 共 70 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第 70 页 共 70 页 ‎【学习重点】‎ 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知识链接】‎ 1.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作者介绍 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基础检测】‎ ‎1生字注音 肇( ) 朱熹( ) 中庸( )‎ 论语( ) 埋没( ) 彷徨( )‎ 儒家( ) 探索( ) 测量( )‎ ‎2词语解释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彷徨:‎ 不知所措:‎ 袖手旁观:‎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你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吗?‎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2):‎ 第三部分(13):‎ ‎【合作探究】‎ ‎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2.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拓展延伸】‎ 第 70 页 共 70 页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 ‎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基础字词 ;作者王选 ;全面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王选每次重要抉择的主客观条件及思考过程,学习王选进行人生抉择的智慧。 ‎ 第 70 页 共 70 页 ‎3.情感目标:学习王选将一生的抉择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高尚品质以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 ‎ ‎【学习重难点】‎ ‎1.基础字词和文化常识的把握 ‎2.课文主旨的把握,使学生明白抓住机遇、正确抉择对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王选,生于1937年2月,2006年2月13日于北京病逝。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团董事,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基础检测】‎ ‎⑴正确识记字音、字形 ‎ 抉择      核心      堕落     丰硕   ‎ 轮廓       不懈    凸版  疙瘩    ‎ ‎ 开辟     时髦      淘汰     可乘之机       忧心忡忡   ‎ ‎(2)解释成语 无与伦比: ‎ 可乘之机: ‎ 与众不同: ‎ 无名小卒: ‎ 忧心忡忡: ‎ 专心致志: ‎ ‎【合作探究】‎ ‎1.深入分析本文内容,探究文章主题 ‎ 提示:本文主题鲜明逻辑严密,真正成功的演讲,首先要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人。这种思想不是人云亦云的随声附和,而是经过自己头脑思考而来的真知灼见。这点在王选教授的演讲中表现得尤为充分。课文始终围绕“人生中的重要抉择”来写,避免说教,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深入浅出。 ‎ 2. 分析本文结构 提示: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课文中这些抉择看起来互不相干,但读者看来却彼此相连,浑然一体。这是因为每一个选择作者总是让我们看到:所做选择的原因、选择后的实际行动和“选择”对于作者的影响,这些都有内在的联系,作者选取合适的角度把它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在“重要”这一前提下作者又分出主次轻重,并用“时间”这根红线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地叙述内容,层层深入地揭示主题。 这篇长达万言的演讲以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 第 70 页 共 70 页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学习目标】‎ ‎1.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 ‎2.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 练中提高演说才能。‎ 第 70 页 共 70 页 ‎3.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顾拜旦(1863—1937),出生于法国巴黎。他是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他是奥林匹克会徽、会旗的设计者,运动员誓词的起草者。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自由超越的领域”,并确立了他终生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192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有著名诗作《体育颂》。‎ ‎2.背景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冲击了原定在1916年举行的第六届奥运会,中断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燃烧的战火,使巴黎日益受到威胁。1915年国际奥委会将总部从巴黎迁到了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加之在此之前,奥林匹克运动在西方世界被蒙上一层阴影,暴露出不少弊端。比如裁判不公、服兴奋剂、以车代步等,这类事件在顾拜旦看来显然完全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使他忧虑不安,他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体育健康发展的潜在的危机,因此他大声呼吁,希望世人能全面、充分地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崇高理想。[来源:学_科_网ZX_X_K]‎ ‎【自主学习】‎ 1. 注音 崩溃( )   纯粹( )   阐( )述   萦( )绕   绚( )丽 歧( )途  束缚( )   严峻( )  黄褐( )色   沉甸甸( )‎ ‎2.词语释义 ‎(1)自得其乐:‎ ‎(2)一事无成:‎ ‎(3)功利主义:‎ ‎【整体感知】‎ ‎1.简述课文内容,并概括要点。‎ 明确:《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提示:这次演讲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心,内容主要包括:‎ 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 ‎(1)‎ ‎(2)‎ ‎(3)‎ ‎(4)‎ ‎(5)‎ ‎2.请同学们在倾听演讲和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明确:‎ ‎【合作探究】‎ ‎1.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有什么不同?‎ 第 70 页 共 70 页 ‎2.课文最后一段说:“目前的时势依然很严峻。即将破晓的黎明是暴风雨过后的那种黎明。但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黄褐色的玉米又将沉甸甸地压在收获者的双臂上。”这段话到底应如何理解?‎ 提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①②③‎ ‎(2)(3)‎ ‎3.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提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主要体现在:①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仍可促进和平;②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利”,但仍可促进公平;③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总之,和平,具有公平性和教育性并为大众所享受,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4.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的?‎ 提示:根本出发点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满“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 ‎【拓展延伸】‎ ‎5.品位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如何增强说服力的。‎ 明确:①顾拜旦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背景、目前任务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所以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加以表述;‎ ‎②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阐述。“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行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何等情景呢?”“我觉得又一次目睹她由含苞而怒放”“即将破晓的黎明是暴风雨过后的那种黎明”“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黄褐色的玉米又将沉甸甸地压在收获者的双臂”等语句,形象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③人称,我、我们、你们,面对面的真情告白。‎ ‎④呼告,排比。‎ ‎⑤真诚的语气,绅士的风度,对奥林匹克的热情。‎ ‎⑥抑扬顿挫的语气、充满激情的语调、和肢体语言。‎ ‎⑦独特的奥运情结,乐观的展望。‎ ‎⑧更重要的是演讲的话题——奥林匹克精神——牵动着听众的心。‎ 演说需要激情,这篇演说词是如何体现激情的?‎ 提示:顾拜旦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首先应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简短的演说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 70 页 共 70 页 ‎17 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 ‎【知识链接】‎ ‎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 ‎2. 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 ‎【预习自测】: ‎ 一、基础梳理(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轧钢 ( ) 轧账( ) 倾轧( )回yū ( ) 推推搡搡( )‎ 霎时 ( )刹那 ( ) 潺潺( ) 寒噤( ) 怒不可遏( )‎ ‎2.解释下列词语 ‎ 寒噤:‎ 噤若寒蝉:‎ ‎ 弥漫: ‎ ‎【整体感知】 ‎ 1、 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 明确: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 ‎ 2、 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 ‎【合作探究】 ‎ ‎1.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 ‎【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 ‎2.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明确:“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写作意图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 第 70 页 共 70 页 ‎4.品味下列句子,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 ‎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 ‎ ‎②比喻、拟人: ‎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 ‎5.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 ‎【课后训练】 ‎ ‎1.比较阅读:阅读梁衡同题文章《壶口瀑布记》,比较其与课文在选材、布局、语言运用和主旨上的异同。 ‎ 壶口瀑布记 ‎ 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时桃花流水而阴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 ‎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壶口在山西吉县境内,是黄河上惟一的瀑布。因状如壶口而得名。水流至此急冲沟下,人观瀑布由上俯下,只见烟水迷漫,船行至此得拖出河岸,绕过壶口。即古书上所载“河里冒烟,旱地行船。”原来黄河在这里,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却正当她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裂坚石而炸雷,飞轻雾而吐烟,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搅谷,巍巍地颤。波起涛落,切层岩如豆腐,照徐霞客所记,三百年来竟剜石开沟上剁三百余米;激流飞湍,锉顽石如木铁,据民间所言,有黑猪落水,眨眼之间,退毫拔毛,竟成雪白之豚。黄河于斯于此,聚九天雷霆,凝江海之威,水借裂石之力,轰然辟开大道坦途;沙借波旋之势,细细磨出深沟浅穴。放眼两岸,鬼斧神工,脚下这数里之阔的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她顺势一跃,排山推岳,挟一川豪情,裹两岸清风,潇洒而去,又再现她的沉静,她的温柔,她的悲壮,她的大度。去路千里缓缓入海。 ‎ 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美哉,壮哉,我的黄河。 ‎ ‎2、从语言、内容或结构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赏析。200字。 ‎ 第 70 页 共 70 页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游记的特点。 ‎ ‎2.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知识链接】‎ 1. 各拉丹冬: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 2. 作者简介 ‎ 马丽华,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苦难旅程》,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17部。‎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菱( )角 虔( )诚 蠕( )动 豁( )然 ‎ 懈( ) 怠 蜿蜒 ( ) 敦 ( )实 腈纶( )‎ ‎2.解释下列词语 黧黑:‎ 接踵而至:‎ 砾石:‎ 皱褶:‎ ‎【整体感知】 ‎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 提示: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 ‎【合作探究】‎ 1. 品读5-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 确】‎ ‎ 远处全景:‎ ‎ 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 ‎ 感受:‎ ‎2.品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呢,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第 70 页 共 70 页 4. 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拓展延伸】‎ ‎5.赏析句子的妙处,感受语言的魅力。‎ (1)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第 70 页 共 70 页 ‎19 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 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2.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自主学习】‎ 1. 标注字音 翌( )日 隧 ( )道 俯瞰( ) 穹( ) 顶 ‎ 巍峨( ) 皑皑( ) 蔓( )延 颠簸( )‎ 沟壑( ) 旷( )野 纷至沓( )来 2. 解释下列词语 翌日:‎ 巉峻:‎ 拾级:‎ 霓裳羽衣:‎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游记,请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2—6段)】‎ ‎【第三部分(7—11段)】‎ ‎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3.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4.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拓展延伸】‎ 第 70 页 共 70 页 品析文章语言 ‎(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提示:‎ (2) ‎“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3)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 ‎【自主学习】‎ 1. 字音 驿( )道 矗 ( )立 闸( ) 口 ‎ 翡( )翠 砚蘸( ) 目眩( )神迷 ‎ 2. 解释下列词语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晶莹夺目:‎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合作探究】‎ 1.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2.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 ‎【拓展延伸】‎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第 70 页 共 70 页 ‎ ‎ ‎ ‎ 21  ‎《庄子》二则 第1课时  北冥有鱼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 ‎      ‎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 )  鲲鹏( )  抟( )  ‎ 徙( )  齐谐( )  正色邪( )‎ ‎2.通假字 北冥有鱼( )‎ 第 70 页 共 70 页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 ‎ 4.文言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 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 明确:‎ 第1层: ‎ 第2层:‎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 ‎ ‎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 ‎ ‎ 目标导学四:品味语言,体悟《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1.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 ‎ ‎2.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3.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 三、板书设计 第 70 页 共 70 页 可取之处 ‎  课前导入生动有趣,学生们兴致很高,这堂课的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将学生们喜爱的影视动画与文言文学习相结合,对我们提高课堂效率有较大的帮助。‎ 不足之处 ‎  时间安排较仓促,学生对于庄子思想的感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第2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第 70 页 共 70 页 ‎(1)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固:A.固不知子矣( )‎ B.子固非鱼也( )‎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 ‎ 目标导学三: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 ‎2.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辩谁是胜者。‎ 明确: ‎ ‎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 ‎ ‎4.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 ‎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篇幅短小,百十个字。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注重在学习重点字词中理解句子文意,从而理解故事的寓意。‎ 不足之处 ‎  文章较浅显易懂,课程设置稍显简单,一些细节问题没有特别注重,可能有知识点会遗漏。‎ ‎ ‎ 第 70 页 共 70 页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 ‎1.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学相长( )‎ 2. 解释下列词语 旨: 至道:‎ 困: 达到:‎ 学学半:‎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合作探究】‎ 1.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2. 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第 70 页 共 70 页 1. 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相长”的原因。 ‎ ‎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自主学习】‎ 1. 基础字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 门闩( )‎ 2. 解释下列词 大道:‎ 分: 归:‎ 乱贼: 作:‎ 大同:‎ 鳏寡孤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整体感知】‎ ‎ 给文章断句,划分节奏,理解文章大意。‎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 ‎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第 70 页 共 70 页 ‎ 23 马说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始终未被采纳,只得相继依附于节度使幕下,郁郁寡欢。他一生多次被贬,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 2. 文体常识 ‎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祇(  ) 骈(  ) 槽枥(   ) 食马(  )粟( )邪(  ) 奴隶(  ) 执策(  )‎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4)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3)不能尽其材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其真无马邪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第 70 页 共 70 页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2)策: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 ‎【整体感知】‎ ‎(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 千里马  喻  __________                    ‎ 食马者  喻 __________‎ 伯  乐  喻 __________  ‎ ‎(2)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合作探究】‎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拓展检测案】‎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祗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   ‎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 70 页 共 70 页 ‎●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蝂                                       ,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③矣。苟能起,又不艾④。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②踬zhì仆:跌倒。③病:疲惫。④艾yì:停止,悔改。‎ ‎7.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辄持取(  )   人或怜之(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又不艾(  )‎ ‎8.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C.日思高其位D.大其禄 ‎9.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10.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第 70 页 共 70 页 ‎24 唐诗二首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2.朗诵本诗,体会本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2. 写作背景 ‎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 ‎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自主学习】‎ 1. 注音 怒号( ) 挂罥( ) 突兀( ) 布衾( )‎ 俄顷( ) 丧( )乱 广厦( ) 见( )此屋 ‎ 长( )林梢 三重( )茅 沉塘坳( ) 庇( )‎ ‎【整体感知】‎ ‎ 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合作探究】‎ ‎1.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3.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拓展延伸】‎ 第 70 页 共 70 页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理想?有何现实意义?‎ ‎【课后集训】‎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2.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什么意思?“歌”该怎样解释? 3.默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的几句诗。 4.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忧思深广,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但他却对“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南村群童说是“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自主学习】‎ 1. 注音 ‎ 鬓( ) 辗( ) 辙( ) ‎ 骑( ) 敕( ) 叱( ) ‎ ‎ ‎ 将( ) 系( ) ‎ ‎【整体感知】 ‎ 第 70 页 共 70 页 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 ‎【合作探究】‎ 1.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拓展延伸】‎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 角度二: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角度三:把握作者的情感 ‎ 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暴行进行了揭露,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角度四:尝试归纳主旨 ‎ 本诗通过记叙( ),揭露了( )的罪恶和( )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 ‎ ‎【课后集训】‎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第 70 页 共 70 页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第 70 页 共 70 页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 ‎☆☆☆☆☆☆☆☆☆☆ 听 ☆☆☆☆☆☆☆☆☆☆ ‎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 ☆☆☆☆☆☆☆☆☆☆ 说 ☆☆☆☆☆☆☆☆☆☆‎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 ☆☆☆☆☆☆☆☆☆☆ 读 ☆☆☆☆☆☆☆☆☆☆‎ ‎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 第 70 页 共 70 页 ‎“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 ☆☆☆☆☆☆☆☆☆☆ 问 ☆☆☆☆☆☆☆☆☆☆‎ ‎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 ☆☆☆☆☆☆☆☆☆☆ 写 ☆☆☆☆☆☆☆☆☆☆ ‎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第 70 页 共 70 页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6、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7、“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8、××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9、刚刚过了××节,同学们一定还有深刻的印象,就“××节”为题,写一遍作文,好吗?‎ ‎10、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小声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 第 70 页 共 70 页 教师课堂激励学生用语大全 ‎1、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4、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5、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6、鞋底磨穿了,不等于路走到了头。‎ ‎7、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8、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 ‎9、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10、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英语教学激励学生的话 ‎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第 70 页 共 70 页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第 70 页 共 70 页 ‎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 ‎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 ‎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 ‎72、你太厉害了!‎ ‎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 ‎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 ‎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 ‎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 ‎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 ‎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第 70 页 共 70 页 ‎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 ‎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100、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 第 70 页 共 70 页 教师课堂用语辑录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好像百度一样,同学们以后有问题要就找你帮忙。‎ ‎5.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第 70 页 共 70 页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 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更踊跃,更大胆,更自信!‎ ‎3. 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大声读一遍吗?那样,你会获得更热烈的掌声。‎ ‎4. 这道题,你不是不会,而是疏忽大意了,如果再耐心细致些就好了。‎ ‎5. 如果你能脱稿,并且面向同学来展示就更好了。‎ 五、劝诫类 ‎1. 你是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是你学习不稳定,为什么呢?你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多么希望你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对了,还要把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改掉,好吗?老师相信你!‎ ‎2. 每次见到老师,你总是甜甜地问一声“老师好!”老师非常喜欢你,但在课堂上,老师多想看到你高高地举起小手呀!不要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吗?要展示给别人看,相信自己!‎ ‎3. 爱读书,是一个好事情,值得表扬。可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做着好事情,好比数学正负得负一样,产生的就是负作用了(针对课堂看课外书的情况)。‎ ‎4. 有个国外科学家说:真理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人也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们小组准备不充分,对学、群学不到位,所以你们没有发现真理,没有挑战成功!‎ ‎5. 张旭喝了酒,写出的草书流传千古。可是,我们课堂上可没有酒喝,所以,请某某同学一定要板书写工整了,否则,同学们会以为你喝酒了呢!‎ 六、鼓励类 ‎1. 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2. 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3. 这个问题提出得真好,谁愿意帮助他解决?‎ ‎4. 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愿意进一步谈谈你的构思吗?‎ ‎5.‎ 第 70 页 共 70 页 ‎ 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七、反思类 ‎1. 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 ‎2.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你们小组,怎样让学习效率更高一些?这道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4.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5.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的收获最多。‎ 第 70 页 共 70 页 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第 70 页 共 70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