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战略转移 ‎(1)原因: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4)过程: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惨重,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思维拓展】‎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避免了中国革命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 第二,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第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6‎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 冲出重围,整编军队,提高了战斗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过程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l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关链接】‎ 数字长征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2年。先后跨越了近100条河流,征服了约40座大山,其中包括2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战斗,牺牲营级以上干部430多人,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技巧方法】‎ 利用列表归纳法记忆红军长征。‎ 根本原因 当时的临时中共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开始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 路线 瑞金(1934年10月)—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事件 6‎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会师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结束 ‎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例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等信息判断,北伐战争讨伐的对象不是蒋介石,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不是行军,只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行军二万五千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战略大转移。‎ 答案:D 例2.“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 A.一大               B.遵义会议 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考查理解、记忆能力。遵义会议的召开,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进行了拨乱反正,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B 例3.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下列关于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强渡大渡河 ④巧渡金沙江 6‎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解析:红军长征由瑞金出发,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急行军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经历吴起镇、会宁两次会师,长征结束。‎ 答案:C 例4.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所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答案:D 例5.“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答案:C 例6.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C 例7.右面是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1935年”,观察图片,可知其描绘的是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的生活战斗情景。A是指秋收起义;B是指红军长征;C是指渡江战役;D是指抗美援朝,故A、C、D三项与题干无关,只有B符合题意。‎ 答案:B 遵义会议会址 6‎ 右图是一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遵义会议会址,人称遵义红楼。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局面,遵义会议从此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