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检测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检测卷

第七、八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两次合作,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和蒋介石曾经在重庆有过一次历史性的会晤,曾使无数的中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渴望(D)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2.“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这篇社评介绍的是(D)A.吴起镇会师B.会宁会师C.政治协商会议D.重庆谈判3.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D)A.要为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B.尽量避免内战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D.既要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4.仅1946年上半年,美国援助中国政府的物资总值就达13.3亿美元。1946年3月,美国还组建了2000人的军事顾问团派到中国。美国的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B)A.增强了中国政府坚持抗战的力量B.加速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步伐C.密切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促进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5.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的发展表现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A.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B.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D.三大战役6.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D)A.青化砭战役B.羊马河战役C.蟠龙镇战役D.孟良崮战役7.(2020,济南模拟)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占有的大量土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与官僚、特务勾结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鱼肉百姓。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的土地文件是(A)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国共会谈纪要》D.《中华民国约法》8.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道:“我经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更为高明的军事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的军事行动”指的是(C)A.平津战役B.孟良崮战役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9.1948年10月10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毛主席的这封电报针对的是(A)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0.某文献记载: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军包围徐州,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发起 战略性进攻,先后俘获国民党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B)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1.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争取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B)A.天津B.北平C.上海D.徐州12.(2020,自贡模拟)1949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南京广播电台当天可能播出的紧急新闻是(C)A.辽沈战役捷报频传B.平津战役最近战况C.渡江战役全面胜利D.抗战胜利指日可待13.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它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又见证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该城市是(B)A.南昌B.南京C.武汉D.广州14.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吟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C)A.张之洞B.郑观应C.张謇D.李鸿章15.(2020,莆田模拟)出现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1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非常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整体实力来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由此可见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A)①分布不均衡 ②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整体实力较弱 ④一直发展缓慢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③④17.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是(D)A.中国人坐轮船B.汽车在路上行驶C.接线员在电话公司工作D.利用电脑“炒股”18.“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内容出自(D)A.《阿Q正传》B.《骆驼祥子》 C.《愚公移山》D.《狂人日记》19.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C)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C.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D.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20.(2020,廉江模拟)《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现为我国的国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C)A.冼星海B.周立波C.聂耳D.赵树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8分,共5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材料二“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人民日报》材料三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民工(万人)挑子(副)担架(副)小车(辆)大车(辆)汽车(辆)牲畜(头)船只(只)粮食(万斤)辽沈战役160138006750300007000淮海战役2254240073900410900307025063001360057000平津战役1542000020000380000100000031000——《中国历史填充图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的核心内容。(2分)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2)概括材料二、三表达的主题思想。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6分)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根本。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6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不得人心等。22.(2020,青岛模拟)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材料二到了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蒋介石和他的美国主子认为已经有了充分准备,认为可以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就以……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材料三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材料四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陈毅(1948年)材料五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有哪些?你知道“与奸党谈判”的地点在哪儿?(4分)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最终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重庆。(2)材料二中,你认为“起点”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伟大的事变”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4分)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出现材料四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导致“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6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23.近代以来,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江南制造总局与南通大生纱厂的企业性质及创办者创建工厂的出发点有何不同。(6分)性质: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南通大生纱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发点:维护清王朝统治(或自强);实业救国。材料二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2)据材料二,请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同时,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趋势:日益开放、崇洋(向西方学习)、中西结合。(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原因: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侵略,被迫开放;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思想解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材料三近代以来,外国人运用出版中文书报的方法对中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报刊的撰稿人多为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在华西方人士,因而其舆论颇为西方社会所重视,对各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影响。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这些报刊一般都以提供信息和情报为主。但是,这些近代报刊也加深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我国近代报刊在日后的发展更使当时的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也是打开清政府闭关锁国大门的一把钥匙。(3)据材料三,分析在华洋人出版报刊的目的及这些近代报刊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目的: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提供信息情报,为各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依据;宣传西方文化。(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破坏了闭关锁国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