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父母的心》 (13)_苏教版(2016)
第三单元十三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把握文章故事情节。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分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重点)3.体会作者“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作品风格,感悟父母对子女的崇高而无私的爱。(难点) 题目中的“父母”是文章的主人公;“心”既指送孩子时善变的心理,又指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线索,起到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作用,在结构上也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浅草的少男少女》《古都》等。 本文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有删节。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1901年他的父亲去世,1902年他的母亲去世。他成了孤儿后,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双目失明的祖父家中。不久,他的祖父也病逝。他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因而特别渴望父母的爱。《父母的心》这篇表现亲子之情的小小说就是他内心渴望父爱与母爱的产物。 一波三折一波三折指用复沓回旋的手法组织文章情节,造成波澜曲折、扣人心弦的特殊效果。可从巧妙安排文章的结构入手,准确、清楚地展现矛盾冲突,恰当地运用抑扬结合、张弛交错、对比、反衬手法等方面展开。知识链接 一波三折的“三”,并非实指,而到底设置几个“波折”好,这要根据事物发展和作者表达意图的需要来决定。“折”,要折得合情合理,要顺其自然、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濑户(lài)褴褛(lánlǚ)吩咐(fù)酬谢(chóu)一模一样(mú)羡慕(xiàn)生难字多音字①他模(mó)仿孙悟空真是有板有眼,简直一模(mú)一样。(mú)一模一样(mó)模仿模(nán)难关(nàn)灾难难 多音字当dāng担当dàng当铺shù数字shǔ数说shuò数见不鲜数②我们要勇于面对灾难(nàn),突破难(nán)关。 ①风度: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②褴褛:(衣服)破烂。③寒酸: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显得不体面。④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⑤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⑥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词语释义 ⑦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⑧如数奉还:按照原来的或规定的数目还给人家。如,依照,按照。⑨冷酷:(待人)冷淡苛刻。 近义词词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同都含有精神不振的意思。异侧重于思想和精神。侧重于说话和行动例①最近看到小明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无论怎么问他,他都不肯说出原因。②衣衫褴褛的老人有气无力地走在马路上,好像很久没吃东西了。 1.(江苏无锡中考,T15)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一段以寥寥几笔便把“贵妇人”的形象勾勒得十分鲜明,与下文“四十岁上下的男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中考变式问 2.(湖南衡阳中考,T22)请简要分析第2段画线句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衣衫褴褛”“寒酸”写出男人的家境贫寒,境遇窘迫,表明这个男人的地位低下,生活艰难;“十分显眼”写出了他因贫困而格外引人注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男人”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3.(吉林中考,T23)如何理解“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这句话的含义?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才有此效果。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深切的爱,为下文写他们几次三番送、换孩子埋下伏笔。 4.(辽宁沈阳中考,T15)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语言、神态描写。“犹豫”的神态将他内心舍与不舍的矛盾刻画出来,而他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这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5.(辽宁沈阳中考,T16)请分析第8、9段中三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这两个词语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不舍与难过的心情,同时又为下文换儿子埋下伏笔。“无精打采”既表明男人的内心十分痛苦,又表明他为即将失去二儿子而感到难过。 6.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财主夫人“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一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二是那位妈妈提出的理由,表面上看似很可笑,实质上却是为了孝顺父母,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财主夫人不得不答应。 7.(山东东营中考,T14)探究第13段画线部分“事情到这儿还没完”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承上启下,再次激起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8.(山东济宁中考,T17)简要概括“财主夫人”的形象特点。财主夫人长得美丽,是“风度极佳、引人注目”的高贵妇人;当穷人夫妇每次换孩子时,她都能同意贫困父母的要求;最后财主夫人决定送还孩子并表示酬谢。因此,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有着美好品质的人。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都是一样崇高而无私的。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逐步展开的?文章围绕“送子”一事,按父母二人心态的变化,一层一层地展开。一开场通过财主夫人与穷人衣着方面强烈的对比,映衬出双方家庭背景的极大差距。通过女佣与父亲的对话让读者清楚两个家庭具有互补性,给之后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接着,理所当然的,财主夫人得到了孩子,而贫穷的家庭得到了他们最需要的钱。 这时,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一系列的调换让大家疑惑这对父母究竟是怎样想的。最后,贫穷的父母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能送。同时也感动了财主夫人,故事达到了高潮。几次“换子”的变化,都显得合情合理,情节虽然一波三折,但读起来十分顺畅自然。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故事最后尽管写“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似乎是一个喜剧的结尾,但仍然使读者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呢?读者担心着主人公的命运,这正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读者也会祝愿小说中父母那浓浓的爱心能克服生活中的千难万险,让一家六口健康而幸福地活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