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 ‎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必要性;‎ ‎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知识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 ‎(1)从跷跷板的状况你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不等关系?‎ ‎(2)你认为怎样求x的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接近小宝的体重?‎ ‎ 在讨论或议论中,列出不等式:‎ ‎ 2x十x < 72‎ ‎ 2x十x+6>72‎ ‎ 其中x同时满足以上两个不等式.‎ ‎ 在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 ‎ 一个量需要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用学生身边有趣的实例引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参与欲,‎ 一方面也是知识拓展的需要.设计此情境的意图在于:1、复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2、感受同一个x可以有不同的不等式;3、x应该同时符合两个不等式的要求,为引出解集做铺垫.‎ 类比探索引出新知 问题2(教科书)‎ ‎ 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 cm,b长‎3 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 ‎ 等式的性质1。‎ 如果设木条长x cm,那么x仅有小于两边之和还不够,仅有大于两边之差也不行,必须同时满足x<10+3和x>10-3.‎ 类似于方程组,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记法.‎ ‎ 类比方程组的解,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 利用数轴,师生一起将问题1、问题2的解集求出来.‎ 把教科书上的“问题”作为“问题2”,是因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学生可能习惯于10-3<x<10十3这种形式的表达,因而此处设计把它作为变量需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实例的一个补充。‎ 渗透类比思想。初步感受求解集的方法。‎ 2‎ 解法探讨 出示教科书例1,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小组讨论:‎ ‎ 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你觉得解决例1需要哪些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哪个是我们原有的知识,哪个是我们今天获得的新方法?‎ ‎ 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 ‎ 师生一起完成例1.‎ ‎ 对于例1,解不等式并非新内容.解题步骤的归纳和各解集 公共部分的求取,才是新知识,却是学生自己可以领会的.通过此处的讨论探索,对于多于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取,期望学生能实现无师自通.先自主探究解题步骤,后具体解题,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待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教科书练习1‎ 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评讲 进一步熟悉解题步骤,熟练地利用数轴正确地查找公共部分。教师及时调控。‎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2、 教师归纳:‎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学习不等式组时,我们可以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很直观,也很快捷,这是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现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的体验.‎ 提纲挈领,梳理总结。‎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课本习题9.3第1、2、3题 2、 选做题:‎ (1) 解不等式3≤2x-1≤5,你觉得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2) 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中的正整数。‎ 分层次布置作业。‎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 本节课的设计,以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思 路.在这一过程主线下,辅以类比、探索、概括的学习方法,合理设计问题,安排讨论的最佳契机,及时揭示数学本质,引发数学思考,期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得自然、学得真切、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正确求解,关键却是不等式组求解的步骤总结,这一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比教师直接告之效果更好;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学习不等式组的需求,也对解不等式的方法有很自然的联想.看似费时,实是数学素养和数学思考的隐性提升.‎ ‎ ‎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