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孙权劝学复习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文学常识 ‎(1)体裁: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2)作者:北宋司马光 ‎(3)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重点字词 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若:比得上。‎ 以为:认为。‎ 益:好处。‎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 见事:知晓事情。‎ 拜:拜访,拜见。‎ ‎3.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9.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4.重要问题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6.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7.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9.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 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0.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 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木兰诗复习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文学常识 ‎ 乐府 :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重点字词 当:对着。‎ 户:门。‎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市:集市。‎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但:只。‎ 戎机:战事。‎ 度:越过。‎ 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策勋:记功。‎ 强:有余。‎ 欲:想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穿。‎ 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安:怎么。‎ ‎3.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9.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4.重要问题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 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卖油翁复习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六一诗话》等。本文选自《归田录》,题目是编者加的。宋英宗诒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归田录》便是作者在出知亳州时所作。‎ 2. 重点字音字义 矜(jīn) 圃(pǔ ) 睨(nì) 矢(shǐ ) 颔( hàn) ‎ 忿(fèn )酌(zhuó ) 沥( lì ) 遣(qiǎn )‎ 3. 重点词义 善:(擅长,善于。以此:因此。)‎ 自矜:(自夸。矜,夸耀。)‎ 尝:(曾经。释:放下。立:站立。)‎ 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颔:(点,头。)‎ 忿然:(气愤的样子。)‎ 沥:(下滴。)‎ 因:(接着。)‎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 善射 :射箭 ‎ 射: 汝亦知射乎:射术 ‎ 吾射不亦精乎:射术 ‎ 以此自矜:凭借 以 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以钱覆其口 :用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代词,代指陈尧咨 之 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代指射技精湛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代指油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代指卖油翁 ‎4.句子翻译 ‎(1)原文: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 译文: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2)原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 ‎(3)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4)原文:“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5.重要问题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 ‎ 答:善射;自矜。以此人物特点为后文故事中两人矛盾激化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答: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3)如何看待课文中“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 答:“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就跃然纸上了。‎ ‎(6)在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示例1:我喜欢卖油翁。他虽然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 ‎ 示例2:我喜欢陈尧咨。他不是一个完人,他因射技高超而沾沾自喜,认识到骄傲自满的错误后又能虚心接受卖油翁的批评。‎ 示例3:我喜欢卖油翁。他是一位深明世故的老人,对于陈尧咨的责难,他没有分辩,只是用行动说明一切。‎ ‎6.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短文两篇复习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重点词句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9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重点字音 德馨(xīn) 鸿儒(hóng rú) 苔痕(tái) 案牍(dú)‎ ‎5.重点词义 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 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7.句子翻译:‎ ‎(1)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6.重要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4).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5)“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9)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爱莲说》‎ ‎1.文学常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主体思想 ‎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重点字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蔓(màn) 亵玩(màn) 噫(yī) 颐(yí) 鲜有闻(xiǎn) 隐逸(yì)‎ ‎5.重点词义 谈笑有鸿儒(古义:大 今义:鸿雁 )‎ 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亭亭净植(古义:立 今义:栽种)‎ 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 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6.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 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7.句子翻译:‎ ‎(1)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 (2) 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9.重点问题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 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 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 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 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 ‎ 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重要问题 教学重点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重要问题 教学难点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重要问题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文学常识 ‎(1)陈子昂,(今属四川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2.重点字音 怆然(chuànɡ ) 涕( tì ) 岱宗(dài ) 决眦(zì ) 凌(línɡ )‎ 吟鞭( yín ) 拄杖(zhǔ )叩门(kòu ) 箫鼓(xiāo )衣冠(ɡuān ) ‎ ‎3.重要问题 (1) ‎《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 ‎ ‎ 答: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1)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 ‎《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 答: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4)《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处?‎ ‎ 答:妙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过“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5)《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该如何理解?‎ ‎ 答: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4.主旨归纳 ‎(1)《登幽州台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2)《望岳》: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句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游山西村》: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文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 l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l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2.重点字音 河干(gān  ) 圮(  pǐ ) 棹(zhào )  曳(yè   )  铁钯(pá ) 木杮(fèi  )‎ 湮 (  yān )    啮(niè )    坎穴(  xué )溯流(  sù )   臆(  yì )断    欤(  yú  )‎ ‎3.重点词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二石兽并沉焉(焉:于此)‎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 竟不可得(竟: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棹:船桨,名词用为动词,这里是划船)‎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 是非木杮(是:这)‎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岂:怎么;为:被;暴涨:洪水;去:离开)‎ 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众服为确论(为:认为;确论 :精当确切的言论)‎ 盖石性坚重(盖:因为)‎ 啮沙为坎穴( 啮:侵蚀、冲刷;为:成为)‎ 转转不已(已:停止)‎ 求之下流,固颠(固:固然、当然)‎ 如是再啮(如是:像这样)‎ 然则天下之事(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知其一(但:只)‎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欤 句末语气词,吗,呢)‎ 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重点句式 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5.句子翻译:‎ ‎(1)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2)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 ‎(3)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4)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5)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原因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6)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7)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 ‎(9)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9)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6.重要问题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答: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 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答: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最后一句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说说本文对你的启示。‎ 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实践出真知。‎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1‎ 使用者 主备课人 学科组成员 ‎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 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