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分)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年仅25岁的裴文中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他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龙骨山上的“北京人”。下列有关“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猿的某些特征 B.用磨制石器 ‎ C.距今约170万年 D.会人工取火 ‎2.(2分)“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材料反映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 A.洞穴 B.半地穴式房屋 ‎ C.地窖 D.干栏式房屋 ‎3.(2分)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黄帝 B.尧 C.舜 D.禹 ‎4.(2分)《三字经》中写到:“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据此推断,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2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  )‎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青铜人像 D.司母戊鼎 ‎6.(2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下列属于甲骨文的是(  )‎ 第28页(共28页)‎ A. B. C. D.‎ ‎7.(2分)“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一心,辅佐周王 B.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 C.中央集权,四海归一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8.(2分)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典故中品味文化自信。下列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 A.投鞭断流﹣﹣官渡之战 B.围魏救赵﹣﹣巨鹿之战 ‎ C.破釜沉舟﹣﹣淝水之战 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9.(2分)《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此记载所描绘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 ‎10.(2分)秦王赢政即位后,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最终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11.(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B.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 C.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 第28页(共28页)‎ D.巩固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统一 ‎12.(2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国所使用的货币是(  )‎ A.五铢钱 B.刀币 C.半两钱 D.布币 ‎13.(2分)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高呼“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泽乡起义的是(  )‎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 C.卫青、霍去病 D.张角、张鲁 ‎14.(2分)汉初,汉高祖及其继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5.(2分)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宦官又盛”。这则材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  )‎ A.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D.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16.(2分)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和经营,公元前60年设立了专门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最高长官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西域都护 ‎17.(2分)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顾恺之 第28页(共28页)‎ ‎18.(2分)郭沫若先生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巨著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司马迁的这部著作是(  )‎ A.《春秋》 B.《诗经》 C.《史记》 D.《汉书》‎ ‎19.(2分)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示理解正确的是(  )‎ A.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 C.东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 D.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 ‎20.(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赤壁之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 A.时间 B.交战双方 C.结果 D.影响 ‎21.(2分)人口迁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西晋末年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政治经济发达 ‎ C.八王之乱相互混战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2.(2分)史书上称他造的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他是(  )‎ A.贾思勰 B.张衡 C.祖冲之 D.刘徽 第28页(共28页)‎ ‎23.(2分)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顾恺之 B.胡昭 C.王羲之 D.锺繇 ‎24.(2分)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中国农民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对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总结。下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神灭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集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题14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改编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28页(共28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该思维导图A处填写一个合适的主题并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然而,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存在,语焉不详的文字记录,无处不在的深刻影响,使我们对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官制运作既清晰又模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意味诱人的历史之谜。‎ ‎﹣﹣改编自《湖南里耶秦简》‎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28页(共28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分封诸侯王引发的社会问题,并说明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材料二: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通西域可能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改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第28页(共28页)‎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分)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年仅25岁的裴文中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他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龙骨山上的“北京人”。下列有关“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猿的某些特征 B.用磨制石器 ‎ C.距今约170万年 D.会人工取火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生活于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具有猿的某些特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材料反映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 A.洞穴 B.半地穴式房屋 ‎ C.地窖 D.干栏式房屋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第28页(共28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2分)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黄帝 B.尧 C.舜 D.禹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功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功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分)《三字经》中写到:“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据此推断,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知道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而启继承父位是依仗自己强大的势力,并没有经过推举。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夏朝。‎ 故选:A。‎ ‎【点评】‎ 第28页(共28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启继承父位的影响。‎ ‎5.(2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  )‎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青铜人像 D.司母戊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我国商朝时期铸造出世界上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 ‎6.(2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下列属于甲骨文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题干图片中选项A是甲骨文,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7.(2分)“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一心,辅佐周王 B.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 C.中央集权,四海归一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实现的。各大国为谋求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 ‎【解答】依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春秋争霸,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2分)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典故中品味文化自信。下列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 A.投鞭断流﹣﹣官渡之战 B.围魏救赵﹣﹣巨鹿之战 ‎ C.破釜沉舟﹣﹣淝水之战 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分析】‎ 第28页(共28页)‎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成语的来源。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成语典故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纸上谈兵,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D成语典故对应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成语典故,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9.(2分)《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此记载所描绘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记载所描绘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10.(2分)秦王赢政即位后,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最终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重点掌握秦的统一以及历史意义。‎ 第28页(共28页)‎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B.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 C.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 D.巩固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统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建立以及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建立以及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国所使用的货币是(  )‎ A.五铢钱 B.刀币 C.半两钱 D.布币 第28页(共28页)‎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措施。秦朝统一了货币等。‎ ‎【解答】秦朝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半两钱;所以秦国所使用的货币是半两钱。‎ 故选:C。‎ ‎【点评】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13.(2分)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高呼“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泽乡起义的是(  )‎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 C.卫青、霍去病 D.张角、张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没有推翻秦朝统治,秦末农民战争后期,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际,攻入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4.(2分)汉初,汉高祖及其继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经过汉初几位皇帝的共同努力,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的局面。这一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5.(2分)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宦官又盛”。这则材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  )‎ A.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D.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解答】据题干“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6.(2分)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和经营,公元前60年设立了专门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最高长官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西域都护 ‎【分析】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28页(共28页)‎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分)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顾恺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18.(2分)郭沫若先生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巨著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司马迁的这部著作是(  )‎ A.《春秋》 B.《诗经》 C.《史记》 D.《汉书》‎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代表作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8页(共28页)‎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司马迁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9.(2分)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示理解正确的是(  )‎ A.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 C.东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 D.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知道西晋曾统一全国,宋、齐、梁、陈合称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 ‎【解答】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理解不正确,西晋曾统一全国;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没有东晋,加上东晋就是五个朝代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没有十六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赤壁之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 A.时间 B.交战双方 C.结果 D.影响 第28页(共28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答】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的中作双方是曹军与孙刘联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中曹操以多败少被孙刘联军打败及影响。‎ ‎21.(2分)人口迁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西晋末年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政治经济发达 ‎ C.八王之乱相互混战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原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造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八王之乱相互混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分)史书上称他造的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他是(  )‎ A.贾思勰 B.张衡 C.祖冲之 D.刘徽 第28页(共28页)‎ ‎【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解答】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他是祖冲之;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祖冲之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3.(2分)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顾恺之 B.胡昭 C.王羲之 D.锺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解答】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 第28页(共28页)‎ ‎24.(2分)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中国农民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对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总结。下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神灭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集序》‎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解答】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贾思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题14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改编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该思维导图A处填写一个合适的主题并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分析】本题以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百家争鸣和孔子的教育思想等知识。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解答】(1)观察材料一知识结构可知,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上他①创办私学;②主张“有教无类”;③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④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等;⑤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2)由材料二“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①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中华民族精神;②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延续发展;③有利于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④有利于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 ⑤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 故答案为:‎ ‎(1)百家争鸣;教育主张:①创办私学;②主张“有教无类”;③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④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等;⑤‎ 第28页(共28页)‎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写出三点即可)‎ ‎(2)①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中华民族精神;②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延续发展;③有利于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④有利于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 ⑤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写出三点即可)‎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和孔子的教育思想等知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然而,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存在,语焉不详的文字记录,无处不在的深刻影响,使我们对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官制运作既清晰又模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意味诱人的历史之谜。‎ ‎﹣﹣改编自《湖南里耶秦简》‎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8页(共28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分封诸侯王引发的社会问题,并说明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解答】(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即周王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秦朝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根据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分封诸侯王引发的社会问题是王国问题(或诸侯国问题;或诸侯国叛乱对抗中央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故答案为:‎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2)问题:王国问题(或诸侯国问题;或诸侯国叛乱对抗中央的问题);措施: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点评】掌握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的影响。‎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二: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通西域可能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分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作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恶劣的环境;食物的短缺;匈奴的威胁等。‎ 第28页(共28页)‎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物品、物种、技术等的交流传播;加深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因此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恶劣的环境;食物的短缺;匈奴的威胁等。‎ ‎(2)丝绸之路的影响 ‎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物品、物种、技术等的交流传播;加深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因此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作用等相关史实。‎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改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第28页(共28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承认土地私有,这些措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增强了秦国国力。‎ ‎(2)根据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 ‎(1)经济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承认土地私有;影响: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增强了秦国国力。‎ ‎(2)原因: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第28页(共28页)‎ ‎(3)启示: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等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5 6:47:1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8页(共2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