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 C.唐玄宗李隆基 D.明太祖朱元璋 ‎2.(2分)“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与此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2分)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千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  )‎ A.汉朝 B.晋朝 C.唐朝 D.宋朝 ‎4.(2分)下列诗句中,为唐朝诗人所作的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B.店铺林立瓦子閘,节日纷至年味飘 ‎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D.满洲崛起大明亡,金戈铁马复开疆 ‎5.(2分)唐朝时期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6.(2分)“诗圣”杜甫的诗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它反映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7.(2分)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有关的帝王是(  )‎ 第28页(共28页)‎ A.宋太祖赵匡胤 B.金太祖阿骨打 ‎ C.宋钦宗赵桓 D.宋高宗赵构 ‎8.(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9.(2分)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0.(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作者生活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2分)张择端的名画,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名画是(  )‎ A.《货郎图》 B.《送子天王图》 ‎ C.《耕获图》 D.《清明上河图》‎ ‎12.(2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里说的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甘薯 ‎ C.长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第28页(共28页)‎ ‎13.(2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 C.设置行省 D.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14.(2分)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15.(2分)元朝设置宣政院,这表明(  )‎ A.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 B.加强中央对西北、东南等地区的管理 ‎ C.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 D.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16.(2分)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其中元朝都城 ,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南京 ‎17.(2分)《窦娥冤》中主角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窦娥冤》的作者是(  )‎ 第28页(共28页)‎ A.苏轼 B.李清照 ‎ C.辛弃疾 D.关汉卿 ‎18.(2分)我国古代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9.(2分)统治范围广大,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比前代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2分)“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21.(2分)下列名言中,表达了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第28页(共28页)‎ ‎22.(2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古代史上,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实地调查,采集标本,耗费27年的精力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几何原本》‎ ‎23.(2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4.(2分)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的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5.(2分)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B.废除丞相制 C.设立军机处 D.颁行推恩令 ‎26.(2分)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27.(2分)1793年,中央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顺治帝(1638﹣1661) B.康熙帝(1654﹣1722) ‎ C.雍正帝(1678﹣1735) D.乾隆帝(1711﹣1799)‎ ‎28.(2分)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 ‎ 第28页(共28页)‎ ‎ 生产,是“国之大计”(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 ‎29.(2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  )‎ A.昆曲 B.秦腔 C.京剧 D.湘剧 ‎30.(2分)“祝您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这条贺年短信所引用的皇帝均属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唐太宗、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怎样的辉煌局面?材料一认为盛唐景象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32.(12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大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200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一江南经济区。 ‎ ‎﹣﹣摘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南北点名称?大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一: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国外的奇珍。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清初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后来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哪些影响?‎ ‎(3)你认为怎样发展对外关系?‎ 第28页(共28页)‎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 C.唐玄宗李隆基 D.明太祖朱元璋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知道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与此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隋文帝时开始通过考试的方法来选拔把人才,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下层人士能够由此入官。‎ ‎【解答】根据题干分析,“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C符合题意。A、B、D题目均没有涉及。‎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科举制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影响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第28页(共28页)‎ ‎3.(2分)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千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  )‎ A.汉朝 B.晋朝 C.唐朝 D.宋朝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重点掌握文成公主入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主旨,结合唐太宗民族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4.(2分)下列诗句中,为唐朝诗人所作的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B.店铺林立瓦子閘,节日纷至年味飘 ‎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D.满洲崛起大明亡,金戈铁马复开疆 ‎【分析】本题考查唐诗。题干关键信息“唐朝诗人所作的”。‎ ‎【解答】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诗诗人李白的诗句。‎ B.“店铺林立瓦子閘,节日纷至年味飘”描述的是宋代专门的娱乐和贸易场所﹣瓦子和宋代节日的情况,是宋代的诗句,比唐朝要晚。‎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诗句,比唐朝要晚。‎ D.“满洲崛起大明亡,金戈铁马复开疆”描述的是满洲兴起、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史实,是清朝的诗句,比唐朝要晚。‎ 第28页(共28页)‎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唐诗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2分)唐朝时期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应把握玄奘西游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唐朝”,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对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点。‎ ‎6.(2分)“诗圣”杜甫的诗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它反映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知道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解答】杜甫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反映的史实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分)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有关的帝王是(  )‎ A.宋太祖赵匡胤 B.金太祖阿骨打 ‎ C.宋钦宗赵桓 D.宋高宗赵构 第28页(共28页)‎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赵匡胤的有关事迹,关键信息是“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9.(2分)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第28页(共28页)‎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知道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解答】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0.(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作者生活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分析】本题考查南宋御金的对峙,知道宋统治者在金灭北宋之后,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 ‎【解答】由题文所给“西湖”、“直把杭州当汴州”等关键信息可知,题文中的“西湖”是在杭州,而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指南宋都城临安和北宋都城东京,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灭北宋之后,一味求和,不思收复失地,整日醉生梦死,偏安一隅,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由此可见,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是宋朝。‎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宋御金的对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分)张择端的名画,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名画是(  )‎ 第28页(共28页)‎ A.《货郎图》 B.《送子天王图》 ‎ C.《耕获图》 D.《清明上河图》‎ ‎【分析】本题考查张择端的成就。题干关键信息“张择端”“记录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开封)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张择端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2.(2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里说的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甘薯 ‎ C.长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 ‎【解答】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在“商业革命”中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正确;BC是农业方面,排除;D项长安在唐朝时是国际性的大都会,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8页(共28页)‎ ‎13.(2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 C.设置行省 D.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分析】本题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依托,考查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4.(2分)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 ‎【解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 故选:C。‎ 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5.(2分)元朝设置宣政院,这表明(  )‎ A.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 B.加强中央对西北、东南等地区的管理 ‎ C.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 D.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加强西藏管理的措施,明确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加强西藏管理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2分)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其中元朝都城 ,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南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元时期的大都市的繁华,重点掌握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世祖时期,元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元时期的大都市的繁华,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2分)《窦娥冤》中主角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窦娥冤》的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 C.辛弃疾 D.关汉卿 ‎【分析】本题考查关汉卿的成就。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解答】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出现于宋朝末年,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窦娥冤》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关汉卿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8.(2分)我国古代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分析】本题考查火药发明的影响。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第28页(共28页)‎ 故选:B。‎ ‎【点评】掌握火药发明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19.(2分)统治范围广大,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比前代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朝代的相关史实。掌握中国古代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朝代的相关史实。‎ ‎20.(2分)“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强化君权的认识。‎ ‎【解答】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备皇帝顾问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明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 第28页(共28页)‎ ‎21.(2分)下列名言中,表达了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22.(2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古代史上,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实地调查,采集标本,耗费27年的精力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几何原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明朝时期的三部科技著作。‎ ‎【解答】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 第28页(共28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23.(2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长城的知识点。‎ ‎【解答】在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明朝时期大规模的修筑,达到完善的程度。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明长城起止点的记忆能力。‎ ‎24.(2分)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的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题干关键信息“均田免赋”。‎ ‎【解答】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加上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D符合题意。‎ 第28页(共28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衰亡的原因和史实。‎ ‎25.(2分)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B.废除丞相制 C.设立军机处 D.颁行推恩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知识点。掌握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6.(2分)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府的设立,解题关键是知道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 ‎【解答】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我国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 ‎27.(2分)1793年,中央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顺治帝(1638﹣1661) B.康熙帝(1654﹣1722) ‎ 第28页(共28页)‎ C.雍正帝(1678﹣1735) D.乾隆帝(1711﹣1799)‎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加强西藏管理的措施。题干关键信息“1793 年”。‎ ‎【解答】1793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乾隆帝在位1711年到1799年,因而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8.(2分)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 生产,是“国之大计”(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初统治者对农业的认识的相关史实。掌握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及措施。‎ ‎【解答】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初统治者对农业的认识的相关史实。‎ ‎29.(2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  )‎ A.昆曲 B.秦腔 C.京剧 D.湘剧 ‎【分析】本题考查京剧。题干关键信息“国粹”“国剧”。‎ 第28页(共28页)‎ ‎【解答】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京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30.(2分)“祝您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这条贺年短信所引用的皇帝均属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历代皇帝。‎ ‎【解答】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同治帝、光绪帝和宣统帝都是清朝的皇帝。‎ 故选:D。‎ ‎【点评】掌握清朝皇帝的更替顺序。‎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第28页(共28页)‎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唐太宗、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怎样的辉煌局面?材料一认为盛唐景象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对外交往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唐太宗、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局面,据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可知,材料一认为盛唐景象的表现有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 ‎(2)根据材料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故答案为:‎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 ‎(2)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 ‎32.(12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大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200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一江南经济区。 ‎ ‎﹣﹣摘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南北点名称?大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隋朝大运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1)根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200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一江南经济区”和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材料二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故答案为:‎ ‎(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余杭、涿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的开发、隋朝大运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 ‎33.(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一: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国外的奇珍。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清初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后来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哪些影响?‎ ‎(3)你认为怎样发展对外关系?‎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国外的奇珍。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一定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交往、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等。(任答一点,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国外的奇珍。作用: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28页(共28页)‎ ‎(2)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一定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和平交往、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等。(任答一点,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10 8:31:2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8页(共2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