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单元课件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简约实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3单元课件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简约实用)

何为语文 语文 语言 + 文字= 口头 为语 书面 为文 为什么学语文? • 增长知识 • 提高修养 • 丰富情感 • 要考试 • …… 怎样学语文 • 1、字要认认真真地练(准备字帖) • 2、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说话嘹亮) • 3、书要如饥似渴地读(大量阅读) • 4、日记要坚持不懈地写(坚持练笔) • 5、好诗文要老老实实地背(背诵诗词)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 1、认真书写的习惯 • 2、勤查字典的习惯 • 3、记笔记、随笔的习惯 • 4、修改作文的习惯 • 5、做生活的有心人。 时刻做个有准备的人 • 1、笔记本 • 一本读书笔记本(积累现代美文和经典 诗词) • 一本背默本(早读默写用) • 一本作文本(大作文、随笔、周记) • 一本错题本 时刻做个有准备的人 • 2、使用好双色笔 • 一支笔画每节课的重点 • 一支笔纠错(建议红笔) 人人争当“五一”居士 • 一手好字 • 一张铁嘴 • 一笔好文章 • 一肚子名篇佳作 • 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 乾隆年间,和珅请纪晓岚写匾,纪晓岚 本不愿写,后一琢磨,还是给和珅写了 二字:竹苞。和珅命工匠制成金匾挂在正 厅。一日,乾隆皇帝无事闲逛来到和珅 家。和珅行君臣礼后指着墙上挂的匾对 乾隆皇帝说:"匾上之字,乃大学士纪晓 岚所作。"乾隆听后哈哈大笑,接着说 道:"竹"字可拆为"个个"二字;"苞"字可拆 为"草包"二字,说你们家"个个草包"。 和珅一听气得半死。 故事一 竹苞 语文读不好,被骂都不知道 故事二 比贼还笨 • 有个贼跑到曾国藩家里头东西,藏在房 梁上,准备等曾家人睡着后再行动。当 时曾国藩在背诵一篇短文,不断地读, 就是背不会。房梁上的贼都听到打瞌睡 了,曾国藩依然还没背好。最后贼忍无 可忍跳下来,打掉曾国藩手里的书,把 这篇短文给背了一次。 • 然后从门口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 曾国藩。最后贼转过身指着曾国藩说: “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呀!” • 曾国藩比贼还笨的新闻,在家乡成了笑 谈。曾国藩少时,比较笨,单考秀才, 就考了七次,23岁才考中。对比下其他 人,左宗棠14岁就中秀才,李鸿章是17 岁中秀才,曾国藩读书还是比较慢开窍 的。 读书不怕笨。就 怕不肯下笨功夫 故事三:背诵的神奇功效 • 有一个中学生,很少听英语老师上课,这 是得到老师允许的,因为他自己无论是上 课、下课,无论放学、吃饭,都是录音机 不离身,一直在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有时候一边听一边默写,有时候一边听一 边跟着录音大声朗读。听多了,写多了, 两百多篇短文都烂熟于心了,高考前他扎 扎实实做了四五十套模拟试卷,以优异成 绩考进了北大。 • 到了北大,他继续背《新概念英语》第三 册、第四册,最后以极高的托福成绩考到 美国的大学。到了美国,老师要求同学们 写作文,他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美 国老师一看,说你是从哪里抄来的呀?这个 孩子没有直接回答老师的疑问,而是说: “我背过了《新概念英语》二、三、四册的 全部文章。老师你点吧,你点哪儿,我背 哪儿。”结果老师无论点那篇文章,这个孩 子都能倒背如流。美国老师不禁惊呼:“背 诵竟有这样大的功效!” 韩军老师“1、2、3” • 要想你的孩子学好语文,请牢牢抓住“一 二三”,即100篇古文背过、20篇现代文 背过、300首古诗背过。有了这“一二三”, 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应试训练,加上一些 扎实的读写训练,无论什么样的考试, 孩子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两个数学式子 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 其实已经甩你很远 爱上语文吧 • 它能让你腹有诗书出口成章; • 它能让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 • 它能让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 • 它能让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 • 它能让你文思泉涌笔下生彩。 春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他的有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 期待。 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 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 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代 表作有:《春》、《荷塘月 色》、《背影》、《绿》等。 作家作品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 lǎng zuān nèn zhǎ yùnniàng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字词音形 春 盼春 绘 春 反复、拟人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小孩 姑娘 青年 新 美 力 力量由 小到大 时间先后 盼、来、近 总写 春草勃发 争艳 叠词 视觉、味觉、听觉 比喻、拟人 虚实结合 轻柔清香 悦耳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引用、比喻、拟人 轻柔细密 比喻、排比 比喻、 排比、 拟人 拟人、排比 引用 中心 • 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 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 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 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 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课前预习 • 1、niàng hè yùn 润 嘹 擞 • 2、suō 蓑衣 • shuāi 衰弱 • āi 悲哀 • zhōng 衷心 • qiāo悄悄 • shāo 稍微 • qiào 俊俏 • shāo 树梢 课前预习 • 3、朱自清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踪迹 背 影 欧游杂记 你我 • 4、盼 绘 赞 • 5、反复、拟人 • 排比、拟人 • 引用、比喻 课内练习 • 1、春花 春风 春雨 • 2、触 嗅 听 轻柔 清香 悦耳 • 3、不但写出了蜜蜂喧闹的声音,而且写 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 以拟人手法,从侧面烘托雨夜的寂静, 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氛围,渲染 出春天雨夜的温馨。 课内练习 • 4、这三个分句的语序不可以颠倒,因为 三个比喻分别照应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 以及后文“桃儿杏儿李儿”。这一组排比 着重突出了春天的色彩缤纷,完美地表 达出“春”的特征,展现了春天鲜花盛开、 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课外拓展 • 1、D • 2、蔚蓝 • 澄净 • 辽远(空旷) • 3、“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 军占领,桃花“攻陷”山村水郭,就把曾 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郭的景象写 活了。 课外拓展 • 3、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 蝶翩飞、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句式整齐,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 • 4、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 曾经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是“春之怀古”;而 现实多是“烟囱和烟囱的黑森林”,表达了作者对现 代文明给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遗憾,以及对美好 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老舍,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老舍 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 名作家。是语言大师, 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 《四世同堂》等。话剧 《茶馆》被西方人誉为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 济 南 的 冬 天 北平多风 伦敦多雾 热带响亮 没有风声 响晴 温晴 对 比 宝 地 山 水 阳光照耀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摇篮 温暖 空间顺序 色彩 卧 唐代名家水墨画 绿萍、绿水藻、绿柳 澄清、清亮、蓝汪汪 (蓝水晶) 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比喻 温暖 安适、恬静 主题 • 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在描写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同 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 的喜爱之情。 课前预习 • 1、jǐ zhuó cí tǎn 镶 敞 贮 澄 • 2、晴朗无云、阳光刺眼 • 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 3、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 4、拟人 • 拟人比喻 课前预习 • 5、北平 伦敦 热带地区 没有风声 响晴 温晴 宝地 • 6、和第一段“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 既点了题,又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 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和赞美,简洁有 力,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课内练习 • 1、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 • 2、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3、“卧”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状貌、情态,营造了一种 安适、恬静的氛围。 • “秀气”在文中是玲珑秀美的意思,运用拟人手 法,既生动地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秀美的特点, 又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课外拓展 • 1、C • 2、古朴、安静、秀美 • 3、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 风光与济南的秋色作比,反衬出济南秋 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作喻,衬 托出济南充满诗意的秋光秋色是独有的。 课外拓展 • 4、颜色 方向 高矮 量 质 形式 • 5、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鲜绿全借着 水的清澄显露出来”比作“美人借着镜子 鉴赏自己的美”,既生动地表现了济南秋 天水中绿藻的碧绿,也衬托了济南秋水 的清澄,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山水 的喜爱之情。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hoo.com 刘湛秋 作者:刘湛秋 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 ,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 ,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 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 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 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 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 、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 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理清思路 雨 的 四 季 一(1) 喜雨: 三(6-7) 赞雨: 美—喜欢 二(2-5 )绘雨 春雨图 柔美而有生机 夏雨图 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图 端庄而又沉静 美丽—使人爱恋 总 冬雨图 自然而又平静 分 总 初生的喜悦 青春的绽放 成熟的智慧 晚景的真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 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 的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 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表达了对生 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同步练习 • 1、苞 灌 谧 涩 睫 檐 燥 冽 • Miǎo lì qí guǎng zhuāng duò yīn léng • 2、造访 吝啬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 3、拟人、比喻 排比 • 4、(1)对雨的爱恋 • (2)美丽而娇媚 热烈而粗犷 端庄而沉思 自然而平静 • (3)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 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 同步练习 •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神态和动 作;运用比喻手法,把满树萌发的叶子 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4)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 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 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 使人爱恋的。 • (5)CE 同步练习 • 5、(1)矜持 宁静 • (2)这里连用了“占领”“敲碎”“偷走”三个动 词,具体准确地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情景。 •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暴狂野的特点 写得生动形象 • (3)不矛盾,作者这样写,一方面说明秋 风带给自己的喜悦,表达了对秋风的喜爱, 同时更突出秋风宁静的特点。 同步练习 • (4)就像一个不速之客,你一出门,就 和它狭路相逢,你且战且走,以伞为盾, 以大衣、围巾为盔甲。它蓄谋已久,锋 芒毕露。直到你落荒逃进家门,它才悻 悻然打一个呼哨,去寻找下一个猎物, 你惊魂未定地收拾残局,才发现头发乱 了,鼻头红了,眼睛迷了,浑身的毛孔 在发抖,而牙齿孩子彼此埋怨,一个劲 儿地打架。 古代诗歌四首 律诗 绝句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每句五字) (每句七字) (每句五字) (每句七字)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于 唐代 八句 《观沧海》 曹 操 走近诗人 诗歌翻译 观 诗眼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日月 星汉 洪波涌起 澹澹 静态 动态 实景 虚 景 行出其中 灿烂、出其里 奇特想象 宏伟意境 博 大 胸 襟 借景 抒情竦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 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 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 子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 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 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还有“诗仙”之称,陇 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 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著有 《李太白全集》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翻译诗歌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 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 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 子规 漂泊无定 不如归去 }写景 明月 陪伴友人 抒情 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离愁别绪 关怀、思念} 次北固山下 作者生平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 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 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 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乡 愁,这首诗是写乡愁的。诗题的“次” 字是停留、停泊的意思。 翻译诗歌 •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 岸平了; •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 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 春意。 • 书信不知何时寄回家园?烦劳北归的鸿 雁,为我把家信捎回到洛阳那边。 首联 旅途奔波 颔联 恢弘阔大 颈 联 尾联 思乡之情 海日驱尽黑暗,江春赶走严冬 生活哲理 乐观、积极、向上 天 净 沙 ·秋 思 天 净 沙 秋 思 马 致 远 曲牌名 题目 元曲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 人,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他在元 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 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 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 《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 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翻译诗歌 10个景 物 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 断肠人 在天涯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赏析• 全诗头两句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 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 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 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 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 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 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 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 图景中。 赏析 •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 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 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 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 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 悲凉情怀。 课前预习 • 1、碣 竦峙 藤 郎 dàn sè càn tí • 2、曹操 孟德 东汉 政治 军事 • 唐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 全唐诗 王湾 • 全元散曲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戏曲 散曲 •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断肠人在天涯 课内预习 • (一)1、C • 2、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 大,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 结合、想象夸张 (二) • 3、写“杨花”且“落尽”表明时令,“杨花”漂 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郊之地给人 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 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是悲哀凄惨地啼叫, 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 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 景,情景交融 (二) • 4、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 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 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作 者对友人遭贬远行的无限关心、同情和 思念。 • 5、D (三) • 6、春潮涌张,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 面似乎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静 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 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 8、C • 9、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 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 • 7、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 弄时序交替的自然离去。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 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丝线感情。 • ④“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四) • 10、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 11、旅途中寂寞悲凉和深切思乡 • 12、①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 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 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 • 12、②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 “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 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 ③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如“枯藤”“老 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 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 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四) • 13、B • 营造的是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 凉与愁苦之情。 • 14、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 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 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课外拓展 • 1、C • 后两句没有直接抒情 • 2、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还隐喻着彼此飘零、 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3、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现 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 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 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因此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 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 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 病,业余在写作”。 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合欢树》《病 隙碎笔》 母亲 我 躲、偷听、进来 去看花 扑过来抓住、忍住 哭声、好好儿活 肝疼整宿睡不着觉 央求我去北海看花 喜出望外、坐下、站起、 大口大口吐血 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挂念儿 子女儿 暴怒无常、砸碎玻璃、摔东西、 狠命捶打腿 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一直不知道 看树叶飘落 好吧,就明天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 秋天去看花 好好儿活 笑、絮絮叨叨、忽然不 说了,比我还敏感 母亲 儿子瘫痪, 自己身患 绝症 关心儿子、隐瞒 病情、坚强、劝 儿子坚强、爱护 儿女 儿子 双腿瘫痪, 脾气暴躁、 对生活失 去信心 理解母亲、 勇敢面对生 活、怀念母 亲、悔恨 人物描写分为 •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 写、外貌描写。 对母亲的描写有哪些?请找出来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 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双腿瘫痪之后, 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 磨,无比关怀爱护鼓励病残儿子的感人 情景 • 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 • 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深切的怀念。 课前预习 • 1、jì yāng 瘫痪 憔悴 • 2、诀别 决心 捶打 锤炼 破碎 憔悴 侍 弄 诗歌 • 3、(1)D • (2)C • (3)A E • 4、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 弦 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合欢树 史铁 生散文选 课内练习 • 1、有意的行为。因为秋天到了,万物萧 条,人们心境难免悲凉。母亲有意挡住 “我”的视线,不让窗外衰败的景象触发 “我”伤感的情绪,希望“我”坚强,能从瘫 痪带来的痛苦心境中走出。 课内练习 • 2、不能。因为“央求”反映了母亲既盼望 “我”早日摆脱因瘫痪而留下的痛苦的阴 影,又担心自己支撑不到陪“我”一起去 北海看菊花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而“期待” 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扔一心为 儿子着想这一特点。另外,从词义看, “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而“期待”要 求的内容比较高。 课内练习 • 3、这句话表明母亲一生中最牵挂的就是 “我”和妹妹。她在生命垂危、呼吸困难,甚 至昏迷前夕,想到的依然是“我”和妹妹,这 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 4、作者写北海“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 既写出了北海公园秋天的美,也写出了母 爱的美,写出了“我”在母爱的感召下不再自 卑,能像菊花那也坚强地“好好儿活”。 课内练习 • 5、内容上:表明“我”已真正读懂了母亲 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到“好好儿活”这句 话的意义和分量,摆脱了痛苦的心境, 变得坚强起来。 • 结构上:总结全文。 课外拓展 •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 2、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 • 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 3、(1)运用拟人,通过“努力”“力 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 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 来 课外拓展 • (2)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蒲公 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 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 4、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 应; • 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 献的品质 • 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散 步 莫怀戚 作者名片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 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发 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 庄重文文学奖。著有小说《诗礼人家》 《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散 步 反复 我对母亲身体健康的担心 环境描写 蓬勃,有生机 烘托祥和欢乐氛围 分 歧 母亲:大路 儿子:小路 母亲走小路 儿子的话 童趣 走大路 的理由 疼爱孙子 我背 母亲 妻子背 儿子 慢慢稳稳 仔细 整个 世界 对上:赡 养老人 对下:培 育子女 承上启 下的中 年人 我来 解决 尊 老 爱 幼 太迟 人物分析 • 我: • 母亲: • 儿子: • 妻子: 孝顺、善良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聪明懂事 贤惠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 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 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 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 主题 课前预习 • 1、shà 歧 粼粼 • 2、 diào 调查 tiáo调整 sàn 散步 sǎn松散 pū铺张 pù当铺 xíng行走 háng银行 bēi背起 bèi后背 zhòng重量 chóng重复 • 3、B • A • 4、C 课内练习 • 1、这里的“生命”既指大自然在春天里所 表现出的蓬勃生长的生命力,也指人在 温暖的春天里混发的生命力。 • 2、描绘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 相处的动人画面 • 3、母亲年老了,“我”伴她的时日已短; 儿子还小,“我”伴他的日子还长。母亲 改变了主意是因为疼爱小孙子。 课内练习 • 4、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句中 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其实已经成 为了承前启后的代表。“我们”责任重大, 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 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 是这样。 课内练习 • 5、第四段描写春天万物复苏、充满不可 遏制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 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充 满对母亲生命的关切之情。 • 第七自然段通过对母亲的眼睛看小路上 的景物,流露出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 生命的珍爱和对孙子的疼爱。 课外拓展 • 1、读初二时,爸爸倾其所有给我买彩色变速 车 • 我把买来的表送给苏醒过来的爸爸 • 2、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爸爸对“我” 的宠爱,下文写“我”对爸爸的回报之举。 • 3、(1)“半天不语”写出家庭困难而父亲要 为“我”买车的矛盾心理,突出表现了父亲对 “我”的疼爱。 课外拓展 • 3、(2)“翻白眼”并不是真的反感或不 同意。这种行为反映了情感上的不做作, 是女儿对父亲索要东西时的一种回应, 带有撒娇的意味,是父女之间亲情深厚、 关系融洽的真实反映。 课外拓展 • 4、幼时,父亲对“我”宠爱无比,为“我” 付出了很多;父亲年老之时,仍以索要 东西的形式让“我”尽孝,给“我”机会感受 回报的幸福。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父爱的 伟大。在适当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父 亲的智慧,也是父亲给予“我”的额外的 恩赐。所以要谢谢父亲“允我回报。” — 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 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 家。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 作有诗集《新月集》、 《园丁 集》、《飞鸟集》、《吉檀迦 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写了12 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 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 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 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泰戈尔经典语录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 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5.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6.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散文诗是兼 有散文和诗的特 点的一种文体, 一般篇幅短小, 具有诗的意境和 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 本质是诗。 散文诗小常识 金 色 花 变成金色花 好玩 不告诉妈妈 调皮 悄悄开花 看母亲工作 母亲祷告 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 投影在书页上 母亲 到牛 棚 变回孩子,要妈妈讲故事 坏孩子 焦虑、惊喜 不告诉你 撒娇调皮 孩子 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热爱妈 妈 妈妈 慈爱善良、勤劳、疼爱孩子 主题 • 本诗写了孩子和母亲的嬉戏,表达了孩 子对母亲喜爱依恋,可见母子情深。 《荷叶·母亲》 冰心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 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 根本出发点。 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 年前与祖父赏莲?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 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 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 分的铺垫。 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 情、红莲的情形各是怎样? 繁杂的雨浓阴 的天 烦闷 开满亭亭 雷声作了雨越下 越大 不适意 徘徊 左右欹斜 无依无靠 雨肆意的 下着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在大荷叶的覆 盖下,不动摇   环境 心情 红莲 一写看红 莲 二写看红 莲 三写看红 莲 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 亲相似? 荷叶为莲花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 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对孩子细心 呵护和关爱多么相似。 同步练习 • 1、nì dǎo hàndàn páihuái xù • 蒂 沐 遮 覆 欹 • 2、匿笑 菡萏 欹斜 徘徊 • 3、(1)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 印度 作家 诗人 吉檀迦利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诺贝尔文学奖 • (2)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冰 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樱花赞 同步练习 • 4、(1)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 瓣,散发香气。 • 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 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 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 跟前,恢复原形 • (2)“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 己小小的心愿——和妈妈嬉戏,为妈妈做点 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和快乐。 同步练习 • 4、(3)表现了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的心理。因 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 是无私的。孩子不图妈妈的夸奖,只求妈妈生活 得更加快乐、温馨,所以要瞒着妈妈。 • 4、(4)前一句表现妈妈不见了孩子的焦急;后 一句表现妈妈见到孩子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 • 4、(5)表现母子情深,孩子对母亲的喜爱、亲 昵。 同步练习 • 5、(1)深刻地表达了妈妈超乎寻常的 爱女之情。 • 妈妈的这一系列举动出人意料,这两个 词写出了“我”的意外和惊讶 • 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同步练习 • 5、(2)这计划是妈妈借走路来告诉“我” 做人的道理 • 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 无前,专心致志;要不快不慢,执着坚 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样的人 生才是快乐的,才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 生。 同步练习 • 5、(3)“幸会”本义是客套话,表示跟 对方相会很荣幸,本文却用在了与妈妈 的相处中,新颖别致,能激发阅读兴趣。 • “幸会”一词概括文章主旨,它集中体现 了“我”因感受浓烈、全面、深刻的母爱 而产生的无比庆幸与自豪之情。本文标 题有“多亏有你”“谢谢有你”的意思 同步练习 • (4)民主平等。妈妈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 题,如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 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 • 言传和身教并重。女儿不到8岁时,就告诉她不要让男 人和她太亲密。女儿30岁了,她不但主动认错,还给女 儿买来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爸爸病逝,妈妈规定自己 只能痛哭一小时。这些事例,既有言传,更有身教,给 了女儿一生的启迪和积极的引领。 同步练习 • 方法灵活,易于让人接受。对小孩子习 惯咬手指头和想在高楼外的屋檐上嬉闹 的处理方法,和借“走路”来告诉女儿做 人道理的方法,都抓住了女儿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特征,灵活实用。 《世说新语》两则 刘 义 庆 编者简介 •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 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 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 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 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 不仅记载了自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 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 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 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 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 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 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咏 雪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 《世说新语》— 重点字词 • 寒雪日: • 讲论: • 欣然: • 起: 下雪的日子 谈论 高兴的样子 飘起 译文 • 谢太傅在一个下雪的日子把家里人聚集 在一起,和小辈的人一起讨论文章的义 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 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 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 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 柳絮乘风而飘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 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 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 个更好?   参考:前者写得好,因为雪的颜色和 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得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 飘飞接近(神似)。 咏雪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 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 才气。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2、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3、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4、 君与家君期日中。5、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6、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1、过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2、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3、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4、君与家君期日中。5、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 补充字词 • 待君久不至: • 门外戏: • 友人惭: 到达 玩耍 感到惭愧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 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 候丢下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那人才到 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玩耍,那人问元 方: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 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地说: “(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 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 “你跟我父亲约 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 人家的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 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 进自己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  )答曰:“(  )待君久( )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友  于 元方 家君 君 家君 人 君 君 陈太丘与友期 1、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理有据 ,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陈太丘与友期 2.文中的友人是怎么样一个人?你是怎么 看出的? 无信:日中不至,则是不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知错就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责备他人,不善自省: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3.小元方批驳友人的言辞是否得当? 他抓住了对方错误的实质,把是非 对错辨得非常清楚;同时从一个晚辈的 角度批评大人,注意了辈份,很委婉。 陈太丘与友期 课前预习 • 1、 é zhòu sì chā níng shě fǒu zāi • 傅 絮 奕 韫 • 2、南朝宋 刘义庆 志人小说 汉末至 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3、B • 4、(1)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 侄女 儿子和女儿、青年男女 • (2)约定 预定的时日、等待或盼望 课前预习 • 4、(3)离开 前往 • (4)拉 引导、带领 • 5、D • 6、D 课内练习 • 1、待君久/不至 • 元方/入门不顾 • 2、您正午时分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 3、无信 无礼 •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课内练习 • 5、语言和动作。以客人“无信”“无礼”为 核心进行批驳,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 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可见他的正直不 阿。 • 6、并非失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 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 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课外拓展 • 魏文侯和掌管山林湖泽的官员约定好去 打猎。第二天正赶上刮大风,身边的大 臣们劝说他不要去了,魏文侯不听,说: “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而失去信用, 这样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于是他就 亲自赶车前往,冒着大风去告知虞人停 止打猎。 课外拓展 • 1、B • 2、约定 刮大风 劝说、阻止 于 是,就 • 3、守信 鲁迅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著有杂文、 小说、散文、诗歌 等。《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 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 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 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 散文集题名为《朝花 夕拾》,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 取,晚年了,回忆起 少年时代的事。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9)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 百 草 园 (1)乐园 (2)有趣的动植物 (3-6)神奇的传说 (7-8)雪地捕鸟 总说 增添神 秘气氛 动词 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整体 局部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静物 动物 油蛉 蟋蟀们 蜈蚣 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动物 静物 视觉 听觉、 视觉 听觉 视觉、 味觉 拟人 拟人 比喻 有 趣 的 动 植 物 百草园部分小结 •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 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 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这 是 鲁 迅 上 学 的 私 塾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三 味 书 屋 书屋摆设 先生印象 行礼 外貌描写 询问“怪哉”,师不 回答 读书、习字、对课 后院寻趣 有戒尺不常用 做戏画画 师生读书 知识渊博 教学认真 比较开明 教师形象 内容 形式 环境 单调 枯燥 压抑 (1-8) (10-24)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内容:枯燥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 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 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 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主题思想: 课前预习 • 1、záo qí tuì tì tǎng liǎn suǐ shèn 拥 rú 蔼 cuán hǎn 鉴 觅 塾 鼎 • 2、D • 3、C • 4、B • 5、从“我家 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你太性急, 等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 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课前预习 • 6、第9自然段是过渡段,从儿童的心理 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表达作者对 百草园快乐生活依依不舍的心情 • 7、方位 名称 变迁 乐园 • 8、示例:三味书屋读书绘画喂蚂蚁,情 趣亦浓。 课内练习 • (一)1、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 2、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 园的总体印象 •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又酸又甜 课内练习 • (一)4、静态 由低到高 动态 由高 到低 整体 • 5、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 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对 自然美景的浓厚兴趣。 • 6、(1)不能。“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 形的肥胖,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 “停”字无法表现出这种情态。 课内练习 • 6(2)不能。“窜”简洁形象地表现出速度快又突然的特 点。“飞”字没有办法表达出这种效果。 • 7、一方面,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形的 何首乌根;另一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 有吸引力。 • 8、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 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具备; •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课内练习 • 9、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 情,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童年的怀 念,也与下文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 行对比。 课内练习 • (二)10、支 撒 系 牵 拉 • 这些动词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 了冬天“我”在百草园获得的乐趣。 • 11、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表 现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 12、以冬天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雪捕鸟带来乐趣 • 13、捕鸟一直是“我”记忆中 的乐事,这件事给“我” 启迪,即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难以忘怀。 课外拓展 • 1、本文的线索是:桑葚。围绕此线索写了 两件事: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 的绝美享受;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 葚的欢乐画面。 • 2、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 馋的机会。 课外拓展 • 3、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熟透了的桑葚”比作“玛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桑葚”晶莹 剔透的外形特点,从而表达了对桑葚的 喜爱之情。 • 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桑葚的颜色, “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两个词语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貌特点, 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 • 4、D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 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 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 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 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 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一生 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 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 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 影。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我 的一生》《走出黑暗》《乐观》《假如 给我三天光明》等。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 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1887年3月 3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 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在莎莉文老 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海伦自强不息,最终 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内心 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文中记叙的就是引领 海伦·凯勒走向光明,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 文老师。 再 塑 生 命 的 人 相识前(1-4) 相识 (5-13)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 拥抱我 启示真理给“我” 爱 用布娃娃教 我拼写单词 自豪 高兴 世间万物都有 自己的名字 教我区分 “水”和“杯” 不耐烦 把碎布扫到 炉子边 井房散步, 拼写水 唤醒灵 魂,给 我光明 希望快 乐自由 悔恨 撕碎 布娃 娃 求 知 欲 望 美好 喜悦 幸福 人物形象分析 同步练习 • 1、niǎn jié qǐ cù zhàn huǎng • 2、陈—沉 拨—拔 楞—愣 侵—浸 • 3、(1)迥然不同、天壤之别、云泥之别、 判若云泥、判若天渊 • (2)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姹紫嫣红 • 4、A • 5、B • 6、A 同步练习 • 7、莎莉文老师在教学方面注意学习者的 体验,通过体验来分析概念。 • 8、再塑生命 • 9、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 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 自由”。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 理解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 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 • 11、(1)莎莉文老师教“Water”一词。 • (2)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的 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 (3)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 过程中理解概念 • (4)“这”指后悔。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在 我的哪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 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相照应。 同步练习 • (5)这句话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 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认 识世界万物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 自己的心情,所以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 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 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 (6)略 同步练习 • 12、(1)她完全是靠手指来感受莎莉文小 姐的嘴唇的,用触觉来把握喉咙的颤动、嘴 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 (2)让所爱的人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自 由自在地与亲人交流。 • (3)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一家人为“我” 归来,为“我”的进步而高兴、激动、兴奋的 心情。 同步练习 • (4)首段“直到现在”领起的句子表现了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 的教育和帮助,表达了海伦的感激之情; • 末段“直到现在”领起的句子表现了海伦 当时的兴奋程度,突出学会说话对海伦 的重大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二章 孔 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 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 语》 • 《论语》是儒家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为主,是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知识链接“五经”: 《诗》、《书》、《礼》、《易》、 《春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 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 世方法。 论语   说     愠    传 三省 逾 矩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哉 dài huì  juàn  dǔ zāi lún yuè yùn wǎng gōng 生字音形 xǐngchuán yú dān hào jǔ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重要词语补充 • 不亦说乎: • 传不习乎: • 志于学: • 可以为师矣: • 贤哉: • 知之者: • 曲肱而枕之: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博学而笃志: 也 温习 立志做学问 可以凭借 品质高尚 懂得 代词,指代胳膊 志向 广泛学习 而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承接(顺承)“然后” 表并列:和、或、又 表修饰:地、和 •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耳顺,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曲肱而枕之 • 不义而富且贵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承接 表转折 表转折 表 承 接 表转折 表承接 表承接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译文: •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 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 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 是复习过呢?” 译文 • 3、子曰: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遇事能不 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 时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 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 为老师。” 译文: •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 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 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 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7、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译文: •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 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 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 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 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 • 11、孔子说:“一国的军队的主帅可以改 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 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发文求教,多 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理解文章 • 1、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和个人修养 • 君子的标准:不被人理解也不生气 • 2、重视品德修养 • 3、孔子自述他学习提高修养的过程 • 从心所欲不逾矩: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 融合为一。 • 4、学习方法:强调复习 理解文章 • 5、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6、赞颂颜回坚持学习贫贱不移的精神 • 7、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 或:学习的三个层次。 • 修辞手法:顶真 • 8、正确的财富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安贫乐道 理解文章 • 9、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 10、珍惜时间 • 11、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12、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课前预习 • 1、lún yuè yùn xǐng chuán wǎng yú dài gōng dǔ • 2、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儒 • 3、儒 孔子 言行 《大学》《中庸》 《孟子》 课内练习 • 1、按时 • 生气,恼怒 •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 诚信 •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迷惑,疑惑 • 越过法度 课内练习 • 1、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疑惑 • 能忍受 • 以……为快乐 • 吃 • 胳膊 • 坚定 • 恳切 课内练习 • 2、说 悦 愉快 • 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内练习 • 4、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信呢? •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 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课内练习 • 5、替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 交往 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 不是复 习过呢? 课内练习 •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了 这则,我明白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 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 “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意思。如 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 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译文 • 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 什么不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 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 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 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 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 年人得到安乐,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 年青人得到关怀。” 课外拓展 • 1、夸耀 表白 穿 关怀 • 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 们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 让老年人得到安乐,让朋友们得到信任, 让年青人得到关怀。 课外拓展 • 3、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 厚 • 或:子路重视的是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 颜渊向往的主要是德崇品高的精神生活; 孔子憧憬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 得到满足的理想社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