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27分。1—7小题,每小题3分;8—10小题,每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怂恿(yǒng) 虐待(nüè) 蜷伏(quǎn) 漠不关心 B.叮嘱(dīng) 惩戒(chéng) 冤枉(wɑng) 神彩奕奕 C.温驯(xùn) 希冀(jì) 羞怯(què) 宁静致远 D.苫蔽(shàn) 收敛(liǎn) 狡黠(xiá) 不毛之地 ‎【解析】A项,“蜷”应读“quán”;B项,“神彩奕奕”应为“神采奕奕”;C项,“怯”应读“qi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我们只有具备见异思迁的眼光,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B.如今很多辅导班层出不穷,家长们容易在参差不齐的辅导班信息中受骗。‎ C.有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D.幸福的日子终于来了,她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自制力。‎ ‎【解析】A项,“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不能用来形容“眼光”;B项,“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D项,“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道如何是好,使用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解析】A项,否定不当,去掉“不”;B项,语序不当,将“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改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C项,成分残缺,去掉“使”。‎ ‎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D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散文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在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幼为僧的玄奘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 C.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年龄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15岁被称为“志学之年”,4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D.《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里的“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解析】A项,错在“散文”,应该是小说;B项,错在“清代”,吴承恩是元末明初人;C项,“而立之年”应该是30岁。‎ 二、现代文阅读(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父亲的年画 嵇绍波 ‎①“贴年画了!贴年画了!”父亲的声音好像一记春雷,‎ 7‎ 把还埋在被窝里的我炸醒了。哦!今天是大年三十!我连忙爬起来——帮助父亲贴年画,是我每年的必修课。对于我们家来说,贴年画是一件重大而严肃的事情。‎ ‎②父亲贴年画很讲究,先揭去陈年的旧画,再用干布把墙上的灰尘擦拭干净,随后沿着用砖头角做成的重锤,在墙上拉出一条竖直的线,最后在墙上涂上糨糊,才贴上年画。‎ ‎③年画贴好后,父亲又叫我拿来干布,擦去两边的灰尘。看到墙上灰暗、斑驳的陈年旧奖状,摆放在刚贴上的年画旁边,就像过年时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中间,突然跑出了一个穿着破衣破鞋的流浪儿,非常不协调。我忍不住说:“把旧奖状也揭去吧,太旧了,不好看!”父亲笑了,弯下身子,认真地说:“旧奖状怎么啦,这都是我和你母亲努力的结果!我还要看看你们兄妹几个得的奖状,什么时候能把这两面墙贴得满满的呢。”‎ ‎④父亲的声音响亮干脆,不容置疑,还扭过脸去痴痴地盯着墙看,眼睛似乎熠熠地发着光。我仿佛得到了某种暗示,兴冲冲地跑到房间里打开箱子,从里面捧出一沓整整齐齐的奖状,有两个姐姐的,也有大哥的,还有我的。这些奖状一进入家门,就像珍宝一样被父亲收好入库,小心地保存着。在父亲注视的目光里,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爬到凳子上,把一张张奖状平平整整贴到墙上,仿佛是把一枚枚勋章别在凯旋的战士胸前。‎ ‎⑤奖状贴到了墙上,也贴到了父亲脸上,这是父亲最大的荣光和骄傲。新年里,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到我们家,父亲都会自豪地把话题引向满墙的奖状,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叙述,说到高兴处,父亲甚至还从我们的书包里翻出试卷……好像每一张奖状里都藏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父亲陶醉于他们的惊讶和感叹,每次讲完之后似乎意犹未尽,仿佛还遗漏了许多精彩的细节。‎ ‎⑥然而,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小说,并完全失去了控制,日看夜看,上课时看下课时看,明着看躲着看。一直对我的学习放心的父母,并没有注意到,只以为我学习更加认真刻苦了。我的成绩开始直线下滑,遭遇到了读书以来第一次“滑铁卢”,试卷上布满了红红的叉,我直接从优等生变成了差生。过年时,我没有拿到奖状。当我背着书包空着手回家时,父亲震怒了,他咆哮着、怒吼着,直到罚我跪下,他才摔门而去。空荡荡的堂屋里,在哥哥姐姐通红的新奖状中间,那块留给我贴奖状的灰白墙面,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我有些不明白,一张薄薄的奖状而已,墙上有那么多了,为何那么在乎少了我这一张?‎ ‎⑦那年春节,天空似乎一直下着雪,特别的冷,过年热闹的气氛好像也被冻结了。父亲的脸始终阴沉着,看不到一丝过年兴奋的样子。慑于父亲的威严,我把小说捆扎起来放到了床底下,努力把自己从对小说的沉迷中拔了出来,默默地拾起课本……我的成绩开始回升,年底的时候我又拿到了奖状,父亲例外地把正面墙上应该贴年画的地方空了下来,贴上了我的奖状。看着父亲一脸陶醉的样子,我忽然明白,原来,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 ‎(选自《意林》2019年第4期,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情节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我”和父亲贴年画→“我”提出疑问→父亲向人夸奖状→“我”未得奖状被惩罚→“我”明白了父亲的愿望。‎ B.“我”和父亲贴年画→“我”学父亲贴奖状→父亲向人夸奖状→“我”沉迷于小说→“我”明白了父亲的愿望。‎ C.“我”和父亲贴年画→“我”学父亲贴奖状→父亲向人夸奖状→“我”未得奖状被惩罚→“我”又努力读书。‎ D.“我”和父亲贴年画→“我”学父亲贴奖状→父亲向人夸奖状→“我”未得奖状被惩罚→“我”明白了父亲的愿望。‎ ‎【解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可知,“我和父亲贴年画”是①②段的内容;接下来③④段写“我”学着父亲的样子贴奖状;第⑤段写父亲向来家里的人们夸奖状,‎ 7‎ 讲每一张奖状的故事;第⑥段的内容是“我未得奖状被惩罚”;最后一段写的是“我”通过努力再次贴上奖状时,明白了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 ‎6.下列对第⑥段画线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运用比喻,将那块灰白墙面比作空洞的眼睛。‎ B.运用拟人,“冷冷地注视”一词将灰白墙面人格化。‎ C.灰白墙面“冷冷地注视”,其实在写“我”冷眼看待这件事。‎ 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未贴奖状的墙面的刺眼,暗示了父亲对“我”的失望。‎ ‎【解析】应是写出了因未得奖状而被惩罚的“我”内心的伤痛。‎ ‎7.下列对本文的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 A.通过父亲贴年画和贴奖状的故事,写出了父亲看重年画更看重奖状的心理,表现了父亲好面子的性格。‎ B.通过父亲贴年画和贴奖状的故事,写出了父亲看重年画更看重奖状的心理,表现了父亲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C.通过写“我”沉迷小说导致成绩差,在父亲的严厉处罚下,“我”幡然醒悟的故事,告诉人们“学不可以已”“不进则退”的道理。‎ D.通过父亲督促“我”认真读书的故事,告诫各位父母“玉不琢,不成器”,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不可放松。‎ ‎【解析】 这篇文章由“贴年画”引出父亲注重子女学习的内容,写了父亲因子女学习优秀而自豪,因“我”的退步发怒和惩罚“我”,再次贴上奖状时,“我”明白了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赞美了父爱,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古诗文阅读(8—15小题,共18分)‎ ‎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非学无以广才       歌以咏志(《观沧海》)‎ B.乃悟前狼假寐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将复何及 水何澹澹(《观沧海》)‎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解析】A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B项,副词,才。C项,副词,怎么/副词,多么。D项,助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夫君子之行 B.非宁静无以致远 ‎ C.非学无以广才 D.险躁则不能治性 ‎【解析】A项,古义是操守、品行,今义是走;B项,古义是集中精力,今义是(环境、心情)安静;C项,都是才能;D项,古义是轻薄,今义是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7‎ D.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有误,本文主要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3分)‎ 非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9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2小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甲诗中,作者借凄凉幽怨的 芦笛声 ,从 听觉 的角度唤醒了“征人”的思乡之情。(2分)‎ ‎12.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仿照上题中对甲诗的赏析,借此赏析乙诗的表现手法。(3分)‎ 乙诗以设问句引入对“乡书”的询问,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愁思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狼》的节选文字,回答13—15小题。‎ 狼(节选)‎ 蒲松龄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一犬坐于前      犬: 像狗似的 ‎ ‎(2)狼亦黠矣 黠: 狡猾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 ‎15.选文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3分)‎ 贪婪、狡诈、凶狠。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1)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3)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7‎ ‎(5)曹操在《观沧海》中表现沧海惊心动魄气势的诗句是: 洪波涌起 。‎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表达羁旅天涯漫长与艰辛的句子是: 古道西风瘦马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班级开展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3分)‎ 示例:爸爸(妈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对书籍的喜爱,始终离不开你们的引导与帮助。爸爸(妈妈),请您把刷微信的时间留给我,和我一起读书吧。‎ ‎(2)为丰富本次主题活动,请你为班级再策划一个其他活动形式。(1分)‎ 示例:名著阅读汇报会、经典诵读大比拼等。‎ ‎(3)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2分)‎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示例:读书就是假日外出的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性情。 或:读书就是享受乐趣的过程,可以愉悦身心,感受幸福。‎ ‎1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一块碎石组成不了雄壮的山川 , 一滴水珠汇集不成辽阔的海洋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六、现代文阅读(19—23小题,共15分)‎ ‎(2020·重庆A)赔 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 7‎ 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9.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3分)‎ ‎① 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 → ‎② 用假钞,买泥塑 ‎ ‎ ‎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 ‎ ‎ ‎③ 获赔偿,付真钞 ‎ ‎20.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逃脱的愉悦心情。‎ ‎21.文中第⑤⑥⑫段中画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任选其中一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2分)‎ 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⑫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22.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答对三点即可)‎ ‎23.“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4分)‎ 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七、作文(50分)‎ 7‎ ‎24.温暖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温馨的心灵触摸。生活中,你是否记得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给你留下长久的抚慰。‎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 ‎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得抄袭。‎ 7‎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