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教案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教案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1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 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会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一根底面直径为 6.5 厘米的圆钢,长为 230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啊? 你能很快的得出答案吗? 2、在 20 秒内计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8.5+13.65-35.35 1.26-0.78-5.03 56÷4+32×2 51×11÷17-19 同学们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件事吗? 通过设置两个问题情境,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另一方 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数学.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阅读课本 76 页文字部分,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找出你存在的疑问. 2、合作交流: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手中的计算器的构造. 温馨提示:计算器有显示屏和键盘两个部分组成,显示屏用来显示计算过程中输入的数 据和计算的结果.显示屏因计算器的种类不同,有单行显示的也有双行 显示的.键盘上的每一个键都表明了这个键的功能.一般的,计算器上 的 ON 是开机和清屏键.使用计算器时,先按这个键,可以清除显示屏 上的数与符号.需要关机时,依次按第二功能键 SHIFT 和关机键 OFF(及 AC 的第二功能),就可以切断电源.不同的计算器上的功能符号不同, 使用计算器前,应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各个按键的功能和按键的 方法,以免使用中出现计算错误.对于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各个计算器 2 的按键功能通常是一样的. 3、精讲点拨: (1)用计算器计算 15﹢3.2﹣9.5 解析:按键的顺序为 1 5 ﹢ 3 . 2 ﹣ 9 . 5 =显示屏最后结果为 8.7. 所以 15﹢3.2﹣9.5=8.7 . 那书中例 1 怎么计算的呢? (2)用计算器计算 168÷(7﹣14×12.5) 解析:按键的顺序为 168 ÷ ( 7 ﹣ 14 × 12 . 5 ) = 显示屏最后结果为﹣1. 所以 168÷(7﹣14×12.5)=﹣1 . 那书中例 2 怎么计算的呢? (3)用计算器计算 (﹣15)4÷5² 解析:按键的顺序为( - 15 ) ∧ 4 ÷ 5 x² = 显示屏最后结果为 2025. 所以(﹣15)4÷5²=2025. (4)用计算器计算 45²÷5²﹢191 解析:按键的顺序为 45 x² ÷ 5 x² ﹢ 191 = 显示屏最后结果为 272. 所以 45²÷5²﹢191=272 . 那书中例 4 怎么计算的呢?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式子: 15+3.2-9.5 11+12+13+14 8×7×6×5×4×3 168÷(7-14×12.5 2、能力提升 (1)计算下面各式的值 225÷(-15)-21 (-14)×(-18)×(-21)-25 46-[60-(-2)×(7+8)] 7.48 ÷(-4)+(-3.53)×12 (-11.3) 3 -4.2×(-6.5) 2 -2×2.5 3 ×(0.2) 2 +(-0.8) 3 (2)计算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四)、达标测评: 1、选择题 (1)计算器上的 C 键的功能是( ) A、开启计算器 B、关闭计算器 C、清除全部内容或清除刚输入的内容 D、计算乘方 (2)计算器上用于开启计算器,使之工作的键是( ) A、ON B、CE C、OFF D、AC 2、填空题 (3)输入这个数据的程序一般是先按_______键,再按__________键. (4)发现刚输入的数据错误,需立即更正时,应按_________键. 3、解答题 (5)用计算器计算 325+298+3017 456-32-1084; -213.5×4201 3024÷(-36)-6037. -2³÷2×8²÷4² (0.1²+0.3²)÷(-2)²﹢(-3)² 3 -6.24×3²+31.2×(-2)³+(-0.51)×624 (6)将本金 22250 元,存三年定期,3 年后本息和为多少(年利率为 2.28%)?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和提问题. 1、培养自己的归纳意识. 2、培养自己的提问题的习惯. (六)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 78 页 2、习题 3.5 (七)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