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古诗资料
观沧海 1.观沧海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开阔胸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说说好 在哪里。 “若”字表明是虚写,说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怀 和宏大的抱负。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示的画面。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草木摇动,呼呼作响,海面上波涛汹涌,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 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2018·福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5.(2018·福州)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6.(2017·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还仿佛听到 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 没有联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杨花、子规、明月。 2.赏析诗歌首句中“杨花”“子规”的作用。 “杨花”是柳絮,写景的同时点明时令。杨花漫天飞舞,漂泊不定,形象地表现飘零之 感;“子规”的鸣叫哀切,借物言情,表现出浓郁的离愁别恨,即作者对王昌龄的依依不舍 之情。此外,“杨花”和“子规”还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试简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 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题中“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谪、降职,这首诗是诗人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后所 作。 B.首句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诗的开头虽不见悲痛之句, 但悲痛之意自现。 C.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之 事的忧愁、不能当面话别的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同时也暗 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助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作者听说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跨五溪才能到达,从 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后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 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是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联想到 夜郎国,用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次北固山下 3.次北固山下 1.(2017·连云港)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营 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2.有学生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说说用“生”的妙处。 “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 情趣。“生”又为“诞生”,有辞旧迎新之意,使整首诗歌意义更广阔。 3.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上: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 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遥相呼应。 4.(2017·南充)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 孕育着新的生机。) 5.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正”指风顺而不猛,“悬”写出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 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6.(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 人化。 7.下列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 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 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时光的象征,并将“白”“新”提到主语的位置加 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天净沙•秋思 4.天净沙•秋思 1.(2015·河池)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 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第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 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觉得亲切,可仔细想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最后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 “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木兰诗 5.木兰诗 1.(2017·福建)“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意对即可)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3.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诗中对木兰形象的塑造借助了对他人(或物)的描写来进行烘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出木 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 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4.(2017·福建)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 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迫,使 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 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繁简描写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登幽州台歌 6.登幽州台歌 1.(2016·桂林)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 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伤。 2.(2016·桂林)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辽阔,遥远。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 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感叹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同点:一个是感怀历史, 一个是对未来的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中的“古人”指古代的贤明君主,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 际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来不及见 “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D.尾句“独怆然而涕下”中“涕”的解释为“鼻涕”。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之情,表现了诗人壮志 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后世 的明君贤士。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作对比,写出了诗人报 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 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望岳 7.望岳 1.(2017·咸宁)“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一个“割”字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描绘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2017·大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 3.(2017·陕西)有诗评说,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 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 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对前者的发 展和升华。 4.(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飞鸟归林,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5.(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6.(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_“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 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2018·郴州)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 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例进行赏析。 二十岁后,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 阔了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 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 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8.(2017·大庆)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富有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俊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荡漾,归鸟尽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 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登飞来峰 8.登飞来峰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浮云”喻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 特点。 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抒怀做铺垫(蓄势)。后两句蕴含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远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然地 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 上,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勇 往直前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2011·广安)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 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2017·朝阳)下列对《登飞来峰》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 B.第三句中“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向前的决心。 C.此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登临高处的感受。 D.此诗议论中蕴含人生哲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游山西村 1.有人说首联中的“莫笑”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2013·遵义)“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足”字用得好。“足”的本义是足够、充足。在此处赞誉了憨厚农民的热情好客。 3.(2016·十堰)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的精神,准备走 曲折的道路。 4.(2013·遵义)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热情赞美了山西村优美的风光、古 朴的习俗以及淳厚、热情的村民,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真挚性情的喜爱和对山村淳朴生活 的向往之情。 5.(2016·十堰)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佳肴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 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了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 爱。 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官职后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 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 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 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10.己亥杂诗 1.“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是如何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将作者 的离愁别绪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2.你从“吟鞭东指即天涯”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流露出作者回归时的愉快心情。 3.(2015·河南)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添了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 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4.(2015·河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 和命运。 5.下列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了作者挣脱束缚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人也常用这句诗比喻老一代甘愿为下一 代牺牲自己的决心。 C.这首诗将抒情和写景结合,表现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 D.这首绝句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要自暴自弃,要继续奋斗,做 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 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同官场决裂、归隐田 园的遁世思想相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