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8)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8)_鲁教版

归园田居陶渊明 新课导入:当同学们以后走入社会,摆在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1、通过出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2、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寻求一份怡然自得。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1、了解本首诗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并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理解诗中个别词、句的特殊含义和意境。4、领会诗词的美。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著名的隐士,三仕三隐,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参加农业劳动。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理想的道路,因而退隐田园,寄情山水。他否定污浊的现实,热爱纯朴的田园,因而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代表作家。 作品介绍《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他的辞赋散文,数量不多,但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读出音韵美一、听朗读录音,读准语音、停顿。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荒秽(huì)荷(hè)锄道狭(xiá)草木长(zhǎnɡ)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起到地里锄野草,晚上伴着月色带着锄头回家。草长树茂使道路变狭窄,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就好。二、读出诗意美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④道狭:道窄。⑤沾:沾湿。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从第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隐含的信息?地点、事件,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第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勤劳。因为干了一整天。第三句中的“道”指什么?为何才提起?指的是回去的路。其实来回是一条路,此时才提起是为了引出“夕露沾我衣”一句。讨论问题: 三、读出画面美陶诗平淡而又富于画面感,你认为画面“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四、读出情感美为什么“衣沾不足惜”?因为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愿”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重点赏析最后一句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写作特色 总结: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 结束语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也在寒窗苦读,希望大家将来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练习巩固: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D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B 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诗歌。2、用自己的话讲述《归园田居》的情景给同学听,与同学探讨一下诗歌的意境之美。 谢谢合作!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