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列子一则》 (11)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列子一则》 (11)_苏教版(2016)

新课导入列子的故事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列子》一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翻译全文。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目标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了解作品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纠正字音cùyuánshězhé 整体感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志:志趣、心意。峨峨:高耸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念:想。得:领会,听得出。疏通文意善:好善:擅长,善于鼓:弹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的情景,钟子期说:“好啊!盛大的样子啊像江河!”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必然能体会到它。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卒:通“猝”,突然。操:琴曲。逃:隐藏。阴:山的北面。造:创作。穷:穷尽。援:拿,拿过来。于:在。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躲雨,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了起来。开始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总能领悟其中的旨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的听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 合作探究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知音难得,知己难求。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4、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练习巩固游于泰山之阴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哉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伯牙善鼓琴(1)善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于善于、擅长好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在 (3)之钟子期必得之乃援琴而鼓之游于泰山之阴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子之听夫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意思。卒逢暴雨()结构助词,“的”。代词,代伯牙的心意。音节助词。同“猝”,突然 3、翻译下列句子。(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3)钟子期辄穷其趣。(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钟子期就能领会(点明)他的情趣。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课堂小结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中心:知音难求知己难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