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1 平行线 1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1 平行线 1 人教版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                 ‎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难点)‎ ‎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 一、情境导入[来源:学科网ZXXK]‎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的图片都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 二、合作探究[来源:Zxxk.Com]‎ 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概念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 ‎(4)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 ‎(5)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和垂直.‎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概念进行判断.线段不相交,延长后不一定不相交,(1)错误;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2)(4)正确,(5)错误;线段是有长度的,不平行也可以不相交,(3)错误.故答案为(2)(4).‎ 方法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两条线段平行、两条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线段不相交不意味着它们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探究点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 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 ‎(1)过点P画l1∥OA;‎ ‎(2)过点P画l2∥OB;‎ ‎(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解析:用两个三角板,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画平行线,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该角与∠O的关系为相等或互补.‎ 解:(1)(2)如图所示;[来源:学.科.网Z.X.X.K]‎ ‎(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 易错点拨:注意∠2与∠O是互补关系,解答时容易漏掉.‎ 探究点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应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进行判断[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 有下列四种说法:(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答案为D.‎ 方法总结:平行线公理和垂线的性质两者比较相近,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的性质中,无论点在何处都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类型二】 应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论证 ‎ 四条直线a,b,c,d互不重合,如果a∥b,b∥c,c∥d,那直线a,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于a∥b,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到a∥c,而c∥d,所以a∥d.故答案为a∥d.‎ 方法总结:平行公理的推论是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理论依据.‎ ‎【类型三】 平行公理推论的实际应用 ‎ 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后打开,折痕为EF,把长方形ABEF 平摊在桌面上,另一面CDFE无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为什么?‎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答案即可.‎ 解:∵CD∥EF,EF∥AB,∴CD∥AB.‎ 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时,关键是找到与要证的两边都平行的第三条边进行说明.‎ 三、板书设计 平行线 ‎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历观察多媒体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