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 ‎ ‎1. 今天,人们已学会利用多种能源改善生活质量。远古时期“元谋人”“北京人”早就知道利用的一种能源是(   ) ‎ A.天然火 B.自然风 C.雷电 D.水力 ‎ ‎ ‎2.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 ‎ ‎3.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4.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 ‎5. 《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 ‎ ‎6. 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这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 ‎7. 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 ‎ ‎8.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都是在大江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 ) ‎ A.交通便利、适宜商业 B.战略位置重要 C.适宜农耕生产 D.生活用水丰富 ‎ ‎ ‎ ‎9.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 ‎ ‎10.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作乐器琴瑟,教人们通商交换。”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 ‎ ‎11.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传说中的一个历史事件的,这个事件是( ) ‎ A.黄帝制造指南车 B.涿鹿之战 C.嫘祖发明养蚕技术 D.大禹治水 ‎ ‎ ‎ ‎12. 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 ‎ A.炎帝和黄帝 B.尧、舜、禹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蚩尤 ‎ ‎ ‎13.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 ‎ ‎14. 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股墟遗址获得通过。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商,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灭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 ‎ ‎15.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 ‎ ‎16. 佐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由材料可知 ‎ A.西周实行禅让制 B.武王的五个兄弟建立了国家 C.周武王爱民如子 D.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 ‎ ‎ ‎ ‎17. 张甲同学参加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题目是“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的正确答案是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人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统治 ‎ ‎ ‎ ‎18.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 ‎ ‎ ‎19. 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 ‎ ‎ ‎20.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 A. B. C. D.‎ ‎ ‎ ‎21. 如图中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依次是 ‎ ‎  ‎ ‎  ‎ 日 ‎ 明 ‎ A.象形--会意 B.会意--象形 C.象形--指事 D.会意--指事 ‎ ‎ ‎22.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在1959年视察股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A.三星堆青铜面具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唐三彩 ‎ ‎ ‎ ‎23.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 A. B. C. D. ‎ ‎ ‎ ‎24.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在汉语中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 ‎25. 春秋末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懂得了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其依据是(   ) ‎ A.牛耕的出现 B.马车的出现 C.铁器的出现 D.骡耕的出现 ‎ ‎ ‎26.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 ‎27.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据(高淳县志)记载: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公元前535年,楚克固城;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烧固城宫殿。这些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A.夏商周更替 B.春秋争霸 C.战国兼并 D.百家争鸣 ‎ ‎ ‎28. 图片资料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下面的图片能告诉我们的是( )是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瓦解.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郡县制的确立 ‎ ‎ ‎ ‎29. 都江堰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都江堰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大难不死”,归功于先人的聪明智慧。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 A.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 B.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 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D.战国时期的赵国名相蔺相如 ‎ ‎ ‎30.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二、综合题 ‎ ‎ ‎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 ‎(1)图一中的元谋人距今已有约170万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 ‎ ‎ ‎(2)从图二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远古人类的情况?请从生产工具这个方面谈谈这一远古人类的特点。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擒杀蚩尤。 ——《使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比。 ——《墨子·尚贤》‎ ‎ ‎ ‎(3)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探究中的历史)‎ ‎ ‎ ‎(4)通过以上探究可知,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某中学七年级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就屡次出现乱丢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顺其自然,不用过多干涉。”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材料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写出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 ‎ ‎ ‎(2)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蕴含了战国时期三家学派的主张,分别写出这三家学派的名称。‎ ‎ ‎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 ‎ ‎ ‎(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很多主张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你举一例说明。‎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国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 ‎ ‎(2)材料二中商鞅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 ‎ ‎(3)根据材料三写出此次商鞅变法中的两项措施。‎ ‎ ‎ ‎(4)成功的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结合这次变法谈一谈你的感想。‎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北京人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远古时期“元谋人”“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照明、抵御野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B ‎【考点】‎ 北京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图中展现的是北京人,根据课本所学可知,这种猿人居住在现在的北京境内,B项符合题意,CDA不符合题意,故选 B。‎ ‎3.‎ ‎【答案】‎ A ‎【考点】‎ 北京人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 题干直接设问考查远古北京人生活场景相符的选项,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据此可排除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4.‎ ‎【答案】‎ C ‎【考点】‎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史实。‎ ‎【解答】‎ 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故C项正确。 故选C。‎ ‎6.‎ ‎【答案】‎ D ‎【考点】‎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哪处遗迹。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7.‎ ‎【答案】‎ C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遗址的有关知识,由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引出考查的内容。河姆渡遗址是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 ‎【解答】‎ 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其它三个远古人类遗址都在黄河流域。‎ ‎8.‎ ‎【答案】‎ C ‎【考点】‎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解析】‎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都是在大江大河流域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较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他们是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大河流域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原始农耕提供了条件。C选项符合题意。‎ ‎9.‎ ‎【答案】‎ C ‎【考点】‎ 尧舜禹的禅让 ‎【解析】‎ 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 故选C。 ‎ ‎10.‎ ‎【答案】‎ A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炎帝因为发明了农耕和医药,而被称为“神农氏”。所以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A符合题意;BCD项 人物与“神农”称号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 ‎【答案】‎ D ‎【考点】‎ 尧舜禹的禅让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点。‎ ‎【解答】‎ 相传,上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消除了水患。材料“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描述的正是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 ‎12.‎ ‎【答案】‎ A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始祖的知识点。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始祖”。‎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几个比较大的部落,黄帝、炎帝、蚩尤。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归顺了黄帝,和黄帝族联合打败了蚩尤,这一部落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所以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13.‎ ‎【答案】‎ A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4.‎ ‎【答案】‎ C ‎【考点】‎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 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C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发生在商朝建立之前,与“殷商“称号无关,A不符合题意 ;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与题干主旨无关,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发生在商朝末,此时已经迁都到殷,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5.‎ ‎【答案】‎ B ‎【考点】‎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灭亡,知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 ‎【解答】‎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故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故B正确。 故选B。‎ ‎16.‎ ‎【答案】‎ D ‎【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据材料”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可知,材料反映了分封的对象主 要是同姓子弟,西周初期,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D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实行世袭制,A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武王的五个兄弟建立了国家与材料意思不符,B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周武王爱民如子,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7.‎ ‎【答案】‎ D ‎【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 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D符合题意;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人侵不属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A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没 有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不符合题意;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不是分封制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 意,故选择D.‎ ‎18.‎ ‎【答案】‎ B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故B符合题意 ;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 ‎【答案】‎ C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 ‎【解答】‎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故选D。 ‎ ‎20.‎ ‎【答案】‎ A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也就是图A图片所示,故选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A ‎【考点】‎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 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 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题干图片中,“日”使用的造字法是象形;“明”使用的造字法是会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故选择A.‎ ‎22.‎ ‎【答案】‎ B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墟”即商朝都城河南安阳,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 青铜文明的灿烂。B的图片是司母戊鼎,符合题意;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A不符合题意;编钟兴起于西周,C不符合题意 ;唐三彩是唐朝时期的陶器,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3.‎ ‎【答案】‎ C ‎【考点】‎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 依据课本所学,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C是甲骨文。‎ ‎24.‎ ‎【答案】‎ A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本题以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在汉语中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为依托,考查夏商周青铜文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在汉语中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A符合题意。‎ ‎25.‎ ‎【答案】‎ A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春秋末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懂得了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我国已使 用牛耕,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 史上的一次革命。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 ‎【答案】‎ B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本题考查东周时期的史实。‎ ‎【解答】‎ 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没有提到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故B正确。 故选B。‎ ‎27.‎ ‎【答案】‎ B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内容“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前535年,楚克固城;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为了争霸与楚国交 战的史实。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8.‎ ‎【答案】‎ C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依据图片的牛和耕犁,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C符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本题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确立都是政治方面,AB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9.‎ ‎【答案】‎ C ‎【考点】‎ 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奏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符合题意;ABD项人物与修建都江堰 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0.‎ ‎【答案】‎ A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 “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史实,故选A。‎ 二、综合题 ‎【答案】‎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3)涿鹿之战。禅让制。‎ ‎(4)上网查询、阅读书籍等 ‎【考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北京人 尧舜禹的禅让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已经有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一 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根据图二“周口店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 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3)根据材料一”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擒杀蚩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 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根据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 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比。”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 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 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 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历史的途径有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等。‎ ‎【答案】‎ ‎“仁”;“爱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法家;儒家;道家。‎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温故而知新”。要谦虚好学。‎ 当今社会要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就是来自于儒家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以德治国。‎ ‎【考点】‎ 历史开放性问题 老子和孔子 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成就的知识点。识记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 (2)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识记战国时期儒家、法家等思想。 (3)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教育成就的知识点。孔子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4)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的现实意义。‎ ‎【解答】‎ 由材料“子曰:‘爱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仁”的思想。通过材料中“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实现孔子“仁”的思想主张。‎ 由材料“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可知劳动委员的观点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由材料“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可知班长的观点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由材料“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可知生活委员的观点体现的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 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的是孔子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材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体现的是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主张。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的是孔子要谦虚好学的教育主张。‎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很多主张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当今社会要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就是来自于儒家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以德治国。‎ ‎【答案】‎ ‎(1)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使奏国国力大增,为以后奏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例:确立县制;改革户籍;严明法度;奖励耕织等。‎ ‎(4)改革是强国之路。‎ ‎【考点】‎ 春秋争霸 商鞅变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材料一“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国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 霸主。‎ ‎(2)根据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 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奏孝公为了增强奏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奏 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 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严明法度,实 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强国之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 革终将取得成功等。‎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