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 学案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梳/理 ►————————————— 1.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 (3)结构:由 组成成分 和 营养 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项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实例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自养 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主要是营 腐生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解动植物的 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2)相互关系 生产者 和 分解者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捕食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 食物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 生产者 ,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5 个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 消费 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消费者 级别= 营养级 级别-1。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 营养结构 。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 多种 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 多种 植物,也可能被 多种 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营养级 。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渠道。 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的内容。 2.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生产者不仅仅指植物,还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如蓝藻)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 3.植物不都是生产者。例如:菟丝子、槲寄生这些寄生植物就不能将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因而它们尽管是植物但不是生产者。 4.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其他还包括一些少数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如结核杆菌就寄生在人的不同组织内吸收营养物质,它就是消费者;另外还有一种叫做捕蝇草的植物,当蝇落到捕蝇草上时,捕蝇草就会将其慢慢地消化吸收,这时它就是消费者了。 5.捕食关系应该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活体生物为食的关系,因此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的组成。 6.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可能有竞争关系。 7.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差一个等级。 ■教材拓展——做一做 1.(教材必修3P88旁栏思考题改编)一个动物园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材必修3P92“基础题T1”改编)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请思考: (1)就远洋水域和近海水域而言,其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数量明显降低的水深深度分别为多少米?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海水域水深为多少时,生产者数量最多?在水深超过35米后,哪种水域还有较多生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看,生活在水深100 m以下的生物,主要属何种成分?是否还有生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2.(1)近海水域10 m、远洋水域30 m,光照。 (2)10~15 m,远洋水域。 (3)主要为消费者、分解者,不再有光合自养型生产者,但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类型的生产者。 [角度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判断 1.(2019·定州质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析:D [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为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腐生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 2.(2019·聊城模拟)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 解析:B [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为甲提供无机盐。分解者不能出现在食物链中。] 根据图示判断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技巧 (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但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角度2] 食物链(网)及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 3. (2019·长沙明德中学测试)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D [由图可得出食物链:丙→丁→甲→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 4.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解析:C [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为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c→b→ a构成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项正确;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 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 “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 ②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考点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梳/理 ►—————————————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①c代表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 ②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 d: 自身呼吸作用中散失 。 e: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i: 流入下一营养级 。 f: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j: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 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②能量流动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 ③能量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 ④能量散失途径:各种生物的 呼吸作用 (代谢过程)。 ⑤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 3.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4.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 能量 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 象征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 逐级递减 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质量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 递减 特征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但可能出现“倒置”,如“树→昆虫→鸟”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 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 最有益 的部分。 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3.某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该动物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5.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6.计算消耗能量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教材拓展——做一做 (教材必修3P93问题探讨拓展)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考: (1)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的玉米,上述哪种营养结构可养活更多的人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与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哪个更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右图这一食物网而言,若人的素食与肉食比例由1∶1调整为2∶1,则同样的玉米,人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多少倍?写出推导思路(设传递效率为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种营养结构,因为B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能量损耗加大,养活的人口更少。 (2)不对。A、B营养结构中“牛”“人”代表的是相应营养级环节,并非“一个人”。 (3)B中更高。 (4)1.29。推导思路如下: 设玉米能量均为A,调整前人获得能量为x1,调整后人获得能量为x2 则:+=A,+=A 则x1=,x2=,==≈1.29 [角度1]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1.(2019·天津和平区月考)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解析:B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正确,C.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100%,D.错误。] 2.(2019·定州检测)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C [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 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h+f+d=h+f+i+e=f+e+g。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狼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能量流经第二、第……营养级的过程分析 图示 分析 ① 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 ②同化量(b)=摄入量(a)-粪便量(c)=呼吸消耗量(d)+净同化量(e)=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g)+被分解者利用(f)。 ③净同化量(e)=同化量(b)-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g)+被分解者利用(f)。 2.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除最高营养级外,能量流经每个营养级所发生的变化基本相同。图示如下: (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 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角度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 3.(2019·长沙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 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 C.延长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所以营养级越高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正确;生产者只能固定光能和化学能,而不能固定每个营养级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正确;延长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 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解析:C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辨析 (1)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能量的比值,一般为10%~20%。 (2)能量利用率:指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同化量的比值。 物质的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角度3] 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C [图中有3条食物链,即A→B→猫头鹰、A→C→B→猫头鹰、A→C→D→猫头鹰,题中所问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的A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最少能量需选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即为1÷20%÷20%=25(kg)。] 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375倍 B.1.875倍 C.1.273倍 D.0.575倍 解析:A [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设丙原来的能量为a,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1/2a×10×10+1/2a×10;改变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设为b,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根据题意可得:1/2a×10×10+1/2a×10=2/3b×10+1/3b×10×10,b/a=1.375。] 1.在食物链中 (已知)(未知) (未知)(已知) 2.在食物网中 正推: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逆推: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能量最多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需能量最少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易错分析] 易错点1 生态系统的成分常见误区归纳 点拨 错误说法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温度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光能、热能属非生物成分的能量 易错点2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点拨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是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考生最易遗漏的知识点。 易错点3 误认为食物网中“某营养级”的生物都是一个种群 点拨 食物网中处于某营养级的生物有很多种群,甚至许多物种——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的原因正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物种种类多,当一种生物灭亡时,其功能可由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取代。 易错点4 因混淆“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尿液中能量”而出错 点拨 (1)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才是同化量,动物的“粪便”量不曾被动物消化吸收而同化,不属于同化量,如兔吃草时,兔粪便中的能量应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属于兔同化量。 (2)粪便量≠尿液中能量:粪便量不属于动物同化量,但尿液中尿素所含能量应属于动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易错点5 错将“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等同于“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传递效率,从而出现“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获得了其10%~20%能量”的错误 点拨 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所有狼”可获得“所有狐”的能量才是10%~20%。 [自我训练] 1.(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物,但未必都是动物(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 2.(1)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 (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3)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 ) (5)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 4.(1)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被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3)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 (5)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答案:1.(1)× (2)√ (3)× (4)√ (5)√ 2.(1)√ (2)√ (3)× (4)× (5)× (6)× (7)√ 3.(1)× (2)× (3)× (4)√ (5)√ 4.(1)√ (2)× (3)√ (4)× (5)×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 理性思维 ① 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动情况及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 1.(2018·课标全国Ⅲ,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B [利用昆虫趋光性进行捕捉,是利用光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2.(2016·课标全国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C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蝉→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3.(2015·海南单科,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4.(2015·福建理综,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B [图示食物网中的最高营养级为鲈鱼,处于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者同化量的比值,即(4 200+3 780)/31 920=25%;太阳鱼同化的能量用于呼吸作用消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本题只有下一个营养级鲈鱼的同化量,无法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量;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组成,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少了分解者。] 5.草本植物报春花多数为二型花柱,少数为同型花柱(如图1所示)。花药的位置明显低于柱头的为长柱型花;柱头位置明显低于花药的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 (1)如图1所示,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的喙细而长,在吸食花冠筒底部花蜜的同时,也起到帮助报春花传粉的作用,这是长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研究发现,随着海拔增加,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为研究上述现象,科研人员进行模拟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本实验中,套袋处理可以防止 ____________ ,模拟了高山上 ____________ 的条件。 ②据图可知,套袋处理后 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同型花柱报春花传粉方式主要为 ____________ (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二型花柱的花主要传粉方式为 ____________ ,这种传粉方式有利于增加报春花的 ____________ 多样性。 解析:(1)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的喙细而长,在吸食花冠筒底部花蜜的同时,也起到帮助报春花传粉的作用,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的结果。(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套袋处理,模拟高山上无昆虫传粉或传粉昆虫减少的环境条件对结实率(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套袋处理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模拟高山上无传粉者或传粉昆虫减少的环境条件。②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与不处理组相比,套袋处理后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只是略有降低,而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大幅降低或不结实,推测同型花柱报春花传粉方式主要为自花传粉。(3)结合图1和图2分析,二型花柱的花主要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异花传粉即有性杂交,有利于增加报春花的遗传(或基因)多样性。 答案:(1)自然选择(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①外来花粉的干扰 无传粉者(或传粉昆虫减少) ②与不处理组相比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只是略有降低,而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大幅降低或不结实 自花传粉 (3)异花传粉 遗传(或基因) 6.(2018·课标全国Ⅱ,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大部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散失,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一般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不会太多;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当其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应从捕食和驱赶两方面考虑对低营养级产生的影响。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