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1第十一单元素养1学科思想培优教案
素养1 学科思想培优 一、普遍联系的思想 普遍联系的思想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考纲能力要求。 联系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各结构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 命题角度1 在分子水平上,各种化合物相互作用,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细胞结构,从而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如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有机物,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图2表示丙的结构,其由三条多肽链形成,共含有271个氨基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1与2相比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_。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作________。 (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________决定。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________。 (5)5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通常5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________。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5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 (6)图2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①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②该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③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为________色。 [解析] 结合题目信息及题图中“染色体”“核糖体”以及元素组成等可推出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丁为糖原,戊为脂肪,己为磷脂,1为脱氧核苷酸,2 为核糖核苷酸,3为氨基酸,4为葡萄糖,5为ATP。(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为核糖;此外,前者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2)甲为DNA,其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叫作基因的表达。少数RNA病毒有逆转录酶,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由其RNA逆转录形成DNA。(3)细胞中的RNA有的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有的作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有的作为运输工具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有的作为酶催化代谢过程等。(4)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决定。脂肪中H的相对含量较糖原中的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5)ATP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ADP和磷酸。由于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故形成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6)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缩合时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形成二硫键(—S—S—)时脱去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271-3)×18+2×4=4 832。丙由三条多肽链形成,故丙分子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为紫色。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的表达 逆转录 (3)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4)丙 戊 (5)ADP和磷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6)①4 832 ②3 ③紫 命题角度2 在细胞水平上,各种细胞结构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图1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胰岛素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a、b、c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在a中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 (2)图1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________,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3)图1细胞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结构与细胞的________有关;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 (4)若图1为癌细胞,则①的显著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癌变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是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是核糖体,④是中心体,⑤是染色质,⑥是高尔基体,⑦是核膜,⑧是内质网;分析图2可知,物质A是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在核糖体中发生的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2)图1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3)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图1细胞特有的结构是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与图1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4)若图1为癌细胞,则①的显著变化是糖蛋白减少,癌细胞为恶性增殖细胞,其细胞周期缩短。 [答案] (1)③⑧⑥ 肽键 (2)②③ ③④ ⑤ (3)④ 有丝分裂 细胞壁 (4)糖蛋白减少 缩短 1.在解题时,要运用“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相适应的观点”去分析理解各种图解,准确地提取和处理信息,科学地解决问题,还要注意与其他知识点间的联系。 2.建议考生在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以下几点: (1)学会比较相关知识点:如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真原核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 (2)学会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产生水的细胞结构、产生ATP的结构、参与细胞分裂的结构等。 (3)学会辨析相关知识点:如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是否一定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的细胞是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具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否一定是植物细胞等。 命题角度3 在群体水平上,同种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依次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017·北京东城区练习)图1为某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①~⑧代表生理过程或化学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①~⑧中代表同一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图1中的①过程外,还有部分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参与其中。 (3)图2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B比A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将可能造成该地区________________减少,请在图3坐标系中画出狼的数量的变化曲线。若要调查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5)狼被引入该生态系统后,建立了如图4所示的食物关系,则狼与野狗属于____________关系。若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狼增重1千克,至少消耗牧草________千克。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解析] (1)同一区域生活的所有生物组成生物群落,①~⑧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产者的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化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费者的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其中②⑥⑦代表同一生理过程。(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图1中①(光合作用过程)外,还有部分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参与其中,如硝化细菌。(3)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散失部分能量后剩余的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这部分能量可能被下一营养级获得,也可能流入分解者。(4)将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因为该地区可能缺乏狼的天敌。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所以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5)狼与野狗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计算“至少”消耗牧草的量,应该按照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设草至少被消耗A千克,计算过程如下: 草→羚羊→狼:A×(1/2)×20%×(1/2)×20%=A/100; 草→斑马→狼:A×(1/2)×20%×(1/2)×20%=A/100; 草→羚羊→野狗→狼:A×(1/2)×20%×(1/2)×20%×20%=A/500; 草→斑马→野狗→狼:A×(1/2)×20%×(1/2)×20%×20%=A/500; 则A/100+A/100+A/500+A/500=1,所以A=125/3≈41.7(千克)。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答案] (1)生物群落 ②⑥⑦ (2)CO2 化能合成作用 (3)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散失 (4)生物多样性 见图 标志重捕法 (5)捕食、竞争 41.7 (6)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 程序化解决问题是指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处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遇到某些生物学问题的时候有相对固定的解答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程序化解决问题是用过去经验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有利于节约心理资源。 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在生物学科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考纲能力要求。 1.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如图甲为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测定装置图,图乙中a、b为测定过程中某些生理指标相对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在较强光照下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再放到黑暗环境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 B.若将图甲中的CO2缓冲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其他条件不变,则植物幼苗叶绿体产生NADPH的速率将不变 C.一定光照条件下,如果再适当升高温度,真光合速率会发生图乙中从b到a的变化,同时呼吸速率会发生从a到b的变化 D.若图乙表示图甲植物光合速率由a到b的变化,则可能是适当提高了CO2缓冲液的浓度 [答案] B [程序化分析] (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的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排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的正确或错误。 2.解答生物简答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正常人血液中d的含量变化对①、③过程起调节作用,此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主要靶器官是________,若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其促进组织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能力会减弱。 (4)若图乙中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丙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兴奋通过图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负)反馈 (2)b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 (3)肝脏 摄取、利用、转化和储存葡萄糖 (4)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后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程序化分析] 1.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3)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思维,无论是在数学上、物理学上,还是生物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由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如果我们采取:结果(结论)→原因→题设(条件)进行推导,就容易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原因→结果(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 (5)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 2.考生应掌握答题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草拟解答问题的提纲或打腹稿,接着再开始正式作答。根据提纲,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准确地写在答卷上。答卷时要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包括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文字工整,卷面整洁。最后检查答案。检查时要从基本概念与原理出发来检查自己的推理过程、验证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有遗漏,有无概念性、常识性错误,防止由于失误而丢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