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3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2017,江苏卷,8T 2016,上海卷,10T 2016,全国卷Ⅰ,4T 2016,全国卷Ⅱ,30T 2016,江苏卷,26T 2015,江苏卷,18T 2015,浙江卷,4T 2015,福建卷,27T 有关反射弧的考查常与图形分析及实验相结合,解题时要注意反射弧各部分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学会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去解释相关过程 高考中常以文字或示意图的形式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机理、传导过程和特点等知识 分值:2~14分 考点一 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反射__,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反射弧__。 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 (1)感受器,②__传入神经__,③__神经中枢__,④传出神经,⑤__效应器__,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图中有__3__个神经元。 (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__不属于__。 (4)感受器是__感觉神经末梢__,效应器是__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__。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的功能 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 3.四个言语区 受损功能区 障碍症特征 功能障碍症 S区 __不能讲话__(听得懂、看得懂) 运动性失语症 W区 __不能写字__(听得懂、看得懂) 失写症 V区 __看不懂__ 失读症 H区 __听不懂__(会写、会讲、会看) 听觉性失语症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 (2)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 (3)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 ) (4)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 (5)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 (6)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 2.(2014·安徽卷)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 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一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正确理解反射 (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如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不属于反射。 (2)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 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 特点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意义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实例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例1] 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B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 完整 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D 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 多 少 解析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Ⅰ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现象Ⅰ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Ⅱ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 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兴奋传导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末梢 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例2] 如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解析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这不能称为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①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如果①处被破坏后,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应;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及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的作用 [例3] 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A ) 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 解析 从题干可知,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常见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伤,其他部位正常 [例1] (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扣分 A 考生没有理解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与感受器、效应器的关系 -2 B 考生没有掌握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的方法 -2 D 考生不能灵活迁移突触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 -2 [解析]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项正确;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项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当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 [规范答题] C(2分) 反射弧中各部分的判断方法 (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 神经(e)。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和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之间的是神经中枢。 1.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其中甲为肌肉,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解析 图中共显示3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P点受到刺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电信号__的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__外正内负__ __K+__外流 动作电位 __外负内正__ __Na+__内流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_电位差__,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__双向__传导。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__轴突__,②__线粒体__,③__突触小泡__,④__突触前膜__,⑤__突触间隙__,⑥__突触后膜__。 2.写出图乙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 A:__轴突—细胞体型__;B:__轴突—树突型__。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特点:__单向传递__。 (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__突触前膜__释放,作用于__突触后膜__。 (3)信号变化:电信号→__化学信号__→电信号。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 ) (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 (3)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 (4)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 (5)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 × ) 2.(经典高考题)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 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与离子运输及兴奋与传导方向的易错辨析 (1)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辨识不清 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由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 ③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 (2)误认为离体神经纤维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相同 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一 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 项目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峰值 Na+增加 不变 增大 Na+降低 不变 变小 K+增加 变小 不变 K+降低 增大 不变 1.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内K+向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 2.细胞外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变大。 3.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外Na+向细胞内扩散达到平衡时的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 4.细胞外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例1] 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