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6讲 酶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6讲 酶学案

第6讲 酶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酶的发现过程 a ‎4.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c ‎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b ‎5.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c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c ‎ 酶的本质、特性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发现过程[连一连]‎ ‎2.酶是生物催化剂 ‎(1)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催化机理 ‎①酶之所以能在常温下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是因为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 ‎②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这个复合物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又恢复原状。‎ ‎3.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3)酶作用需适宜的条件: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pH、温度等。‎ ‎(1)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3)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因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5)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 ‎(6)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7)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必修1 P62图3-9改编)如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形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改变 B.底物与酶特定部位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C.此图可表示1分子蔗糖经酶催化后产生2分子葡萄糖的过程 D.图示过程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解析:选C。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结构的改变但是反应完成后可以恢复,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蔗糖经酶催化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C错误;图示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D正确。‎ ‎ 考法1 酶的本质及作用 ‎ (1)有关酶的常考易错易混点 项目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部位 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 合成原料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或细胞核等 核糖体 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 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作用机理 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或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或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常数 ‎(2)高考常考的10种酶及其作用归纳 ‎①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链。‎ ‎②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③RNA聚合酶:将单个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链,‎ 并能够在转录时打开DNA碱基对间的氢键。‎ ‎④解旋酶: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打开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⑤ATP水解酶:能打开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⑥ATP合成酶:能连接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从固定的切点切开磷酸二酯键。‎ ‎⑧蛋白酶:将蛋白质的部分肽键切断,得到不同的肽链和氨基酸。‎ ‎⑨纤维素酶、果胶酶:水解纤维素、果胶,破坏植物细胞壁。‎ ‎⑩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培养中两次使用胰蛋白酶——第一次为用其处理“剪碎的组织”以使分散成单个细胞,第二次为“用其处理贴于瓶壁生长的细胞”。‎ ‎[题组冲关]‎ ‎1.(2020·浙江湖丽衢联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 ‎ B.在细胞核外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 C.酶的活性可用该酶在1 min内使多少克底物水解表示 ‎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相同 解析:选B。酶在生物体外的适宜条件下也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在细胞核外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正确;酶的活性可用一定量的该酶在单位时间内对底物的分解量表示,C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与保存的最适温度不同,酶保存的最适温度一般比较低,D错误。 ‎ ‎2.(2020·浙江台州模拟)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相关特性及其作用底物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一,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混合,可得到中间产物乙;实验二,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和酶2混合,可得到小分子物质丙;实验三,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2混合,不能得到中间产物乙及小分子物质丙。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  )‎ A.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 B.小分子丙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 C.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出酶1具有专一性 D.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 解析:选C。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可知,加了酶2,中间产物乙被分解了,得到了产物丙,说明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A正确;如果大分子物质A是蛋白质,中间产物B为多肽,则小分子物质a为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B正确;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可得出酶2均具有专一性,但是不能得到酶1是否具有专一性,C错误;由于缺乏和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并且题干没有设计温度和pH的控制,因此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D正确。‎ ‎ 考法2 酶的专一性与高效性分析 ‎(1)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锁钥学说 ‎①写出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BE+F。‎ ‎②图中C、D表示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③结论: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酶专一性的曲线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3)酶高效性的曲线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具有专一性的五类物质 ‎(1)酶: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割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2)载体: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协助,不同物质所需载体不同,载体的专一性是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基础。‎ ‎(3)激素:激素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其原因在于它的靶细胞膜或胞内存在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tRNA:tRNA有61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5)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 ‎[题组冲关]‎ ‎3.右图表示“酶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操作后,还需要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 B.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块状的肝脏,则反应速率减慢 C.与1号相比,2号试管的气泡产生较慢 D.开展实验时的温度控制相同即可 解析:选D。实验通过比较O2的产生速率来判断催化效率,题图所示操作后,还需要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A正确;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块状的肝脏,则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与1号相比,2号试管的气泡产生较慢,C正确;开展实验时的温度控制应相同且适宜,D错误。‎ ‎4.下图是酶催化二肽合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酶在与底物结合时结构要发生改变,但不失活 B.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分子结合, 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 这就是酶的专一性 C.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底物是蔗糖,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 D.酶与双缩脲试剂不一定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选B。酶在与底物结合时结构要发生改变,但不失活,A正确;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分子或一类分子结合, 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B错误;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底物是蔗糖,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分解,C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与双缩脲试剂不一定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曲线模型分析 ‎(1)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3)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4)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的加酶洗衣粉好(×)‎ ‎(5)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6)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 (√)‎ ‎(7)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必修1 P66~68图3-10、图3-12改编)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果显示______℃比较适宜,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 ‎(2)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__,偏酸偏碱的情况下酶的活性均会__________。‎ ‎(3)图3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是该酶的激活剂,而________是该酶的抑制剂。‎ ‎(4)图4实验结果显示酶具有______性,由图2和图4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答案:(1)30 不能 (2)7 降低 (3)Cl- Cu2+‎ ‎(4)专一 能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题组冲关]‎ ‎1.右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 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C.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D.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解析:选D。题图表示产物生成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产物生成量越多,表示反应越快,但题图没有设计温度高于35 ℃和低于35 ℃更多的实验组,所以不能得出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A错误。温度低于35 ℃,酶活性增强,而高于37 ℃,酶活性减弱,B错误。pH在0~8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大于8后,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由图可知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pH=8)保持不变,D正确。‎ ‎2.(2020·浙江丽水联考)图示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酶促反应曲线,除横坐标变量外,其他条件均适宜,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出现甲曲线的条件是酶量一定,出现乙曲线的条件是底物充足 B.该实验可反映出酶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反映出酶具有高效性 C.向该反应溶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一定会出现紫色反应 D.实验中所涉及的酶和底物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是酶具有专一性的基础 解析:选C。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图甲中底物浓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并未一直增大,说明酶的数量一定,而图乙中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比,说明底物是足量的,A正确;酶只有与无机催化剂比较时,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遇双缩脲试剂不一定会出现紫色反应,C错误;酶和底物都有特定空间结构,是酶具有专一性的基础,D正确。‎ ‎ 与酶相关的实验活动设计 ‎ 活动1 探究酶的专一性 ‎ (1)实验原理 淀粉(非还原糖)麦芽糖(还原糖);‎ 蔗糖(非还原糖)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沉淀。‎ ‎(2)实验步骤 试管 ‎1‎ ‎2‎ ‎3‎ ‎4‎ ‎5‎ ‎6‎ ‎1%淀 粉溶液 ‎3 mL ‎-‎ ‎3 mL ‎-‎ ‎3 mL ‎-‎ ‎2%蔗 糖溶液 ‎-‎ ‎3 mL ‎-‎ ‎3 mL ‎-‎ ‎3 mL 新鲜 唾液 ‎-‎ ‎-‎ ‎1__mL ‎1__mL ‎-‎ ‎-‎ 蔗糖酶 溶液 ‎-‎ ‎-‎ ‎-‎ ‎-‎ ‎1__mL ‎1__mL 温度 处理 ‎37 ℃恒温水浴保温15 min 本尼迪 特试剂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水浴 加热 沸水浴2~3 min 实验 结果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 黄色 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 黄色 沉淀 结果分析:‎ ‎①试管1、3、5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催化水解,而蔗糖酶不能;试管2、4、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能将蔗糖催化水解,而淀粉酶不能。‎ 从而说明:一种底物的反应只能被一种酶来催化。‎ ‎②试管1、3、4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试管2、5、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从而说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实验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 活动2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原理 ‎①反应式:2H2O22H2O+O2。‎ ‎②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倒置量筒中的气体量来测量。‎ ‎(3)方法步骤 ‎①将托盘中水加满。‎ ‎②将大小相同的8片滤纸片放入培养皿的鲜肝匀浆中(目的是让滤纸片上粘有鲜肝匀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 ‎③将滤纸放入反应小室中,使其贴于小室内壁上。‎ ‎④如图所示,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贴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小心加入pH为5.0的缓冲液2 mL,然后再加入2 mL 3%的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以防酶与底物反应。‎ ‎⑤将25 mL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需赶出),将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 ‎⑥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于盘中水里,保持滤纸片一侧在上方,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并扶好。‎ ‎⑦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180°,使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开始计时,分别在0.5 min和1 min时,读取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并作好标记,且记录。‎ ‎⑧收集pH 6.0、pH 7.0、pH 8.0条件下,反应小室中产生的气体量。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在pH 6.0、pH 7.0、pH 8.0条件下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 ‎ 考法1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探究方法——对比法 ‎(1)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2)设计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3)结果分析:根据底物性质选用相应试剂检测,若实验组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底物不被分解,则证明酶具专一性。‎ ‎(4)实验成功关键点 若选择淀粉、蔗糖、淀粉酶做酶的专一性实验,最好选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一般不选用碘—碘化钾溶液,因其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题组冲关]‎ ‎1.(2017·浙江11月选考)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mL):‎ 试管号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2‎ ‎2‎ ‎2‎ ‎2‎ ‎2‎ ‎2‎ ‎1%淀粉溶液 ‎3‎ ‎3‎ ‎3‎ ‎2%蔗糖溶液 ‎3‎ ‎3‎ ‎3‎ 稀释的人新鲜唾液 ‎1‎ ‎1‎ 蔗糖酶溶液 ‎1‎ ‎1‎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B.试管3~6需在沸水浴中保温2~3 min以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C.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 解析:选A。试管1和试管2属于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淀粉或蔗糖溶液中有还原糖的存在,A正确;实验3~6在沸水浴中处理是为了鉴定是否有还原糖存在,B错误;没有对照组无法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不能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只能说明淀粉溶液或蔗糖酶溶液中存在还原糖,D错误。‎ ‎2.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 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以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碘化钾溶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解析:选B。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溶液作为底物,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选无机催化剂作对照,B正确;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错误;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宜用碘—碘化钾溶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蔗糖时,实验前后现象相同,不能说明蔗糖是否被水解,D错误。‎ ‎ 考法2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分析 ‎ (1)实验装置分析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为观察到pH的改变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该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多组不同的pH条件。‎ ‎②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故将量筒灌满水倒置于托盘中,以排出量筒内的空气,保证收集到的气体只有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③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A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 ‎④提高温度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故图B托盘中加入清水,使小室处于恒温,即保持在室温。‎ ‎⑤实验中要测量氧气体积,故不能用试管代替量筒收集气体。‎ ‎(2)探究酶的最适pH——梯度法 ‎①设计方案 组别编号 ‎1‎ ‎2‎ ‎…‎ n 实验材料 等量的同种底物 pH pH1‎ pH2‎ ‎…‎ pHn 衡量指标 相同时间内,各组酶促反应中生成物量的多少,或底物剩余量的多少 实验结论 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处pH为最适pH ‎②操作示例 探究酶的最适pH O2的产生速率 ‎[题组冲关]‎ ‎3.某同学进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缓冲液 pH 5.0‎ pH 6.0‎ pH 7.0‎ pH 8.0‎ 收集的气体 体积(mL)‎ ‎0.5 min a1‎ b1‎ c1‎ d1‎ ‎1 min a2‎ b2‎ c2‎ d2‎ A.该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组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酶的活性 C.若d1最小,说明pH 8.0抑制过氧化氢分解 D.1 min时收集的气体体积均不相同 解析:选A。任何实验都需要对照,因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所以本实验选择的对照只能是相互对照,A正确;因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所以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等,但酶的活性是本实验的因变量,B错误;若d1最小,不能说明pH 8.0抑制过氧化氢分解,最可能是抑制了酶的活性,C错误;1 min内可能各个组的底物都被消耗完,所以收集的气体体积可能均相同,D错误。‎ ‎4.(2020·浙江十校联盟联考)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两个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2的自变量分别为H2O2的浓度、pH B.实验1中ab段值不变说明过氧化氢已消耗完 C.实验2中c、e两点对应的pH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可能改变 D.若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加倍,曲线斜率和高度均变大 解析:选B。据图分析,实验1的自变量为H2O2的浓度,实验2的自变量为pH ,A正确;实验1中ab段值不变,说明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变,则过氧化氢仍然在分解,B错误;图中实验2中c、e两点对应的pH条件下,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都是最多的,则酶的空间结构可能改变,C正确;酶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变大,故若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加倍,则曲线的斜率和高度均变大,D正确。‎ ‎1.(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 B.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 C.枯草杆菌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 D.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碘化钾溶液不显色 答案:D ‎2.(2018·浙江11月选考)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将胃蛋白酶加入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解析:选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结合后,酶的形状会发生改变,使酶和底物紧密配合,故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故B正确;酶有专一性,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其他物质的水解,故C正确;胃蛋白酶正常发挥作用时所处的环境为酸性环境,加入pH10的溶液中,胃蛋白酶变性,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故D正确。‎ ‎3.(2019·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步骤 基本过程 试管A 试管B ‎1‎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3 mL ‎3 mL ‎2‎ 加入马铃薯匀浆 少许 ‎-‎ ‎3‎ 加入二氧化锰 ‎-‎ 少许 ‎4‎ 检测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做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解析:选D。据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正确;本实验的检测指标可以是卫生香的燃烧程度也可以是产生气泡的速率,B正确;该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鸡肝匀浆中也有过氧化氢酶,所以可以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D错误。‎ ‎4.(2020·浙江省七彩阳光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各种酶水解得到的有机小分子都是氨基酸 B.酶与底物结合后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C.温度过高、过低,pH不适宜都可能导致酶因结构破坏而丧失其催化功能 D.与细胞内RNA聚合酶的合成与加工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解析:选B。少数的酶本质不是蛋白质,是RNA,其水解得到的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酶与底物结合后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B正确;温度过低,不会导致酶因结构破坏而丧失其催化功能,C错误;细胞内RNA聚合酶不是分泌蛋白质,其合成与加工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D错误。‎ ‎5.下列 A、B、C 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 pH 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 B 中,a 点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 ‎(3)图 C 中,a 点到 b 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图 B 中,a 点时酶的活性最高,故a 点对应的温度是酶反应的最适温度。(3)图 C 中,从最适温度a点升高到b点,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反应速率曲线急剧下降。‎ 答案:(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pH升高,酶活性下降 ‎1.(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该事实说明(  )‎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 ‎ 解析:选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这是酶的特性之一——专一性。‎ ‎2.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形①参与酶催化的反应,并在反应后能保持结构和性质不变,故图形①应为酶。‎ ‎3.酶的发现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以下科学家及其成果不对应的是(  )‎ A.斯帕兰扎尼发现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B.毕希纳提出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细胞本身 C.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D.萨母纳尔提取脲酶结晶 解析:选C。斯帕兰扎尼证实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A正确;毕希纳提出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细胞本身,B正确;李比希认为,糖类变成酒精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细胞的活动无关,最多只是需要酵母菌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参与,C错误;美国的萨姆纳尔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正确。‎ ‎4.(2020·浙江十校联盟模拟)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用该酶在1 min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表示 C.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 D.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酶均分布在细胞溶胶中 解析:选C。酶的专一性是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A错误;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1 g蔗糖酶在1 min内使多少蔗糖水解表示,B错误;每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但都有一个最适温度,C正确;酶不仅分布在细胞溶胶中,也可以分布在消化道等部位,D错误。‎ ‎5.(2020·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核酶能特异性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且可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核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通常不受温度的影响 C.核酶与特异性底物结合时,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选C。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滴加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A项错误;与蛋白质相比,核酸虽然具有热稳定性,但温度过高或过低也能影响其性质或结构,B项错误;核酶与特异性底物(mRNA)结合时,能切断特定的mRNA,说明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项正确;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表明核酶具有催化作用,D项错误。‎ ‎6.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唾液中 C.酶B的最适pH为1.8‎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解析:选D。在不同的pH环境下两种酶的活性不同,A错误;唾液呈碱性,酶A不可能在碱性环境中发挥作用,B错误;酶B的最适pH是6,C错误;pH是5时,酶A、酶B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D正确。‎ ‎7.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活性的大小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B.酶促反应进行时,酶分子和底物分子的结构均会发生改变 C.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也刚达到最大 D.大多数酶能被蛋白酶降解成多肽或氨基酸 解析:选C。酶活性的大小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酶促反应进行时,酶分子和底物分子的结构均会发生改变,B正确;酶促反应的速率受温度、pH、底物浓度等的影响,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如果底物浓度不足,酶促反应的速率不一定达到最大,C错误;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能被蛋白酶降解成多肽或氨基酸,D正确。‎ ‎8.(2020·浙江台州调研)下表为探究酶的催化特性所进行的实验基本过程及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编号 H2O2‎ 溶液 ‎4 mL ‎4 mL ‎4 mL ‎4 mL ‎4 mL ‎4 mL 其他 物质 ‎(等量)‎ 蒸馏水 新鲜 唾液 二氧 化锰 猪肝研 磨液 煮沸 的猪 肝研 磨液 ‎5 ℃的 猪肝 研磨液 实验 现象 几乎无 气泡 几乎无 气泡 少量 气泡 大量 气泡 几乎无 气泡 几乎无 气泡 A.比较1、2、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 B.比较1、3、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C.将5、6试管转入37 ℃水浴锅中,气泡产生速度相同 D.反应结束后3、4试管中产生的气体量相等 解析:选C。新鲜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猪肝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比较1、2、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二氧化锰是一种无机催化剂,比较1、3、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煮沸的猪肝研磨液中酶变性失活,转入37 ℃水浴锅中,酶活性不能恢复,5 ℃的猪肝研磨液中酶活性较低,转入 37 ℃水浴锅中,酶活性会升高,故将5、6试管转入37 ℃水浴锅中,气泡产生速度不相同;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 ‎9.研究发现生物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具有酶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好氧菌的细胞膜上含有需氧呼吸酶,有利于其直接氧化分解葡萄糖 B.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 C.叶绿体内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D.高尔基体膜上含有与蛋白质加工有关的酶,有利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解析:选B。需氧呼吸酶可催化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还原氢并和氧结合形成水,不能直接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A错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以磷脂为主),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正确;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利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错误;高尔基体膜上含有与蛋白质加工有关的酶,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10.(2020·浙江绍兴模拟)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 B.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 C.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 D.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 解析:选D。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为物质种类、因变量为酶活性,A正确;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物质甲导致酶活性增强,所以物质甲为激活剂,而物质乙和丙导致酶活性减弱,所以物质乙和丙为抑制剂,B正确;不管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只有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才可能改变酶活性的大小,C正确;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应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D错误。‎ ‎11.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选C。加入酶C后A浓度降低,B浓度升高,说明在酶C的催化下A能生成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A浓度由大变小,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项正确,C项错误;图示反应在最适温度下进行,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将减慢,反应时间将延长,T2值增大,D项正确。‎ ‎12.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图1 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 C.图2 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3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解析:选D。图1中,加过氧化氢酶与加Fe3+相比加过氧化氢酶的一组反应速率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故A正确;图1中bc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物的量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故B正确;图2中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有限,故C正确;图3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而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故D错误。‎ ‎13.(2020·浙江杭州一模)下图表示某种酶的作用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酶,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示模型可解释酶的特性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酶抑制剂(Ⅰ)与酶结合后会抑制酶的催化作用。其中,一类抑制剂Ⅰa的结构与底物相似,可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从而阻碍底物与酶结合;另一类抑制剂Ⅰb可和底物同时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形成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该复合物不能发生反应。‎ ‎①在上图所示酶的作用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表示存在抑制剂Ⅰa时酶作用受抑制的模型。‎ ‎②若无抑制剂时,酶A催化底物B的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在图中画出存在抑制Ⅰb时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解析:(1)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图中的酶A和B结合的部位是特定的,所以体现的是酶的专一性。(2)①由题意可知抑制剂Ⅰa的结构与底物相似,可阻碍底物与酶结合,它与酶结合后底物无法与酶结合。②Ⅰb可和底物同时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形成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该复合物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这种抑制作用不可以通过加大酶量来恢复,其最大的反应速率肯定低于原来的反应速率。‎ 答案:(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专一性 ‎(2)①‎ ‎②‎ ‎ ‎ ‎14.根据下列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问题:‎ ‎(1)图1表示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底物、酶、产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则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物质?‎ ‎(2)图2曲线a是在最适温度与pH条件下测得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底物浓度为S2 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 ‎(3)图3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的AB段表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如果温度升高10 ℃重复实验,则图中A点的位置将________。如果从B点开始,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中B点会______________。‎ ‎(4)图4中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曲线①②③的温度大小关系,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②③‎ 的酶浓度大小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5)图5是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曲线。当温度为35 ℃时,若pH为1的实验组将pH由1上升至8,则该酶活性______________。当pH为8时,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30~37 ℃范围内,反应温度的变化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 解析:(1)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逐渐减少,最终消失,即曲线①表示底物;酶促反应过程中,产物逐渐增多,即曲线②表示产物;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即曲线③表示酶。(2)分析图2中a曲线可知,底物浓度大于S2 时,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阶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而是酶的数量,即S2 时底物已经达到饱和,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3)由题图知,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该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A点温度升高10 ℃,就会超过酶的最适温度,反应速率下降,图中A点的位置将下移。B点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如果在B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4)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其余反应条件相同,据图可知,曲线①②③反应速率依次下降,由于不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故无法判断3条曲线所处温度的高低。曲线①②③中的酶促反应速率①>②>③,其他反应条件相同且适宜,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相关,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其余反应条件相同,则酶浓度①>②>③,即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5)根据试题分析,该酶的最适pH为8,若pH为1,酶即失活,将pH由1上升至8,则该酶活性也不能恢复。当pH为8时,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酶的浓度和温度。由图可知,在30~37 ℃范围内,反应物的剩余量最小时pH都是8,反应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 答案:(1)①底物、②产物、③酶。‎ ‎(2)酶浓度 ‎(3)逐渐加快 下移 上升 ‎(4)不能 ①>②>③‎ ‎(5)保持不变 底物浓度、酶的浓度和温度 不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