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案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存在的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三、生物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物种多样性: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连线)‎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六、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追求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基础微点全练]‎ ‎1.判断正误 ‎(1)“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2016·全国卷Ⅰ,T5C)(√)‎ ‎(2)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Ⅰ,T5D)(√)‎ ‎(3)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部分都与人口众多直接相关(√)‎ ‎(4)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6)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7)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8)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2.下列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SO2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解析:选B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CO2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B错误。‎ ‎3.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解析:选B 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有利于水域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繁殖和进化,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B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了过多CO2导致的,C错误;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大降低,进而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解析:选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远高于直接价值,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5.(2019·江西三校联考)某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下列关于此生态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造成此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此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D.在河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选A 造成水华的原因是水体被污染,水体中氮、磷等元素过多,即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A错误,C正确;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缺氧,许多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水中藻类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在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试考题·查欠缺]‎ ‎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选A 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2.(2019·济南五校诊断)蓝藻水华是养殖水体中常出现的水质问题,若管理不当最终将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蓝藻水华不影响养殖水体中群落的结构 B.养殖水体中的能量只来自人工饵料 C.光照、水温和营养物质等影响水华的产生 D.鱼类大面积死亡是该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解析:选C 由题意知,蓝藻水华是养殖水体中常出现的水质问题,若管理不当最终将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A错误;流入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有人工饵料和水体中自养生物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光照、水温和营养物质等影响水华的产生,C正确;环境污染造成鱼类死亡,鱼类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使环境恶化,这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错误。‎ ‎3.(2019·石家庄模拟)我国华北黄淮京津冀晋鲁豫等地区出现过大范围(142万平方千米)、长时间持续性(一周左右)、高强度雾霾天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佩戴防雾霾口罩即可预防各种疾病 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形成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雾霾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产物,与气象因素无关,不可能实现彻底治理 D.雾霾是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解析:选D 佩戴防雾霾口罩只能预防呼吸道疾病,A错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形成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雾霾并非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产物,与气象因素有关;通过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工业布局、确保工业生产治污达标,可以实现彻底治理,C错误。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工业生产(主要燃煤企业)和生活(家用燃煤、汽车尾气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 ‎[强知能·补欠缺]‎ ‎1.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存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也是有限的,人口数量若超过环境容纳量,就会使环境遭到破坏。‎ ‎(2)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3)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人类要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地发展。‎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成因机制 危害 防治措施 温室 效应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大气中CO2增加→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酸雨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硫和氮的氧化物+大气中的水汽→硫酸和硝酸→酸雨 水体酸化,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氟利昂→臭氧层变薄→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减产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的排放 水体 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 水体富营养化,若出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减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水体 土地 荒漠化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遭到破坏是主要原因 沙尘暴遮天蔽日,破坏力极强 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植被;大量营造防护林;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3.水污染的产生与解决办法 ‎(1)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污染的类型 污染类型 成因 危害 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 重金属、农药污染 ‎(3)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练题点·全过关]‎ ‎1.(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选A 楝树在酸雨喷淋环境下比对照组高度低了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题干信息没有给出酸雨对两个树种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及其他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B、C、D项所述推测。‎ ‎2.(2019·福州模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选D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赤潮与水华的区别 ‎(1)赤潮:发生在沿海海域,由于石油泄漏等造成的水体污染,海水中的藻类、原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变色。‎ ‎(2)水华:一般发生在淡水水域,由于水体中含氮、磷有机物质过多,造成水体污染,藻类过度生长繁殖,水体中氧含量降低,鱼类等生物死亡。   ‎ 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试考题·查欠缺]‎ ‎1.(2018·海南高考)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析:选D 由于该生态系统处于恢复过程中,结构和功能不甚完善,所以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正确;恢复生态主要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辅以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C正确;无论生物多样性高与低,某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D错误。‎ ‎2.(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选A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出发。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3.(2019·石家庄模拟)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只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解析:选B 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强知能·补欠缺]‎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从细胞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从物种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从生态系统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 ‎(1)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 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①占据空的生态位。‎ ‎②侵入种具有顽强生命力,传播能力强,一旦侵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种群呈“J”型增长。‎ ‎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④外来物种缺少天敌的控制。‎ ‎4.澄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四个易误点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练题点·全过关]‎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降低 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D 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不一定会增加,A错误;就地保护可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错误;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2.(2017·江苏高考)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D 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不是直接价值。‎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 D.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解析:选D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目前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环境的影响,显然远大于其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 ‎4.(2019·淮安模拟)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小龙虾原产美洲,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选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当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当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属于易地保护,C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正确。‎ 科学思维——生态系统相关信息题解题方法 ‎1.(2019·福州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选B 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错误;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污水也输入此生态系统,所以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还有污水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B正确;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C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2.大麦麦秆放入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解析:选C 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叶绿素的分解,并不是促进自身叶绿素的分解,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主要为单细胞生物,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以监测水华的发生,C正确;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的原理是:放进水中的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因此可能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错误。‎ ‎3.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 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 D.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解析:选D 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猎,A错误;北部白犀牛位于顶级营养级,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不会使能量流动受阻,B错误;北部白犀牛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错误;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增加个体数量,可通过克隆技术繁殖,D正确。‎ ‎[素养提升]‎ 信息题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它往往以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新发现为情境材料,以文字材料、曲线、图解、表格等为载体,把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与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设计成形式新颖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掌握题干信息的要点、抓住信息中的疑点、挖掘题干中隐含的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等,常用解题模板如下:‎ ‎1.材料信息类 ‎2.图解、图示类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C.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解析:选B 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2019·徐州高三质检)徐州贾汪潘安湖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 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 解析:选C 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对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生态系统具有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正确。‎ ‎3.(2019·西宁模拟)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物质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选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物质会导致臭氧层破坏,造成臭氧层空洞;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4.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江源时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B.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D.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成效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5.《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解析:选A 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使牲畜的环境容纳量变小,A错误;“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对于自然资源,提倡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正确;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D正确。‎ ‎6.生态护坡是利用植被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绿色植物 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植被掩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说明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解析:选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自养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同一地点在垂直结构上生物种类不同,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不属于生物的垂直结构,B错误;植被掩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在生态方面的价值,属于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裸露的坡地若经自然演替需要时间较长,人工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缩短了演替时间,加速了演替进程,说明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D正确。‎ ‎7.(2019·甘肃高三二诊)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 B.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C.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解析:选D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A错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须从系统外补充,B错误;动物尿液中的能量(如尿素中所含的能量)是经过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经过细胞转化的,属于其同化的能量,C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D正确。‎ ‎8.(2019·邵阳校级模拟)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所以增长率最高,故③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A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往往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对无经济价值物种的保护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C正确;不同的环境使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从而使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增加了物种多样性,D正确。‎ ‎10.如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 解析:选A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应该表现为曲线b;“S”型曲线具有K值,若K值为110亿,则K/2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即为55亿;“J”型曲线无K值,但在资源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 ‎11.“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比如某市的南湖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湿地公园必须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选B 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12.(2019·湖南六校联考)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C.保护朱鹮就是因为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朱鹮的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也被破坏 解析:选B 环境条件、食物、栖息场所等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数量,A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B错误;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C正确;由于个体的死亡会导致某个基因或某些基因丢失,因此某个物种数量的减少会使遗传多样性降低,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研究发现,某些海域发生污染导致海水酸化严重,一些贝类无法完成贝壳(含95%左右CaCO3)的发育而灭绝,这使该海域生态系统________稳定性下降。‎ ‎(2)即便是当前看来对人类有害的物种,我们也不能抱以将其灭种的态度对待这些生物,因为生物多样性有其________________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措施,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由于海域生态系统中一些贝类生物的灭绝,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其营养结构变得更简单,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对人类有害的物种,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有主要作用,或者其存在人类还未发现的潜在价值,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将它们灭绝,因为它们可能在生物多样性上存在潜在的和间接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它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我国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属于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抵抗力 (2)间接价值和潜在 (3)共同进化 生态系统 ‎14.(2019·新余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仙女湖生态系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 ‎(1)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在这段研究期间,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该营养级能量分配去向除了未利用的,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依次类推。‎ ‎(2)若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少数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则该湖泊生态系统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的能力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湖泊曾发生过水华,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是:一方面藻类大量增生并覆盖水面使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导致________(填“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进一步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4)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研究湖泊的边界和范围属于________水平的研究。‎ 解析:(1)从表中可知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大体相同,说明该种群是稳定型;最高级消费者的能量去路为: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几个组成部分。(2)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少数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则该湖泊中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对少量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能力减弱。(3)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是:一方面藻类大量增生并覆盖水面使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将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进一步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重水体的污染,导致大量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物质加剧动植物死亡,形成正反馈调节机制,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4)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对环境产生影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研究湖泊的边界和范围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答案:(1)稳定型 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消耗 (2)减弱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3)需氧型 正反馈 (4)间接 群落 ‎15.(2015·广东高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20(100)‎ ‎2.19(99.55)‎ ‎2.13(96.82)‎ ‎1.83(83.18)‎ 腊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80.82)‎ 木樨 ‎1.07(100)‎ ‎1.07(100)‎ ‎1.05(98.13)‎ ‎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色。酸雨中的SO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用纸层析的方法分离,在滤纸条上扩散最慢的色素带是叶绿素b,其颜色为黄绿色。叶绿素被破坏,则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进而导致(CH2O)的生成减少。(2)总体来说,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在相同pH酸雨的作用下,木樨受影响程度最小,腊梅受影响程度最大。(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则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1)类囊体薄膜 黄绿 [H]和ATP C3的还原 (2)①增大 ②腊梅对酸雨最敏感 ③木樨对酸雨的耐受性较强 (3)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