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2月新高考创新卷(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浙江省名校联盟新高考创新卷》选考生物(一) 一、选择题 1.下图结构式所代表的物质为( ) A. 氨基酸 B. 肽链 C. 二肽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图中含有一个肽键,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肽链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内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 B.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 C. 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 D. 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出生率,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 28 - 【详解】A、如果用一座八层楼房的高度(约30m)代表地球的直径,那么生物圈的厚度就相当于楼上约4cm厚的一个薄层,而生物圈中有生物生产力的部分就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可见生物圈内不是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A错误; B、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B错误; 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而不能提高死亡率,C错误; 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生物圈地表部分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深海热裂口的能量来源于地热和H2S 的氧化,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 B. 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 C. 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D. 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正确; 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正确; 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 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D正确。 故选C。 4.进食后半小时,内环境中会显著增多的成分是( ) A. 胰高血糖素 B. 肝糖元 C. 葡萄糖 D. ATP合成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激素、抗体、葡萄糖、CO2等。 - 28 - 【详解】A、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减少,A错误; B、肝糖元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 C、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即内环境中的葡萄糖会显著升高,C正确; D、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 故选C。 5.结合下表信息,推测丝氨酸的密码子为( ) DNA双螺旋 T A G mRNA A tRNA A 氨基酸 丝氨酸 A. TCA B. AGU C. UCA D. AGT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 【详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可知丝氨酸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是U;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mRNA第三个碱基可知,DNA的下面一条链为转录的模板链,据此可知丝氨酸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是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A,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关于人体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8 - A. 该酶仅分布在肝脏细胞内 B. 该酶能调节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 该酶可与过氧化氢结合为复合物 D. 不同季节人体内该酶的活性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酶本身的性质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点不变。 【详解】A、过氧化氢酶在肝脏细胞内分布较多,其它细胞内也有分布,A错误; B、酶的作用是催化,不是调节,B错误; C、酶与底物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催化底物分解,C正确; D、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C。 7.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 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D. 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与性别相关联,所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并且可能含有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因此此处只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可。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Y,即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1∶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1∶1,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且该突变基因纯合子致死,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致死)、XaY,即F1中野生 - 28 - 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符合题意,C正确; D、由于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雄性和雌性的概率相同,若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则后代性别比例不受影响,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引起 B. 羊膜腔穿刺能治疗胎儿出现的神经管缺陷 C. 受精至着床前后17天,最易形成胎儿畸形 D. 个体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都是由有害基因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致畸角度出发,可以把胎儿的生长发育分为3个阶段:受精至着床前后17天;早孕期(孕18天至55天);孕56天至分娩。畸形常在第二阶段形成,如在此时期孕妇照例吃药、受放射性照射等,致畸的潜在危险较大。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引起的,A正确; B、羊膜腔穿刺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不能治疗胎儿出现的神经管缺陷,B错误; C、畸形胎通常在早孕期形成,C错误; D、个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D错误。 故选A。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无关 B. 地中海伞藻与细圆齿伞藻帽形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 从受精卵分化为人的各种体细胞,细胞内核酸种类不变 D. 神经系统能通过细胞凋亡实现对生命活动的精确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 28 -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一般不变。 【详解】A、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是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错误; B、地中海伞藻与细圆齿伞藻帽形不同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错误; C、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会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C错误; D、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所以需要调整神经细胞数量,使之与受神经支配的细胞数量相适应,这种神经细胞的死亡是受机体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 B. 在感染宿主细胞后都采用了搅拌离心的方法 C. 繁殖出的子代病毒类型都取决于提供蛋白质的株系 D. 都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单独研究每种成分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没有采用搅拌离心的方法,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繁殖出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都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单独研究每种成分的作用,D正确。 - 28 - 故选D。 11.将植物细胞去壁后制成原生质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 B. 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 C. 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 D. 更有利于细胞渗透失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详解】植物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去掉细胞壁后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以及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甚至将去壁的原生质体置于低渗溶液中可以吸水涨破,但对细胞渗透失水没有影响,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图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0.3g/mL蔗糖中的显微照片,若细胞仍保持活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 B. 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 C. 各细胞液蔗糖浓度此时可能与外界相等 D. 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可能为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0.3g/mL蔗糖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同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说明细胞的起始细胞液浓度不同。 【详解 - 28 - 】A、外界溶液为0.3g/mL蔗糖溶液,但图示细胞中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完全相同,说明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 B、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但此时细胞不一定达到了质壁分离的最大程度,所以不能判断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B错误; C、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所以细胞液中不含蔗糖,C错误; D、若此时细胞达到了渗透平衡,则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为0,D正确。 故选D。 13.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用18O标记的水培养植物细胞,短时间内生成的O2和CO2均可能存在放射性 B. 用含有放射性碘的饲料饲喂蝌蚪,体内促甲状腺激素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C. 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不含35S D. 用14C标记的CO2培养植物细胞,可在叶绿体生成的淀粉、蔗糖等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用18O标记的水培养植物细胞,光反应过程中H218O光解可产生18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与丙酮酸反应可产生C18O2,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用含有放射性碘的饲料饲喂蝌蚪,体内甲状腺激素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 C、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S,DNA含P,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时,利用自身遗传物质做模板、以大肠杆菌内的原料和能量等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所以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蛋白质外壳含35S,C错误; - 28 - D、蔗糖是在叶绿体外生成的,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可以补救大豆未授粉造成的减产 B. 使用赤霉素处理玉米可以获得抗倒伏的矮壮植株 C. 使用细胞分裂素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存保鲜 D. 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的化学物质。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详解】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形成无子果实。大豆收获的是种子,未授粉时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所以使用生长素类似物不能补救大豆未授粉造成的减产,A错误; B、赤霉素可促进茎秆伸长,使植株增高,使用赤霉素处理玉米不能获得抗倒伏的矮壮植株,B错误;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延缓衰老,常用于蔬菜、水果等保鲜储存,C正确; D、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15.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使用①④或②⑤ B. 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需要使用装置③ C. 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D. 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可得9种组合方式 - 28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②和⑤中均为B∶b=1∶1,可用于模拟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③中B∶b=1∶1,D∶d=1∶1,模拟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每次从不同的袋中分别抓取一个表示等位基因的分离,然后将抓取出的两个组合在一起表示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由于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中均为D∶d=1∶1,所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每个袋中的两种不同的小球数量要相等,而①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所以不能用①④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错误; 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所以不能使用装置③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②中B∶b=1∶1,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可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C正确; 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得BD、Bd、bD、bd共4种组合方式,D错误。 故选C。 16.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最佳的观测指标是( ) A.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B. 2,4-D溶液的浓度 C. 扦插枝条的生根平均长度 D. 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生根总长度,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 - 28 - 【详解】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观测指标是对因变量的观察,2,4-D溶液的浓度属于自变量,不是观测指标。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影响不同,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和扦插枝条的生根长度都是自变量影响的结果,都可作为观测指标,但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常用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作为最佳的观测指标,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前提 B. 进化发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C. 遗传多样性的下降不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D. 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基因突变,则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某小鼠发生基因突变,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A错误; B、进化发生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遗传多样性的下降使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减少,不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C正确; D、基因突变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8.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浙江省嘉兴市的人口数量 B. 池塘中一立方米内鱼的数量 C. 一个蜂巢中所有工蜂数量 D. 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种群密度越高。 - 28 - 【详解】A、一定区域面积如浙江省嘉兴市的人口数量可表示种群密度,A正确; B、鱼的种类有很多,一立方米内的鱼包含多种鱼,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种群密度应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数量,而一个蜂巢中所有工蜂只是蜂群中的部分个体,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与年龄组成无关,D错误。 故选A。 19.为了分离某种微生物,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葡萄糖、氯化钠、K2HPO4、酚红、琼脂糖、水和尿素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的作用是提供碳源并调节渗透压 B. 配制该培养基时,必须使用无菌水 C. 加入尿素溶液之前,需先调好PH D. 培养基能用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在培养基中进入刚果红染液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其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使其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详解】A、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的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并调节渗透压,A正确; B、由于配制完成的培养基还需要高压蒸汽灭菌,所以配置培养基时不必使用无菌水,B错误; C、尿素在酸、碱的作用下易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所以制备培养基时应在加入尿素溶液之前,需先调好PH,C正确; D、该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是尿素,只有能利用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故能用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D正确。 故选B。 20.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实例的是( ) A. 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 B. 废弃的农田杂草丛生形成草地 C. 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 D. 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 28 -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不符合题意; B、废弃的农田中保留有原有土壤条件、含有生物的种子等,故废弃的农田中杂草丛生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也属于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不符合题意; 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不属于次生演替,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及实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1.假设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 B. 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 6 条染色单体 C. 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 2 种或 4 种配子 D. 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 G、g 两种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8 -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点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生物为雄性个体,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A正确;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种配子(发生的是交叉互换),C错误;D、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图示未绘出的一极只存在 G、g两种基因中的一种,D错误。故选A。 22.图为人体内免疫应答中的部分过程,结合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与B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B. C为抗原-MHC复合体,仅分布在A细胞表面 C. D物质为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 无法确定图示过程所属的免疫应答类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细胞为巨噬细胞,C结构为抗原-MHC复合体,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 【详解】A、巨噬细胞与T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抗原-MHC复合体不仅出现在巨噬细胞上,也可出现在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上,B错误; C、A细胞为巨噬细胞,D物质为巨噬细胞分泌的,C错误; D、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能出现上述过程,故无法确定图示过程所属的免疫应答类型,D正确。 故选D。 - 28 - 23.春小麦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水分胁迫下,春小麦光合作用存在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两种类型,程度分别用气孔限制值(Ls)和非气孔限制值(Ci/gs,Ci为胞间二氧化碳,gs为气孔导度)表示。下图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雨养春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在2个关键生育期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述两个时期中小麦光合作用限制的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 B. 灌浆期中午存在午休现象,气孔和非气孔因素限制都很显著 C. 较为幼嫩的抽穗期叶子对不同环境因素的改变响应迟钝 D. 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气孔因素限制,可有效提升该地春小麦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由图可知,两个不同发育时期中气孔限制值在一天中的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但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点不同,两个不同发育时期中非气孔限制值开始快速上升的时间点也不同。 【详解】A、由图可知,上述两个时期中小麦光合作用限制的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A正确; B、灌浆期中午非气孔限制值有一段是升高的,此时气孔限制值也较高,说明灌浆期中午存在午休现象,气孔和非气孔因素限制都很显著,B正确; C、抽穗期在上午时气孔限制值较灌浆期升高的更快,且最大值也高于灌浆期,说明较为幼嫩的抽穗期叶子对水分胁迫的环境因素的改变响应相对灵敏,C错误; D、气孔因素限制可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气孔因素限制,可有效提升该地春小麦产量,D正确。 故选C。 - 28 -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4.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①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点膜处于极化状态 B. a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 C. ①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 D. 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①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a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详解】A、图示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b处膜外为正电荷,a处膜外为负电荷,即当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时,b点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A正确; B、a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B错误; C、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示从①点到腓肠肌不能构成完整反射弧,且①位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若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腓肠肌也不发生收缩反应,C错误; 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 故选A。 25.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Ⅱ-4不含有甲病基因,人群中乙病发病的概率是1/100,系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8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概率是1/6 C. Ⅱ-3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D. Ⅲ-1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5/2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根据Ⅰ-1、Ⅰ-2和Ⅱ-2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Ⅱ-4不含有甲病基因,但子代有患疾病的儿子,因此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根据Ⅱ-1、Ⅱ-2和Ⅲ-1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就乙病而言,Ⅲ-1患乙病,所以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Bb,则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BB、2/3Bb,Ⅱ-4患乙病,所以Ⅲ-4的基因型为Bb,他们所生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2/3×1/4=1/6,Ⅳ-1与Ⅳ-2为异卵双胞胎,因此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6×1/6=1/36,B错误; C、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Ⅲ-3基因型及概率为1/3BBXAXa、2/3BbXAXa,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错误; D、人群中乙病发病的概率是1/100,即bb的频率为1/100,则b的基因频率为1/10,B的基因频率为9/10,人群中正常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Bb÷(BB+Bb)=(2×1/10×9/10)÷(1-1/100)=2/11,Ⅲ-1的基因型为bbXAXa,其与一个正常的男性(9/11BBXAY、2/11BbXAY)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2/11×1/2)×3/4=15/22,D正确。 故选D。 - 28 -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它们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和部分食物网组成,据图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一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图二各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但很快达到稳定,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 2.081×104kal•m-2•a-1 (2). 逐级递减 (3). 11.4% (4). 多 (5). 变温动物呼吸损耗的能量少,用于维持营养级的能量更多 (6). 增多 (7). 自我调节 【解析】 - 28 -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详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P为生产者,所以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2.081×104kal•m-2•a-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C1为第二营养级,C2为第三营养级,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3÷3368×100%≈11.4%。 (2)由于变温动物在外界温度降低时呼吸速率降低,呼吸损耗的能量少,用于维持营养级的能量更多,所以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多。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鼠的天敌减少,则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增加,但由于蛇的数量减少使猫头鹰捕食更多的鼠,所以鼠的数量很快达到稳定,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我调节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7.图为菠菜叶绿体内光合膜的部分结构及膜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①~③为膜上三种物质或结构,A、B为相互转化的物质名称,请据图分析: (1)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________________,图光合膜体现出的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2)该膜结构经研磨后,用无水乙醇将结构①中的色素提取,再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分离,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________________条带。 (3)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物质B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H2O分解产生的H+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该受体的生成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 - 28 - 【答案】 (1). 单位膜 (2). 催化;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3). 纸层析 (4). 一、二、三、四 (5). 吸能 (6). 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 (7). NADP+ (8). 降低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结构为叶绿体的光合膜,即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可吸收光能,将水光解形成H+和ATP,H++NADP++2e→NADPH。B为NADPH,③为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1)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单位膜。图中光合膜上含有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图中的结构②可催化NADPH的合成。H+能从类囊体腔通过结构②进入叶绿体的基质侧,体现了生物膜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 (2)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光合色素,可再用纸层析法将其分离,得到的四条色素带中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为胡萝卜素,其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一、二、三、四条带。 (3)A→B的反应属于吸收能量生成NADPH的反应,为吸能反应,生成的物质B为NADPH,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 (4)H2O分解产生的H+的最终受体是NA DP+。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3的速率减慢,C3还原消耗的NADPH减少,故NADP+的生成速率将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8.某雌雄异体的二倍体植物,花色由常染色体上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A相对于a1、a2为显性。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而决定色素合成的基因由B、b控制。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个体杂交,所得子一代结果如下: 子一代 红色 蓝色 白色 雌性 602株 197株 0株 雄性 303株 100株 406株 (1)该种植物红花基因型共________________种,其中控制色素合成的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注明基因种类和位置)。 - 28 - (2)亲本红花中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若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视为纯合子,则子一代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 (3)若让子一代蓝花雌雄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子二代中蓝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利用子一代中蓝花个体快速培育纯合红花雌个体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不含B或b基因的个体不能成活) 【答案】 (1). 15 (2). XB (3). Aa1XBXb或Aa2XBXb (4). 1/4 (5). 7/16 (6).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决定色素合成的基因由B、b控制,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个体杂交,所得子一代雌性个体中红色∶蓝色≈3∶1,而雄性个体中红色∶蓝色∶白色≈3∶1∶4,说明决定花色的基因与性别有关,在X染色体上。亲本均为红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则有花色为显性性状,由B基因控制,无B基因的为白色。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有花色需具有B基因,且B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所以该种植物红花基因型共5(AA、Aa1、Aa2、a1a1、a2a2)×3(XBXB、XBXb、XBY)=15种。 (2)子代中能出现白花雄株,即能出现XbY,同时亲本雌株有花色,所以亲本雌株应为XBXb,又根据子代雌株中红花∶蓝花≈3∶1,说明亲本为Aa1×Aa2,综合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1XBXb×Aa2XBY或者Aa2XBXb×Aa1XBY,即亲本红花中母本的基因型为Aa1XBXb或Aa2XBXb。若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视为纯合子,则子一代白花个体中纯合子为AAXbY,占子代的比例为1/4×1/4=1/16,而子代白花个体占1×1/4=1/4,所以子一代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16÷1/4=1/4。 - 28 - (3)子一代的蓝花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1a2XBXB∶a1a2XBXb=1∶1,蓝花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1a2XBY,蓝花雌雄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子二代中蓝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1/2×1/4)=7/16。 (4)利用子一代中蓝花个体快速培育纯合红花雌个体的方法为单倍体育种,由于子一代的蓝花雌性个体中存在基因型a1a2XBXb,若用其进行单倍体育种,后代会出现白花,而蓝花雄株的基因型为a1a2XBY,其产生的配子中不含B或b基因的将来发育形成的个体不能成活,所以形成的配子a1XB和a2XB经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a1a1XBXB和a2 a2XBXB均为开红花的纯合雌株。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为(说明:由于a1Y、a2Y的配子将来形成的个体不能存活,故遗传图解中省略了这两种配子):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题目信息的获取及对遗传定律的灵活应用能力。 29.回答下面(一)、(二)两个小题: (一)回答与制果汁、果酒、果醋有关的问题: (1)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丰富,有“维C之王”的美誉。利用猕猴桃直接制成的猕猴桃汁较为浑浊,加入______之后,会出现絮状物,说明含有较多的果胶。为获得无色澄清的果汁,需要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然后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将果胶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使果汁澄清,同时提高出汁率。 (2)制作出的猕猴桃汁,加入活化的酵母悬液,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密封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酒精含量较高、含糖量也高的猕猴桃酒。由于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可形成红色产物,因此若要测定发酵产生的猕猴桃酒中维C的含量,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制作的猕猴桃酒存放的过程中容易被醋杆菌污染。为防止变酸,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二)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类型和技术的问题。 - 28 - (1)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转化成优质生态复合肥,是________________技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具体体现。该技术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只种一茬小麦,热量有余,如果种两茬,则积温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还有________________优点。 (3)在农村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实际情况,合理优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地的粮油肉蛋奶等的________________,以农业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尽量减少外部的化肥和农药,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________________效应。 (4)在矿山废弃地,应该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积极发展草业、木业或林业的________________工程。 【答案】 (1). 95%的乙醇 (2). 脱色 (3). 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4). 半乳糖醛酸 (5). 一定量蔗糖 (6). 对样品稀释,加入2,4-二硝基苯肼,然后用光电比色法测出光密度值,再利用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7). 细口瓶保存、酒装满、瓶口密封 (8). 物质的良性循环 (9). 利用率 (10). 套种 (11). 充分利用土地和资源 (12). 社会需求 (13). 内部物质良性循环 (14). 生态 (15). 生态恢复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的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 2、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①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②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太阳能、沼气、风能、潮汐能、水电能;③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详解】(一)(1)利用猕猴桃直接制成的猕猴桃汁较为浑浊,加入95%的乙醇之后,会出现絮状物,说明含有较多的果胶。猕猴桃酒中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为获得无色澄清的果汁,需要首先进行脱色处理,然后再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将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果汁澄清,同时提高出汁率。 - 28 - (2)制作出的猕猴桃汁,加入活化的酵母悬液,再加入一定量蔗糖,加少量蔗糖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并提高果酒的酒精度或甜度(含糖量)。由于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可形成红色产物,因此若要测定发酵产生的猕猴桃酒中维C的含量,可对样品稀释,加入2,4-二硝基苯肼,然后用光电比色法测出光密度值,再利用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3)醋杆菌为需氧型,在缺氧的环境下不能生存,家庭制作的猕猴桃酒存放的过程中容易被醋杆菌污染,为防止变酸,可用细口瓶保存或将酒装满或将瓶口密封,保证容器内为无氧环境,即可防止醋杆菌污染。 (二)(1)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转化成优质生态复合肥,是物质的良性循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具体体现。该技术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只种一茬小麦,热量有余,如果种两茬,则积温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套种技术,提高农作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所以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还有充分利用土地和资源的优点。 (3)在农村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实际情况,合理优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地的粮油肉蛋奶等的社会需求,以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良性循环为基础,尽量减少外部的化肥和农药,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 (4)生态恢复工程指通过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利用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以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的工程。所以在矿山废弃地,应该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积极发展草业、木业或林业的生态恢复工程,使其尽快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制作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0.研究发现,胃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高尔基体上P115蛋白(囊泡转运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为进一步确定P115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研究人员展开系列实验。 材料用具:胃癌细胞株,细胞培养液,含有P115-shRNA的表达载体(P115-shRNA可使P115基因沉默),空质粒,蛋白检测装置,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实验思路及分析: - 28 - (1)将未导入质粒和导入空质粒的胃癌细胞株,编号为1号组、2号组,再设计一组________________作为3号组。成功转染后,将三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检测三组P115蛋白相对含量,结果如上图。其中属于实验组P115蛋白含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将三组细胞及培养液放在________中,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开始及每隔24h测定各组细胞数量相对值。请画出用于记录各组72h内细胞数量相对值的三线表________。 (3)72小时后,进一步测定三个组处于细胞周期各时期细胞数,计算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P115-shRNA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4)结合上述研究,提出治疗胃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 (5)体内的胃癌细胞的清除主要依赖________________免疫。而在该免疫过程中,加入佐剂S能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的时间延长。综合上述研究,推测佐剂S通过________________,加强机体对胃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答案】 (1). 含有P115-shRNA的表达载体 (2). c (3). 二氧化碳培养箱 (4). P115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研究中细胞数目相对值的结果记录表 - 28 - (5). 抑制DNA分子复制(或阻滞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6). 降低P115蛋白的含量(使P115蛋白的基因沉默;抑制P115蛋白基因的表达使用能够抵消P115蛋白作用的药物;使用能够阻止胃癌细胞进入S期的药物) (7). 细胞 (8). 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促进T细胞的活化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胃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高尔基体上P115蛋白(囊泡转运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说明P115蛋白与癌细胞的增殖有关,若抑制P115蛋白基因表达,则该蛋白含量减少,癌细胞的增殖受抑制。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确定P115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自变量为是否有P115,已知P115-shRNA可使P115基因沉默,即能使P115基因不表达,为了排除质粒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应该设置一组导入空质粒的做对照,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为:将未导入质粒和导入空质粒的胃癌细胞株,编号为1号组、2号组,再设计一组含有P115-shRNA的表达载体作为3号组。成功转染后,将三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检测三组P115蛋白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一。由于P115-shRNA可使P115基因沉默,即细胞不含P115,所以图中属于实验组P115蛋白含量的是c。 (2)将三组细胞及培养液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开始及每隔24h测定各组细胞数量相对值,用于记录各组72h内细胞数量相对值的三线表为: - 28 - (3)根据柱形图可知,1号组和2号组中的S期细胞数比例相等,但均大于3号组,1号组和2号组中的G1期细胞数比例相等,但均小于3号组,三组的DNA复制后期~分裂期细胞数比例均相等,说明P115-shRNA通过抑制DNA分子复制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4)由题图研究可以推测,治疗胃癌的思路是:降低P115蛋白的含量;使P115蛋白的基因沉默;抑制P115蛋白基因的表达;使用能够抵消P115蛋白作用的药物;使用能够阻止胃癌细胞进入S期的药物等均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5)体内的胃癌细胞的清除主要依赖细胞免疫。而在该免疫过程中,加入佐剂S能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的时间延长,推测佐剂S通过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促进T细胞的活化,加强机体对胃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点睛】本题考查高尔基体上P115蛋白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8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