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学案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关系(国考5年5考)‎ ‎(全国卷:2018全国卷Ⅰ、Ⅲ;2017全国卷Ⅲ;2016全国卷Ⅱ;2015全国卷Ⅰ;‎ 地方卷:2016浙江卷;2015四川、北京、江苏卷;2014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问2 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类型:‎ ‎(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考问3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  比较 项目  ‎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 取值为: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 ‎(数量为N1)‎ ‎↓‎ 重捕、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为:=)‎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种群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卷,T9A](×)‎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卷,T5A](√)‎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江苏卷,T5B](√)‎ ‎(4)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13·浙江卷,T4A](×)‎ 提示:出生率为×100%=20%。‎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卷,T4B](√)‎ 提示: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 ‎(6)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卷,T4C](×)‎ 提示: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 ‎(7)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卷,T4D](×)‎ 提示: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8)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全国卷,T6D](×)‎ ‎(9)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2012·全国卷,T6B](√)‎ ‎(1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2012·安徽卷,T30](×)‎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60~63,考查角度侧重种群的四大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取样调查,准确记忆各特征具体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并把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常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即时对练] (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改编)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可生育一对孩子,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类型 D.年龄组成为b图所示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解析:由于种群数量常受到气候变化、食物制约并受天敌、传染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其种群数量也未必都能保持稳定。‎ 答案:D ‎2.[2016·浙江卷,5]下列是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 答案:A  种群密度及数量调查 ‎3.[2018·全国卷Ⅰ,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答案:D ‎4.[2018·全国卷Ⅲ,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答案:B ‎5.[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答案:B ‎6.[2016·全国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估算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答案:C ‎7.[2013·全国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析: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为x,则=,x=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100只/hm2;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所含能量就越少。‎ 答案:C ‎8.[2013·全国卷Ⅱ]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种群数量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1)生产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题后归纳]‎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模拟题组——预趋势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1.[经典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28: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2.[经典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答案:B ‎3.[2019·青海模拟]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解析: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 答案:C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4.[经典模拟]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 答案:D ‎5.[2019·安徽合肥质检]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解析: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该鲫鱼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在调查期间研究对象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脱落、不能影响到标志对象的正常活动,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做到随机捕鱼,只有这样才能减小估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使调查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 答案:D ‎6.[经典模拟]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正确。‎ 答案:B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国考5年1考)‎ ‎(全国卷:2017全国卷Ⅰ;地方卷:2018浙江卷;2015江苏卷;2014浙江、广东、福建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J”型曲线分析 ‎(1)条件:理想环境。‎ ‎(2)公式:Nt=N0λt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考问2 “S”型曲线分析 ‎(1)条件:有限环境。‎ ‎(2)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曲线特点 ‎(4)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易错提醒 K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维持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考问3 完成“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类型 ‎“S”型增长 ‎“J”型增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数量变 化曲线 种群增长 率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K值 有K值,时有最大 增长速率 无K值,增长 率保持不变 曲线形 成原因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多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 答案:‎ 考问4 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考问5 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1.[2017·全国卷Ⅰ,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 答案:D ‎2.[2018·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解析:已知L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约为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而乙种群的L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A正确;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只要是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 答案:D ‎3.[2014·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A项,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B项,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死亡率更高;C项,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D项,在此5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 答案:B ‎4.[2012·重庆卷,4]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由图看出,该地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A项正确;a~b段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B项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项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网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 答案:B  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考查 ‎5.[2014·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发生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 答案:B ‎[名师点睛]‎ ‎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2.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模拟题组——预趋势  “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1.[2019·江西吉安一中高三试题]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1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解析: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λ值(即Nt+1/N1)不变,而“S”型曲线的λ值是变化的,只要λ值>1种群数量就增加,λ值=1种群数量就相对不变,λ值<1种群数量就减少;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甲种群在O~t3段λ值先小于1后大于1,故种群的年龄结构先为衰退型后为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O~t1段λ值始终大于1且保持不变,故该时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时前后λ值始终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t3以后λ值=1,故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λ值始终大于1且保持不变,故该时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错误。‎ 答案:B ‎2.[2019·江西新余四中段考试题]下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不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 D.图甲中c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项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的增长速率达最大,因此若在c点进行鼠害防治,不能将鼠害控制在较低水平,B项错误;K 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也会随着空间和资源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C项错误;图乙中t1时刻鼠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鼠群的数量为K/2,与图甲中c点对应,D项正确。‎ 答案:D  种群变化规律的应用 ‎3.[2019·江苏冲刺预测卷]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因其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 C.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剧增 D.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 解析:福寿螺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A错误;福寿螺引入广东地区后过度繁殖,说明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密度呈“J”型增长,B错误;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C错误;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可能大量繁殖,造成新的物种入侵,故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D正确。‎ 答案:D ‎4.[2019·吉林梅河口市五中高三试题]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若要保护珍稀动物,就要提高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若要消灭有害生物,就要降低环境容纳量,如放养天敌;科学确定捕鱼时间和数量是控制种群数量维持在K/2,以保证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喷洒农药是杀死害虫,并未改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