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2020 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2)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3)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4)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5)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6)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7)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8)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9)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10)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1)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12)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13)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4)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掌握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图中: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②是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3.填表比较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的关系 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 质变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 变 二者联系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 形成新物种 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师说考点·解疑难]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 项目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本观点 ①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 ②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 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③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定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 向;④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 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⑤适者 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自然 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 续的过程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 的三个基本环节;③突变和基因 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 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不同点 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 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 物个体进化 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群体 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 本单位 共同点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六个问题辨析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 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 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 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 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 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 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5)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6)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①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研透考情·备高考] 考向一 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1.(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解析:选 A 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所以群体中近亲繁殖会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产生新基因并 稳定遗传不代表形成了生殖隔离;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 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 2.(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解析:选 A 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各大洲人之间并 没有生殖隔离;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 物进化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 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考向二 对物种形成、共同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3.(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 C 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仍属于 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 4.下图中,a、b、c 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 3 个地区,a 地区物种甲某 些个体迁移到 b、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 a 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解析:选 C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留居在 a 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 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也会发生改变;乙、丙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 因交流;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并不是 完全不同的。 [方法规律] 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 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生殖隔离。具有生殖隔离,两个 种群属于两个物种,不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一个物种。 考点二 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分点突破·精细研] 题型一 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1.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20 000 只,其中基因型 MM、Mm 和 mm 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若从岛外入侵了 2 000 只基因型为 MM 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F1 中 m 的 基因频率约为( ) A.43% B.48% C.52% D.57% 解析:选 C 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 22 000 只果蝇中 m 的基因频 率就是 F1 中 m 的基因频率,即20 000×30%×2+20 000×55% 22 000×2 ≈52%。 [方法规律] 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 ×100% A= 2AA+Aa 2 AA+Aa+aa ×100% a= Aa+2aa 2 AA+Aa+aa ×100% (A、a 为基因,AA、Aa、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题型二 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2.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 占 55%,无条纹个体占 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 F1,则 F1 中 A 基因的频率和 Aa 基 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可知,Aa 个体占 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产生 A 配子的基 因频率=55%+30%×1/2=70%,a 配子的基因频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 F1 各基因型的频率比例为 AA∶Aa∶aa=49%∶42%∶9%,统计得到 A 基因的频率为 49%+42%×1/2 =70%。 [方法规律] 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有 N 个个体的种群,AA、Aa、aa 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n3,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PA、Pa 表示,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 PAA、PAa、Paa 表示,则: PA=2n1+n2 2N = n1 N +1 2 ×n2 N =PAA+1 2 PAa Pa=2n3+n2 2N = n3 N +1 2 ×n2 N =Paa+1 2 PAa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 题型三 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 3.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比例(%) 42.32 7.36 0.32 46 4 则该校学生中 XB 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 B.92%、8% C.78%、92% D.8%、92% 解析:选 B 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计算,只计数等位基因所存在的染色体,即男性只统 计一个基因,女性中统计两个基因,所以该校学生中 Xb 的基因频率为 7.36%+0.32%×2+4% 42.32%×2+7.36%×2+0.32%×2+46%+4% ×100%=8%,则 XB 的基因频率为 92%。 [方法规律] 伴性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 p= 2NXAXA+NXAXa+NXAY 2 NXAXA+NXAXa+NXaXa + NXAY+NXaY ×100% q= 2NXaXa+NXAXa+NXaY 2 NXaXa+NXAXa+NXAXA + NXaY+NXAY ×100% 注:p 为 XA 频率,q 为 Xa 频率。 题型四 利用遗传平衡公式,求基因型频率 4.下表中 D 和 d 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 )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 D 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 d 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1970 年杂合子的比例为 18% B.1930 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 C.1970 年后的较短时间内 D 的频率为 0 D.显性纯合子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解析:选 A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由遗传平衡定律公式计算,1970 年杂合子的比例为 2×0.10×0.90=18%;1930 年隐性个体的比例为 0.51×0.51=26%,显性个体的比例则为 1 -26%=74%;从表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看出,1970 年后 D 的频率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变 为 0;d 的基因频率上升,表明隐性性状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方法规律] 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 (1)前提条件: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 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 p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 a 的基 因频率,则: 基因型 AA 的频率=p2 基因型 Aa 的频率=2pq 基因型 aa 的频率=q2 题型五 随机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 5.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依次是(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选 C 由题意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40%,a 的基因频率为 60%,随机授粉产 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60%×60%=36%,Aa:2×60%×40%=48%, A 的基因频率:16%+48%×1/2=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16%+48%×1/4= 28%,aa:36%+48%×1/4=48%,Aa:1/2×48%=24%,A 的基因频率:28%+1/2×24%=40%。 [归纳拓展] 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 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 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 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冲关集训·能力通] 1.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是 50%,一段时间后, 若 a 的基因频率变为 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此时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 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解析:选 C 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 1;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可能 是因为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是还没有出现生殖 隔离,故没有形成新物种;通过自然选择,a 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 应环境。 2.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 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20%,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80%,aa 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 0,那么随机 交配繁殖一代后,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 A.1/5 B.1/4 C.3/7 D.11/21 解析:选 C 由题意可得出,A 的基因频率=60%,a 的基因频率=40%,随机交配,繁 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aa 个体致死,因此 AA 基因型的 个体占 36%/(36%+48%)=3/7。 3.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抽样调查得知 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分别占 60%、30%和 10%,现因天敌影响使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 年增加 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通过改变此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产生新物种 B.因浅褐色个体数目保持不变则 Aa 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C.此昆虫的天敌与此昆虫种群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D.此昆虫种群在第二年中决定翅色的 A 基因的频率是 78.6% 解析:选 C 此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只表明种群发生进化,但未产生新物种。因为 昆虫总数发生变化,故 Aa 的基因型频率也会发生变化。该昆虫的天敌与此昆虫种群相互作 用共同进化。假设此昆虫种群当年的个体数为 100 个,则通过计算可知第二年绿色、浅褐色 和褐色个体分别占 66/105、30/105 和 9/105,所以此昆虫种群在第二年中决定翅色的 A 基 因的频率是 77.1%。 [课堂巩固练—小试身手] 1.(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选 C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生殖隔离的 进程,导致形成新的物种;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些具有遗传倾向,有些则没有;在一个自 然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而且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 择就发生作用。 2.(2018·海南高考)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 做法合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解析:选 B 判断这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要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3.(2014·江苏高考)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 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选 B 基因突变率很低;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突变,而是对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 行选择。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与非耐药性两种类型,所以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 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 量增加,但不会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未能对该类细菌产 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但不会导致耐药菌形成。 4.(2014·广东高考)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 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 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选 C 变异是不定向的;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互 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蛾的口器变长是花矩变长对其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下模拟练—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英国椒花蛾身体和翅有浅灰色斑点。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使该虫栖息的树干 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 C.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 解析:选 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是否适合当前的 环境;题干中叙述的现象不能说明自发突变频率很低;变异是不定向的。 2.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X 指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新性状产生 B.Y 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 C.Z 指地理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 C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为生殖隔离。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 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 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析:选 A 由题干信息可知,为避免 F 区豹种群消亡,从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后, F 区豹种群数量增加,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也会增加;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 F 区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后代雌雄比例不会发生 明显改变;F 区引入雌豹后,十年内豹种群增加,说明豹的数量未超过环境容纳量,物种丰 (富)度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十年间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随物种的进化,种群的致病基因 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 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 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 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解析:选 C A、a 基因频率已知,据此可推导出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种群 1 中各个基 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64%,Aa=32%,aa=4%;种群 2 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 =36%,Aa=48%,aa=16%,则混合后的大种群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变为:AA=50%,Aa=40%, aa=10%;混合后的 A 基因频率=50%+40%×1 2 =70%,a 基因频率=1-70%=30%,根据遗传 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子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的发生可以不经过隔离 B.进化时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C.自然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解析:选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隔离没有必然联系;突变具有 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6.某河谷 1 万年前发生干旱,4 000 年前形成沙漠,但在沙漠中分布着一个个泉眼, 每个泉眼中分布着特有的不同种的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种鱼是遗传物质变化积累形成的 B.不同泉眼中鱼种群的基因库有明显差异 C.隔离是形成不同种鱼的必要条件 D.泉眼的环境变化导致鱼基因定向突变 解析:选 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泉眼的环境变化对有利变异有选择作用。 7.(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作用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各种基因的频率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D.自然选择使同种生物向同一方向进化 解析:选 B 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是种群内部分基因频率增加,也有部分基因频率降低; 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从而使基因频率 发生改变;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不同的环境会导致同一种生物的种群向不同的方向进化。 8.(2019·南通考前卷)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 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 解析:选 D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乙酰甲胺磷对甲虫进行筛选,不是诱导甲虫产生 基因突变;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具有抗药性甲虫大量繁殖的结果;使用 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会形成新物种。 9.(2019·南通一模)某动物种群栖息地由于道路开发导致该种群被分成了 4 个种群(如 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的分割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4 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C.道路的存在可诱导 4 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 D.若干年后,4 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解析:选 D 栖息地的分割会导致地理隔离,进而可能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4 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道路的存在会阻断 4 个种群基因的交流,但 是不会诱导发生变异;若干年后,4 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10.(2019·南师附中模拟)图 1 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甲 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 2 所示。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A′基因突然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B.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C.由图可推测,种群 1 所处地区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D.若干年后,若此地环境无变化,这两个种群可能具有生殖隔离 解析:选 C 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A′基因突然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题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属于同一物种,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由图可推测,种群 1 所处地 区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理由是其中的黑身个体数目较多;由于两个种群之间能突破地理屏障 进行基因交流,若干年后,这两个种群不会具有生殖隔离。 11.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 定期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段内 A 的基因频率是 40% B.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Ⅱ、Ⅲ段,AA 个体比 aa 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D.Aa 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 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选 C Ⅰ段 AA 个体为 40 个,aa 个体为 20 个,Aa 个体为 40 个,故 A 的基因频 率=40%+40%×1/2=6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 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在Ⅱ、Ⅲ段,AA 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 AA 个体比 aa 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 个体逐渐被淘汰;生物进化 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Ⅰ、Ⅲ段,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 了进化。 12.(2019·徐州一模)下图表示 3 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 1~3 诱发因素的合 理解释依次是( )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 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 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 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 解析:选 B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 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图分析,机制 1 属于同一物种由于地理 隔离,分别演化为不同的物种。机制 2 属于一个小族群由于某种原因和原来的大族群隔离, 隔离后,小族群的基因经历剧烈变化,当小族群再跟大族群相遇时,已经形成不同物种。机 制 3 属于同一物种在相同的环境,由于行为改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而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即 机制 1 属于地理隔离,机制 2 属于种群迁出,机制 3 属于出现突变体。 13.(多选)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该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解析:选 ACD ②类个体是在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的个体, 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是自身突变产生的, 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若连续使用该杀 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 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 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14.(2019·泰州中学模拟,多选)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解析:选 BCD 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生存的选择作用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决定 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二倍体西瓜与 四倍体西瓜之间虽然能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但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 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并不意味着形 成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15.(多选)将某生物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环境相差悬殊的两个区域甲和乙中,若 干年后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甲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SS=80%,Ss=18%,ss =2%;乙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SS=2%,Ss=8%,ss=90%。下列基因频率结果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 S 基因的频率为 89% B.甲区域 s 基因的频率为 11% C.乙区域 S 基因的频率为 6% D.乙区域 s 基因的频率为 89% 解析:选 ABC 已知甲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SS=80%,Ss=18%,ss=2%,则 S=80% +1/2×18%=89%,s=1-89%=11%;乙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SS=2%,Ss=8%,ss=90%, 则 S=2%+1/2×8%=6%,s=1-6%=94%。 二、非选择题 16.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 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 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率。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RR Rr rr 第二年 4/9 4/9 1/9 (1)若基因 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 R 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第 一年相比,第三年 RR 个体所占比率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若 rr 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 和 Rr 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 RR 和 Rr 个体的比率为 __________。第三年纯合子幼苗所占比率为__________。R 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该群体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三年间 R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是不 变的,第三年与第一年相比 RR 个体所占比例也不变。(2)如果 rr 个体在花蕾期死亡,因为 是随机交配,在第二年中 rr 占 1/9,说明 r 在 F1 中占 1/3,所以 RR∶Rr 应是 1∶2。第二年 中 r 占 1/4,R 为 3/4,所以在第三年中纯合子 RR 占 9/16,rr 占 1/16,所以纯合子占 10/16 =5/8。R 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加,因为自然选择使 r 基因频率下降。 答案:(1)不变 不变 (2)1∶2 5/8 增加 自然选择 17.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体型较大的苔原狼,它们从鼻子到尾巴长约 200 cm, 体重 45~57 kg,身高 70~100 cm。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它们善于奔跑 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 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突变过程中可以产生新 的______________;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取 100 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A、Aa 和 aa 的个体分别有 35、60 和 5 只,则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Aa 的 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 (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_______的结 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__的改变。 (4)苔原狼和马鹿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____。(填编号) A.苔原狼可以起到促进马鹿种群发展的作用 B.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化 C.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 D.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 解析:(1)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该种群中 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 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2)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 AA、Aa 和 aa 的个体分别 有 35、60 和 5 只,则 A 的基因频率为[(35×2+60)/200]×100%=65%,a 的基因频率为[(60 +5×2)/200]×100%=35%,Aa 的基因型频率为[60/(35+60+5)]×100%=60%。(3)草原上 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马鹿和苔原狼在相互影响中共同 进化和发展,双方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相当。 答案:(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2)65% 35% 60% (3)共同进化 种群 基 因频率 (4)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