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体液的组成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用示意图表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3)内环境的成分 ‎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②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内环境的作用 ‎(1)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总结内环境的功能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归纳整合]‎ ‎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项目  ‎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正确区分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3.明辨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思维探究]‎ 下面是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B、C为细胞或结构,a、b、c、d为液体。‎ ‎(1)B、C分别为什么结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连着静脉;毛细淋巴管只有一端是开放的,起始端是盲端。‎ ‎(2)a、b、c、d分别为什么液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 ‎2.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体液的哪一部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因此都是双向箭头。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箭头。‎ ‎[教材深挖]‎ ‎1.教材必修3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分析二者成分?‎ 提示:“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和血细胞。‎ ‎2.观察教材必修3P8图1-4:消化系统内表面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 命题点一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2018·海南卷,T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A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肾小管内的液体等,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C、D错误。]‎ ‎2.(2019·四川乐山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维生素、尿素 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 C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 ↓‎ — ‎ ↓‎ — ‎ ↓‎ — 命题点二 内环境成分相互关系的判断 ‎3.(2014·全国卷Ⅱ,T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A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可发生物质交换,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D正确。]‎ ‎4.(2019·重庆调研)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C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的调节机制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3.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归纳整合]‎ ‎1.从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理解渗透压的作用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图所示:‎ ‎2.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3.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 ‎[思维探究]‎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依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1)组织液、血浆、淋巴。‎ ‎(2)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提示:(2)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教材深挖]‎ ‎1.(教材必修3P5“旁栏思考题”)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人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及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质量分数为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2.(教材必修3 P9“与社会的联系”)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请据空调病的成因分析,加深我们对人体稳态调节能力的认识。‎ 提示: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命题点一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判断 ‎1.(2019·广东江门一模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D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由于多种因素调节,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稳定不变。]‎ ‎2.(2017·全国卷Ⅰ,T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不变,进而使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而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命题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与人体健康 ‎3.(2014·全国卷Ⅰ,T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 C.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都参与了人体体温调节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错误;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B正确;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 ‎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2.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到体液的1/3(√)‎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5.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6.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7.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8.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HPO维持(×)‎ ‎9.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10.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 ‎1.混淆血液、血浆及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内环境,血细胞不属内环境。具体比较如下:‎ ‎2.误认为“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代谢主要发生于细胞内,其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为细胞生活提供了直接的液体环境,它可将营养物质、O2等送入细胞,并接纳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 ‎3.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个误区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紊乱,但此时代谢速率并不一定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1.(2015·全国卷Ⅰ,T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A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换,由此可推知输入的液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叙述正确。若该浓度是兔的等渗溶液,则输入溶液后,细胞内外液仍保持动态平衡,且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 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时不会平均分配,B叙述错误。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D叙述错误。]‎ ‎2.(新题速递)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性激素、抗体和淀粉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因感冒而持续高烧不退时,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 [氨基酸、性激素、抗体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淀粉酶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因为淀粉酶合成后通过外分泌腺分泌到消化道中发挥作用,而人体的消化道不是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因感冒而持续高烧不退时,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C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3.(新题速递)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C.内环境温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D.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 A [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依赖各器官的参与,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中枢,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正确。]‎ ‎4.(新题速递)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 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高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 D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错误;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B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Ⅰ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Ⅰ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正确。]‎ ‎5.(2014·全国卷Ⅰ,T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 pH 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