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3-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3-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

‎【学案导航】---明方向!‎ ‎【课程学习目标】‎ ‎ 1.阐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应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第一层级:预学区.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梳理】‎ 一、 基础知识 ‎1.纤维素是一种由 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产生 。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 ,用 处理服装面料等。‎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 和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 ,第三种酶将 分解成葡萄糖。‎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4.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 ,但并不和 、 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实验操作 ‎1.土壤取样 选择 的环境,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等。根据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的目的增加 ,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3.刚果红染色法 方法一先 ,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 ‎4.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 →梯度稀释→ → 。‎ ‎【基础学习交流】‎ ‎1.阅读教材P29旁栏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 ‎(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3)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梯度稀释?‎ ‎3.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保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第二层级:导学区.不议不讲 ‎【重点难点探究】‎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所用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组分 含量 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 纤维素粉 ‎5 g 碳源、能源 NaNO3‎ ‎1 g 无机盐 Na2HPO4·7H2O ‎1.2 g KH2PO4‎ ‎0.9 g MgSO4·7H2O ‎0.5 g KCl ‎0.5 g 酵母膏 ‎0.5 g 特殊营养成分、碳源、氮源 水解酪素 ‎0.5 g 氮源、特殊营养成分 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  (2)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组分 含量 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 CMCNa ‎5~10 g 碳源 酵母膏 ‎1 g 碳源、氮源、特殊营养成分 KH2PO4‎ ‎0.25 g 无机盐 琼脂 ‎15 g 凝固剂 土豆汁 ‎100 mL 碳源 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所用两种培养基的比较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________培养基,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为________培养基,因为需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_______。‎ ‎(3)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能以_________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在上述鉴别培养基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正常生长。学*科网 ‎【思维拓展应用】‎ ‎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2.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3.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 ‎4.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5.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Cx和葡萄糖苷酶三种 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 第三层级:固学区.不练不讲 ‎【基础智能检测】‎ ‎1.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 ‎①平板划线法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③单细胞挑取法 ‎④选择培养分离法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 ‎2.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3.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过程的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4.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将秸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秸秆―→秸秆碎屑反应罐水解压滤出渣酒精发酵真空分馏 A.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①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 B.过程①加入的纤维素酶是葡萄糖苷酶 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全新视角拓展】‎ 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请给予合理的补充。‎ ‎(1)采样与培养:将采集的土样混匀后称取1 g,置于经过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处理的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28 ℃振荡培养。‎ ‎(2)接种与选择: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________处理。之后,将菌液涂布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30 ℃条件下培养。为避免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__状态放置。此外,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可信度,本步骤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3)筛选与纯化: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此种菌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平板中挑取实验效果明显的目的菌株,采用____________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可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第四层级:思学区.不思不复 ‎【思维导图构建】‎ ‎【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一、 ‎1.葡萄糖 纤维素酶 酒精 纤维素酶 ‎ 2. C1 CX 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 纤维二糖 3. 刚果红染色法 4. 红色复合物 纤维二糖 葡萄糖 透明圈 二、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分解菌 ‎2.所需微生物含量 ‎ ‎3.培养微生物 倒平板 ‎4.选择培养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挑取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基础学习交流】‎ 1. ‎(1)是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 ‎ (2)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主要碳源是纤维素粉,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被抑制。‎ ‎ (3)用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对照,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 通过梯度稀释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3. 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学*科网 ‎【重点难点探究】‎ ‎2.(1)液体 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 (2)固体 菌落 ‎ (3)纤维素 ‎【思维拓展应用】‎ ‎1.D 【解析】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不能分解纤维素,只有能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 ‎2.A 【解析】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 ‎3.C 【解析】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则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4.C 【解析】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最终,两种染色法都可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基础智能检测】‎ ‎1.B 【解析】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然后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最后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种培养。‎ ‎2.C 【解析】分解纤维素菌的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3.A 【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4.B【解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纤维素酶为复合酶,至少包含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全新视角拓展】‎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液体 ‎(2)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淀粉 倒置 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或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 ‎(3)出现透明圈 分泌淀粉酶使淀粉发生水解 平板划线 ‎【解析】(1)对培养基的灭菌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因为后面要进行涂布,所以应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2)减小培养液菌体浓度一般用稀释方法。由于题目要求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所以培养基中的碳源就应只有淀粉。倒置可以减少培养基受污染,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空白的培养基作对照组。(3)淀粉被水解,培养基会出现透明圈的现象。用平板划线法来培养,可进一步纯化菌种。‎ ‎【思维导图构建】‎ ‎①染色鉴别②纯化培养 ‎【典例指津】---授技法!‎ 热点题型一 刚果红染色法 例1.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答案】C ‎【提分秘籍】‎ ‎“刚果红染色法”,比较两种染色法的各自的优缺点 染色法 优点 缺点 方法一 颜色反应基本上是 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繁琐 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方法二 操作简便 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 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明圈,‎ 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举一反三】‎ ‎1.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__酶。‎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答案】 (1)葡萄糖苷 (2)接种环 灼烧 (3)纤维二糖 葡萄糖 倒平板 第一种 ‎【解析】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的方法灭菌。学*科网 ‎(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第二种方法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 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答案】D 热点题型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设计 例2.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 ‎ ‎ A.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乙同学打算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与分离醋酸菌相比,进行培养时除了营养不同外,最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采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 ‎(4)丙同学在提取和分离纤维素酶的过程中,为了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如何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 (2)A (3)保证无氧环境 小(低) (4)缓冲溶液 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相互对照 ‎【解析】 (1)灼烧接种环最直接的目的是杀死残留微生物,‎ 结束后灼烧是为了避免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将不再形成,则在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牛胃是一个厌氧的环境,所以其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与需氧型醋酸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因是活菌计数,当菌落重合时,只能计数为一个菌落,所以偏小。学#科网 ‎(4)探究最适温度可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相互对照,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 ‎【提分秘籍】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落时,若观察到产生透明圈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举一反三】‎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量进行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B ‎【真题回眸】---知难易!‎ ‎1.(2014·新课标Ⅰ)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 (1)纤维素酶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C1酶、Cx酶催化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CR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CR—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3)培养基甲中未添加琼脂,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单菌落,故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中未添加纤维素,不能和CR形成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 ‎2.(2011全国,39)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________和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 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 (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 ‎【能力提升】---长士气!‎ 一、选择题(8小题)‎ ‎1.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C.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 ‎2.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3.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 A.固体培养基 ‎ B.液体培养基 C.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D.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4.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可以使它将植物纤维逐渐转化为生物燃料。这种细菌不仅能以传统生物能源技术中使用的蔗糖为原料,还能将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分解合成为燃料物质。若要将这种大肠杆菌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半纤维素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不含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5.关于分离纤维分解菌的实验中选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选择培养可以省略 ‎6.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 ‎7.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A.将生产菌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制备含水、淀粉、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C.把实验组的菌株接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D.观察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选出有透明圈的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8.下表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哪一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 培养基 生长状态 S、C、M ‎-‎ S、C、M+V+Z ‎-‎ S、C、M+U+Y ‎+‎ S、C、M+Z+X ‎-‎ S、C、M+V+Y ‎+‎ S、C、M+U+X ‎-‎ S、C、M+Y+Z ‎+‎ 注:表中“+”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A.U B.V C.Y D.Z ‎【答案】‎ ‎1. D 【解析】 刚果红染色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一种是配制好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时加入灭菌处理的刚果红,再接种微生物培养,直至产生透明圈。‎ ‎2.A 【解析】 培养皿中不同滤纸片四周透明圈的大小不同,透明圈越大,说明浸有的抗生素抑菌效果越好。a处的透明圈并不小于b处;b处不是圆形的透明圈,可能是滤纸片没有沥干,抗生素流出滤纸片;c处无透明圈,说明c处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无效;d为空白对照。‎ ‎4.C 【解析】解析: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分为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要将能分解半纤维素的大肠杆菌分离出来应选用选择培养基。因此可以添加基因改造后大肠杆菌能利用而其他大肠杆菌不能利用的碳源来达到分离选择所需细菌的目的。‎ ‎5.A 【解析】选择培养基一般为液体培养基,目的在于获得浓度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 ‎6.B 【解析】 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酶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是基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7.D 【解析】 本题想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高产淀粉酶的菌株,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都会出现透明圈,应比较两组菌株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大的菌株。‎ ‎8.C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凡是能生长的均有Y,而不能生长的均无Y。因此,Y是细菌不能合成的物质。‎ 二、非选择题(2小题)‎ ‎1.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______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__(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3)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液体 选择培养 (2)倒平板 第一种 ‎(3)透明圈 发酵 葡萄糖 (4)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2.进入冬季,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_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得到如图所示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5)为探究催腐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秸秆平分成下表的甲、乙、丙三组,均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催腐剂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无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乙 有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丙 有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该实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请说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菌 (2)纤维二糖 葡萄糖 (3)梯度稀释 刚果红染色 ① (4)固体 (5)缺少35 ℃无催腐剂的对照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