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7 免疫调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7 免疫调节

专题17 免疫调节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2011·上海卷)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D )‎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仅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 ‎ 2.(2011·重庆卷)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细菌的抗毒素又叫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细菌外毒素(即抗原)。‎ ‎ 3.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解析: 图中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是抗体。细胞1~4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在浆细胞中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 4.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B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细胞是白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 5.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4‎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解析:根据题图箭头方向可知M细胞是记忆细胞,E细胞是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加强免疫效应;人乳头瘤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前和在靶细胞裂解后被释放到体液中,都需要抗体对其发挥作用;只有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抗原。‎ ‎ 6.(2012·重庆卷)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 ‎ 7.(2012·江苏卷)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解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 B错;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 ‎ 8.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C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解析: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 ‎9.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细胞C、细胞E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细胞B、细胞C、细胞E 。‎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 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细胞G的名称是 效应T细胞 ,其作用是 与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 4‎ ‎。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 图乙 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 ‎(4)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 抗原的直接刺激 ,另一种信号是 细胞B产生的淋巴因子 。‎ ‎(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推出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图甲中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外来器官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考点2 免疫系统异常和免疫学的应用 ‎ 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它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而B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 2.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药物以降低其免疫能力,以上三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A )‎ 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以用于治疗SARS患者。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要对婴幼儿多次接种某种疫苗,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所以需要降低机体的免疫识别和反应能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 3.(2012·广东卷)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解析: 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 4.2012年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以此倡导人们关心、支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引起艾滋病的HIV寄生在B淋巴细胞内,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B.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 4‎ C.艾滋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比正常人高 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解析:HIV寄生在T淋巴细胞内,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于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比正常人高。‎ ‎ 5.(2011·四川卷)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 传出 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 融合 ,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 电位变化 ,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 B细胞 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 化学信号向电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 造血干细胞 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 体液 免疫的应答。‎ 解析:反射弧中,与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相连的神经为传出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外排;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肌细胞膜发生电位变化,肌肉出现收缩;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在突触部位信号的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产生的,T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