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河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池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一、选择题 1.豌豆的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下列方法中不能鉴定出某高茎豌豆(X)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是( ) A. 让X与纯合高茎豌豆杂交 B. 让X与杂合高茎豌豆杂交 C. 让X与矮茎豌豆杂交 D. 让X自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自交或测交方法都可以判断鉴定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详解】A、让X与纯合高茎豌豆杂交,子代都是高茎豌豆,A错误; B、D、是运用自交方法,根据子代是否性状分离判断X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BD正确; C、运用测交方法,根据子代表现性状判断X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C正确。 故选A。 2.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其研究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是( ) A. 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B. 若F1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 C. 亲本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D.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 22 -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是实验现象,A错误; B、演绎推理:如果假说是正确的,那么F1与隐性个体杂交(即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B正确; CD、亲本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都是假说的内容,CD错误。 故选B。 3.水稻高茎矮茎和抗锈病、不抗锈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纯合高茎抗锈病和纯合矮茎不抗锈病水稻杂交,F1全为高茎不抗锈病,F1自交,所得后代高茎抗锈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 A. 1/16 B. 3/16 C. 1/3 D. 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纯合高茎抗锈病和纯合矮茎不抗锈病水稻杂交,F1全为高茎不抗锈病,推测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不抗锈病对抗锈病为显性。假设基因A/a控制水稻的高茎和矮茎,基因B/b控制水稻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纯合高茎抗锈病(AAbb)和纯合矮茎不抗锈病(aaBB)水稻杂交。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纯合高茎抗锈病(AAbb)和纯合矮茎不抗锈病(aaBB)水稻杂交,F1全为高茎不抗锈病(AaBb)。F1自交,所得后代高茎抗锈病(1/3AAbb、2/3Aabb)植株中纯合子占1/3,C正确。 故选C。 4.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①~④表示四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 22 -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D. 若①上有基因F,则④上一定有基因f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图所示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 D、若①上有基因F,则④上可能有基因F或基因f,D错误。 故选C。 5.仓鼠的体色有黄身对灰身为显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耳形有圆耳对尖耳为显性,由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两种纯合仓鼠杂交,F1雌、雄鼠自由交配,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亲本仓鼠的基因型组合是 RRyy×rrYY B. 仓鼠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 F2中灰身尖耳个体占1/12 D. F2中的黄身圆耳个体有4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由于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共有12种组合,12=3×4,说明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是4种,能受精的精子的类型是3种,所以判断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则子二代Y_R_∶Y_rr∶yyR_∶yyrr=9∶3∶3∶1,A_B_是9份,实际上是5份,其他没有变化,又知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说明没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YR,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详解】A、根据分析亲本仓鼠的基因型组合是 RRyy×rrYY,A正确; B、仓鼠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 C、由于YR雄配子致死,F2中灰身尖耳yyrr的比例为1/12,C正确; D、F2中的黄身圆耳个体有3种基因型YyRR、YYRr、YyRr,D错误。 故选D。 - 22 - 6.某植物的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群体中的紫茎与绿茎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绿茎∶紫茎=1∶2。则子一代紫茎植株与亲本紫茎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 A. 1/3 B. 2/3 C. 1 D. 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假设该植物的紫茎和绿茎由等位基因A/a控制,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亲代紫茎植株(AA和Aa)与绿茎植株(aa)杂交,子代中2/3紫茎植株,1/3绿茎植株; 说明亲代产生的配子A∶a=2∶1,因此亲代基因型1/3AA,2/3Aa,子代的紫株只有Aa,因此子一代紫茎植株与亲本紫茎植株基因型相的概率是2/3。 故选B。 7.人的X、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由此推测( ) A. Ⅰ区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 B. Ⅲ区段上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D. 若基因T/t位于Ⅱ区段,关于T/t基因在男性中有3种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该图是人的X、Y染色体的形态,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其中Ⅰ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是Y - 22 -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详解】A、由于男性和女性都含有X染色体,所以Ⅰ区段上的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存在,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Y染色体,C错误; D、若基因T/t位于Ⅱ区段,男性中有4种基因型,XTYT,XTYt,XtYT,XtYt,D错误。 故选B。 8.研究人员让红眼雄蝇与白眼雄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再让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雄蝇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 A. 3:1 B. 5:1 C. 7:1 D. 13: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后代雌雄果蝇中眼色表现型有差异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 【详解】假设基因A/a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题干信息可知,红眼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交配,F1全为红眼(XAXa、XAY),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1/4 XAXA、1/4 XAXa、1/4XAY、1/4XaY。再让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其中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3/4XA、1/4Xa,故后代雄蝇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B. 红绿色盲的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 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也是该病患者 D. 色觉正常的夫妇,女儿一定不患红绿色盲 【答案】D 【解析】 【分析】 - 22 -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征是: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详解】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A错误; B、红绿色盲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错误; C、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女儿不一定患病,但一定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色觉正常的夫妇,只有母亲可能携带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父亲必不携带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故其女儿必不患色盲,D正确; 故选D。 10.已知家猫的长尾(B)和短尾(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雌、雄长尾猫交配,子代出现一只XXY的短尾猫(能正常产生配子)。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 B. 该短尾猫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2 C. 该变异可能发生在形成精细胞的减Ⅰ时 D. 该变异一定发生在形成卵细胞的减Ⅱ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若该变异发生在形成精细胞的减Ⅰ时,则形成的雄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BY或不含性染色体,与正常的雌配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B或Xb)结合,不能形成短尾猫。 【详解】A、由题可知,长尾雌猫和长尾雄猫交配,子一代出现一只XbXbY的短尾猫,则亲本雌猫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猫基因型为XBY,A正确; B、该短尾猫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1:1:2:2,则产生正常配子(Xb、Y)的概率为1/2,B正确; CD、该短尾猫的两个Xb来自于母本,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个X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导致的,同时进入卵细胞导致的,C错误,D正确。 故选C。 11.下列关于探索遗传本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涉及同位素标记 - 22 -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证明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涉及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2.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一部分,①~⑤代表相关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③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 B. DNA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⑤ C. ④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 DNA分子由C、H、O、N、P5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2 - 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为胞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氢键。 【详解】A、②和③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DNA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氢键⑤部位,B正确; C、④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 D、核酸是由C、H、O、N、P5种元素组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在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一个DNA分子由500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复制体系中连续复制3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 ) A. 2.1×104 B. 2.4×104 C. 1.4×104 D. 1.2×104 【答案】A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2、DNA分子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因此A=T,G=C。 【详解】由题干可知,A=T=200个,C=G=300个,将其置于复制体系中连续复制3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3000×(23-1)=2.1×104。 故选A。 14.转录和翻译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两个重要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 B.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 C. 翻译过程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 D. 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转录出多肽链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2 - 翻译指的是以mRNA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完成,同时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 【详解】A、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mRNA上的三个碱基对应一个密码子,A错误; B、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转运,B正确; C、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C错误; D、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多肽链,D错误。 故选B。 15.下图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相关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只有①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卵细胞的细胞核中能够发生①②过程 D. 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发生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为中心法则,①代表DNA复制,②代表转录,③代表翻译,④代表逆转录,⑤代表RNA复制。 详解】A、①DNA复制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①②③④⑤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 C、卵细胞不能分裂,所以不能发生①DNA复制过程,C错误; D、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发生④逆转录过程,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与基因之间只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性状 C. 真核生物的基因都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D. 基因只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 【答案】B - 22 - 【解析】 【分析】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如玉米叶绿素的合成与50个基因有关,A错误; B、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C错误; D、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7.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结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 发生突变的基因一定会传递给子代个体 C.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 D. 基因突变都是由外界因素诱发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 【详解】A、DNA分子中,不是基因的片段发生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若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则不一定传递给子代个体,B错误; C、基因突变不一定造成生物体性状的改变,如可能出现突变前后表达蛋白质一致的情况,C正确; D、基因突变也能自发产生,D错误。 故选C。 18.图所示的过程属于( ) - 22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易位 D. 染色体倒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据图分析,染色体上的片段由 abedef变为了aedebf,即发生了染色体倒位。 故选D。 19.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倍体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同源染色体 B. 二倍体的细胞中可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可诱导四倍体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2 -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二倍体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如由四倍体产生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即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使二倍体变为四倍体,D正确。 故选A。 20.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B. 大肠杆菌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能定向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数量 D. 非同源染色体间染色体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重组不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过程中,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大肠杆菌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错误;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 22 - D、非同源染色体间染色体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D正确。 故选D。 21.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色表示该病的患者。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变异,关于该病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B. I2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C. Ⅲ1产生的精细胞中一定含致病基因 D. 若Ⅲ2与Ⅲ4婚配,有可能生出患该病的女孩 【答案】C 【解析】 【分析】 Ⅱ-1与Ⅱ-2生出患病后代,故为隐性病,设为a控制。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1为XaY,Ⅱ2XAXa,Ⅱ3XaY,Ⅱ4XAXa;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Ⅱ2,Ⅱ4为Aa。 【详解】A、分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A正确; B、不论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2都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 C、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1产生的精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C错误; D、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可能为Aa,与Ⅲ4Aa婚配,可能产生aa的女孩,D正确。 故选C。 2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B. 猫叫综合征病因是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病基因 C. 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最好在某患者家系中调查 D. 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 22 -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病类型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隐性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伴X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隐性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伴Y遗传 父传子,子传孙 患者只有男性 多基因遗传病 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发病率高 相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 相等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 B、貓叫综合征的病因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B错误; C、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C错误; D、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23.某科研小组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②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过程 B. ③→④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C. ⑧的正常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D. 形成⑨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 - 22 -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的过程,④通过诱变育种得到,⑤→⑩为自交不断筛选,⑤⑥→⑧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③⑦⑨表示单倍体育种。 详解】A、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过程,A正确; B、③→④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 C、⑧的正常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形成⑨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D正确. 故选C。 24.某鹿种群中雌鹿基因型频率为HH(30%)、Hh(60%)、hh(10%),雄鹿基因型频率为HH(20%)、Hh(40%)hh(40%),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相同,则子代中( ) A. Hh基因型频率为52% B. HH、hh基因型频率不等 C. h的基因频率为40% D. 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该种群中,雌性中H的频率为30%+1/2×60%=0.6,h的基因频率=0.4;雄性个体中H的基因频率=0.4,h的频率=0.6。 用棋盘法表示随机交配结果: 0.6H 0.4h 0.4H 0.24HH 0.16Hh 0.6h 0.36Hh 0.24hh 所以HH=0.24,hh=0.24,Hh=0.36+0.16=0.52。 【详解】A、随机交配后Hh的比例为0.6×0.6+0.4×0.4=52%,A正确; - 22 - B、子代中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均为24%,B错误; C、h的基因频率等于0.24+1/2×0.52=50%,C错误; D、亲代和子代H和h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2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改变基因频率 D. 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3)隔离。 【详解】A、新物种的形成可能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A错误; B、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选择,B错误;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C错误; D、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图1表示某动物个体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的是___________(填“a”“b”或“c - 22 - ”);Ⅰ,Ⅱ、Ⅲ、Ⅳ四个时期中,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图1中,由Ⅲ变化为Ⅳ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的子细胞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丙细胞处于_______(填时期),该时期染色体最主要的行为特征是____________。 (3)图1中,处于Ⅲ时期的细胞可以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细胞。 【答案】 (1). a (2). Ⅰ、Ⅱ (3).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再分别进入两个子细中 (4). 4 (5). 次级精母细胞 (6).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7).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8). 乙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根据Ⅰ,Ⅱ、Ⅲ、Ⅳ四个时期可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可知,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Ⅰ、Ⅱ。图1中,由Ⅲ(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变化为Ⅳ(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主要变化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再分别进入两个子细中。 (2)图2中,甲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仍然为4条;根据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该动物为雄性,对此可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结合前的分析可知,图1中,处于Ⅲ时期的细胞可以对应于图2中的乙。 - 22 -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DNA以及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以及能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形态特征确认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以及细胞名称。 27.下图为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已知亲代噬菌体已被32P标记,A、C中的方框表示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有____________。 (2)要获得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_________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3)实验中,过程②需要进行搅拌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达到实验目的,还要设计一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答案】 (1). 同位素标记法 (2). 大肠杆菌 (3). 使吸附在大肠杄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4). 沉淀物 (5). 少量的T2噬菌体DNA未进入大肠杆菌 (6).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 22 - 【详解】(1)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2)由于噬菌体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要获得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杄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由于本实验用32P标记噬菌体,32P标记的是DNA分子,会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反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如果少量的T2噬菌体DNA未进入大肠杆菌,则上清液中也会出现反射性。 (4)要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需要应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8.下图是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酶a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酶b参与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 (2)图中,结构d的主要组成成分有_________(写出两种),结构d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每个结构d上最终合成的多肽链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 (3)图中,一个mRNA上串联有多个结构d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 (1). DNA的复制 (2). 核糖核苷酸 (3). 蛋白质和(r)RNA (4). 从左向右 (5). 相同 (6). 作为模板的是同一个mRNA分子 (7). tRNA(转运RNA) (8). 短时间内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 【解析】 【分析】 图中左侧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合成新的DNA的过程,是DNA的复制,酶c为解旋酶,酶a为DNA聚合酶;右侧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酶b为RNA聚合酶,转录产生的mRNA与核糖体(结构d)结合,正在进行翻译,合成多肽链。 【详解】(1)酶a为DNA聚合酶参与的过程是DNA的复制,酶b为RNA - 22 - 聚合酶参与的过程是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2)结构d为核糖体,其主要组成成分是RNA与蛋白质,图中的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都是同一个mRNA作为模板,因此每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多肽链都相同。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具有反密码子的tRNA。 (3)一个mRNA上串联有多个核糖体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 【点睛】本题考查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基础知识点,学生需要识别判断图像,区分复制和转录的特征,牢记基本知识点进行作答。 复制 转录 翻译 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条件 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29.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 (2)图中,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4号个体产生含致病基因的精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 22 - (3)若4号个体与一个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不患该种遗传病)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4)3号个体(色觉正常)与一男性(甲)婚配,生出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儿子,则3号个体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________(相关基因用B/b表示);3年之后该对夫妇又生了个色觉正常的女儿,根据上述信息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断出男性(甲)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Aa (3). 1/3 (4). 5/12 (5). XBXb (6). 不能 【解析】 【分析】 根据遗传系谱图,1号、2号正常,生出患病的3号,说明是隐性病,3号是女性,其父亲正常,说明这不是伴性遗传的疾病,因此该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病。3号基因型为aa,1号、2号基因型都是Aa,4号则有1/3可能性为AA或2/3可能性为Aa。 【详解】(1)根据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4号个体有1/3可能性为AA或2/3可能性为Aa,故产生a的精子的概率为2/3×1/2=1/3。 (3)若4号个体与一个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3/4×2/3=5/6,该孩子为男孩的概率1/2,所以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 (4)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儿子患病XbY,原因是从母亲3号个体获得了Xb基因,故3号的基因型为XBXb。该对夫妇又生了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女儿的X染色体来自于父母双方,母亲XBXb也有可能遗传给女儿正常的XB,所以无法判断该男性(甲)是否含有XB基因,但男性的色盲基因是可以直接通过其本身的性状看出来的。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分离定律,理解分析遗传系谱图,推断某一个体基因型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辨析判断常染色体遗传或伴性遗传的特点并进行应用分析。 30.某种植物的圆形叶与椭圆形叶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常染色体上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小组让两圆形叶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椭圆形叶=13:3,就此现象提出两种假设:①该对性状受两对基因A/a、B/b控制;②该对性状受三对基因A/a、B/b、C/c控制,且三对基因同时为显性时表现为椭圆形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假设①成立,则F1中椭圆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 22 - (2)若假设②成立,则两圆形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_,F1中圆形叶植株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3)利用现有材料验证上述假设。让F1中所有椭圆形叶植株自交,统计F2叶形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中__________,则假设①成立;若F2中__________,则假设②成立。 【答案】 (1). aaBb、aaBB(或AAbb、Aabb) (2). 3/13 (3). AabbCc×aabbcc、AaBbcc×aabbce、AabbCc×AaBbcc (4). 10 (5). 圆形叶:椭圆形叶为1:5 (6). 圆形叶:椭圆形叶为17:15 【解析】 【分析】 F1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椭圆形叶=13:3,为9:3:3:1的变式,推测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控制。 【详解】1)若假设①成立,则F1中椭圆形叶植株(占比3/16)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有AABB,AAbb(或aaBB),aabb,占比3/13。 (2)若假设②成立,椭圆形叶占比为3/16,可拆分为3/4×1/2×1/2,则两圆形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F1中基因型共2×2×3=12种基因型,椭圆形植株有2种,圆形叶植株有10种基因型。 (3)若为假设①,则F1椭圆形叶植株(取2/3aaBb,1/3aaBB)自交,后代圆形叶:椭圆形叶为1:5;若为假设②,则F1椭圆形叶植株(取2/3AaBbCc,1/3AaBbCC)自交,后代圆形叶:椭圆形叶为17:15。 【点睛】学会利用拆分法解决多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问题。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