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 A. C、H、O、N、P B. C、H、O、N ‎ C. C、H、O D. O、H、N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至少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故选C。‎ ‎【点睛】‎ ‎2.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和胞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详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说明是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质,因此协助扩散。 故选B。‎ ‎3.在噬菌体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是(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 28 -‎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详解】噬菌体中只有DNA一种核酸,不含碱基U,由A、C组成的核苷酸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种。‎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分子的组成,并能将两者进行比较,说出两者的区别,再结合题干中所给碱基种类答题即可。‎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热能 B.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 C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合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也可来自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但不来自热能,A错误;‎ B、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不可以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以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正确。‎ - 28 -‎ 故选D。‎ ‎5.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可以与核膜、高尔基体膜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B.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C. 许多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D. 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与各种具膜细胞器密切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2、在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生物膜系统。其重要的作用有,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详解】A、内质网不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A错误;‎ B、细胞膜对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C正确;‎ D、细胞中各种具膜细胞器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各自独立发挥作用,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 ‎6.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蓝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B. 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都只有核糖体种细胞器 D. 都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 28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硝化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 ‎ ‎【详解】A、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蓝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A正确;‎ B、硝化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它们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硝化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都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 D、硝化细菌和蓝藻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点睛】‎ ‎7.下图是细胞中元素概念的关系图,1、2、3、4‎ - 28 -‎ 分别表示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代表C元素,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2表示C、H、O、N四种元素,所有氨基酸中都有 C. 血红蛋白含有Fe,属于4中的元素 D. 地壳和细胞中的元素含量不同,但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其中C、H、O、N、S、P属于主要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C是最基本元素。‎ ‎【详解】A、1表示最基本元素,则1代表C元素,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正确;‎ B、2表示基本元素,则2代表C、H、O、N四种元素,所有氨基酸中都有,B正确;‎ C、4表示大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血红蛋白含有Fe,不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地壳和细胞中的元素含量不同,但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有,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在低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限制其光合作用速度增加的主要过程是( ) ‎ ‎①[H]的合成 ②ATP的合成 ③C3的还原 ④CO2的固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8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光照强弱、温度高低、CO2浓度高低、水肥供应等。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后,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加强,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合成量增多,进而影响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 ‎【详解】正常情况下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应该增强,但是本题中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没有增强,而且题干的信息“在低光照条件下”,说明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不多,没有办法再提供更多的[H]和ATP,无法加快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这个反应,所以限制其光合作用速度增加的主要过程是[H]的合成和ATP的合成。‎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外界影响因素,例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但是这些因素也是需要通过内部因素影响光合作用,比如温度影响的酶的活性、光照强度和色素相关联、二氧化碳和暗反应相关联,所以需要将这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9.有关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需要设计有氧和无氧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通过敞开酵母菌培养液的瓶口,创造有氧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需要设计有氧和无氧条件进行对比实验,A正确;‎ - 28 -‎ B、该实验中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可以根据沉淀产生的多少来判断产生二氧化碳的量,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据此判断酒精的产生,C正确;‎ D、给酵母菌提供氧气时,需要通过空气,且通入的空气要先经过NaOH溶液,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实验中不能通过敞开酵母菌培养液的瓶口,创造有氧条件,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下列叙述,与细胞膜的功能无关的是( )‎ A. 有害物质很难进入细胞内 B.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植物细胞吸水不能涨破 D.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A、有害物质很难进入细胞内,属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B正确;‎ C、植物细胞吸水不能涨破,属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支持和保护的功能,C错误;‎ D、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属于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功能,识记植物细胞壁的功能,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个选项。‎ ‎11.下列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遵循下面两种曲线的是( )‎ - 28 -‎ A. 肾小管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 C. 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 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动力是浓度差;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增加,而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并没有增加,说明该物质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能量,故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详解】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C错误;‎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 自由水可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C. I-进入人体后能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 D. 在人体内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 28 -‎ ‎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细胞内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反之亦然。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 B、自由水可以自由移动,可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B正确;‎ C、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之一,I-进入人体后能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C正确;‎ D、在人体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D。‎ ‎【点睛】‎ ‎13.某人因经常抽搐,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化学物质(矿物质),但他补充了该物质后,病情并没有缓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缺乏维生素A B. 缺乏维生素D C. 缺乏维生素B D. 缺乏胆固醇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补充了钙后,病情并未缓解”,说明补充的钙不能被吸收,而维生素D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所以最可能缺少维生素D,故选B。‎ ‎14.在黑暗条件下,给植物提供H218O,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出现在( )‎ A. H2O和C6H12O6‎ B. H2O和O2‎ C. O2和CO2‎ D. H2O和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 ‎ - 28 -‎ ‎【详解】将植物置于完全黑暗条件下时,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提供的水会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被利用到,其反应为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O2、[H]和少量能量,由此可见,18O能在CO2中。此外,植物还会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18O也会出现在水中。故选D。‎ ‎【点睛】‎ ‎15.下列有关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 是运动员长跑时的主要呼吸方式 C. 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有氧呼吸的1/3‎ D. 两个阶段都有ATP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 ‎【详解】A、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 B、运动员长跑时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B错误;‎ C、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能量,合成少量的ATP,D错误。‎ 故选A。‎ - 28 -‎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无氧呼吸,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物及产物等基础知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在人体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和核膜 D. 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等真核细胞内, 叶绿体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内,如叶肉细胞等处都存在叶绿体。‎ ‎【详解】AC、人体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线粒体和核膜,A错误,C正确;‎ BD、人体细胞不含有叶绿体,高尔基体为单层膜结构,B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人体肝脏细胞中具有糖类物质是( )‎ A. 纤维素和糖原 B. 葡萄糖和麦芽糖 C. 葡萄糖和糖原 D. 淀粉和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2、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A错误;‎ B、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B错误;‎ C、葡萄糖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糖原为动物细胞中含有的多糖,葡萄糖和糖原在人的肝细胞中均具有,C正确;‎ D、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淀粉和蔗糖在人体肝细胞中均不具有,D错误。‎ - 28 -‎ 故选C。‎ ‎【点睛】‎ ‎18.下列物质在高尔基体内合成或加工的是( )‎ ‎①性激素 ②胰岛素 ③淀粉 ④呼吸酶 ⑤纤维素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②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详解】①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①错误;‎ ‎②胰岛素的加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②正确;‎ ‎③淀粉的合成在叶绿体基质中,③错误;‎ ‎④呼吸酶是蛋白质,呼吸酶的合成在核糖体中,④错误;‎ ‎⑤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⑤,故选D。‎ ‎【点睛】‎ ‎19.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形成ATP的能量来源不同 B. 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 C. 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酶 D. 两者都能产生[H]‎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8 -‎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两者形成ATP的能量来源不同,线粒体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叶绿体来自光能,A正确;‎ B、需氧型生物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需氧型原核生物,B错误;‎ C、两者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此外两者都含有少量的DNA,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H],D正确。‎ 故选B。‎ ‎【点睛】‎ ‎20.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癌变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会改变 D.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是:①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③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在行驶细胞膜功能时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A正确;‎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正确;‎ C、癌变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会改变,如糖蛋白减少,产生甲胎蛋白等,C正确;‎ D、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功能不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错误。‎ 故选D。‎ ‎【点睛】对于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理解和识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 28 -‎ ‎21.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1分子赖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 A. 6、14、2、2 B. 5、13、3、1‎ C. 6、13、2、2 D. 5、14、3、1‎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子式为C2H4O2NR。‎ ‎【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由于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所以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1分子赖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6、14、2、2。‎ 故选A。‎ ‎【点睛】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的识记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2.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用鸡的红细胞材料更易得 C. 该实验用到了离心法 D. 选用的细胞内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制备细胞膜实验: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2、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 3、实验过程:选材(0.9%生理盐水稀释)→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详解】A、动物细胞在水中易涨破,据此可以将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使其吸水胀破,A正确;‎ B、鸡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存在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不适宜制备细胞膜,B错误;‎ - 28 -‎ C、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采用离心法获得比较纯净的细胞膜,C正确;‎ D、该细胞选用的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其中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B。‎ ‎【点睛】‎ ‎23.如图所示,该蛋白质分子共由67个氨基酸构成,包括两条多肽链和一个环状肽。数字代表两条多肽链上氨基酸的起止数字,该蛋白质由二硫键(两个—SH形成—S—S—)相连,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蛋白质分子至少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 B. 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氧原子67个 C. 该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键65个 D. 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7a-1174‎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失去的水分子分子量与形成二硫键脱去的H的和。‎ ‎【详解】A、环状肽可能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 B、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O原子的数量为(18-1+2)+(14-1+2)+35=69个,B错误;‎ - 28 -‎ C、该蛋白质共有肽键(32-2)+35=65个,C正确;‎ D、一个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32个氨基酸)和一个环状肽(35个氨基酸)组成,且它们之间由二硫键(两个-SH形成-S-S-)相连,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2+35)×a-[65×18+2×2]=67a-1174,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不一定有细胞壁 B. 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C. 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详解】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A错误;‎ B、原核细胞中无核仁,但含有核糖体,因此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正确;‎ C、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C正确;‎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D正确。‎ 故选A。‎ ‎【点睛】‎ ‎2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C.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 魏尔肖对“新细胞从老细胞产生”进行了修正 ‎【答案】C - 28 -‎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A正确;‎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错误;‎ D、魏尔肖对“新细胞从老细胞产生”进行了修正,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26.下图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a时,净光合速率为0‎ B. 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 C. 光照强度为c时,水稻的叶肉细胞没有O2的释放 D. 光照强度为d时,水稻的叶肉细胞释放CO2‎ - 28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氧气的产生总量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表观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的总释放量为0,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6,说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光照条件下,氧气的产生总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方面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另一方面还要释放到细胞外,因此该点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点氧气的产生总量是6,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该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点氧气的产生总量是8,说明该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的总释放量为0,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6,说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为-6,A错误;‎ B、光照强度为b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方面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另一方面还要释放到细胞外,其中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有3个单位用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B错误;‎ C、光照强度为c时水稻的叶肉细胞产生氧气的总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没有O2的释放,C正确;‎ D、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D错误。‎ 故选C。‎ ‎【点睛】‎ ‎2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置不同底物作为自变量,可探究酶的专一性 B. 淀粉酶较过氧化氢酶更适于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C. 酶能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 D. 合成酶必须要核糖体的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8 -‎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设置不同底物作为自变量,可探究酶的专一性,A正确;‎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不适合用淀粉酶来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C错误;‎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合成蛋白质必须要核糖体的参与,合成RNA不需要,D错误。‎ 故选A。‎ ‎【点睛】‎ ‎28.下列各项应用中,目的为促进细胞有氧呼吸的是( )‎ ‎①风干种子贮存 ②中耕松土 ③稻田定期排水 ④糖渍、盐渍食品 ⑤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①风干种子贮存,自由水减少,细胞有氧呼吸减弱,①错误;‎ ‎②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②正确;‎ - 28 -‎ ‎③稻田定期排水,能防止水稻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③正确;‎ ‎④糖渍、盐渍食品利用的是渗透作用原理,将细胞杀死,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大分子物质能够进入细胞,④错误;‎ ‎⑤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从而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⑤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要注意多积累多理解。‎ ‎29.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沟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由多种核孔复合蛋白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RNA分子可以通过核孔,蛋白质不能 B. 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 C.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D. 核孔复合体的存在,说明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膜由2层生物膜构成,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具有选择性)。‎ ‎【详解】AD. 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A错误,D正确;‎ B. 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是不能通过核孔进行能量交换,B - 28 -‎ 错误;‎ C. 核膜是双层膜,共四层磷脂分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 故选D。‎ ‎30.下列关于细胞内“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等有关 D. 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详解】A、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 C、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等有关,C正确;‎ D、以碳链为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基本骨架为例,考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成分、细胞骨架的作用等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为组成细胞的几种化合物,据图回答问题:‎ - 28 -‎ ‎(1)A由_______元素构成,A中作为储能物质的有_______________。‎ ‎(2)组成C的基本单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组成单位的角度分析,物质C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分化的结果之一是细胞内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不同,导致合成的C不同。‎ ‎(4)组成E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和F相比,E特有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I物质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H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等。‎ ‎(6)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未表示出来。‎ ‎【答案】 (1). C、H、O (2). 淀粉和糖原 (3).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 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量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5). F (6). 4 (7).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8). 良好的储能物质 (9). 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10). 水和无机盐(无机化合物)‎ ‎【解析】‎ ‎【分析】‎ 分析概念图: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有蛋白质、糖、脂质、核酸,B的组成元素为C、H、O、N、P,应该是核酸;E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是DNA,F是RNA;C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应该是蛋白质;D是脂质,G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应该是磷脂;I有保温和减压的作用,应该是脂肪、那么H是固醇,A是糖类,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A是糖类,元素组成是C、H、O,糖类中作为储能物质的有淀粉和糖原。‎ ‎(2)C是蛋白质,组成C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 28 -‎ ‎)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从组成单位的角度分析物质C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 ‎(3)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之一是细胞内形成的RNA不同,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4)E是DNA,组成E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在人体内有4种,和F(RNA)相比,E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5)图中的I是脂肪。除了图示的作用以外,脂肪还具有的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H是固醇,固醇类的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6)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还有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在图中未表示出来。‎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32.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分解后的物质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未画出的该细胞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甲除了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外,还参与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乙膜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和胞吞,二者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分泌蛋白的合成受细胞核的控制,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__________。‎ ‎【答案】 (1). 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2). 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再利用,无用的物质排出细胞外 (3). 线粒体 (4). 脂质 (5). 先增加再减少,最后含量基本不变 (6).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7).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28 -‎ ‎【解析】‎ ‎【分析】‎ 图中: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1)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分解后的物质去向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再利用,无用的物质排出细胞外。‎ ‎(2)图中未画出的该细胞的具膜细胞器有线粒体,甲内质网除了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外,还参与脂质的合成。‎ ‎(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乙高尔基体先获得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给了细胞膜,故高尔基体膜的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再减少,最后含量基本不变。‎ ‎(4)图中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和胞吞,二者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5)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及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及结构特点;识记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图象及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图解答题。‎ ‎33.紫皮洋葱为二年生草本,生长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紫色鳞茎膨大成球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回答下列有关利用洋葱进行试验的相关问题:‎ ‎(1)在用洋葱鳞片叶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时,首先要去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后再制作组织样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 ‎(2)向洋葱组织样液中注入斐林试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利用的是洋葱鳞片叶的__________细胞,该实验过程中,至少要用低倍镜观察_______次。‎ ‎(4)利用洋葱圆筒形中空叶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显微镜视野中叶绿体顺时针流动,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洋葱圆筒形中空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 (2).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 外表皮 (4). 3 (5). 顺时针 (6). 研磨的充分 (7). 胡萝卜素 (8). 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取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是由于液泡的颜色是紫色的,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是溶解色素,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体色素;分离色素原理是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由于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在用洋葱鳞片叶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时,首先要去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后再制作组织样液。‎ ‎(2)向洋葱组织样液中注入斐林试剂的方法是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然后再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利用的是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该实验过程中,至少要用低倍镜观察3次。‎ ‎(4‎ - 28 -‎ ‎)利用洋葱圆筒形中空叶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显微镜视野中叶绿体顺时针流动,由于细胞质围绕中央液泡进行环流,因此细胞质实际流动的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的方向相同,因此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5)利用洋葱圆筒形中空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胡萝卜素,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学生理解所学实验的知识要点,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4.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物质;图2是该植物在夏季24小时内从外界吸收CO2和消耗O2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从反应场所的组成成分分析,两个场所发生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④为______________,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3)曲线甲为植物24小时内____________(填“净光合作用”或“真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在H点时,图1中C的消耗量是C的产生量的_________倍。‎ ‎(4)图2曲线中,IJ段叶肉细胞内[H]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是图2中的___________点.‎ ‎(5)提出提高大棚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一些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线粒体内膜 (3). 组成不同生物膜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4).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5). ①③④⑤ (6). 净光合作用 (7). 1/2 (8). 增加 (9). M (10). 增施农家肥;增施气肥;人工补光;适时浇水、合理密植等 ‎【解析】‎ ‎【分析】‎ - 28 -‎ 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和Pi,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图2中,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详解】(1)过程①表示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从反应场所的组成成分分析,两个场所发生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组成不同生物膜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2)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①③④⑤。‎ ‎(3)曲线甲为植物24小时内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C表示氧气,在H点时,图1中氧气的消耗量=CO2净吸收量,则CO2固定量=氧气的产生量=CO2净吸收量+氧气的消耗量=2氧气的消耗量,即图1中C氧气的消耗量是C氧气的产生量的1/2倍。‎ ‎(4)图2曲线中,IJ段CO2吸收量减少,叶肉细胞内光反应产生的[H]的含量增加。图2中的M点之后净光合作用大于0,故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是图2中的M点。‎ ‎(5)提高大棚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具体措施有增施农家肥;增施气肥;人工补光;适时浇水、合理密植等。‎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35.将同一植物同种成熟细胞依次浸在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的溶液中,测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植物的成熟细胞在甲、乙、丙溶液中发生渗透作用时,起半透膜作用的是__________‎ - 28 -‎ ‎,该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时,植物细胞在__________溶液中呈现质壁分离状态,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若甲、乙、丙物质均对该植物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则T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该植物细胞一定能保持生命活力。‎ ‎(4)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若要更准确测量该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生质层 (2).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 丙 (4). 细胞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5). 甲、乙 (6). 甲与丙 (7). 在甲与丙溶液浓度之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某种溶液,继续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溶液使细胞体积增大,所以其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乙溶液使细胞体积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其浓度略大于细胞液浓度,后因细胞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吸收了溶质,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又恢复;丙溶液使细胞体积减小,所以其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详解】(1)植物的成熟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在时间T点,丙的体积没有恢复,仍然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在时间T点,由于在甲溶液中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高于甲溶液,故细胞仍然具有活性;此时乙溶液中的植物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吸收溶质,使细胞吸水,体积恢复,所以细胞能保持生命活力。‎ ‎(4)据图分析可知,该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应该在甲与丙之间,要更准确测量该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该在甲与丙溶液浓度之间配制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的某种溶液,继续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